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赵衰妻子,肯定的先说赵衰,赵衰很有名,其名紧随晋文公重耳之后。因为从重耳逃亡开始到结束的19年,赵衰自始至终紧紧跟随,吃尽了千辛万苦,期间的艰难险阻绝非一句话能说尽,19年在人的一生中可不是“弹指一挥间”那么潇洒,尤其是逃亡生活。

  在重耳即位以后,又帮助他建立霸业,晋文公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赵衰功不可没。所以,重耳从逃亡开始就对赵衰特别器重。从一点就可以看的很清楚。

  话得从他们一行人刚开始逃亡说,他们逃亡的第一站是狄国,狄国国君对他们很友好,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重耳的母亲就是少数民族的缘故,反正,国君送给重耳两个女人,一曰叔隗,一曰季隗。重耳自己并没有独吞,而是把小的季隗留下,把大的叔隗送给赵衰为妻,重耳的做法能不让赵衰为之赴汤蹈火吗?赵衰和叔隗生下儿子赵盾,后来也成为晋国的肱骨之臣。

  他们在狄国并没有停留太多时间,重耳在走之前跟自己的狄国妻子季隗说:“如果我25年了还没有回来接你,你就改嫁吧。”季隗说:“真到那时候,我都已经是50岁的人了,还怎么嫁人呢?我还是等你吧。”咱不知道赵衰是怎么跟叔隗说的,他们是走了,这一走倒没走25年,才19年,40多岁的老妇季隗在等重耳,40多岁的老妇叔隗在等赵衰,她们都没嫁,谁说人家“野蛮民族”不讲伦理道德,让你一个中原女子等19年看看,王宝钏不是才等了18年吗?

  且说19年后,61岁的公子重耳返回晋国,当上了梦寐以求的国君,对跟随自己的一帮患难哥们大加封赏,其中对赵衰情有独钟,把自己嫡亲的女儿嫁给了他,就是本篇的赵姬,他们夫妻很恩爱,接连不断生下五个儿子,分别是赵原、赵同、赵屏、赵括、赵楼、赵婴。赵衰一家人过上安定富贵的生活,但赵姬却想起那远在异国他乡的丈夫前妻和他的儿子,想请他们回来和自己一样过上幸福生活。但赵衰不敢,心里话,我早想接他们母子回来呢,可您一位堂堂国君女儿在这里顶着,我怎么敢往回接呢?就是算您度量大,能容人,我接回来了,可我怎么安排那前妻呢?让她当小妻?可人家明明是大,当然不仅仅是岁数。让她当正妻?可您这位国君的女儿怎么可能让您当小呢?我这不是太岁头上动土吗?找死啊,已经是霸主的晋文公重耳能饶了我吗?赵衰早想过1001遍了,他能不惦记那患难时的妻子吗?就是不惦记妻子,也惦记儿子呀,就是不敢提啊,现在现任赵姬夫人说出来,谁知道她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只好假意推辞,探探夫人的真实意图。

  且看赵姬如何对答:“你这样可就不对了。得到宠信就忘记旧好,那是舍掉仁义;喜新而厌旧,那是寡恩。在困难时期和人家勤往来,富贵了却不顾及人家,那是无礼。您身为国家重臣,舍弃这三者,何以教育他人?领导他人?管理他人?您若是真这样,我这个妇道人家也不愿意再侍奉您了。《诗》中不是说: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选自《诗经 邶风 谷风》第一节的后4句,大意为:采了蔓菁采萝卜,却不用它的根茎。不要违背发下的誓愿,和你愿意同生死。)和人家一同寒苦,就是有些不愉快,都不能舍弃,愿意一同生死,更何况像现在的情况是安于现在的新人,忘了旧人呢?《诗》还说:燕尔新婚,不我屑以。(选自《诗经 邶风 谷风》第四节,大意是:你的新婚多快乐,不屑与我来相亲。)那是伤心啊。所以,请您一定迎回人家,千万别因为有了新人忘了旧人。”

