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miz-E984723-EC969429-3840x1920.jpg


       为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启动的“致敬最可爱的人——志愿军参战故事”征文已圆满结束。网站收到了许多文友的高度评价和社会各界的由衷赞誉。我们编辑部一共编发征文230篇,100多万字。征文期间,编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阅读每一篇作品,精心编辑每一篇文章,一丝不苟的撰写按语,付出了很大的心血和精力,写出了一大批精彩的按语。在投稿量大、时间紧、人手少的情况下,编辑们用实际行动向志愿军英烈学习,发扬了拼搏精神,出色完成了征文的编辑工作。今天,我们选取了部分精彩按语与文友们分享。窥一斑可见全貌,从这些按语中,相信大家也能见证本网站编辑部的编辑水平和敬业精神,加深对本次征文活动重大意义的理解。

       向大家展示精彩按语的网站编辑的有:

       柴英  独上月楼  邵魁   弦歌悠扬 空中白雪  青梅煮酒 天海蓝蓝  佩君 后来 梦秋

      张立民  星点  梁争  溪涧 宋同文 攀登顶峰   安瑞平等   

      ——银河悦读网总编:柴英 


                           005NwmtGgy71KrvhweE14&690.gif


《毛泽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军事指导艺术》齐德学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4354

柴英 (8).png柴英:

【编者按】这是一篇重磅文章,作者齐德学将军从事抗美援朝战争研究多年,有着独到和权威的见解。此文深刻地阐述了“毛泽东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军事指导艺术”。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毛泽东军事指导艺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充分展示和发挥,主要是:未雨绸缪,避免了临急被动应战;毅然作出抗美援朝战略决策,一举震惊了全世界;灵活战略战术指导,取得了战场胜利;有效控制战局,实现了朝鲜战争局部化。当年中朝是唇齿之邦,唇亡则齿寒。朝鲜如果被美帝国主义压倒,我国东北就无法安定。我国的重工业半数在东北,东北的工业半数在南部,都在敌人轰炸威胁的范围之内。而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我们国家刚刚从战争的废墟上站起来,对比悬殊。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胸怀全局,有胆略,排异议,英名果敢,毅然决策,震惊了全世界。时隔70年,全世界都清楚的看到了这场战争的伟大意义,给我们打出了70年、以致更多年的和平。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中国人民也自近代以来第一次真正扬眉吐气,中华民族真正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整个世界都不得不对中国刮目相看。齐德学将军高屋建瓴,用深刻的理论,用大量的数据和真实背景,分析透彻,解读诠释了毛泽东的伟大军事思想、以及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成功实现。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军事指导艺术在抗美援朝战争的战略准备、战略决策、战场指导和战局控制等方面均有充分展示和发挥。


《彭德怀出兵朝鲜前线的最后时刻》作者:彭宇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072

编辑:柴英

本文作者是彭德怀元帅的侄孙,原空军指挥学院研究员。在纪念抗美援朝70周年之际写出这篇文章,饱含深情的回顾了《彭德怀出兵朝鲜前线的最后时刻》,写出了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这篇文章引用历史文献考证准确,文风纯朴,叙事详略得当。将彭德怀出兵朝鲜前线历历往事,一一展现在读者眼前。特别是写到彭德怀做好了“马革裹尸”的准备,但面对身边的孩子,却留下了依依惜别深情中的一些细节的描写,图文并茂,不仅展现出一个伟人的家国情怀,也是鲜为人知的往事和对彭德怀历史的重要补遗……本文感人泪目,推荐阅读。

《我经历了抗美援朝战争停战的那一刻 》作者:默思飘逸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436

柴英:

作者是一位志愿军老战士,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真实情况。他和战友们一起在朝鲜奋斗了五年四个月。停战以后还在朝鲜帮助朝鲜人民修复战争创伤、恢复生产经济建设。特别是他亲身经历了双方停战的那一刻:1953年7月27日晚上10点钟,是他和战友们难以忘记的时刻。敌我双方的炮声同时都在晚上十时整戛然而止。战争结束了,这是多少人祈盼,多少人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啊,难以想象,该是的激动人心的场面。等规定的时间一到,大家都从山上每一个坑道内欢呼雀跃了出来。整个高地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欢呼声。朝鲜战争打了两年九个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一起,战胜了美国侵略者,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作者亲身经历了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向志愿军致敬!你们的伟大功绩已记录史册。推荐阅读。编辑:柴英


