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1.png

宋黎(1911 — 2002),曾用名宋介仁、宋忱, 1911年10月27 日出生于吉林省梨树县石岭镇康家屯。1929年考入东北大学预科,加入爱国团体辽宁国民常识促进会。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北平加入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1932年加入反帝大同盟。同年5月任辽西抗日义勇军总指挥。1933年3月,在沈阳参与发起成立中华青年抗日铁血团。1934年5月在北平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中共东北大学党支部书记。

1935年 12 月在北平参与组织指挥了“一二·九”运动,后任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副总指挥、党团成员。

1936年应邀到张学良身边工作。党内曾任中共东北军工作委员 会宣传部长、代理书记。西安事变后,曾任陕西省民众运动指导委员会武装部长。

1938年入延安马列学院学习。1941年至 1945年8月,在延安任中央情报部四室敌伪组组长。1945年8月,在毛主席重庆谈判期间, 参与保卫毛主席的工作。后又以中共代表团随员和周恩来联络员的  身份,做东北上层人士的统战工作。1946年5月随中共代表团入驻南京梅园新村,任党派组副组长,继续做东北各界知名人士的统战工作和党群工作。

1946年12月,任中共东北局城工部秘书长。1947年5月,任中共辽宁省委委员、城工部长。1948年5 月,任中共沈阳市委工委书记。

沈阳解放后,任中共沈阳特别市工委委员。1949年1月后,任中共沈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

新中国成立后, 1951年底任辽西省政府副主席。1954年7月,任中共旅大市委第二书记兼旅大市长。1958年被错误处理,降任大连机车车辆厂副厂长。

1978年5月,任中共旅大市委书记。1979年8 月,任中共大连市委第二书记。1982年2月, 任中共辽宁省委顾问、辽宁省政协主席。 同年,任中共中央党史征集委员会中共东北军党史组组长。

是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共八大代表、 中共十二大特邀代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2002年11月22日在大连病逝,享年91 岁。

 

参加联络组织东北抗日义勇军

1926年,宋黎入西丰县立中学读书,在东北大学学生张希尧启蒙下,产生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掠夺东北的思想。1928年秋, 宋黎与张金辉等发动组织同学进行爱国反日行动,遭到开除。次年,入东北大学法学院预科,与阎宝航、车向忱、张希尧等人发起成立辽宁国民常识促进会, 深入街头及东北军驻地,宣传提倡国货,抵制日货。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已是东北大学预科生的宋黎,与张希尧、张金辉等人于9月20 日挤上开往北平的火车,向撤往关内的东北军独立步兵第3旅官兵宣传掉转枪口对日作战。到北平后,加入阎宝航、高崇民等人发起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1932年初,受救国会派遣, 与车向忱、李述全一行三人, 身藏张学良写给东北 军抗日将领马占山、李杜、邢占卿、苏炳文、唐聚  伍等人的委任状,扮作卖药的师徒,秘密潜回东北。 到东北后,曾去丹东凤凰城慰问抗日义勇军将领邓铁梅,并到宽甸、通化等地筹划组织抗日武装。同年3月, 闻知国际联盟派团调查“九一八”事变,宋黎同张金辉等人奔走于沈阳、铁岭、开原等地,发动各界人士向调查团控告日军罪行,最终促使“国联”对伪满洲国不予承认。之后,在清原等地联络各路义勇军队伍,集结 800余人,成立辽西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

图片2.png

10月,攻打新民县城失利,撤回北平。回北平后,经郑洪轩介绍,加入党的 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接着,到张希尧、宁匡烈等人秘密开办的西山训练班学习自制炸弹,阅读共产主义书籍。

1933年3月,宋黎再返沈阳,与张金辉、郭明德、江涛、李士廉等人发起 组织中华青年抗日铁血团, 用自制的炸弹炸日本大使馆和日本人的大烟馆, 炸沈阳火车站等地,大闹沈阳城,并曾策划刺杀伪满洲国皇帝溥仪。1934年初, 返回北平,在东北大学复学。5月,经郑洪轩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20世纪30年代的宋黎)

 

“一二·九”运动的主力和先锋

1935年 12月7 日,北平学联决定在 12月9 日组织大中学校学生到新华门向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北平分会代委员长何应钦请愿,表达人民坚决抗日、反对投降的要求。

