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古人说“谁无兄弟如手如足,谁无妻子如宾如友”,“夫妻相敬如宾”等等。看来,古人是把夫妻定位在宾友这一类的标准上。这是不是就适合今天的夫妻关系不能一概而论,但是,作为绝对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特别是在结婚以前的一大段时间里从未谋面走在一起结成夫妻的两个人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个参考的标准。

夫妻虽然没有血缘关系,却是要朝夕相伴,胜似血缘的亲密,这怎么才能做到?仅仅是一种成熟的标志和人生的必然这个理由没法全部解释,也不可能作为保障。

就我看到的母亲和父亲之间的关系而言,我觉得他们最大的特点是包容,而包容的前提是他们相互的依赖。

大概是父亲从一个农村的庄稼汉走到城市,娶一个城里的姑娘为妻让他感到满足,也许是母亲的勤劳,宽厚和体贴的品格让他感到特别的温暖,特别是在他病的那些年中,母亲几乎是除了医生以外陪伴他最多的人。父亲对母亲的依赖几乎贯穿着他整个生命的过程中。

作为母亲对父亲也是感到她没有看错了这个人,父亲虽然脾气暴躁,但对母亲却从没有发过火,他对母亲极端的信任,把一切交给母亲料理是他最放心的。即使是在姥姥那样的反对的情况下,他始终信守他对母亲的承诺,从未对姥姥的态度说过一句不满,相反,凡是母亲家中的事,无论是让他付出怎样的努力从来无怨无悔。

另外我还有一个看法,那就是老式婚姻的利弊问题。像父亲和母亲这样的年龄,很少有自由恋爱的情况,所以,他们多是在婚后才真正慢慢的相互了解。这个过程和生活一起在调整,双方作为夫妻以后才相互适应。它和现在的先恋爱后结婚的形式不同,相互调整和适应的过程不同,效果自然也不同。当然不可否认,那个年代的环境也是一个原因。

当然这不是绝对的,我也没有鼓吹老式婚姻的意思。我记得我在谈恋爱的时候,母亲一再叮嘱,“一定不能越过最后的防线,无论是你还是她”。我虽然没有现在的年轻人聪明,但母亲的意思我还是明白的,只是不太理解这到底有多重要?我当时只是理解为名声问题。

在我那个时代,一个女孩子如果未婚先孕是件及其丢人的事,而在现在,大着肚子举行婚礼的不是新鲜事,哪个对不去评论。

我不敢说母亲和父亲没有拌过嘴,起码我是没听见过。我想作为母亲这样心思缜密的人,她一定会考虑对孩子的影响,即使有这样的事她也一定不会让我听见。

“妈,要说您和我爸爸也真算是模范夫妻了,我没见过你们吵架。”

“吵有什么用?不过是多生点儿气,能解决什么?都这么大的人了,对错谁自己心里还没数?”

“您对我爸爸不能是什么都满意吧?”

“当然不是,大的地方不走板(出格),小事就不较真儿,何况你爸爸真的没有什么大过。”

“您对我哥哥那个时候的突然出现怎么想的?”

“我当时当然是蒙了,也生气。一个是看着他可怜,饿的跟麻杆似地。就是个要饭的你还得给他一块馒头烙饼的呢。再说,那是你爸爸的骨血,我不承认他也是你爸爸的儿子,为什么放着河水不洗船?”

母亲的人生态度就是,凡是她必须面对的,她就绝对不会退缩,这不是她有多勇敢,完全是她过去痛苦的经历养成的性格。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