《志愿军的好女儿 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爱国主义精神的践行者》 作者:许言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503

编辑 独上月楼:月楼 (7).jpg

这是一篇重量级的精品力作。作者以主人公作报告的形式,向我们真实再现了志愿军的好女儿、荣获“温暖2009.河南十大爱心人物”以及全民国防教育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的张爱兰创办抗美援朝老战士之家12年走过的不平凡的道路和心路历程。12年间,她集中精力做了五件事:一是创办了中国首个老战士之家,二是了却了几千位老战士相聚的愿望,三是帮老战士圆了赴朝扫墓梦想,四是开展了百场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五是建成抗美援朝战争口述历史博物馆。还有一件正在推进做的事。归根到底,十二年就做了一件事:就是通过老战士之家爱国主义教育宣讲团、老战士合唱团和赴朝扫墓访问团这三个平台响应习主席提出的“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指示精神。开展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爱国主义精神活动,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张爱兰的爱心奉献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值得大家学习和致敬!更为荣幸的是,以传承红色基因为使命的银河悦读网能成为宣传和传播张爱兰的爱心善举的一个网络平台,这也是我们的光荣与骄傲!编辑:独上月楼

《父亲的勋章 》作者:云晓丁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437

编辑 独上月楼:

这是一篇精短的随笔。作者以儿时的回忆为主线,透过几个难忘的片段,精准勾勒出自己的父亲——一位骁勇善战的志愿军形象。如,一封急电让父亲从皖南前线跨过鸭绿江直奔朝鲜,司令员用一茶缸白酒为父亲“接风”,一饮而尽的父亲即刻带人去前线侦察;再如,父亲抵达朝鲜当日就与死神擦肩而过,但父亲毫无惧色;还有,父亲的肩膀被子弹打中,没有麻药止痛,父亲一句“拔吧”,医生便用钳子强行拔出子弹,父亲因此致残......作者以鲜活灵动的语言,极具画面感的描述,血肉丰满的呈现出志愿军父亲的可爱之处,令读者过目难忘。最为难得的是,作者还能透过父亲的回忆,触摸到我们的志愿军将士为何不畏强敌,不怕牺牲的英雄之魂。这就是作者父亲墓志铭上的三句话:热爱国家,忠于人民,一生笃信共产主义。说到底,我志愿军将士能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最终赢得胜利,根本在于心中的信念。总之,这是一篇精美且富有内涵的优秀随笔。倾情推荐。

《一份珍存50年的战地合同》 作者:杨南征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4508

编辑 独上月楼:

第一次知道抗美援朝期间还有这样的“战地合同”(合同立功)!合同的一方是志愿军战士,他叫高志本,他的承诺有三:1、坚决把红旗插到敌人阵地(865阵地);2、不畏牺牲,关键时刻像黄继光一样勇敢献出生命;3、如能顺利完成第一项任务,支援二排,把红旗插到866阵地。合同另一方是文工团员王晞,她的承诺就是,只要高志本同志把红旗插上高地,她就要把整个英雄事迹宣扬出去,唱、跳、编,样样都可以;如果高志本不幸牺牲,她也会像传播黄继光英雄的事迹一样传播他的英雄壮举......看到这里,编者的心被深深打动了。世界上除了我们志愿军,我不知道是否还存在这样的“合同”?正如口述者所言,这其实是志愿军战士向祖国许下的庄严承诺和誓言,更是我英勇的志愿军战士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的真实写照。虽然,他们的语言没有多少文采,但每个字都喷薄着军人的血性和本色,铿锵有力,感天动地!生命是宝贵的,每个人都只有一次。但如果能为祖国和人民奉献,视死如归。这篇亲历者的口述生动形象,细节感人,震撼人心。她让我们看到,中国人民志愿军永远是最可爱的人!请记住他们的名字和他们的“合同”吧,期待可以找到高志本同志!为作者点赞,向王晞老战士致敬!倾情推荐。编辑:独上月楼


