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楚接輿妻

  自然的先说接舆,自古中国女子都是依附男子生存的,讲女子的故事离开男子就等于剥去了灵魂,踢去了骨头,可讲男人就不一样,你讲汉武帝、唐太宗、成吉思汗,不讲女人丝毫不影响他们的威名。还是说接舆吧,因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假装疯狂,不接受仕途,被人称为狂接舆。

  在《论语?微子》,《庄子?人间世》,《史记?孔子世家》中都记载了他以《凤兮歌》讽刺孔子的故事。

  《论语?微子》这一段原文如下:“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避之,不得与言。”其他各书大同小异,不一一列举了。

  接舆之歌,表现了对孔子四处奔波,周游列国,一心追求王道,实现自己理想,想要仕途的鄙薄。所以,唐代伟大诗人落魄小官李白有:“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的诗句。这样一个因为对社会不满,剪去头发,不愿仕途的狂人,他的妻子会是什么样?

  话说接舆自食其力,耕读为生,那楚王派使者拿着百镒黄金,两辆牛车,很威风的前来聘其为官。

  这待遇不低呀,现如今,我们当官不知把脑袋削成多么尖,起码得比铅笔头尖,才能往上钻,哪里敢奢望人家来门上找咱呢,做你的春秋大梦吧。你看人家接舆,楚王来人恭请:“君王想请先生治理淮南。”接舆听了,仅只是笑笑,话也不说,弄得使者挺尴尬,只好悻悻而去。

  接舆妻子从集贸市场回来,看到家门口车轮的印迹,就知道朝里有人来了。见了接舆劈头就问:“先生从来以义当先,怎么到老了反而丢弃了呢?门外那么深的车轱辘印是怎么回事?”

  接舆倒也不恼,从容答道:“楚王不知我并不怎么样,想让我治理淮南,派使者拿着黄金来下聘书。”

  接舆老妻最关心的是接舆是否接受了邀请,接舆一辈子淡泊功名利禄,落得是高人隐士之名,临老了,如果抵不住诱惑,接受了邀请,岂不是丧失晚节?我这一辈子寒衣苦食跟着他,图什么?不就是他的这份清高孤傲,不随波逐流吗?想到这里,老太太急的上头,接舆一看老妻的窘样,忍不住逗她:“那富贵是人人都追求的,你何必嫌弃呢?我可是答应人家了,过两天就上任了,老婆子,你就跟着我享受荣华富贵吧。”

  老妻一听,完了完了,这糟老头子今天吃错药了,怎么鬼使神差就依了人家呢?平常不这样啊?是不是近来家里生活状况有所下降,老头子坚持不下去了?不会呀,以前快揭不开锅的时候多呢,今天这是怎么了?说不定是真病了,赶紧上去摸摸老头满是皱纹的额头,虽然粗糙,但冷暖还是能摸出来的,没发烧啊!不由得正色对老头说:

  “真正有义的人,非礼不动,不会因为贫穷就改变自己的操守,不因为低贱就改变自己的行为准则。这不是你平常教导我的吗?我侍奉先生,种田吃饭,纺织穿衣,吃得饱,穿的暖,根据大义而行动,自足自乐。若是接受人家的厚禄,乘人家的高头大马,吃人家的肥美鲜食,我们还怎么坚持自己的操守?俗话不是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短吗!”

  接舆一看老婆子真着急了,自己的玩笑起到应有的作用了,连忙解释说:“老婆子,我其实没答应,逗你玩呢!哈哈。”

  但老妻并不因此完,人家想的更远:

  “你这个死老头子,祸事临头了,你还有心思开玩笑呢!君王使用你,你不接受,那是不忠,接受了,又违背我们的心意,是不义。我们不如隐姓埋名出走吧。”

  接舆一听,有道理,还是老妻高,实在是高!