  看人家赵姬的见识,别看人家出身公侯之家,却没一点骄横霸道的行为,没想依仗权势欺人,而是深具大家风范,识大体顾大局,深明大义,远不是后世唐朝《打金枝》中骄横跋扈的公主可比。

  一席由衷之言,说的赵衰安下心来,老百姓的话,一块石头落了地,心里很高兴,快马加鞭赶紧到狄国把那已经不再年轻20多年没见的昔日少妇今日老妇连同儿子接回来,一家人终于团聚,一场漫长的电视剧题材以大团圆告一段落。

  告一段落就是还没完,赵姬看回来的叔隗的儿子赵盾,很有贤者风范,很是欣赏。又出面请赵衰立赵盾为嫡子,就是家里最重要的祭礼人。这一点太了不起了,中国几千年的宗法社会核心就是嫡长子制度,一家之中,只有正妻生下的孩子才能被立为嫡长子,就跟诸侯家立为太子一样,那是权利的储备者,所以也叫储君。嫡长子就是继承家庭衣钵的人。哪国哪家不是因为争夺太子、嫡子之位明里暗里打得鲜血像满山盛开的杜鹃花。可是人家赵姬真是把好人做到家了,真不是等闲人,其气度胸怀少有人比。既然叔隗的儿子赵盾被立为嫡子,那就尊叔隗为正位,自己甘居其下,此举不仅没有因为赵姬的地位下降了丢失什么,而是让举家、举族佩服,佩服的五体投地,全体投地。

  后来,赵盾不负赵姬的厚望,当了晋国的正卿,那是大官啊,跟宰相差不多,为了报答赵姬的恩情,吃水不忘挖井人,请现在的晋国国君成公,立赵姬的儿子赵屏、赵括为公族的大夫,就是诸侯家族的大夫,而不是赵家士族这一阶层,他是这样说的:“哪有母亲不爱孩子的,那几个弟弟都是姬氏(晋文公的姓,那是国姓啊)的爱子啊。人家身为诸侯女儿能尊我一个少数民族母亲为正,有什么人能做到如此呢?”晋成公一口答应,那是他亲姐姐啊。

  赵氏一门有赵姬这样的贤内助,不兴旺都不可能。后来兴旺到建立自己的国家,就是著名的“三家分晋”之一家。


  【原文】

  晋赵衰妻者,晋文公之女也。号赵姬。初文公为公子时,与赵衰奔狄。狄人入其二女叔隗季隗于公子,公以叔隗妻赵衰,生盾。

  及返国,文公以其女赵姬妻赵衰。生原、同、屏、括、楼、婴。

  赵姬请迎盾与其母而纳之,赵衰辞而不敢。姬曰:“不可。夫得宠而忘旧,舍义。好新而嫚故,无恩。与人勤于隘厄,富贵而不顾,无礼。君弃此三者,何以使人!虽妾亦无以侍执巾栉。诗不云:‘乎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与人同寒苦,虽有小过,犹与之同死而不去,况于安新忘旧乎!又曰:‘燕尔新婚,不我屑以。’盖伤之也。君其逆之,无以新废旧。”赵衰许诺,乃逆叔隗与盾。来姬以盾为贤,请立为嫡子,使三子下之。以叔隗为内妇,姬亲下之。及盾为正卿,思赵姬之让恩,请以姬之中子屏、括为公族大夫。曰:“君,姬氏之爱子也。微君姬氏,则臣狄人也,何以至此!”成公许之。屏、括遂以其族为公族大夫。君子谓赵姬恭而有让。诗曰:“温温恭人,维德之基。”赵姬之谓也。

  颂曰:赵衰姬氏,制行分明,身虽尊贵,不妒偏房,躬事叔隗,子盾为嗣,君子美之,厥行孔备。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