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png

何其巩(1899 — 1955),字克之,1899年9 月 14 日生于 安徽桐城。1921年投笔从戎加入西北军,任冯玉祥将军秘书兼英语翻译。其时结识李大钊。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何衔命南下广州迎接孙中山先生来京主政。1926年,随冯玉祥参加北伐战争,任国民联军司令部秘书长。1928年6 月,出任北平特别市第一任市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反对国民党不抵抗政策,积极筹措款物支援长城抗战。1933年《塘沽协定》签订后,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北平政务委员会秘书长;他憎恶蒋介石政府对日寇妥协的做法,愤然辞职、离开政 界。后任中国大学常务董事会主席。

1936年出任中国大学代理校长,支持共产党领导下北平学联发 起的抗日爱国运动。

“七七”事变后,接受中共地下党组织的建议在北平继续办学。后参加中共晋察冀分局北平秘密情报组织——北方救国会,利用上层统战关系为党组织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

1945年8 月日本投降后,被国民党政府任命为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驻平代表,带领北方救国会恢复工作,维持地方秩序,并下令释放北平监狱关押的共产党员。为此遭国民党打击排挤,1946年离开中国大学。1948年 12 月,得知中共中央和平解放北平的战略意图,积极做傅作义的工作,促进北平和平解放。

1950年后,任中央文史馆馆员。

1955年 10 月 17 日在京病逝,享年57 岁。


备注:a   本文主要根据何其巩1950年3月著《自述》撰写。


“一二·九”运动爆发,入掌中大校政 

5.png

(抗战时期的中国大学校长何其巩)

1935年, 日寇迫近顺义、香河、通 县, 叫嚣“华北自治”, 妄图建立第二 个“满洲国”。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 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北  方局派杨秀峰赶赴北平,联络何其巩、 李达、吴承仕、罗隆基等文教、新闻界进步人士,积极投身青年学生的爱国民主行动,推动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开展, 做全面抗战预备工作。12月9 日,北平学联组织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声势浩大的爱国示威游行。

孙中山先生 1912年创办的中国大学,是“一二·九”运动的骨干学校,在该校中国共产党拥有雄厚的力量。李达、黄松龄、吴承仕、齐燕铭、杨秀峰及陈伯达(志梅) 等进步教授, 不仅在课堂上宣讲革命理论, 而且亲自参加和指导学生们的社会活动。中大在学生中建立了党支部,有“一二·九”运动的领导人董毓华、白乙化 、黄诚、段君毅、杨易辰、任仲夷等。

时任校长的王正廷是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宦游南北,不能到校履职;代  职校政的祁大鹏,反对学生运动,学生会开会,警察署就派人干涉、监视。 中大党支部和学生会负责人黄松龄、齐燕铭、杨秀峰、张致祥、黄诚和史立德,在吴承仕家秘密集会,市委负责人黄敬亲临指导。组织上认为, 中大党支部基础很强,在青年学生中有广泛影响,学校地处市中心、活动便利,完全有条件成为抗日救亡运动主阵地;同时,市委完全同意中大党支部组织“驱 祁倒王”的行动; 与会者还一致认为,常务董事会主席何其巩是校长合适人选。

经过几个月曲折、复杂的斗争,中大学潮取得胜利,由于爱国师生的支持和董事会的信任,何其巩于 1936年 10月出任代理校长。

 

 中大呈现新局面

 杨秀峰、齐燕铭、吴承仕、张致祥和史立德,经常到何其巩校长家秘密聚会。杨秀峰传达在中共中央北方局主持工作的刘少奇的重要指示: 华北不团结宋哲元,不联合29军,抗日救亡运动就无从谈起。因何校长和冀察政要同为冯玉祥五原誓师的高层领导, 关系深厚, 中大党支部和何校长研究决定, 由 何校长和学生会出面,借何其巩就职中大代理校长之机,邀请冀察政务委员 会委员长宋哲元等到中大视察。学生会张贴“拥护宋委员长领导抗日”“拥护 二十九军”等标语列队欢迎。冀察当局明知道中大是“一二·九”运动骨干学 校, 但宋哲元还是同北平市长秦德纯、河北省主席冯治安、察哈尔省主席刘汝明、天津市长张自忠及佟麟阁、赵登禹等29军高级将领,全部应邀莅会。何其巩在就职演说中从八国联军、鸦片战争讲到“九一八”,历述帝国主义侵华的罪恶行径, 并表示坚决支持学生反对侵略的正义行动。在讲话中,学生们报以几十次掌声。宋哲元发表讲话,号召同学们“勿忘国耻,自强不息”,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次日,平津各报都登载何其巩入主中大,宋哲元等冀察政要莅临讲话祝贺的消息。从此, 中大的革命活动呈现崭新局面。北平学联和民 先总队、华北各界救国会、东北抗日救国会等进步组织先后搬到中大办公, 中大学潮的胜利推动了北平学生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发展。