  于是,接舆和老妻卷起铺盖卷,拿上生产用具,变名易姓,远走他乡,从此,不知所终。


  【原文】

  楚狂接舆之妻也。接舆躬耕以为食,楚王使使者持金百镒、车二驷,往聘迎之,曰:“王愿请先生治淮南。”接舆笑而不应,使者遂不得与语而去。

  妻从市来,曰:“先生以而为义,岂将老而遗之哉!门外车迹,何其深也?”接舆曰:“王不知吾不肖也,欲使我治淮南,遣使者持金驷来聘。”其妻曰:“得无许之乎?”接舆曰:“夫富贵者,人之所欲也,子何恶,我许之矣。”妻曰:“义士非礼不动,不为贫而易操,不为贱而改行。妾事先生,躬耕以为食,亲绩以为衣,食饱衣暖,据义而动,其乐亦自足矣。若受人重禄,乘人坚良,食人肥鲜,而将何以待之!”接舆曰:“吾不许也。”妻曰:“君使不从,非忠也。从之又违,非义也。不如去之。”

  夫负釜甑,妻戴纴器,变名易姓而远徙,莫知所之。君子谓接舆妻为乐道而远害,夫安贫贱而不怠于道者,唯至德者能之。诗曰:“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言不怠于道也。

  颂曰:接舆之妻,亦安贫贱,虽欲进仕,见时暴乱,楚聘接舆,妻请避馆,戴纴易姓,终不遭难。


  二  楚老莱妻

  也得先讲老莱子。

  他是道家的创始人之一,写有《老莱子》16篇。但在汉魏时亡佚,少数言论在《战国策》中有点滴。和孔夫子同一时代人,和他还有一面之缘。

  说的是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孔子受困于陈蔡,楚昭王就把孔子迎到了楚国,等于是给孔子解了围。

  到了楚国后的一天,孔子外出,遇见老莱子的弟子,这位弟子看见孔子举止行为颇为可疑,很是奇怪,弟子就把所遇之人汇报给先生老莱子:“有人于彼,修上而趋下,示偻而后耳,视若营四海,不知谁氏之子。”

  老莱子一笑,就知道是谁:“是丘也,召而来。”一付老师对弟子的理所当然。

  见了面,孔子又展开自己“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精神,向老莱子请教怎样辅助国君。老莱子也不客气,一番“孺子可教也”的态度,语重心长告诉孔子。意思要孔子改变那种志在经营四海,以贤能自负的态度。孔子惭愧而退,但他们是“道不同不相与谋”。

  在中国老百姓眼里,老莱子最有名的故事是他的孝行,其孝记载于《二十四孝》,题目叫“老莱子娱亲”,故事很简单,老莱子已经72岁了,很有福,他的老父母还健在,老年人,过去不像现在,娱乐很多,比如玩个麻将,唱个卡拉OK,练练太极拳等等。老莱子老父母在家很郁闷,老莱子很着急,不知道如何才能让他们高兴,想来想去想出一个主意,其实主意不高明,谁知道老莱子老人家从哪里找来彩色的花衣,让更老的老人家坐在堂前,自己以“人到七十古来稀”的老态做出幼儿的种种举止,此举煞是有趣,逗得老人家张开没牙的瘪嘴,呵呵笑的直流眼泪。真是难为了老莱子了,此举博得众人的喝彩,传扬古今,立为孝行的标杆。

  现在说老莱子的老伴。

  话说楚恵王五十年(公元前479年)发生“白公胜之乱”,接着,陈国南侵,为避乱世,老莱子带着老伴逃到蒙山。在那里耕田为生。用芦苇搭的茅棚,用蓍草铺的床铺,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

  楚恵王听人说“老莱,贤士也。”恵王想要网络门下,早已打听好人家道行高,肯定不肯轻易来,就亲自到老莱子门前,摆出认真礼贤下士的态度。

  此时,老莱子正在自家的小院里编畚(簸箕),楚恵王恭恭敬敬诚诚恳恳走上前对老人家说:“寡人愚陋,独守宗庙,愿先生您出山帮帮我吧。”

