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康公是因为其母而被载入史册的,比如《国语》,《史记》,仅仅用了94个字就交代了密康公不听母劝导致亡国。太史公在《史记》中全文引用了《国语》,故事是这样的。

  说的是西周共王时期,就是西周中后期,共王出游泾水(就是泾渭分明的那个泾水,泾水是黄河的二级支流,渭河的最大支流,发育宁夏流于陕西),密国国君康公跟随,此时有三位美女一起来投奔康公,康公老妈知道了就劝儿子:“一定要献给大王。三个野兽就是一群,三个人就是众人,三个美女就是灿烂夺目。天子猎获的猎物不会自己独自占取,有关诸侯的重大行动要与众人商议,大王不娶同一族的三个女人(或者是同父所生的三个姐妹),灿烂夺目的那是美物。现在这三个灿烂夺目的美女都归你了,你自己不好好想想,你有何德何能?大王都不敢享用,况你这个“小丑”呢,你这样的小丑享用不该享用的美物,终将导致灭亡。”

  康公和寻常人一样,并没有什么远见,自己有了宝物如何舍得送给他人呢?他不给,大王也不客气,一年之后就灭了密国,反正800诸侯呢,灭一个根本显不出来。本来是密国的灭顶之灾,康公灭了,可劝告他的母亲却因此获得封号,从封号上留下密国的称号“密康夫人”,让人感觉挺滑稽。那可真是真正的“名存实亡”。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地方,是共王出游,康公随行,三女子不投共王,而是投等而下之的康公,比较出乎意料,3000多年过去了,咱也找不到地方问一问,到底是为什么。

  明朝嘉靖年间的余邵鱼估计对这种“投法”也觉不好解释,所以他在所写《周朝秘史》时,变为这样,说是康公自己出游泾水时,看见三位美女,就纳入宫中,自己享用。并不是三位美女主动投奔。

  康公纳了三位美女之后亡国,余邵鱼解释的更合中国关于亡国之君的道理,其脉络大致都是如此。一是美女入怀,不管是“自投罗网”,主动“投怀送抱”还是被迫强娶强纳;二是从此不理朝政,只与美女朝夕寻欢作乐。这已经是历代统治者丧国的充分必要条件,所谓的“美女亡国论”嘛;三是藐视上级,那是不臣啊,从周一立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早就给你立好规矩了,不照办,看你那小样,灭了你!康公就是这样不识相,共王上朝,大小诸侯都来朝贺,只有他不来,这不是不把天子放在眼里吗?不惩罚他大小诸侯都不会让了,我们大老远奔这里,我们也不情愿,哪有在家舒服,我们都坐着硬硬的牛车马车颠簸着来了,你密康公凭什么不来?是可忍孰不可忍!不惩罚他,难消我们屁股颠成八瓣的恶气!四是安排密国百姓在天子驾临密国时,告自己国君的状,状无非是重女色,轻农桑,重刑敛,轻民命。这当然都是重罪,如果不灭密国,那就是天子的失职了。

  于是密国就这样被合情合理的灭了。灭密国时,有淫行的国君必然是在行乐,正好就被逮个正着,抓个现行。周共王看起来很英明的样子,根本不把密康公迷的神魂颠倒的三位美眉放在眼里,而是把她们三位和密康公一起斩首了。于是天子喜,诸侯喜,百姓喜,简直就是普天同庆嘛。

  但真正的历史是什么样,已经隔了3000多年,很难弄清楚。那余邵鱼不过比咱早了400多年,我看也不见得就更明白。从密康公母亲劝说儿子的话里,咱看更可能的是密康公违反了传统的礼制,享受了不该他享受“美物”,老牌贵族康公老妈说“王御不参一族”,说的是天子不娶同族的三个女人,是为了优生优育,还是别的什么,咱放下不说。就说密康公就胆敢享受来自同族的“灿烂夺目”的三个女人,那是越制啊,密康公老妈的话:“你何德何能啊?”这话是有根据的,春秋时期因违反礼制,或者叫越制而受到惩罚的例子多了去了,咱随便举几个例子吧。

  例一,《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郑国子华的弟弟子臧“好聚鹬冠”,就是喜欢戴不该他的地位该戴的冠,“郑伯闻而恶之”,就是对他这种违反礼制的行为深恶痛绝,以至于完全不能容忍,于是就派人把他“诱而杀之”。

  例二,《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国的子玉喜欢琼弁,玉缨,就是一种不该是他的阶层能佩戴的玉饰,人们就知道他会因此得祸,后来果然被杀。

  例三,《左传·哀公五年》,郑国的嬖大夫驷秦“富而侈”,“而常陈卿之车服于其庭。郑人恶而杀之。”就是这位不长眼的宠信,穿了卿大夫一级的衣服招摇过市,越了制,让人讨厌,就被杀了。

  例四,《左传·哀公十五年》,卫国孔文子(应该是孔子的先祖)的家奴浑良夫,依仗太子的权势,一度“服冕”、“乘轩”,和大夫同,后以“紫衣狐裘”、“袒裘”、“不释剑而食”“三罪”被杀。

  以上事例,都是因为那些人所行之事,违反了礼制,逾越了礼制,最终导致杀身之祸。密康公身为诸侯,他违反了礼制,导致的不仅仅是自身的灭亡,而是整个国家的灭亡,密康公老妈,那是经历过风雨,见过彩虹,更见过雷电交加的老牌贵族,她知道礼的厉害,可惜她儿子不争气,不听她的 ,那可真是“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他当了“小丑”,被世人贻笑大方,他老妈被世人广为传颂。但老妈的后半生过的好吗?


  ◎卷三之一 密康公母

  密康公之母,姓魏氏。周共王游于泾上,康公从,有三女奔之,其母曰:“必致之王。夫兽三为群,人三为众,女三为粲。王田不取群,公行下众,王御不参一族。夫粲美之物归汝,而何德以堪之?王犹不堪,况尔小丑乎!”

  康公不献,王灭密。君子谓密母为能识微。诗云:“无已大康,职思其忧”此之谓也。

  颂曰:密康之母,先识盛衰,非刺康公,受粲不归,公行下众,物满则损,俾献不听,密果灭殒。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