 

爱国救亡运动主阵地

何其巩在中国大学倡导“自由讲习”,在黄松龄、吴承仕等进步教授指导 下, 中大校园内办起了形式多样的各种讲习班和报刊, 研究中国革命和社会问题,广大青年学生思想空前活跃、朝气蓬勃。何其巩下令专门拨5个房间给学生会使用、提供纸张和文具,还两次自掏腰包为学生会捐款。中国大学就像北平学生抗日运动的根据地一样,许多外校学生也赶来听讲课、参观学习, 参加社会活动的人络绎不绝;夜晚,中大的教室、办公室灯火通明。中大学生逐渐培养了“追求真理、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何其巩还严禁警察进入学校, 因警察署长原是何的下属,只能从命。

中大的抗日活动,引起反动分子惊恐,教务长方宗鳌在一次教务会上,故意指责:“有几个学生缺课较多,为整饬纪律应该除名。”当何其巩听到名单上第一个就是学生会主席史立德时,立刻予以制止。北平特务组织将中大情 况,密报南京国民党总部:“何其巩纵容赤色分子,让共产党牵着鼻子走。”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写信给北平市长秦德纯, 要他严加注意并检查中国大学的情况。秦德纯执朱函拜望何其巩,说:“克之,有人告你的状了。”提醒他加以注意。吴承仕得知此事,立刻向党组织汇报,组织决定应该保护何其巩, 对活动做了适当疏散。

 

 西安事变中的“马电”“漾电”

“塘沽”“何梅”“秦土”三个变相承认日军占领东北、承认满洲国、出卖华 北主权的协定签订以后, 遭到全国人民强烈反对, 在国民党内部亦引起极大争 议,爱国将士义愤填膺,接连发生福建事变a、成立西南政务委员会b和两广事 变c等反蒋抗日事件,何其巩都采取了积极支持和配合策应的做法。1936年 12 月 12 日,张学良、杨虎城兵谏蒋介石。南京何应钦主张出兵讨逆,许多地方 响应,日军蠢蠢欲动、以为大举进军的时机已到,形势极为险峻。唯华北宋哲元、韩复榘迟迟不予表态。中大党支部杨秀峰、齐燕铭、吴承仕秘密到何校长 家,小范围磋商, 一致认为“西安事变”不能兵戎相见、和谈为上; 因此时何其巩还兼任着宋、韩两位的顾问, 遂决定请何校长向宋、韩进言。宋、韩手握 重兵,南京十分重视华北动向,而华北这边的高级将领意见不一、莫衷一是, 宋哲元、韩复榘力排众议,定夺采纳了何其巩等的建议,由何其巩亲自主笔连 发泊头反内战之“马电”(12月21 日),与反对何应钦讨张杨之“漾电”(12月 23 日)。此二电发出,反响巨大,南京何应钦急忙派熊斌到北平对宋、韩进行安抚。但何其巩的这一举动,又给CC派a 留下攻击的口实。

 

备注:

a   福建事变,1933年11月20日,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等人以国民党第19路军 为主力, 在福建福州发动抗日反蒋运动, 建立反蒋政权——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史称福建 事变。1934年1月,在蒋介石军事攻击和政治分化下,人民革命政府历时3个月后最终失败。

b   西南政务委员会,1931年2月蒋介石被软禁时任国民党立法院长的胡汉民, 引发政坛强震, 国民党内分化。5月,国民党内反蒋势力聚集广州,成立“国民政府”,形成党内新一轮反蒋大同盟。“九一八”后, 迫于团结御侮的舆论压力,胡汉民被释。但坚冰未破, 国民党内矛盾重重,“国民政府”及下设西南政务委员会,维持半独立局面。

c   两广事变,又称“六一事变”,指1936年6月至9月,广西的新桂系军阀李宗仁、白崇禧和广东的粤系军阀陈济棠, 利用抗日运动名义, 试图消灭国民政府蒋介石军队的政治事件。最终陈济棠因部下被蒋介石收买而被迫下台,李宗仁、白崇禧同蒋介石妥协。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