总参谋长 第一部 第一章 首任总参谋长刘伯承(三)

  二、军中孙吴贡献突出

  5.彝海歃血结盟

  1935年5月,中央红军要想跳出国民党军重兵包围圈,必须尽快渡过天险大渡河。

  当时,从中央红军所在的泸沽到大渡河,必须从泸沽过冕宁,经大桥镇、拖乌,穿过冕宁西北的彝族聚居区到达大渡河边的安顺场。

  由于历代统治阶级长期推行民族压迫政策,使彝民对汉人充满猜忌、敌视,彝族区的小路被视为"畏途",汉人军队要想通过这一地区非常困难。

彝海结盟.jpg

          (刘伯承与小叶丹彝海结盟)

  5月19日,中央红军派出以刘伯承为司令员、聂荣臻为政治委员、萧华为群众工作队长的先遣部队,准备借道彝民区,抢渡大渡河。

  5月22日,萧华率红1军团侦察连组成的工作团开路,进入大小凉山地区的彝民区。

  彝民区山路崎岖,古树参天,野草丛生。彝民听说汉人军队来了,就将山涧上的独木桥拆毁,把溪水里的石墩搬开隐藏在山林里,不时挥舞着土枪、长矛,间或施放冷箭、冷枪袭击。跟在主力后面约百米远的工兵连,也遭到彝民堵截。官兵严格遵守"不准开枪"的纪律,结果被抢得精光,只好光着身子原路退回出发地。

  萧华通过通司(翻译)耐心地向彝民解说红军的政策,可彝民仍舞刀弄枪不许红军通过。正在混乱之际,几个人骑着骡马急驰而来,通司认出为首的一个彝人是当地彝民首领小叶丹的四叔。

  萧华向小叶丹的四叔说明红军与国民党军不同,是替受压迫的人打天下的,进入彝民区不是打彝胞,而是借路北上。根据彝人重义气的特点,告知刘伯承司令率领大批人马也要路过此地,愿与彝民首领结为兄弟。

  很快,红军就得到回话,小叶丹愿与红军结盟。刘伯承得知这个消息后非常高兴,决定亲自去举行结盟仪式。结盟地点定在袁居海子边。刘伯承到达后,小叶丹和另外几位彝族首领立刻上前,准备叩头行礼。刘伯承连忙将他扶起,以诚恳的态度重申红军来意,表示将来红军打败反动派以后,一定帮助彝族人民消除一切外来的欺压,建设自己美好的生活。

  5月22日,结盟仪式按照彝族的风俗进行。按照彝族礼仪,人们杀了一只大红公鸡,却没有找到酒。刘伯承说只要兄弟有诚意,就以水代酒 。面对着蔚蓝的天空和清澈的湖水,刘伯承和小叶丹来到海子边,面前摆着两碗滴过鸡血的水碗。

  刘伯承高高端起了碗,大声发出誓言:"上有天,下有地,我刘伯承与小叶丹今天在海子边结义为兄弟,如有反复,天诛地灭。"说罢,把鸡血水一饮而尽。小叶丹也端起碗起誓说:"我小叶丹今日与刘司令员结为兄弟,如有三心二意,同此鸡一样死。"说罢,也一饮而尽。

  当天晚上,刘伯承请小叶丹叔侄到红军宿营地大石桥镇赴晚宴,小叶丹等人刚进镇,大石桥镇的汉族群众听说小叶丹来了,很快把他们包围了。一部分过去受到彝民抢劫过的人,要求红军处置小叶丹。刘伯承亲自做汉族群众的工作,他说“长期以来彝民兄弟,受到汉族官府、军阀和奸商的压迫、剥削和欺负,由于他们不了解汉族群众和官府、军阀和奸商的关系,对汉族群众也产生了恶感,做了一些不该做的事,但只要他们明白了,彝族和汉族群众就一定会团结起来,一起反对官府、军阀和奸商。”在刘伯承的劝导下,群众思想工作很快做通了,包围的人群渐渐散去。

  晚饭后,刘伯承把一面写着"中国夷(彝)民红军沽鸡(果基)支队"的红旗赠给小叶丹,并当场写下任命状,任命小叶丹为支队长,他的弟弟古基尔拉为副支队长,还向他讲解了革命道理。小叶丹表示要铭记在心,之后还动员了一批彝族青年参加红军。

