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jpg 

【个人简介】

安瑞平 :蒙古族,大学本科。1969.1,出生在阜蒙县紫都台乡一个依山傍水风光秀丽的小山村。1991年大学毕业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现任阜新市第23中学高级教师,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阜新市作家协会会员,蒙古贞玛拉沁夫文学研究会会员。在2011年11月结集出版了散文、诗歌集《看不见的河》;在2012年10月出版了长篇叙事诗《海龙颂》,并在当年获得阜新市诗歌创作最佳作品奖。在2015年2月出版了长篇小说《响水湾的风流事》。2019年12月《八里的月光》获得蒙古贞文学奖第一名。


 

1、【百年】踏寻父辈红色足迹 

作者:南庄隐士

原文链接: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9314

【编者按】航校子弟分离数十年后在二预校院相聚,往事的回首重逢的喜悦尽在其中,嘹亮的军号声依旧响在耳畔;黄土岭上缅怀先烈,庄严肃穆,灵魂再度受到洗礼;冉庄地道旧址参观,重温历史,感悟深沉,感动不已。踏寻父辈的红色足迹,我们要满怀感恩和感激之心,握住革命前辈的接力棒坚定走好未来的路。文字条理清晰,线索分明,以三个“声”为小标题,从多个角度和多个方面展示材料,表达主题,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内容有个概括性了解,使读者更快更准确了解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推荐阅读。编辑:安瑞平


2、 广场的故事 

作者:连贺祥云

原文链接: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8779

【编者按】文章一开头就用抒情的语言概括了大连广场的特点,把读者带入了一个美轮美奂多姿多彩的广场世界。特殊的地貌特征,特殊的历史背景,造就了具有与众不同气质的大连广场,所以说,大连的广场就是大连的名片。作者全面布局,点面结合,以点带面。重点写了中山市场、人民广场、星海广场、海军广场,数码广场、五一广场等,略写了“海之韵广场”,“黑石礁广场”,“虎雕广场”……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了解大连广场,就可以读取历史、了解文化。文章结尾,意蕴深远,耐人寻味。倾情推荐阅读。编辑:安瑞平

 

3、坤为牛 

作者:风摇籽落

原文链接: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8676

【编者按】是的,“一头牛,它不单是一个形象,更是一种美学,一种文化,一种精神。”随着农业的机器化,也许就在明天,农田里不在需要牛耕作了,但是,甘当孺子牛的精神早已融入在我们这个民族血液中,愿这种精神鼓舞着人们在新的征程高呼猛进,砥砺前行。文章不长,文笔流畅,生活气息浓郁,颇有特色。推荐阅读。编辑:安瑞平

 

4、【百年】大伯,牺牲在长征路上的“哥哥政委” 

——摘自:自传体小说《小平头们》

作者:老夫七十

原文链接: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8303

【编者按】这篇回忆性文章,采用见证人岳父的叙述,岳父讲述与大伯伯相识交往的往事,回顾了大伯伯短暂而又无比荣光的一生。面对张国焘搞肃反,遭遇各种磨难却没有动摇自己的意志。柳林河血战惊心动魄,打得昏天黑地;丹江上的“七十二道脚不干”,环境恶劣,满脚皱裂,却始终带着笑意;爬秦岭,遭遇了黄金雨;爬巴山,历经九死一生;长征路上壮烈牺牲在百丈关。大伯伯的经历,体现了一位共产党员对民族命运的拳拳之心,对故土山河的兹兹之念,对国富民强的殷殷之望。侄儿在百丈关的祭奠,感天动地,情深意长。本文语言朴素自然,感情真挚,值得推荐阅读。编辑:安瑞平

 

5、 炼英雄钢,聚民族魂 

作者:叁•王嘉丽

 原文链接: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8030

【编者按】文章采用开门见山式开头,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歌词开头,营造一种慷慨悲壮的氛围,引出对电视剧《跨过鸭绿江》的了解和观后感悟。作者的影评点面结合,恰到好处,既有整个战争场面的介绍,又有典型事件的描述,从侧面反映了反映了战争的惨烈与无情,更说明中国志愿军的胜利非常来之不易。文中又阐述了这部电视剧的美学价值以及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结尾发出号召:我们应当永远铭记历史,铭记那些最可爱的人,把爱国刻在心中,把祖国的繁荣昌盛作为己任,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为祖国的复兴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作者观点鲜明,论述准确。推荐阅读。编辑:安瑞平

