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图片_20211206225010.png

郭明秋(1917 — 2001),原名郭桂英,女,祖籍河北宣 化,1917年10月6日出生于河北涿鹿县东小庄 乡大西庄。 

1935年春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任北平团市委组织部长。12月初转入中国共产党,任北平市大中学生联合会主席和党团成员,是“一二·九”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 一。1936年2月任北平团市委宣传部长;3月 调天津市委工作,后担任中共中央驻北方局代表刘少奇的译电员。 

1937年“七七”事变后,8月任太原成成中学首个教职员党支部书记。同年11月到延安,在中央妇委任蔡畅秘书。1938年4月在中央党校第十二班学习,5月到晋西南区党委任党员培训班班主任、区党委妇委书记。1939年9月第二次到延安,在中央马列学院学习,任中共中央妇委秘书长。1942年在晋西北区党委、中共中央晋绥分局政策研究室编审处任研究员。 

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在中共中央东北局组织部、东北行政委员会民政部、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妇委书记、东北民主妇联主任,全国妇联宣传部长、主席团委员、党组成员,中共中央高级党校校务委员会委员、政策研究室主任兼青训班班主任。 

1979年担任教育部顾问。是第一、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 政协第三届至第七届委员。1995年8月离休。 

2001年5月14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4岁。


从涿鹿到北平 

郭明秋出生于一个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父亲郭宪毕业于保定军校第 八期,后为晋军军官。他拥护孙中山,主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满意蒋介石 和国民党,主张抗日救国。他思想开明,不许给女儿裹足,并送她们到宣化、 北平读新式学堂。 郭明秋的母亲王省身,娘家为中农,是一位勤劳的典型农村妇女。因未育男孩,在封建地主家庭中地位卑微,每日为老少几十口人做饭烧水,与用人 无异。为了补贴女儿读书,还要给大户人家做针线活,给三轮车夫、苦力洗涮缝补。母亲常伤感地对女儿说:“娘也有过‘英雄’的时候,闹义和团那会儿, 娘是‘红灯照’。嫁到你们家,就成了‘长工’,伺候一家老小。” 

郭明秋直到 9岁,才在母亲的再三争取下到村里上小学。可是没几天,被爷爷拿着大顶门杠赶出校门,逼她回家照看弟妹,她只好哭着回家。这件事在 她的心灵上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郭明秋经常回忆说:“我小时候,我娘就教 育我,人要自立,要有钢骨志气,女子也要有本事,靠双手吃饭不寒碜。”郭明秋之所以能成为新时代的女性,离不开母亲的教育和影响。 

1931年秋,郭明秋考入察哈尔省宣化女中(现宣化第四中学)初中部。 “九一八”事变后,大批东北师生流亡到关内,有的到宣化任教,他们以亲身 经历控诉日本帝国主义的罪行,声泪俱下地告诉同学们:“亡国奴不如丧家犬 呀!”父亲也说:“当局要靠国联李顿调查团,解决不了东北问题。中国的局面, 国家将亡!”这些都在郭明秋心中埋下了抗日的种子。 

一天,她在杂志上看到日本灭亡中国的大陆政策后,义愤填膺,跑到商店买来白纸,挥笔写就 8个大字:“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她独自举着这个条幅, 在宣化老城墙的大街上,向来往的市民演说:“为什么日本要侵略中国?它要 霸占中国……我们必须打倒它,不然就要当亡国奴……同胞们起来抗日!” 

1933年 5月,长城附近的抗日热潮扩大到张家口和宣化地区,察哈尔抗日 同盟军成立,让她看到了抗日的希望。可是,当局与学校害怕因此发生学潮, 下令学生提前放假回家,郭明秋也只好提前结业,回到了大西庄。没有书念, 她很苦闷,整日缠着父亲要求继续上学。正好父亲要去北平,便同意了。秋季,她随父来到北平,转学进入北平女一中(现北京一六一中学)初三年级。 

在北平,郭明秋不仅开阔了眼界,还接受了先进思想,走上了抗日救亡的革命道路。20多年后,父女在新中国首都再次相见,郭宪对女儿说:“你是对的!”