8 日晚,在东北大学俄三班召开的秘密会议上,出席北平学联会议的郑洪 轩、邹鲁风(邹素寒)向宋黎等人传达学联会议决定。与会同学极为振奋,立即组成宣传队、纠察队、交通队、救护队,写标语、印传单、做旗帜,为第二天的请愿活动做准备。

12月9 日凌晨,东北大学300多名同学不顾学校当局的阻挠,在总校大餐 厅紧急集合, 一致推举有斗争经验的宋黎为游行队伍总指挥。原定清华大学学生、燕京大学学生通过西直门进入城内,与东北大学学生会合后一同到市内请愿,因遭军警关闭城门而无法进城,宋黎等人决定东北大学单独行动。学生队伍在新街口遭遇军警布置的封锁线,便转向西四北大街行进。

东大的队伍行进到西四牌楼时,又遭二三百名军警横加阻拦,并对同学们挥舞大棒和大刀,搏斗中王敬桓、刘淑清、侯淑艳等被军警打伤, 队伍一时被阻断。关山复掏出石灰包砸向军警脸上, 同学们乘机冲破封锁线。东北中山 中学的郭峰、李涛、甘重斗、高铁等许多同学冲出军警包围圈, 在新华门前与东北大学学生会合。此时,到达新华门前的请愿队伍已有一两千人。

这时新华门大门紧闭,前廊排列有持枪的武装军警,摩托车架着机枪, 杀气腾腾。各校学生高呼救亡口号,高唱救亡歌曲, 当场推举董毓华、宋黎等人为代表要求见何应钦。何早已躲避到别处, 当局派出侯成参议委蛇应付。对于学生代表提出的“停止内战, 一致抗日”等主张和让清华、燕京同学进城的要求,当局始终支支吾吾,不予正面答复。

请愿队伍等待至中午,宋黎和其他学生代表见状,一致决定改请愿为示威游行。由于东北大学的学生最多, 便推举宋黎为示威游行总指挥。游行队伍从新华门出发,沿西长安街, 经西单、西四牌楼、沙滩、王府井大街,准备最后在天安门广场集会。

一路上,不时有冲出校门的学生加入游行行列,人数逐步增加到五六千 人,浩浩荡荡。沿途的工人、教师、商贩、家庭主妇不断鼓掌喝彩,很多人争抢学生们散发的传单。刘尊棋、埃德加·斯诺、尼姆·威尔斯等记者始终跟随游行队伍,拍下了许多珍贵的照片。

北平军政府以为学生们要去东交民巷冲击日本大使馆,便调集大批军警 在王府井大街南口布置了一道严密的封锁线。游行队伍派出代表同军警交涉,军警竟用水龙对着学生队伍猛射, 同学们的脸上、身上顿时挂上一层薄冰, 宋黎身穿的那件棉袍,一会儿就变成了冰袍。同学们迎着棍击、刀砍和水龙的喷射, 勇敢地同军警搏斗,学生纠察队的韩永赞、肖润和等数十名同学夺过水龙朝军警猛射。军警的冲杀声、学生的怒吼声、市民的咒骂声混成一片。这场巷战,有30多名同学被捕,东北大学的林铎被打断鼻梁骨,佟云背上挨了一刺刀。在激战过的大街上,结冰的路面上,留下爱国青年的斑斑血迹。

队伍被冲散后,宋黎、黄敬各自通知所率队伍到北大三院集合。经过商议,宋黎宣布:从10日开始,全城总罢课,并要求当局严惩破坏学生运动的首要分子。

回到东大后, 宋黎等人去各宿舍慰问受伤的同学。12月11日, 宋哲元派出武装军警到东北大学将王新三、戴洪图、冯静安等6名同学捕走。后在同学们的坚决斗争下,反动当局不得不释放了这些同学。

斯诺前夫人海伦·斯诺曾在《谈〈西行漫记〉及其他》一文中回忆道:“我记得在西安事变前有许多东北人到过我家, 他们当时(对国民党政府)感到失望和焦虑东北大学学生运动的带头人宋黎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东北大学的学生多与宋黎一样, 为东北沦陷区的子弟,复土还乡的愿望最为强烈,因此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一二·九”运动的主力和先锋。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