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诸事在身,分身乏术。尽管忙碌,但在接到阿耀发来的新作《家秘》后,仍然抽空瞄了一眼。这一眼,让我竟然把诸事丢下,进入了《家秘》。不得不进入,因为,你只要读了“引子”,便就无法放下。于是,我被《家秘》拖入阿耀设计的一场难以回避的“家事战争”中去了。

  阿耀,就是《家秘》作者周荣耀。阿耀,是我们文学圈里的这些老朋友对他的昵称。《家秘》请我作序,看似偶然,但在阿耀看来,非“我”莫属。在一气看完《家秘》后,我还真有话想说一说。

  应该讲,我太熟悉阿耀了。借用阿耀的一句话讲,我是他来南京结识的第一个朋友,我很欣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和阿耀都在南京一家国营大厂上班。我在宣传部办报纸,阿耀在工会做他的宣教部长。

  阿耀祖籍安徽枞阳老洲镇,该镇现已划归铜陵市管辖,直属悦江区划。阿耀是一个故乡情结特别凝重的人,朋友们常常听阿耀念叨故乡老洲镇,也常常见到他发表关于故乡的回忆文章。我曾有幸在阿耀回故乡探望母校老洲中学时与他同行,并为老洲镇走出这样一个作家感到高兴。

  阿耀从小受黄梅戏的影响,熟知黄梅戏的传统剧目,闲来总喜欢亮一嗓子。传统黄梅戏那种跌宕起伏、曲折变幻的剧情,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他最初的文学熏陶与召唤。在他早中期的文学创作里,借鉴传统戏剧框架构思的痕迹比较明显,形成了介于戏剧封闭式结构和小说线式结构之间的独特的“周氏风格”。他的作品最显著特点就是可读,可思,可回味。

  喜欢讲故事、会讲故事的阿耀本身就是个有故事的人。他初中没毕业就投身军营。从部队回地方后,分配到铜陵干上了出矿工,后又被企业安排他到职工子弟学校从教。调入南京后,在工厂做过基层管理者,后以出色的管理水平和超越一般的组织指挥能力,被工厂发现后调入工会,做了拥有六七千职工大厂的工会宣教部长,分管全厂工会系统职工宣传教育以及文艺体育工作。此后,他做过中外合资企业的白领,还做过民营企业的创业人。但是,无论干什么,无论怎么忙,他始终没有停下他文学创作的步伐。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就在事业正红火时,他突然做出决定,辞职隐身,觅市郊一处简陋的农舍,效仿写《创业史》的柳青老前辈,一头扎进青山绿水间,守着一台电脑,一呆就是十多年。一直在宣传、文艺、体育界十分活跃也十分喜欢热闹的他,却分外耐得住寂寞,也特别吃得了甘苦。他在那个农舍——荣耀影视文化工作室里潜心创作,遂新作叠出。这次奉献给读者的《家秘》便是他的最新成果。

  《家秘》的前世是阿耀在新千年降临时完成的一个中长篇——《秘方情结》,该书被收入《世纪之光》文丛,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作为今生的《家秘》,是多了十来年人生阅历的阿耀在创作上的再上层楼。此时的他,已不只是在增加人物、扩充篇幅、巧妙结构上做加法,一门儿心思讲故事,而是真正静下心来,把自己这些年紧接地气后,对社会、对人生的感悟心得细分缕析、交汇融合,流注进作品的字里行间,使《家秘》消减了烟火气,整体气韵通达流畅,很是耐读。这也说明,年近古稀、会讲故事的阿耀又一次超越了自我。

  如今,坚守自己人生格言“横爬格子竖做人”的阿耀,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跋涉了五十余载春秋,硕果累累,甘苦寸心知。据说,《家秘》是阿耀五十年创作历程似乎结束了的新开篇,后续,他将有更新的好作品奉献给广大读者。

  我们期待,也值得期待!

  唐代青原惟信禅师说:“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这里虽然说的是中国禅宗思想的三种境界,但对于创作也是一样,概莫能外。

  祈愿老友阿耀早日“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哦。

  是为序。

  王国强

                                   2019年初夏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