  老莱子可不是急等出山又摆出隐世的诸葛亮。老人家从容缓慢回道:“我一个山野村夫,不足以管理朝政。”

  楚恵王不死心,不识相,还劝:“您就看在我苦苦独守楚国的份上,愿先生您改变态度。”

  老莱子还真改变态度,是看见人家诚恳,一个堂堂国君亲自“礼贤下士”?还是倒底自己也是楚国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嘛,反正勉为其难,答应了。

  楚恵王高高兴兴打道回宫,单等老莱子收拾行囊后脚到京。

  却说老莱子老伴上山砍柴回来,一见门前车迹纷乱,忙问:“为什么咱家有这么多车辙?”

  老莱子说:“楚王想请我帮助他治理楚国。”

  老伴赶紧问:“你答应了吗?”

  老莱子说:“答应了。”

  老伴很不高兴,这老东西,说一套做一套,明明隐居避乱,不愿出仕。当初,劝孔丘是一套一套的,临到自己了,就架不住人家几句好话,架不住国君亲自驾临。平常是老莱子教导弟子们,现在轮到老伴教育他了。只听老莱子老伴说:

  “我听说:你既然吃了人家的酒肉,人家就可以鞭打你。那个能给你官禄的人,随时可以治你以牢狱。你不知道伴君如伴虎的古训吗?现在先生吃人家的酒肉,接受人家的官禄,不是明白着受人制约吗?能免了祸患吗?你要是愿意你就去,我可不愿受制于人。”话刚说完,放下背篓转身就走了,你看,老太太还挺倔。

  这可让老莱子老脸挺挂不住,但老莱子什么人呀,有大智慧的人呀,一席话惊醒梦中人,一时被楚恵王国君的光辉照耀了寒舍,蓬荜生辉的让老莱子一时犯了糊涂。被老伴一点,清醒了,赶紧追老伴:“老婆子,快回来,你比我考虑的周到,佩服佩服,我听你的。”

  老伴这才笑了,笑成一脸菊花,说:“那咱们走吧,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于是,老莱子和老伴走了,走到江南,当时的江南可不是现在的江南,说江南就想当然的鱼米之乡,那时的江南还是蛮荒之地,无人问津。但他们就是要到这人迹不到的地方,老伴说:“鸟兽之解毛,可绩而衣之,据其遗粒,足以食也。”就是说,他们从此穿的是鸟兽掉下的毛编织的毛衣,山野中掉下的种子当粮食吃。小日子居然过的有滋有味。

  那邻近的山野之民,发现以后,竟然不约而同跟随过来。

  一年之后,就成为一个小村落,三年就变成一个乡聚了。

  人人都说老莱子贤智,看起来更通透的还是老莱子的老伴啊,老莱子之所以有所成就,他老伴肯定功在其中,“军功章里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斯人斯妻么。


  【原文】

  楚老莱子之妻也。莱子逃世,耕于蒙山之阳。葭墙蓬室,木床蓍席,衣缊食菽,垦山播种。

  人或言之楚王曰:“老莱,贤士也。”王欲聘以璧帛,恐不来,楚王驾至老莱之门,老莱方织畚,王曰:“寡人愚陋,独守宗庙,愿先生幸临之。”老莱子曰:“仆山野之人,不足守政。”王复曰:“守国之孤,愿变先生之志。”老莱子曰:“诺。”王去,其妻戴畚莱挟薪樵而来,曰:“何车迹之众也?”老莱子曰:“楚王欲使吾守国之政。”妻曰:“许之乎?”曰:“然。”妻曰:“妾闻之:可食以酒肉者,可随以鞭捶。可授以官禄者,可随以鈇钺。今先生食人酒肉,受人官禄,为人所制也。能免于患乎!妾不能为人所制,投其畚莱而去。”老莱子曰:“子还,吾为子更虑。”遂行不顾,至江南而止,曰:“鸟兽之解毛,可绩而衣之。据其遗粒,足以食也。”老莱子乃随其妻而居之。民从而家者一年成落,三年成聚。君子谓老莱妻果于从善。诗曰:“衡门之下,可以栖迟,泌之洋洋,可以疗饥。”此之谓也。

