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和爱人从辽宁抚顺市清原满族自治县一所乡级中学调到铁岭市种畜场(现为铁岭经济开发区)第二中学(现已撤并),因为我对教育理论研究方面比较感兴趣,得到了辽宁省教育科研所专家的热情鼓励和推介,所以,到铁岭不久后我便积极争取到该市的教育科研所工作。

一天,我到铁岭教育局人事科探听调动的消息,皇维泽科长认真地跟我说,由于教育学院正面临改革,调动的事儿一段时间内不会有什么消息,不过,倒是有一个机会:市委老干部局所属的老干部活动中心需要一个搞文字的人,他们请教育局帮助物色合适人选。你如果感兴趣,我可以跟老干部局说一下。其实,真能去,也挺好的,反正都是跟写作有关系,再有,还兴许能分到公房呢。黄科长最后还特别强调的说。

老干部局?老干部活动中心?这不是为老干部服务的部门吗?我是要搞教育科研的,难道得改行了?

我虽然在心里这样想着,但还是对黄科长表示了感谢之意,并答应他回家跟爱人好好商量商量。

从教育局到我工作的中学所在地差不多有20公里的路程,又是顶风,有一大段上坡路,我只好推着自行车走。路边的杨树上,喜鹊喳喳叫着飞来飞去,我心想,瞎叫啥?隔行如隔山,再说为老干部服务的工作也不好做啊!还不知是好事儿孬事呢。

那天到家很晚,一家人都在等我吃晚饭。饭后,我跟爱人说了这个情况,爱人的第一个反应是,那不是改行了吗?再说,你之前在教育理论方面下的那些功夫不就都白费了吗?

这一晚,我和爱人谁都没有睡好。其实,我对老人是有好感的,岳父岳母跟我们一起生活好几年了,可以说,我对他们很尊重很孝敬,这点,我爱人至今都承认。当老师出身的,跟老人沟通应该没问题吧。毕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关键是可以进城,解决城里户口啊!再有一点,原来在青少年心理学方面研究了很多,如果能把老干部的心理学研究明白了,不也是对社会有贡献吗?最后,我俩决定不放弃这个机会。

第二天,我便进城到教育局找到黄科长,首先再次感谢他告诉我这个信息,表示我愿意争取到这个工作岗位。黄科长很高兴,并很快跟老干部局联系。经过老干部局认真考核,我很顺利地成为铁岭市老干部活动中心秘书科的秘书(其实就是一个干事)。

1991年5月23日,星期四,一个很平常的日子,我正式走进了铁岭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大门,成为一名老干部工作者。



第一章  阅览室的亲切交谈


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图书室和阅览室都在二楼,就在秘书科办公室的里面,归秘书科管理,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工作又不像学校那么紧张,这得天独厚的学习条件让我很兴奋。

6月中旬的一天下午,我到阅览室看报,当我走进阅览室的时候,发现只有一位老干部在静静地看一本杂志。我轻手轻脚地从报架上取下《人民日报》坐到他的对面。

当我抬眼看这位老干部的那一刻,我被老人家非同一般的气质吸引住了。满头银发,黑边眼镜框后面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兰色的人民服熨熨贴贴、板板正正,眉宇间、浑身上下都透着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气度。

老人家也发现了我的存在,便抬起头把目光移向了我。当一老一小的目光碰到一起的那一瞬间,我分明看到了慈祥、温暖,也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冲击波。

“你是新来的小同志吧?原来是做什么工作的?叫什么名字?看来你是一个很爱学习的年轻人。这很好。”

没等我开口,老人家便主动跟我聊了起来。

我站起来一一回答了他的问话。

当得知我是从教育部门来的,老人家显得很高兴。他说:“好啊!你有文化基础,又有教育工作的背景,完全可以在老年问题上多钻研一些。老干部工作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需要有文化懂政策的干部,再说,中国马上就要进入老龄社会了,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太多了,你应该是大有用武之地。”

人这一生会在一定场合遇见某个人,但真正让你心动的却极少。我与这位老人家在阅览室相遇,并亲切的交谈,是真正让我心动了,这一天应该是我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因为从这天开始,我懂得了作为一名老干部工作者的光荣和责任的重大。记得当时我很激动,心想,今后我可以整天和这样好的长者在一起了,这个工作真是太好了!

6月的铁岭郊外,杨柳依依、禾苗吐绿、鸟语花香,一派生机盎然。暖阳下,我骑着自行车走在回家的路上,心中充满着无限的遐想。

几天后,我才知道原来老人家是铁岭市政协副主席崔华,一位德高望重的老领导。也许是我给老人家的印象不错,从此,老人家对我厚爱有加、关怀倍至。10年的交往,我们之间的感情与日俱增,到了无话不谈的亲密程度。老人家给我讲他参加革命时的情景,讲他和他的战友们在艰苦的战争岁月如何坚守党的信念,讲他如何理解党的宣传工作的重要意义,讲他如何做群众工作,讲他如何在党的培养教育下成长进步的心路历程。

后来,我从他的回忆录中才知道,他在文化大革命中蒙受许多不白之冤,受到了错误的批判和专政,身体遭受了摧残。可他从没跟我透露他无辜受辱的经历,更没听他说一句抱怨的话,他老人家早已把这一切都过滤掉了。

老人家担任铁岭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的那几年,是我们国家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初创时期。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老人家以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关乎国家民族前途的伟大工程中,用当时很多人的话说,老崔头是在拼老命。

2001年1月20日,老人家在他感觉时日无多的时候,亲笔给我写了一封信,让他的子女转交给我。

老人家“走”后,我才看到了这封信。

祥云同志:

   相识相知贵在相遇。相见在老干局,相识在工作中,相知在你工作、文章中。我很赞赏你的实干精神、写作的功底,特别是你对老干部工作的责任心和热情。

我的回忆录经过你和另几位知己改后,我重新整理出来,大家的意见我基本采纳了。

现在印后回忆录送上。一请你再改正。二是供你以后讲课和写作时作资料用。我活着不提姓名。

               崔华

           2001年1月20日

崔华老人家在阅览室跟我的亲切交谈,是我走进老干部工作战线的第一课。从这一课开始,我爱上了老干部工作。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