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9086749113677.png


祝贺长征源分站刘平老师长篇小说《枫叶飘过雩都河》出版!


WeChat Image_20221130103744.png

【作者简介】刘平,笔名于都河夫,1958年生,江西于都人。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赣州市作家协会理事。小说《今晚月食》《狗殇》《雪人》《混沌初开的日子》《野菊花落》等多部发表于各级报刊及网络文学平台,2006年出版长篇小说《艳都》(作家出版社),2022年出版长篇小说《枫叶飘过雩都河》(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刘平老师在银河悦读网文集链接地址:

http://www.yinheyuedu.com/author/index?uid=7228&typeid=2


WeChat Image_20221130104258.png

WeChat Image_20221130104845.png


最近,赣南于都本土作家刘平创作的长篇小说《枫叶飘过雩都河》由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
《枫叶飘过雩都河》是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小说,语言清新流丽,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饱满立体,讲述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如火如荼,雩都群众对广大红军将士的拥戴与支持,歌颂了党在领导创建、发展和保卫苏区革命实践中培育形成的伟大的苏区精神。


附:后记


于都河之南叫水南,县城对面的水南村是我的出生成长地。自小站在家门口望见的是古老县城那堵矗立水边的黝黑城墙,从小西门到南门口至东门,延绵漫长。南门口是南北渡河的主要码头,后来在它的上方不远处又修建了一个叫“和平码头”的渡口,几十级石阶全是粉红色的油光麻石条,煞是好看。后来才知道,这几个渡口都曾经是当年红军长征出发过雩都河的地方,是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集结出发地。在县城工作后,我无数次地往返河的两岸,每年秋冬季河水清澈见底,站立船头常可以见到水面上殷红的霜叶漂流,有时连成一线伴船而行。这一刻我会情不自禁地抬头远眺,沿江两岸的山峦艳红如朵朵蒸霞笼罩,长满阔叶林的河堤早已是落叶纷纷。有一次,我突然联想起了红军,想到那个“十月里来秋风凉,中央红军长征忙”的特殊时刻,不知处于“走出绝境”的红军将士在傍晚渡河时,有没有人注意到江中那一片片无言相送的漂泊红叶?这便是我萌生写这篇小说的初念。
 贡江流域的于都县自古富庶一方,苏区时期作为人口众多的全红县,对红军筹款筹粮输送兵员贡献巨大。随着时间远去,红军时期当地普通百姓的真实生存状况到底如何,众说纷纭。无疑,分得土地的贫苦农民踊跃加入红军队伍保卫红色政权,另一部分生活较殷实的乡民又如何?带着这个疑虑,我翻看了一些资料,访问过一些古稀老人,得到的答案是正面的,认为绝大多数跟着潮流走,社会各界人士对苏区革命、红军队伍发展功不可没。在于都这块烈士鲜血浸染的土地上,各种苏区革命的传闻故事甚多,如“头次红、二次红”,“一边红、一边白”,“儿子红、老子白”,等等,红色文学如此渊富的矿床激起我文学创作的冲动。经过较长时间的酝酿,我利用工作之余创作了长篇小说《枫叶飘过雩都河》。
这个作品说的是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的贡水流域,中央苏区如火如荼的红色割据革命运动伴随着五次反“围剿”战争的进行,对这片土地上民众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