从热血青年到共青团员 

1934年秋,郭明秋升入高一,班主任是前校长孙荪荃老师,教历史、语 文。“九一八”事变时,女一中是抗日救国运动中最积极的学校,孙荪荃因领着学生游行示威,被国民党当局排挤掉校长职位。 

孙荪荃不是共产党员,但她主张抗日,对共产党有过相当大的帮助。她在课堂上公开给学生们讲李大钊的生平和著作,宣传妇女解放、民族解放的思想和唯物史观,培养思想进步的学生。她还团结了许多进步教师,其中有著名教授谭丕模(教社会学)、梁亦然等。郭明秋小学只断断续续念了三年,底子很薄,但她特别要强,不甘落后。通过努力,她的各科成绩很快进入全班前三 名,在同学中树立了威信。孙荪荃通过批改郭的作文,了解了她的爱国情怀, 设法将女一中学生自治会主席换成了郭明秋。 

1935年四五月间,郭明秋由同班同学杨彤介绍,秘密加入中国共产主义 青年团。杨彤参加过察哈尔抗日同盟军,1933年 9月同盟军解散后,进入北平 女一中学习,当时已是共产党员并在北平团市委工作。 

由于白色恐怖,当时北平只有极少数党员和团员与组织有联系。共青团 员和共产党员做一样的工作,所以党组织对加入共青团的审查很严格。团市委 书记王学明指示谷景生当面考察郭明秋。一天,杨彤带郭到艺文中学见谷。谷 得知郭未像其他青年一样,在参加共青团之前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 感到十分意外。杨彤解释说,因为她觉得郭的思想觉悟比一般外围组织的成员 还要高,所以就直接介绍她加入了共青团。事后谷向王学明、彭涛做了汇报, 他们分别见了郭,对杨彤的做法表示赞同。 

当时团市委书记是王学明、宣传部长是梁寒冰。在团组织内工作的还有 北师大的高锦明等人。郭明秋入团后,即担任了团市委组织部长。王学明、彭 涛告诉她:北平党、团组织屡遭破坏,正在恢复、重建中共北平市委。7月, 033034 中共河北省委决定,将北平团市委转为中共北平市工作委员会,由团市委书记 王学明任书记、杨子英任组织部长(后为冷楚)、彭涛任宣传部长。负责党的 外围组织中华民族武装自卫会的是周小舟,负责左联和社联的是谷景生。从 1935年春入团至 1936年 3月调天津,郭明秋在这段革命生涯中,共事时间最 长的是彭涛和姚依林。彭涛介绍郭读的第一本书是《列宁主义初步》,对她的 影响很大,使她从中懂得了列宁的建党原则。黄敬对郭明秋在政治上的影响也 很大,她第一次见黄敬和周小舟是 1935年 9月在东城沙滩附近一个小学教师的 住处。他们一起谈纪念“九一八”的事。黄敬将《国家与革命》《艺术论》等 几本莫斯科出版的灰皮书交给郭明秋,并叮嘱她带回家好好读。在工作接触 中,郭明秋深感黄敬的稳重、成熟和思想深刻。 

与郭明秋共事较久的还有她的宣化同乡、宣化女中的同学高惠如。高来 北平后,考入师大女附中。她还没入团就与郭有了工作关系。后来高惠如成为 北平工委的地下交通员,两人经常结伴,互相掩护传送文件。有时工作晚了, 为了安全,高惠如就住在郭明秋家中。两人自青年时期建立的革命友谊贯穿了 终生。