  第二天,小叶丹亲自带路,引导红军进入彝民区,直到走出沽基家支地盘,才与刘伯承依依惜别。红军后续部队也沿着"彝海结盟"这条友谊之路,胜利地通过了敌人认为无法通过的彝区,迅速抢渡大渡河,跳出国民党军的重重包围圈。


  6.疾风知劲草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1699511275453985.jpg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张国焘依仗自己兵多将广,个人野心膨胀。中共中央为了团结张国焘,任命他为红军总政治委员。当年8月,中共中央在毛儿盖会议上决定红一、四方面军混合编组,分左右两路军北上抗日。左路军由朱德、张国焘和时任红军总参谋长的刘伯承率领。行军到阿坝地区,张国焘擅自分裂红军,违背党中央的指示,自行决定南下,这一错误行径遭到朱德和刘伯承的强烈反对,两人几次向张国焘提出建议,要求其停止南下。为揭穿张国焘借口葛曲河夏季涨水不能通过而要拖着左路军南下的阴谋,刘伯承亲自渡过葛曲河,向广大指战员们表明左路军改北上为南下不是由于葛曲河的天然障碍造成的。

  此后,刘伯承多次表明支持中共中央关于红军北上的方针,陈述全国形势和左路军面临的困境,说明南下是没有出路的。1935年10月5日,他参加张国焘在卓木碉召开的高级干部会议,抵制张国焘另立中央的分裂主义行为,强调红军面临的形势相当困难,只有加强团结、集中力量,才能战胜敌人,争取好的前途。张国焘公然叫嚣,如果不是看你是南昌起义参谋长,我毙了你。

  张国焘于1936年2月宣布撤销刘伯承的红军总参谋长职务,下放他去红四方面军红军大学当校长,刘伯承不惧威胁,仍然坚定地做广大指战员的思想工作,同张国焘分裂行为做坚决斗争。

  1936年7月,刘伯承在甘孜参加红二、四方面军领导人会议,与朱德、贺龙、任弼时等一起据理力争,迫使张国焘同意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同中央红军会合。


  7.夜袭阳明堡

  1937年10月上旬,日军突破山西省北部国民党军防线,侵占代县、崞县(今属原平)后,继续南犯。国民党军退守忻口(今忻州市北)一带,阻止日军进攻太原。10月中旬,为配合国民党军作战,刘伯承指示八路军129师385旅769团在代县、崞县以东地区,执行侧击南犯日军后方的任务。该团进至滹沱河南岸苏龙口、刘家庄地区,发现日军飞机不断由滹沱河北岸的阳明堡前线机场起飞,轰炸忻口国民党军阵地。经侦察,了解到该机场共有飞机24架,白天轮番出动轰炸,晚上停放在机场的东南侧,场内敌警卫分队和地勤人员有200余人,大部驻在机场北端,机场周围设有铁丝网并构简单防御工事。据此,769团团长陈锡联决心以第3营为突击队,夜袭阳明堡机场。1937年10月19日夜发起战斗,第3营直袭机场,第1营牵制崞县的日军,第2营(欠第7、第8连)为团预备队,并以第8连破坏王董堡的桥梁,保障3营侧后安全,团属迫击炮连位于滹沱河南岸,支援3营作战。3营在当地群众协助下偷渡滹沱河之后,以9连警戒阳明堡方向可能来援的日军,以第10、11连和机枪连组成突击队,以12连作营预备队。突击队从东西两侧隐蔽进入机场,当进到距飞机约30米时,被日军哨兵发觉。突击队当即发起攻击,一部歼击日军警卫分队,一部迅速扑向机群,用机关枪、手榴弹向飞机猛烈袭击,顿时燃起熊熊火焰。

  经1小时激战,我769团以伤亡30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100余人,毁伤飞机24架,有力支援了国民党军的忻口防御作战。