 

 

6、红 枣 情 思 

作者:李东才

 原文链接: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7229

本文以“红枣”为线索贯穿全文始终,红枣在“我”儿时在家乡的地位可谓十分重要,它因此成了我的生命之果:一天两个枣儿饱,枣林里的嬉戏玩耍,欢快的收枣时刻,红枣的晾晒储藏,扛过三年自然灾害的劳苦功高,红枣的各种吃法点缀着家乡人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学生时代难以割舍的红枣情,这些往事诉诸笔端,表达了作者把枣子的根早早就深扎在心窝子里的情愫。走出枣林,并没有割断我与枣子的血肉联系。走出县域,红枣在我心中的情思越积越浓。再回故乡,枣林遭到严重破坏,内心担忧,泣血挽留。浓烈的乡愁,尽显其中。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自然地流露,感动读者,勾起强烈的思乡之情。倾情推荐阅读。编辑:安瑞平

 

7、读懂张锲的诗要到八达岭 

——缅怀张锲老师

作者:王兴东

 原文链接: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7077

【编者按】文章开头以一次次张锲先生的来电为切入点,这些来电内容,都是关怀,都是帮助,都是支持,都是引导,从而引出一位有温度有情怀的亦师亦友的形象来。紧接着,写出了和张锲先生相识交往的过程,张锲先生是我国当代卓有成就的文学家影视艺术家。他不仅自己埋头创作,还密切关注社会发展,热心培养文学新人。他把一生都献给了中国的文学事业,把美德留在了文学的百花园中。作者重点泼墨中华文化名人园,它的落成和铭文,凝聚着张锲先生大量的心血,体现了张锲诗人的情怀和风骨。一篇缅怀文字,饱含深情,往事如昨,追思无限,文字朴素,感情真挚,感受深刻。倾情推荐阅读。编辑:安瑞平

 

8、 国威从这里起步 

——缅怀伟大的领袖毛泽东

作者:家居清河

原文链接: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939

【编者按】2020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70周年,作者有幸参加了银河悦读有机会参加银河悦读中文网组织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一系列活动,感慨良多:有对革命英雄精神的崇敬;对牺牲烈士的怀念;对美帝国主义在新时期扼制中国的同仇敌忾。又追溯历史,从明清的两次有影响力的战争结局谈起,阐述中国出兵朝鲜的重要性,肯定了毛泽东主席的伟大决策,体现了国家领导人的胸襟和气魄。全文饱含感情,语言散中见整,清新自然。推荐阅读。编辑:安瑞平

 

9、【志愿军】战火夫妻吐芳华 

作者:孙英

原文链接: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347

【编者按】本文用深情的笔触讲述了姨母姨夫两人同时赴朝作战的经历。在朝鲜战场上,姨夫勇敢作战,不畏牺牲,身负重伤仍然坚持到底;姨母在所在部队医院凭借高超的医术,尽力抢救伤病员,但战争是残酷的,姨母腰椎骨折,终身瘫痪。两位老人用自己勇敢的言行,为中朝友谊作出了贡献。本文首尾照应,景物描写渲染了悲壮的气氛,表达对志愿军战士的崇敬与热爱之情。推荐阅读。编辑:安瑞平

 

10、【志愿军】 创建战地“速成学校”——向文化战线进军 

作者:《志愿军女兵风采》画传

 原文链接: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3992

【编者按】战地“速成学校”,是特殊时期的产生的,文章从战地“速成学校”成立的目的,人员的分工写起,着重泼墨写出在朝鲜战场上英勇善战的志愿军战士认真学习,埋头作业的情形,学习的过程是艰难的,两个阶段的学习,正因为战士们有学而不厌,孜孜不倦的态度,取得了文化战线上的伟大战果,对部队建设起到了决定性的推动作用。停战后回国,前方速校与国内高邑随校合并,更加发挥了作用,出现了激动人心焕然一新的局面。习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是最好的老师。革命先辈为了革命事业英勇奋斗,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的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感谢赐稿,推荐阅读。编辑:安瑞平

 

花瓶.jpg


1609571621266581.png

2021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