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4、陈维清_副本.jpg当年曾经与陈维清战友一同在团部机关服役,因为陈班长是1975年入伍的老兵,军龄比我整整早五年,我当兵到部队时,他正好退役,我们俩擦肩而过。巧的是,2018年底我们团部机关的老战友浙江金华聚会,筹备组发给我们上海战友参加的名单中第一次看到了陈班长的名字,简介上写道:浙江温岭人,1975年入伍,原团部警通排通信班班长,现定居上海崇明。

       当我们一行来自上海嘉定、虹口、崇明、浦东、宝山等地战友望着这个陌生的名字都面面相觑,竟然谁也不认识,最后还是原团部政治处干事、后任海军某部政委的吴明勤老首长想起来了:“哦,这个兵我忽然有印象了,他是浙江温岭人,通信班长,可是……他为什么现在是定居在上海崇明就不知道了。”

       正说着,远端一位手里拿着通信录的人边走边寻找,我忙问一旁的吴政委:“老首长您看看这位是不是陈班长?”

       吴政委抬起头与陈班长的目光对上了,两人几乎同时认出了对方,于是我们这些新兵第一次认识了陈班长。

       一番寒暄后我好奇地问道:“陈班长,你为什么会定居在崇明?现在崇明什么地方工作?”

       陈班长刚要解释,一旁的彭海华战友笑着搂着我的脖子调侃道:“瞧瞧,这家伙职业病又来了,又发现新的撰写目标啦。”他的话引起了战友们的大笑,我笑着摆摆手说:“不是这个意思,就是好奇。”

       陈班长握着我的手晃动着说:“你好啊大作家,对你一直很敬佩,很想认识你啊。从报名表上看到你的名字很兴奋,希望多看到你的大作。”

       老班长的话说的我不好意思:“嗨,我是什么作家,就是业余爱好,千万别当真的,玩玩而已。”

       得益于这趟金华之行,我和陈班长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每天都互致问候。从那以后,老兵陈班长就加入了我们崇明战友联谊活动。凡是我们举行聚会,只要他有空,都回赶来参加,哪怕我们在与崇明相邻的海门海永聚会,陈班长也乘坐公共汽车风尘仆仆赶来参加。第二年秋冬,是我们这一批兵参军四十周年,当得知消息后,他又一次报名参加了我们的庆典活动,一点老兵班长的架子都没有,给战友们留下深刻印象。

       最难得是,一天团部警通排的战友袁日荣重回老部队寻访,期间他很牵挂当年曾经为营救我们两位跌落山涧的战士,最后自己英勇牺牲的顾祖英烈士的遗孀张秀清老人,也就是我们都亲切称之为“顾妈妈”的情况,在战友群里提起此事。因为年代太久远,基本上战友们都不知道,然而陈班长却是一个有心人,他至今依然与“顾妈妈”二女儿保持联系。于是他悄悄与顾妈妈女儿联系,告诉她当年团部的袁日荣战友正在老团部营区旧址,特意打听“顾妈妈”的消息,当即老人女儿驱车赶到老营区旧址,邀请袁日荣战友去她家里坐,说自己的妈妈还很硬朗。

      当一张“顾妈妈”一家和袁日荣战友合影的照片传到战友群时,我们并不知道是谁在背后默默付出,最后还是“顾妈妈”女儿解开了谜底,就是我们的陈维清老班长在后面牵线搭桥,而他却根本没有提起自己所作的事情。当战友们都夸奖他时,他依然谦逊地说:“顾祖英烈士的事迹我们都很熟悉,顾妈妈一家也是我们十分敬重烈士家庭,我们这些当年的战士是不应该忘记革命老人。”

       当晚我好奇地拨通了陈班长的手机,详细询问了顾祖英烈和顾妈妈一家的故事,他向我生动讲述了顾祖英烈士还有“顾妈妈”识大体顾大局、克服种种困难,在艰难中把四个孩子带大的的感人故事,令我十分感动,当即撰写了题为《兵妈妈一家的故事》,发表在《银河悦读网》,被评为金星作品。

       当我又一次好奇地问起陈班长到上海工作和生活经历时,老班长向我娓娓道来。他告诉我,在部队表现一直很优秀,曾经从通信班长转岗到团部管理股大灶食堂担任给养员,而且当时的司务长空缺,他是实际的代理司务长。尽管因为军改取消了战士直接提干的做法,而他却依然赢得了部队首长的信赖,曾经入选接兵组,赴浙江绍兴接新兵,这作为战士是很罕见的,可见当年他的优秀和能干。

       退役回到温岭家乡后的陈班长,同样表现优异,曾经担任村团支部书记,副村长和党支部组织委员。当改革开放春风吹到家乡时,身为退役军人和共产党员的他,带头响应组织号召,下海经商。几经辗转,最后他在一位上海崇明亲戚介绍下,离开故乡,远赴上海崇明这个祖国第三宝岛,在这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开始自己的创业经商之路,并逐步站稳脚跟,把自己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也因此决定在上海崇明定居,成为一名新新上海人。

       陈班长:从你的身上,我看到了一名优秀的士兵退役后一路走来的风雨里程,虽没有感天动地的故事,也没有辉煌的伟业,但却一样精彩。不求惊涛骇浪,但求风平浪静,一帆风顺,也是人生的一种活法,致敬我的老班长!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