  夜袭阳明堡,削弱了日军的空中突击力量,大大减轻了忻口国民党军正面防御的压力。

  夜袭阳明堡战斗,刘伯承率领129师首战告捷。这是继平型关大捷、雁门关伏击战切断日军交通运输线之后八路军取得的又一次重大胜利,一时间成为中外媒体的头条新闻,129师769团被誉为"抗战四大名团"之一,蒋介石不但颁发了嘉奖令,还发了2万元奖金奖励参加阳明堡战斗的部队。


  8、巧妙组织系列伏击战

  (1)七亘村两次设伏

  1937年9月下旬,侵华日军大举进攻山西,10月中旬,国民党守军未能阻止日军的进攻,晋东门户娘子关告急。

  根据八路军总部命令,时任129师师长刘伯承率部火速向娘子关东南及以南日军侧后进发,寻机歼敌。为阻日军西进,刘伯承指示386旅771团在平定县桃家岭、七亘村一线采取运动防御,争取时间,同时调772团回马山村,准备侧击西进日军。

  1937年10月25日,刘伯承带人到七亘村南三郎庙一带察看地形。他发现,七亘村附近道路宽不足2米,路南边大部分是高约10米的土坎,北边是几十米深的山沟,乃理想的设伏之地。当天,又获悉日军第20师团已向平定方向进犯,其轴重部队1000余人,尚留在距七亘村仅10公里的测鱼镇宿营。刘伯承判断,敌次日必经七亘村向平定输送军需物资,当即决定打一场伏击战,并将任务交给386旅旅长陈赓。

  受领任务后,陈赓令下属772团3营及特务连1个排在七亘村附近隐蔽待敌。26日拂晓,测鱼镇日军辎重部队向西开进。9时许,772团有意放过敌先头部队让其通过,待其辎重骡马进入伏击圈内,抓住有利战机,突然发起攻击。由于道路狭窄,日军兵力无法展开,火力不能发挥,只得狼狈逃窜。此役共毙敌300余人,缴获骡马300多匹及大批军用物资,还缴获华北、山西两份军用地图,敌军仅有少数掩护部队和辎重骡马逃回测鱼镇,我军只伤亡10余人。

  此战129师旗开得胜,刘伯承仔细分析了日军企图,认为日军侵占华北以来,作战一直比较顺利,目空一切,面对国民党的后撤,日军必以阳泉为目标发动大规模追击。当前日军正向平定进犯,急需军用物资,根据交通条件,七亘村是日军必经之路。而且,"用兵不复"是作战常理,如果再次在七亘村设伏,日军恐难预料。经深思熟虑,刘伯承反常用兵,决定在七亘村再次设伏。

  27日,测鱼镇之敌一面派出部队在七亘村附近收敛尸体,一面调整力量准备继续西进。我军在刘伯承指挥下,佯装他去,待敌人收尸完毕后,再次令772团3营在七亘村设伏。28日上午,日军辎重部队果然循原路而来,以100余骑兵和300余步兵掩护辎重西进。11时许,敌先头部队骑兵首先进入伏击圈,敌警戒搜索甚严。我军战士沉着镇静,待敌骑兵通过,辎重部队进入伏击区后,对敌发起猛烈袭击。由于日军组织较前严密,掩护部队较多,又因天雨路滑,我增援部队未能及时赶到,致使部分敌人逃脱。

  这次伏击,虽未达到全歼目标,但也击毙日军百余名,缴获骡马几十匹,起到了牵制敌人的作用,使困在旧关以南的国民党曾万钟部1000余人得以从敌包围中解救出来。七亘村两次设伏虽然规模都不算很大,却有力支援了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鼓舞了军民士气,打击了日军嚣张气焰,是抗战初期我军在山西抗日前线取得的一次重要胜利。


  (2)长生口伏击战

  1938年2月中旬,日军华北方面军调集3万余人,沿平汉(今北京-汉口)、同蒲(大同-风陵渡)、道清(道口-今博爱)等铁路线向晋南、晋西发动进攻。为牵制日军向晋南的进犯,八路军第129师奉命向正太铁路(今石家庄-太原)东段井陉地区的日军进击。井陉西南的旧关是井陉至平定公路上的日军重要据点。刘伯承决定采取攻点打援战法袭击旧关,吸引井陉日军出援而于中途消灭之。