微信图片_20211206225018.png这期间,郭明秋协助周小舟做过武卫会的工作。1935年 9月 18日前夕, 周小舟约郭明秋在中山公园南门白公理战胜 碑西边的藤萝架见面,商量在各学校开展纪 念“九一八”事变 4周年活动。当天先进入 公园的郭明秋没想到,国民党当局为防备共 产党搞活动,早在中山公园等公共场所布满 了特务。一帮特务、流氓拦住了郭明秋,其 中一个家伙抓住她的右臂嘻皮笑脸地说:“小 姐,也和我交个朋友吧!”郭明秋马上拉下 脸,把右手一挥,拿出贵族大小姐的派头大 声喊叫:“你想干什么?你知道我是谁吗?! 你算老几?”周小舟恰在这时赶到,郭明秋 紧挽住周小舟的右臂,两人快步从西门出中 山公园,绕道景山脱离了险境。有了这次遭遇,周小舟与郭明秋意识到:敌人早有准备, 不能组织公开活动,并报告了市委。(1935年春,郭明秋(左)秘密加入了共青团,为此她与妹妹郭毓德合影,悄悄地纪念,并在照片背面写下心中的誓言与妹妹共勉:“生命之宝贵,在于我们——我俩的携手;世界人类之幸福,在于我们此刻微笑中所潜伏的勇气与血泪!)

1935年夏秋之际,党内已经意识到抗日救亡工作应团结更多的人,特别是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彭涛让郭明秋介绍他 认识孙荪荃,希望通过孙认识清华大学教授张申府,通过张影响各大学和学术 团体,开展抗日救亡。此时孙荪荃也希望通过郭明秋,找到我党有关人员。经 过郭的引见,彭涛与孙荪荃见了面,孙马上同意联系张申府。彭、张见面的当 天,郭按时到女一中校门外接彭涛,领他到孙荪荃的办公室见到张申府。之 后,彭涛几次经郭明秋在女一中与张、孙见面,使党组织、爱国学生与文教界 之间建立了联系。 

彭涛曾让郭明秋为进步报纸《大众日报》编辑其副刊《时代妇女》。郭以 自己的封建家庭和母亲的悲惨身世为题材写文章,反对当局让学生不问国家命 运的教育方向,批评培养“贤妻良母”的女校办学方针。当时比郭高一年级的 女一中同学谷羽(李桂英)住在郭家,当年 10月由郭明秋介绍加入了共青团, 并帮助郭编辑《时代妇女》。 

郭明秋还多次受彭涛和王学明指派,以记者身份出现在各学校里,拿着 彭涛给她的《益世报》《大公报》《晨报》的记者证公开采访。她到各校学生组 织了解学潮并指导工作,特别是在志成中学、女二中、通州师范、师大女附中 等校,广泛联系积极上进的女学生,引导和团结她们进行抗日救亡活动,成为 很多人参加革命的引路人或入团、入党的介绍人。她们当中有张菼芳、谷羽、 于若木(于陆华)、魏宜咸(后改名肖蔚)、刘教湛、李润娥、乔斌(乔韫文)、 韩琴谱、李炎华、耿精一、刘乃和,等等。 

“文化大革命”中,被关押在中央专案组交通干校监狱中的郭明秋,多次 为她们证明中共党员、团员身份或参加革命时间,帮助她们避免被诬陷为“假 党员”“特务”,使不少人逃过一劫,甚至有人因此而保住了性命。


从水灾赈济会到北平学联 

1935年七八月间,黄河发大水,河南、山东大片农田被淹,北平大街小 巷到处是灾民,当局见死不救。北平工委书记王学明告诉郭明秋:河北省委指 示,直接组织抗日革命团体很困难,对国民党不宜从正面,但可从侧面攻击 它;组织“灰色”团体,在公开场合出现,使国民党不认为是我党领导下的革 命组织。不久,王学明又通知郭明秋,河北省委已决定在北平建立一个这样的 035团体——北平大中学校学生黄河水灾赈济联合会。 

北平工委随即着手,由武卫会出面发起,以彭涛和郭明秋、姚依林为内 部核心,以女一中魏宜咸、清华姚依林、师大高锦明等为首的学生会为公开主 办单位、各学校学生会为骨干分会,组建水灾赈济会。8月的一天,武卫会在 黄敬弟弟俞启忠家召开会议,彭涛和周小舟、姚依林、黄敬、郭明秋等人讨论 安排了成立水灾赈济会的各项工作。 