《功勋卓著,名垂千古 》 作者:志愿军研究会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4310

星点 (3).png编辑 星点:

作者以在邓华首长的直接领导和教诲下工作10年亲历者身份,讲述我军高级军事指挥员邓华在朝鲜战争中的始末,让这篇珍贵的史料再现,让鲜为人知的伟大战争故事告知天下。从志愿军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到全面指挥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他以超人的智慧与组织指挥才能,完美践行战争指挥,以高瞻远瞩和运筹帷幄的姿态科学预测战争、把控战争、指挥战争、总结战争,也是这场战争的制胜法宝之一。邓华在战争中适时跟进,先后著述《对美军作战的初步经验》《论朝鲜战场持久战》《调整部署,加强纵深工事,坚决粉碎敌人的进攻》《关于积极防御作战的若干战术问题》《关于举行夏季反击战役的几点意见》《当前反登陆作战准备的任务》《反登陆作战战术问题的研究报告》《停战以后继续备战问题》《抗美援朝战争经验的介绍》等等,这些战争著述在作战部队中得到有效贯彻,彰显指挥员的卓越指挥才能,战争虽然残酷却节节走向胜利。连战争对手都刮目相看,美国学者约瑟夫·格登曾评价朝鲜战争:“在美国不愉快的经历中,朝鲜战争算是其中的一个:当它结束之后,大多数美国人都急于把它从记忆的罅隙中轻轻抹掉。其原因这场战争是美国第一次没有凯旋班师的战争。16个联合国军同共产党中国这个落后的亚洲国家打仗。尽管美国使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武器,中国则制服了美国的现代化军事力量。”抗美援朝,无愧于伟大战争;邓华,无愧于伟大的军事指挥家、思想家。功勋显赫,民族英雄,英雄业绩也将永远载入人民共和国的史册。

《 自豪啊,我是入朝参战女雷达兵》  作者:《志愿军女兵风采》画传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4333

编辑 星点:

谁说“战争让女人走开”?作者自叙青春岁月赴朝参战的经历,用亲历战争故事展示新中国女性风采,十几岁花龄少女,致生死于度外,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弃笔从戎奔赴异国作战。为数不多的女雷达兵,和男兵一样出生入死,经受敌机狂轰滥炸,用战士的信念经受战争考验。巾帼英杰,难忘的经历,珍贵的史料。


《从金陵女大走向上甘岭战役(上)》 作者:《志愿军女兵风采》画传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153

青梅 (4).png编辑:青梅煮酒:

 这是一篇呈给父母的赞歌。故事叙述了作者父母的参战故事。抗美援朝时期,援朝战士身份多姿多彩,有战士,工人,有农民、职员,作者的母亲——那个年轻的女大学生,就是从金陵大学赴朝参战的女学生,她与丈夫一起,跟随着赴朝部队,唱着“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军歌,毅然走向那个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作者的父亲就是那个率兵赶赴上甘岭并取得胜利的106团团长。朝鲜战争期间,上甘岭这个不足三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成为朝鲜战争后期参战双方争夺最激烈的阵地,美军动用一切手段,企图控制阵地并达到向北侵犯的目的,志愿军官兵冒死防守并最终取得胜利,上甘岭之战对朝鲜胜利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个故事发生在1952年冬天,此时,朝鲜战争进入最后阶段,上甘岭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拉锯战。山西籍团长武效贤奉命亲率 106 团,换防上甘岭高地,更新战法,奋勇杀敌,最终锁定胜局,给上甘岭战役画上了胜利的句号。电影《上甘岭》讲述的就是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本作品采用多视角叙述方式,为读者讲述了自己的父亲母亲相识、相恋、相爱、结婚以及共同赴朝参战的经过,为读者讲述了已经过去几十年的父母爱情和并肩作战,展示了父亲和部下英勇作战的经历,为读者呈现了建国初期,年轻一代为了祖国的和平,毅然放弃安宁幸福的生活,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的故事。文章使用女儿身份追忆父母的以往故事,真实感人;使用妻子视角讲述“当下”事件,具体生动,这转换自然的叙述视角,使得文章活泼灵动,具有极强的阅读吸引力。第一人称叙事,又使作品具有真实可信的阅读感染力。 