  刘伯承决定再次发动长生口战斗,袭击井陉平定公路上的日军据点旧关,以吸引井陉日军出援,在途中歼灭。2月21日,刘伯承带师部进驻井陉县吕家村。陈赓旅长也带领第772团和第771团的部分官兵重返第一次伏击战时的宿营地支沙口。陈赓命令772团团长叶成焕率领号称"夜老虎"的二营,于22日凌晨1时出发,拂晓前赶到长生口南山布设伏击圈。22日凌晨4时许,战斗打响,从旧关方向传来第769团佯攻敌驻军的密集枪声;6时左右,从井陉城方向的公路上传来了敌救援部队的汽车马达声。8辆汽车载着200多名日军全部进入叶成焕团长布设的伏击圈,二营战士居高临下,迅速发起猛烈进攻,日军措手不及,乱成一团,仅半个小时,战斗胜利结束。这次伏击战共毙俘日军驻井陉南关警备队长荒井丰吉少佐以下130余人,炸毁汽车5辆,缴获迫击炮2门、九二式重机枪2挺、步枪50余支以及大批武器弹药。


  (3)神头岭伏击战

  mmexport1699511041080.jpg1938年3月16日,刘伯承指挥一二九师在山西潞城县东北神头岭对日军展开了一场伏击战。作战时间仅仅2小时,却因为战术上的出其不意,以及八路军将士在战斗中的勇猛顽强,极大地震慑了入侵日军,打掉了他们的嚣张气焰。

  1938年3月11日,日军一〇八师准备与其余的日本部队会合,占领临汾、汾阳等重镇,进而向黄河沿岸其余渡口进犯,直接威胁到陕甘宁边区安全。

  一二九师奉命在黎城、潞城之间设法“歼其一部”,切断日军的重要补给线,阻止日军一〇八师团西进。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决定攻打防守空虚的黎城,再设法引诱潞城的日本守军增援,并于途中将援军歼灭。大家商议后,决定选取黎城和潞城之间的神头岭村作为伏击地点。

  随后,三八六旅将神头岭三面包围,只在东南方向留了一个缺口。3月16日凌晨4点左右,八路军派出一个团的人马,突袭黎城,伪装成将要大举进攻的样子。日军在涉县的驻军第一时间出动数百人增援,被击退在黄须村。潞城的日本守军得到消息,马上派出近1500人的部队向黎城进发。

  早上8点,日军援军的先头部队,2辆军车和20名骑兵进入神头岭一带。当地虽是山区,但是山势平缓,视野开阔。日军完全没有料想到,在距离他们侦察兵二十米处,就有八路军的伏兵。于是这一批先头部队大摇大摆入了埋伏圈。大约在9点时,日军又来了一批侦察人员。依然没有发现八路军的埋伏。随后,日本军大部队全部中伏。

  随着三八六旅陈赓旅长一声令下,八路军四面出击,打得日本人手忙脚乱。许多日本士兵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障碍,以至于拔枪四处射击,敌我不分。因为找不着掩体,一些日军拿同伴的尸体挡枪,一些人则躺在地方胡乱朝四面开枪。日本指挥官刚拔出军刀喊了一句话,就被炮弹炸成了碎片。

  经过两个小时的激战,日军逃亡者不足百人,浊漳河南岸的日本兵也被八路军特务连全部歼灭。

  神头岭伏击战之所以取得胜利,关键在于刘伯承、徐向前等用兵如神,充分掌握了日军的作战习惯和动向,巧妙利用了神头岭原有的掩体引君入瓮。并且在考虑到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通过炸桥等方式,把近1500名日军按批次分割在不同的区域里,最后逐一歼灭。

  其作战术手段之灵活多变,环环相扣,对敌人心理分析之准确,堪称经典!

  在这一场战斗中,八路军通过周密的部署出奇制胜,打得日军溃不成军。这一战中,八路军有三“奇”:第一是战法运用“奇”,采用了围点打援;第二是伏击地点“奇”,选择了在平坦地形设伏;第三是战术配合“奇”,兵火协同非常默契。

  最终,八路军以240人伤亡的代价,歼灭日军近1500人,缴获了大量枪械和马匹。此后,神头岭伏击战被作为经典战例,载入了史册。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