二十世纪初叶的中国,天下纷扰,社会动荡,英雄争霸,民不聊生。一把革命的火种撒落在赣南的深山峡谷,燃起熊熊烈火映红天际。一天,红军来到贡江鲤门湾并以此为基点进行红色割据。居住河边的谢英一家为躲避战祸藏进深山住了下来。这地方叫岩背山,是谢英祖上留下的一片茶油林基地,有现成的房屋可供居住,还有个榨油坊。没想到,这一进深山就长住了下来,多年未离开。小说作品的许多故事情节就在这里展开。主人公谢英是经历过大革命战争的女战士,文武双全,“四一二”事变后,蒋介石背叛革命让她失望极了,无法再待在原来的岗位,黯然回到赣南老家。红军来了,她随家人归隐深山,想学陶渊明不问世事悠闲地耕种度日,可是遍地战火哪有逍遥之隅?有些事想躲也绕不开,它会自己找上门来。一天,她的儿子外出失踪了,后来打听到被一队路过的国民党兵抓了壮丁或挑夫,她愤怒至极,萌生重上战场的斗志,单枪匹马千里寻儿。历尽艰辛,她在闽西永定县境内打听到了儿子的下落,在当地赤卫队鼎力相助下,经过一场生死决战,救下了儿子以及其他几名赣南子弟。她日夜兼程,一路战流寇杀劫匪抚山贼,闯关夺隘,一行人终于回到赣南老家。这十几位后生成为日后岩背山护林耕种、创业自给的班底。岩背山一度宛若世外桃源。在谢英的组织下,所有人员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在组织这批年轻人对千亩油茶林进行复垦修造的同时,一早一晚还进行军事训练,并和二哥谢茂一起给年轻人教授文化知识。来到岩背山的这批年轻人本来就是穷苦人家出身,在烽火连天的岁月能有这样一个相对安全又能够吃饱饭的环境,个个都很知足,逐渐改正了土匪和兵痞子的不良习惯,成为亦农亦兵、能文能武的青年。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岩背山俨然成了一处物产丰富、管理有序的林场或农庄。这处世外桃源般的深山坡谷,稻米富余菜蔬自足,鸡鸭成群茶油飘香。在金色的秋天,仅榨油坊开榨就收获茶油万斤。谢英曾把茶油低价卖给红军,以此支持红军。然而,好景不长。三次反“围剿”战争后,到处有败兵流寇打劫骚扰,生活无法安定,于是她添置武器购买马匹,成立了一个武装马队护林守家。这支马队经过精心训练,拒恶匪救村民,战斗力强悍,他们为正义奔马、为弱者挥刀,远近闻名,受到当地红军官兵的褒奖。经过一系列事件,谢英对红军队伍有了全新的认识,与红军首长成为朋友,互相帮助结下深厚友谊。一九三四年,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利,中央红军不得不实施战略转移。晚秋,万木萧瑟,落英遍地,雩都河岸近十万大军集结八大渡口。谢英见到了当年帮助她出兵救儿的永定恩人,她留下了这支部队的几十名重伤员在岩背山疗伤。她目送一队队红军将士跨过雩都河长征西去,挥泪告别了许多熟悉的身影,其中包括长征出发前夕她毅然决然送到部队的马队,其时已经组成一个骑兵排建制,里面就有她的儿子。风萧萧兮“雩”水寒,岩背山的十几名壮小伙与谢英泪别时,异口同声呼叫“妈妈,再见!”同行的红军战士跟着喊出了“红军妈妈,再见……”
故事中的另一个主角是长工王三发。他带着儿子长年在谢家当长工,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红军的到来给他分了田地分了屋房,让他有恍若隔世的惊喜之感。他积极投身到革命斗争的洪流中,意志坚定舍生忘死。他从村里的贫协主席起步上进,担任过红军的村长、乡长和县苏维埃政府副主席,成为一名出色的革命干部。他的人生轨迹充满传奇色彩。他与他原来的东家处于不同阶层,但并没有因为出身和家世迥异而分开生活,他以他的淳朴忠厚和始终怀着一颗感恩之心处事待人得到谢英兄妹的理解与支持,一家主仆一直和睦相处。他的忠憨厚道与东家谢英胸怀天下、心系苍生疾苦的秉性与志向相互包容并相得益彰,使主仆俩最终成为相知相爱的革命同志患难战友!他们人生的际遇变化,无疑是那个千万英雄征战忙、南北烽烟连天外的时代缩影。
战场是炼狱,战争是熔炉,多少人被摧残,人变鬼,最后灰飞烟灭;多少人脱胎换骨,艰苦生存,鬼变成人!一场红军与白军惨烈的对决之战尽管最后以红军退出赣南暂时结束,可从这里千锤百练幸存走出来的那批勇士们,日后以百倍的不屈不挠和英勇奋斗,带给世人一个崭新的中国,这是何等的气魄!初心不改,矢志不渝,是我们最终走向胜利之魂。
值此《枫叶飘过雩都河》出版之际,我真挚地感谢袁尚贵先生、谢芸华女士、许九洲先生、陈显平先生、刘文魁先生等人的支持和帮助,谢谢领导和朋友们!
搁笔已是子时,踱步阳台,望见夜半的于都河在两岸路灯的陪伴下依然波光粼粼,想起八十多年前那个寒秋红军夜渡雩都河的壮举,我的脑中陡然涌出几行短句:霜叶红了河水凉了浮桥上悄然远征的红军出发了妈妈别哭或是一年半载儿就转来……

于都河夫

2021年夏夜写于怡和嘉园


    资料提供:长征源分站

    美工:梦秋


    银河悦读网版务部


1644807556887702.png

         2022.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