因为大学生身份目标大,容易引起特务注意,姚依林就让自己的工作搭 档魏宜咸和郭明秋出面办理水灾赈济会登记事宜。两人来到北平市社会局(现 西安门大街 22号国务院机关事物管理局),拿出女一中的学生证,在社会局大 门东侧接待窗口递出的登记薄上填写姓名、学校、组织名称,为水灾赈济会正 式登记备案,获得了合法地位。 

9月 29日,水灾赈济会在女一中成立。因为当时郭明秋是女一中学生会主 席,校长孙荪荃很支持学生会工作,在学校北墙边安排了一间挺大的教室做办 公室,所以彭涛决定将水灾赈济会办公地设在女一中。郭明秋在彭涛直接领导 下担任水灾赈济会的工作,她在团市委的事务改由梁寒冰、谷景生等人负责, 与水灾赈济会工作严格分开。 

当时白色恐怖严重,很多大中学校不允许存在学生自治会,只有女一中、 清华、北师大、东北大学等几个学校学生会的力量较强。有了公开合法的水灾 赈济会后,原来没有学生会的学校,便据此设立了水灾赈济分会。时间不长, 水灾赈济会下属的各校学生会和水灾赈济分会就发展到 20多个。这些学生会 和水灾赈济分会积极行动起来,以赈济水灾名义,公开做团结争取人心的工 作,把大批青年学生组织起来了。 

为对外淡化水灾赈济会的进步色彩,郭明秋还建议推选了女一中一个平 时不大问政治的学生吴闺箴担任水灾赈济会主席。吴和魏宜咸公开出面活动, 她们和各校学生会、水灾赈济分会一道,组织发动学生、家长、市民走上街头 卖报、募捐衣被和举办义卖会等。女一中还组织了义演,演出话剧《茶花女》, 卖 5块钱一张的高价票,为灾民捐款。一时间各种赈济活动如火如荼,连生活 不富裕或平时不吭声的学生与家长、胡同里的老百姓也都积极参与。 

赈灾活动共募得约 2000大洋,都交给了彭涛。彭涛组织各校代表组成了 慰问团,带着捐款、慰问品和抗日宣传品,到山东慰问灾民。这些钱有一部分 后来还成了“一二·九”运动的活动经费。 

文教界也为赈济黄河灾民四处奔走,后成为“一二·九”运动的一支重 036要力量。姚依林、郭明秋与张申府、孙荪荃共同见面的地点由女一中改在南河 沿南口、菖蒲河东头的欧美同学会。这里是洋人、名人聚会的高等会所,警察 很少光顾,而且距女一中、姚依林宿舍、张申府住宅、北京饭店、长安饭店以 及印刷传单的工厂都很近,所以姚、郭利用这里交换、存放文件。郭明秋回忆 说,在这里会面接头符合张申府留法教授和姚依林阔少爷的身份,一直安全, 没有出过问题。 

1935年 10月,赈灾工作基本结束。彭涛与郭明秋、姚依林等人希望把水 灾赈济会转变成能带领学生团结抗日的学生联合会,但水灾赈济会内有不同意 见。彭涛想让王学明先在党内开会,争取在水灾赈济会转为学联一事上党内先 取得一致。但王学明和北平工委组织部长冷楚不同意开会讨论。彭涛让谷景 生找郭明秋征求意见,郭提议:“他们不赞成,我们不可以自己发起吗?!”彭 涛为慎重起见,专门又找了郭明秋和姚依林,再次明确了他俩的意见后,就在 北海公园召集郭明秋、姚依林、周小舟等八九人开会,征求大家对水灾赈济会 过渡到学联的意见。得到大家的赞成之后,彭涛和周小舟一面积极向河北省 委汇报情况,争取上级的支持,一面同姚依林、黄敬和郭明秋筹备成立北平 学联。 

不久,彭涛、姚依林、郭明秋召集了平津进步力量较强的几所学校的学生会骨干,以平津 10校学生自治会的名义,起草了旗帜鲜明的《为抗日救国 争自由宣言》,11月 1日在天津《大公报》上发表,公开吁请国民党四届六中 全会开放言论、集会、结社自由,禁止非法逮捕学生。该宣言在爱国学生、知 识分子和普通市民中引起了极大反响。 