《从金陵女大走向上甘岭战役(中) 》作者:《志愿军女兵风采》画传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157

编辑:青梅煮酒

从1950年6月至1952年10月,我军对敌方发动了五次重大战役,以巨大的代价和牺牲,给敌人以沉重打击。在双方谈判期间,敌方用“摊牌行动”,向三八线以北的我方进行攻击,战争在上甘岭这个小村庄打响,这就是历时43天、举世闻名的“上甘岭战役”。美军以约300门大口径火炮、27辆坦克、40余架飞机对上甘岭进行了狂轰滥炸。我志愿军三兵团抱着“寸土不丢”,“人在阵地在”的战斗原则,使用山炮野炮等武器进行了顽强抗击。战士们轻重武器并用,直至白刃肉搏,有时,战士不惜以用身体堵枪眼、拉响爆破筒的方式与敌人同归于尽。文章使用大量翔实可靠的数字、真实可信的史料,为读者还原了那段难忘的历史,为参战的英雄们留下了精彩的文字记录,读来感人肺腑。作品弥漫着浓厚的爱国情感,弥漫着浓郁的英雄主义精神,文中那些参战的英雄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青春保护着邻国的领土,保护着我们新生的共和国。他们是共和国最可爱的人,是我们祖国伟大的英雄。阅读作品,在知晓历史的同时,也这使读者受到一次爱国主义、英雄主义再教育。推荐阅读。


《小米格、飞行员和我》作者:陈嘉宁

弦歌 (4).png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4620

编辑 弦歌悠扬:

小米格、飞行员和”我“,生命相连,三位一体,陈嘉宁航校毕业后分配到志愿军空军第4师,战斗英雄张积慧的大队,就是击落美国双料王牌飞行员戴维斯的大队的12团3大队的3号机组,任机械师。他爱飞机如同爱自己的新娘,不让它有任何伤痕;他爱飞行员,胜过爱自己的亲兄弟,不让他有任何伤害。文中飞行员齐连璧和僚机王敏在和敌人遭遇战中没按时回来,陈嘉宁焦急等待那一刻,心理描写细腻动情,扣人心弦,非常精彩。整篇文章,把一个新学员到机场参战成长的过程描写得非常感人。

从自己参军到文工队,李德生首长就关心鼓励自己学习和成长,中间首长鼓励到前线学习演出,当看到自己从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保家卫国精神中也增强了爱国爱党爱毛主席的情感时,首长给予肯定。回国参加”八一“演出,受毛主席、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倍受鼓舞。重返朝鲜后,首长想了解毛主席和祖国的情况,当听作者讲解后,也兴奋异常。首长爱党爱国爱毛主席的情感充分体现。不仅如此,首长还关心作者的生活,鼓励为国家为军队培育接班人。首长无微不至的关怀,正是我们志愿军战无不胜的一个法宝。愿首长精神永存!


《老将军的教诲和关怀二、三事——缅怀老首长李德生同志》  作者:《志愿军女兵风采》画传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4737

编辑 弦歌悠扬:

从自己参军到文工队,李德生首长就关心鼓励自己学习和成长,中间首长鼓励到前线学习演出,当看到自己从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保家卫国精神中也增强了爱国爱党爱毛主席的情感时,首长给予肯定。回国参加”八一“演出,受毛主席、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倍受鼓舞。重返朝鲜后,首长想了解毛主席和祖国的情况,当听作者讲解后,也兴奋异常。首长爱党爱国爱毛主席的情感充分体现。不仅如此,首长还关心作者的生活,鼓励为国家为军队培育接班人。首长无微不至的关怀,正是我们志愿军战无不胜的一个法宝。愿首长精神永存!


