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俄瑷珲条约》的签订及划定的边界

       1604年,沙俄派叶尔马克率军翻越乌拉尔山后,首先吞并了我国西北部的哈萨克部落,接着又经蒙古向我国东北扩张。但总起来讲,这个时候沙俄的行动还不甚公开。到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成为各资本主义列强奴役、宰割的对象。这时,沙俄对我国领土的入侵也由“悄悄地进行”发展到肆无忌惮的地步,并且很快占领了我国西北巴尔喀什湖以南和我国东北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大片领土。

       沙俄的对外扩张历来是先采用野蛮的武装侵略占领别国领土后,再用庄严的国际条约将其固定下来。在近代史上,沙俄迫使清政府签订较早的一个不平等的边界条约是《中俄瑷珲条约》。具体操纵《中俄瑷珲条约》签订的是沙俄的一位将军穆拉维约夫。此人野心很大,几次给沙皇亚力山大上书,提出割占中国领土的计划。这些计划不仅得到沙皇的赏识,他本人也受到沙皇的破格接见,而且入侵计划还得到了沙俄商人们的赞同和支持,因为占领别国领土是沙俄商人们发财的最好途径。

       穆拉维约夫是1854年率军入侵至中国乌苏里江口的。在入侵的同时,通过沙俄驻华公使向清政府递交了要求沿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划界的函件。由于穆拉维约夫入侵中国领土有功,沙皇亚力山大再次破格接见了他,并于1855年第二次向黑龙江沿岸增兵。沙俄除了采取军事占领的一手外,另一手是采取外交攻势。他们派出和平使团,前往北京活动,联合各国共同向清政府施加压力,迫使清政府就范。

       由于东北形势吃紧,边境事件不断发生,在这种情况下,咸丰皇帝于1855年9月派富尼扬为谈判代表,前往黑龙江与沙俄代表穆拉维约夫谈判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当清朝代表到达后,穆拉维约夫却不出面,而是派他的手下人和清朝代表谈判。谈判中,他们提出“俄国军队帮助中国守卫了黑龙江,为此用去了很多钱,你们必须给予补偿”。并提出将“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土地划归俄国”,以此作为补偿的条件。对此,清朝代表严词拒绝。到第三次会谈时,穆拉维约夫才出现在谈判桌前,他身着军服,出口就以军事力量施压,并且叫嚷:“和中国人打交道,不能凭讲,要靠行动”。终因沙俄的条件太苛刻,使这次谈判宣告破裂。

       1855年的谈判破裂后,沙俄一方面大举向黑龙江沿岸增兵,另一方面积极地寻找机会迫使清政府就范。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有一个极好的机会被沙俄利用了。这就是1856年我广西西林县人民处死了非法潜入该地区行凶作恶的法国天主教马神父,史称“马神父事件”。同年9月,我广东水师在从香港开出的亚罗号船上逮捕了两名中国走私犯,史称“亚罗号事件”。上述两件事与英、法毫无关系,但英、法两国军队却利用上述事件结成联军,对中国发动了一场极端不义的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1857年占领广州,接着攻下天津,很快兵临北京城下。

       为对中国形成南北夹击态势,沙俄利用上述机会,在黑龙江沿岸加强攻势,打死打伤我方边民多人,使中俄东段边境武装冲突不断发生。清朝政府为了稳住当时的东北局势,避免再生事端,摆脱南北夹击的被动局面,故派黑龙江将军奕山为全权代表,再次同沙俄谈判解决中俄东段边界问题。

       这次谈判于1858年5月22日开始。谈判中,沙俄仍然坚持把边界划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上,这样一下就要割去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中国代表据理相争,第一次会谈不欢而散。

       第二次会谈于同年5月26日举行,沙俄代表穆拉维约夫再次着军服出现在谈判桌旁,并扬言,“如果中国不签字,他们将全部驱赶黑龙江北岸的中国居民”。在这次谈判不欢而散后,5月27日,俄国军队就开始驱赶中国边民,将数千名中国百姓活活驱赶到黑龙江中。在这种情况下,清朝政府开始让步了,清朝总理衙门提出,如果不触及乌苏里江以东土地,中国可以签字。从沙俄方面讲,也出现了一种观点,他们认为:“在当前情况下签订的条约是不可能有效的,一次划割这么多土地有难处,那就分两次来”。双方在各自不同心理的作用下,于1858年5月28日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

       通过不平等的《中俄瑷珲条约》,沙俄一次割占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近六十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黑龙江这条世世代代的中国内河,也随着条约的签订,变成了中俄两国的界河。在近代史上,如此大面积地割占中国领土这还是第一次(割占领土面积见附图二十)。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