11月 18日,在彭涛、姚依林等人领导下,水灾赈济会在女一中开会讨论 是否转为学联的问题,主持人是女一中代表魏宜咸。会上争论较大,一部分人 不同意转,但又说不清转与不转有什么根本分歧。这时郭明秋站了出来,说明 了水灾赈济会任务已经完成,现在面临的情况和任务不同,应当转为学联,实 现新的工作目标。郭发言后,彭涛认为说得好,说得清楚,他很赞成,并提出 选举学联主席。于是各校代表通过了将水灾赈济会转变为北平市大中学生联合 会的决定,并选举郭明秋任学联主席,姚依林为学联秘书。当时,学联总交 通、总交际工作已经展开,但孙敬文的总交通、黄华的总交际、邹鲁风的总纠 察等名称是在下一次学联开会明确 9日游行时议定的。郭明秋曾表示:“孙麻子 (孙敬文)工作最辛苦,他发通知、跑学校是公开的行动,既危险又辛苦;王 汝梅(黄华)的工作非常隐蔽,他多与外国教授记者们打交道,他口风很严, 不和我们透露,许多详情直到解放后我也不清楚。” 

据郭明秋回忆,这次会后,彭涛单独对郭说:“小郭,你不能再秘密了, 这学联会主席就是你了。你要站出来公开活动,你一个人活动也忙不过来,给 你找个帮手,就是老姚,为了不引起敌人注意,咱们简称学联,实际上咱们 是北平大中学校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我们商量过,还是不叫大中小学生联合 会,小学生太小了。另外,让姚协助你工作,做助手,叫秘书。”郭明秋是中学生、又是位女同学,当学联主席;姚依林是大学生,是位男同学,却给一个女中学生主席当秘书;这种局面就是这样形成的。彭涛还告诉郭明秋:学联是党组织领导的,领导机构是学联党团,党团书记由彭担任。 

不久,彭涛告诉郭明秋,河北省委同意彭涛和周小舟等人的意见,决定撤销北平工委,成立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由谷景生任书记(后由李常青 兼)、彭涛任组织部长、周小舟任宣传部长。 

12月初,在 9日游行前几天,彭涛向郭明秋转达了河北省委特派员李常青 的通知:“河北省委批准郭明秋转党。”当年,直接从团员转党员的,都没有再 办入党手续,也没有入党介绍人这一说。学联总交通孙敬文和团市委宣传部长 高锦明等人,都是这种情况。 

学联成立后,为提出学生自己的口号,争论得很厉害。除了学生们自己 的认识,还有来自英、法文的《共产国际通讯》等国外杂志的影响。关于中共 《八一宣言》是怎样被各界看到的,郭明秋曾明确说明:“来源是几个渠道,这 在当时是很正常的事,别人有其他途经,我是老姚告诉我的,他给我看了在北 京饭店购买的英文杂志上刊载的这个东西。当时的北京饭店是法国人经营的, 在京城首屈一指。我们在北京饭店开房间开会,对我们的秘密工作是很好的掩 护。法国老板在饭店一层开了书店,什么政治色彩的书和杂志都有,警察也不管这些外国人的东西。老姚常到书店逛,我们就是这样得知《八一宣言》,得 知我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1年至 1935年上半年,北平党组织屡遭破坏,党团员损失严重,几乎 无法开展活动。有了水灾赈济会和学联这两个公开或半公开组织后,党的工作 局面就发生了重要变化。水灾赈济会的成功运作是第一步,再转变为学联,是非常关键的第二步,它们适应当时各阶段政治斗争的需要,积极开展合法斗 争,既贯彻党的主张,又掩护和发展党的力量。经过这两个组织的努力,为抗 日救亡运动奠定了可靠的组织基础。到 9日游行前夕,北平学联联系的学校已 达到 46个。从水灾赈济会转变为学联的过程中可看出,北平爱国抗日力量的发展壮 大,一直都是党的组织和骨干发挥着领导作用。他们在发动和领导民族救亡的伟大斗争中,不断团结和教育了一批又一批青年学生。郭明秋的经历,就是共产党指引爱国学生走上抗日救亡之路的生动例证。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