《战斗英雄“小老虎”街头修鞋四十年》  作者:艺浪科尔沁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108

邵魁 (3).png编辑 邵魁:

战斗英雄“小老虎”,战场上不畏牺牲冲锋陷阵屡立战功,离休后,自食其力在朝阳街头修鞋四十年。老人不居功不自傲,平平凡凡地安度余生。这才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文章叙述了张立春、马玉祥、魏巍等老一辈战中战后的交往,表现了老英雄们的可贵品质。

《 隔网重逢忆当年》  作者:姚英敏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046

编辑  邵魁:

一对阔别68年的老战友,隔网重逢互敬军礼,回忆起在朝鲜战场的战斗岁月,百感交集。他们把青春献给了抗美援朝的峥嵘岁月,他们念念不忘那些流血牺牲的战友。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他们把勇敢和无畏留给了后代。他们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死亡对比:志愿军0比美军215 》作者:晨晖军事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140

编辑  邵魁

军事外交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如果说战场上是斗勇,那么外交的谈判桌上就是斗智,无论是斗勇还是斗智,正义的总要战胜邪恶的,这是历史的必然。文章回忆了在朝鲜战争中的军事外交的前前后后的过程,叙述了毛泽东、斯大林、金日成等的英明决策,也揭示了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和李承晚等的负隅顽抗和无可奈何。文章叙事具体详尽,具有可读的文学性和珍贵的史料性。推荐阅读。


《血洒“541”》作者:《志愿军女兵风采》画传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150

梁争.png编辑 梁争:

这篇征文写的是抗美援朝志愿军实施战术反击作战,104团血战“541”战事。这是以杨春增为主的英雄组歌,还未成年的身兼“五大员”的作者也是这组英雄中的一员。104团迅速占领“541”阵地后,面对敌人一次又一次的反攻,杨春增在战士几乎被打光的时候仍旧以超出常人的钢铁般的毅力在“我”的辅助下击退敌人一次次进攻,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我”与敌军同归于尽,壮烈牺牲。文中还写了李汉能、郭能楷等人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正是这些英雄们舍生忘死的大无畏气概,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我们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这篇征文再现了朝鲜战场的惨烈,文字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编者几次都沉浸在英雄英勇事迹里哽咽难奈。正如国歌里唱的,“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在新中国的新长城中,这些英雄的身躯将屹立不倒,他们的精神将永存史册,这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魂。

《松骨峰连的幸存者与飞虎山下的战斗英雄》 作者:艺浪科尔沁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241

编辑  梁争:

抗美援朝战争中松骨峰连的幸存者马玉祥与飞虎山下的战斗英雄戴笃伯在五十年后以书信方式邂逅,通过信文展现了当年那两次战斗的惨烈和志愿军的视死如归的英勇气概,他们复原到地方觉悟仍旧高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继续发光发热。英雄在信纸上相见,回顾往事展望未来,情谊笃定,惺惺相惜。“昔日拿命打江山,今朝用心育后代”,这是他们一生的写照。这篇征文布局很巧妙,战争的残酷和英雄壮举从英雄口中说出显得更真实震撼。如今战场的硝烟已经散去,但英雄的精神将永存。


《大连老兵,朝鲜战场的记忆涟漪——华珠采写抗美援朝老兵系列故事之(三)》作者:华珠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391

海蓝蓝.jpg编辑  天海蓝蓝:

作者深情地讲述了关于朝鲜战争中几个志愿军英雄的事迹。殷山血战中42军将士英勇无畏,部队伤亡很大的情况下依然跟敌人血战到底,团政治处副主任李树臻和战友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战争取得胜利,无数英烈的忠魂却永远留在了朝鲜的土地。46军李连成排长接到运输任务。他们整天运输手抬肩挑,箩筐就是他们的武器。20岁的李排长和他的战友一个月下来,个个伤痕累累,肩膀又红有肿,战斗部队成了工程兵。任务结束后,他们排被授予“李连成英雄排”,鲜红的旗帜在他们心中永远飘扬。还有在朝鲜战场出生入死回国后却不要任何待遇、不给国家添麻烦的李叔叔;带着妻子和三个孩子参加朝鲜战争的老红军刘思治……一个个英雄的形象在我们心里鲜活起来,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的英雄事迹,传承他们奉献精神。


《大连老兵,朝鲜战场的记忆涟漪——华珠采写抗美援朝老兵系列故事之(四)》作者:华珠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390

编辑   梁争:

