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真正了解母亲应该是从我回到北京才开始的。

过去生活在姥姥那,母亲是我的一种期盼,但是我当时并不了解她。对于一个已经懂事的孩子来说,母亲意味着什么是一种血缘和天性的感知。令我非常奇怪的是,母亲到来的时候,并没有特意显出我和她的距离近于舅舅其它的几个孩子,这让我失望也不解。

人的每一种做法都是有原因的,绝对不是他自己能左右的,也不仅是血缘和亲情那么简单。

现在想起来,母亲的这种做法是有道理的。姥姥和她以及舅舅共同走过那些苦难的日子,别说是血缘关系,就是这些经历也足以让她没法把她自己和他们分开,她想当然的就会把他们的一切看成是自己的一切。

在母亲看来,今天的一切都源于他们的过去,何况舅舅是母亲从小照顾大的,在她的眼里,没有人和她的距离远,也没有人特殊。

这种感觉一直维系到现在,在母亲说来,家不只限于她自己的丈夫和儿子,她有一个大家,所有的亲情和友情都能让她义无反顾的付出,这个理由也是源于她受过的苦难和她和他们相处这么多年造成的。

记得若干年后三爷爷临死的时候,嘴里只喊母亲的名字,三奶奶把母亲叫到天津。母亲守在他的床边,三爷爷已经不会说话,拉着母亲的手嘴唇颤抖着只是流眼泪。

“三叔,你什么也别说,因为你什么也不用愁了。”

这是母亲对三爷爷说的话,那时候我就站在母亲身边。不知道为什么,母亲自从我回到她身边以后,她要出远门总是让我跟着,我想这大概也是她补偿曾经远离儿子的一种方式。

母亲对三爷爷这句话仔细想起来怎么说都可以解释,三爷爷的五个女儿都成了家,每个人都混的不错,生活好了,对于一个经历无数苦难摊煎饼的三爷爷来说,当然不用发愁。从另一个方面想,三爷爷这个时候所想的都是让他觉得放不下的事,人只有放不下才有烦恼,可是一个临死的人又何必呢?

我回到北京的时候,父亲分到了一套大房子(在那个时候算是大的了),面积有八十平方米的三居室。我是在大年初一回到北京,因为姥姥舍不得我,说什么要我过了年三十儿。

这套房子对我来说是从没见过的,我甚至不认识厨房里的煤气灶和门后面的暖气片。

由于弟弟还在那对老夫妻家里,家里的房子母亲和父亲住一间,妹妹住一间,我住一间。

一个衣柜,一个书桌,一张双人床。所有的家具包括椅子都用白色的油漆写着编号,我后来知道,这些家具都是单位里给的,那个时候父亲已经调到“一机部”工作,它的全名是“第一机械工业部”,后来改成机械工业部,再后来撤销,组建工业信息产业部。

从小长这么大,我还从来没有一个人睡过觉,面对这一间空房子我有些发愁。

“自己睡,这么大了。”

母亲就是这么一句话,这间房子我一直到结婚才离开,若干年后我又回到这间房子里一直到今天。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