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叔敖是楚国有名的贤相,楚国叫令尹。

  他相的君王就是“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要“问鼎中原”的楚庄王。间接推荐他的就是有名的“贤明”夫人庄樊姬,迫不得已推荐他的是虞丘相,虞丘相为相十几年,虽然殚精竭虑,但楚国改观不大,在庄樊姬的旁敲侧击下,推荐了人才孙叔敖,虞丘相退出楚国的历史舞台。孙叔敖登场,在他鞠躬尽瘁的努力下,楚国走向繁荣昌盛,帮助楚庄王实现了霸王梦。

  《史记?循吏传》第一位介绍的就是孙叔敖。所谓循吏就是尊理守法的官吏。孙叔敖在他执政期间“施教导民,上下和合,世俗盛美,政缓禁止,吏无奸邪,盗贼不起。”一派祥和的繁华景象。他执政有个特点,善于引导民众,而不是执行铁腕政策。比如:

  楚国的民俗喜欢坐低矮的车,庄王认为低矮的车不便于驾马,准备下令改为高车。很简单的事嘛,道理也很简单,就是到如今,我们还不是认为该如何就如何,那里管执行时会出现什么情况,更何况在一个君主集权制的时代,国君的话那是要坚决执行,没意见得执行,有意见也得执行,那是执行没商量啊。但就是在那个根本不讲民主的时代,孙叔敖考虑的周到,他对楚王说:

  “命令几次三番下,老百姓就会无所适从,这样是不可以的。大王如果一定要换成高车,我就让街道闾里抬高门槛,车矮了就过不去,平日里乘车的都是有身份的人,有身份的人讲究身份,他们不会一过门槛就下一回车,这样他们自然就会换成高车,他们一换,别人就跟着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呀。”楚王答应了,果然,过了半年,老百姓都换成了高车。这种推行政令的办法,让平头百姓不知不觉,心甘情愿就接受了,老百姓气能不顺吗?气顺了能不好好工作吗?老百姓一好好工作,效率就出来了,劳动成果就丰硕了,于是国家就富裕昌盛了。孙叔敖就是这样治理国家的。他的这种和煦温良做法可以追溯到少儿时期,他的母亲对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说孙叔敖小的时候在外面玩耍,看见一条两头蛇,他胆子倒不小,杀死两头蛇还把他埋了。

  他的行为被过往的行人看见,就告诉他,他要死了。此时孙叔敖才害怕了。回去看见母亲就哭着说:“老妈呀,我快死了,我听人家说,谁看见两头蛇谁就得死。今天我出去玩就看见一条,这可怎么办啊?”

  母亲并不以为意,只是问:“那两头蛇在哪里?”

  孙叔敖说:“我恐怕其他人再看见,就把它杀了埋起来。”

  母亲一听儿子这句话,不由一笑,儿子真是好样的:“好儿子,你死不了。老妈告诉你,一个积了阴德的人,会在阳世得到报偿。一个人良好的德行会战胜不祥,一个有仁义的人会消除百祸。上天高高在上,能看到卑微的尘世。书上不是说:上天并没有亲近谁疏远谁,惟有德行才是可靠的保证。儿子,你做的好,你将来必能兴盛楚国。”

  孙叔敖就是在母亲坚定地信任和鼓励下,走上楚国的政治舞台,并成就了大业的。虽然在宦海他也是几经沉浮,但有杀蛇埋蛇为他人着想这样的胸怀,有母亲正确的引导,他一生心态平和。《史记?循吏传》说他“故三得相而不喜,知其材自得之也;三去相而不侮,知非己之罪也。”

  幸哉,孙叔敖有这样的老妈。


  【原文】

  楚令尹孙叔敖之母也。叔敖为婴儿之时,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见其母而泣焉,母问其故,对曰:“吾闻见两头蛇者死,今者出游见之。”其母曰:“蛇今安在?”对曰:“吾恐他人复见之,杀而埋之矣。”其母曰:“汝不死矣。夫有阴德者,阳报之。德胜不祥,仁除百祸。天之处高而听卑。书不云乎:‘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尔嘿矣,必兴于楚。”及叔敖长,为令尹。君子谓叔敖之母知道德之次。诗云:“母氏圣善。”此之谓也。

  颂曰:叔敖之母,深知天道,叔敖见蛇,两头岐首,杀而埋之,泣恐不及,母曰阴德,不死必寿。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