  颂曰:老莱与妻,逃世山阳,蓬蒿为室,莞葭为盖,楚王聘之,老莱将行,妻曰世乱,乃遂逃亡。


  三楚於陵妻

  於陵子终没有狂接舆,老莱子有名,其见识也在其下,但其妻的见识却不在前两位妻子以下。

  仍然是楚国。弄不清那个楚王,好像楚王都礼贤下士一般。这一位楚王也是听说於陵子终贤能,想请他当相国。自然少不了下聘书,送厚礼,前往礼聘。

  那於陵子终是个尊重妇女的新好男人,倒也不避讳男子为尊为大说了算的传统习惯,对来人说:“我有拙荆,让我和她商量商量吧。”

  进了里屋对妻子说:“楚王想让我为相,派使者拿着好多黄金来了。一旦当了相国,明日就是豪华大车驾着,豪华大餐吃着,那场面那排场,风光啊,你认为如何?”

  看来人人都难过富贵关,即使是“高人隐士”“犯糊涂”的时候也难过“富贵关”,富贵的光芒一照射,罩住的人,往往跟吃了迷魂药一样,分不清东南西北,只认识富贵二字。

  於陵子终就是这个德性,那摆在眼前的黄金一照耀,未来看似光明的前途伸出小手一招呼,马上把魂魄勾了去。唯一还能记得的就是跟老婆商量商量,估计也是个古代的“妻管严”,平常商量习惯了。

  那老婆冷静的让自己当旁观者,并没有陷自己于“光明”的漩涡,静静的说:

  “先生,你平常靠编织鞋子为生,过的是与世无争的日子。左琴右书,乐在其中。就算是骑高头大马,乘豪华轿车,你占的也不过是能容身的地方,就算是在五星级饭店吃饭,也不过就是一顿美食。

  如今先生你以容身之安,一肉之味而担负上楚国的忧患,那合算吗?况且现在是乱世,我怕你若是去了也是有去无回呀。”

  好见识呀!好见识,於陵子终一下子猛醒。身在乱世,国君都是豺狼一般的人,人说伴君如伴虎,说不定那天一言不合,对付不了,第一个杀的就是你。春秋各国的历史不是早写满了血腥史了吗?我怎么糊涂了,于是辞谢了使者。又怕楚王不被其用,顿生杀心,就和老婆相携逃走了。

  於陵子终夫妻逃走后,不再给人编鞋,而是给人浇地,并以此为生。并终老,这一切的亏他老婆的教导啊,可见关键时刻听老婆的话没错。


  【原文】

  楚于陵子终之妻也。楚王闻于陵子终贤,欲以为相,使使者持金百镒,往聘迎之,于陵子终曰:“仆有箕帚之妾,请入与计之。”

  即入,谓其妻曰:“楚王欲以我为相,遣使者持金来。今日为相,明日结驷连骑,食方丈于前,可乎?”妻曰:“夫子织屦以为食,非与物无治也。左琴右书,乐亦在其中矣。夫结驷连骑,所安不过容膝。食方丈于前,甘不过一肉。今以容膝之安、一肉之味而怀楚国之忧,其可乎!乱世多害,妾恐先生之不保命也。”于是子终出谢使者而不许也。

  遂相与逃,而为人灌园。君子谓于陵妻为有德行。诗云:“愔愔良人,秩秩德音。”此之谓也。

  颂曰:于陵处楚,王使聘焉,入与妻谋,惧世乱烦,进往遇害,不若身安,左琴右书,为人灌园。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