华珠的这次采访有很多“料”。志愿军老兵王玉贵在朝鲜战场上几经生死,屡建战功,但他不愿意回忆当年战事,因为惨烈,因为有很多战友牺牲在了朝鲜战场,能活着见证这场战争的胜利已经不易。他就是亲历者,战士的复杂“身世”,战争带给百姓的迫害,志愿军爱民爱国的高尚品质和其视死如归的大无畏气概,还有因为各种原因战场上的风云突变,老人的口述看似轻描淡写,但我们也窥视到战争的残酷并为志愿军的英勇无畏之精神感动。“我父亲”接连喝下两大茶缸酒,可见其性格之豪爽。王玉贵老人的口述很珍贵,让我们知道了历史的真实面目。王玉贵他们是真正的民族英雄,值得我们敬仰并永远铭记。


《志愿军战士王背锅 》作者:汤头歌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352

白雪.jpeg编辑  空中白雪:

本文是纪实文学,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八十五周年,也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七十周年之佳作。文章开篇直奔主题,作者回忆王背锅(王贵州)在朝鲜战场上的故事,以及王贵州在在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结下的生死战友刘光主任讲述长征路上的故事。王贵州革命意志坚定,在长征路上九死一生,关键时刻救了落水的刘光。他在朝鲜战场上,武艺高强,思维灵活,善于观察,发现敌情,立即设法夜抓潜伏的特务,保了战地医院平安。朝鲜战争结束后,他们回到祖国怀抱,开始新生活。作者采用倒叙得方式记录了王贵州苦大仇深家史,他参军的初心,直至他转业到地方,拥有了新的家。作者文笔流畅,回忆录的结构不凡,有很强的节奏感,纪实人物性格鲜明,事件描述很生动,老革命的英雄形象跃然纸上。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确实是纪实文学佳作。

《没有授衔的谈判“将军”》 作者:福建志愿军之家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163

编辑  空中白雪:

这是一篇鲜为人知的纪实报道,丁国钰曾任志愿军第三任首席谈判代表,亲身经历与见证了艰难而又漫长的停战谈判,整整持续了两年多后,朝鲜战争才得以停战,并签订停战协议,这一重大的历史时刻载入了史册。文章记录了停战谈判的始末,其中涉及的重要项目:军事分界线问题、双方所有的战俘应全部迅速释放与遣返的问题,谈判双方进行了拉锯似的艰难进程,过中的细节具有详实的史料性。这足以证明停战谈判来之不易。丁国钰作为志愿军第三任首席谈判代表,不辱使命,被金日成亲自授予了一级自由独立勋章。实在难忘这段为世界瞩目的历史。感谢作者赐稿,推荐阅读。


《上甘岭前沿阵地的28个昼夜 》作者:《志愿军女兵风采》画传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172

溪涧 (2).jpg编辑 溪涧:

这里记叙的是什么战斗啊,上甘岭;这是谁在诉说,上甘岭战役的一线指挥者,从三营到二营,一战就是28个日日夜夜,直到全团交防。上甘岭,您一定知道,或电影或书籍,而您听到亲历吗?本文就是直接坚守第一线的从106团三营到二营的最前沿防守指挥者权银刚同志的口授、亲述。作者通过初战的感受、可喜的转机、仗给打活了、开展构工比赛、团长要我下阵地五个场景的描写,如一部完整、精准、生动、惊心动魄的活报剧,将上甘岭整个战役以局部为突破口给读者呈现出来,战斗的惨烈、战士的英勇、指挥员的智慧、战斗中的不断总结与反思互为交错,全摆在我们面前。且文字并不乱、不急、不仓促,充分展示出作者的文字技巧能力。读之不仅能收获视角和思想上的提升,对场景艺术性的表达也不可掠过。倾心推荐阅读。 


《将军一战壮国威》 作者:福建志愿军之家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164

编辑 溪涧:

凡读过《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读者,无不知道松骨峰。那是魏巍选用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典型案例。但又有几人知道杨大易,“军旗任飘扬,强敌难撼防,将军有大易,一战国威壮。”指挥这场战斗的志愿军 38 军 112 师师长、开国少将。本文主要记叙了1950年年底,第二次战役打响后,第 38 军 112 师担负穿插任务,成功地穿插到三所里、龙源里、松骨峰,切断了敌人的后路,成为钉在美军后撤之路上的几颗钉子,而南逃之敌美军第 2 师为了夺回生路,拼命地向 112 师扑来;北援的敌人为了接应南逃的溃军,也疯狂地扑向 112 师。面对人数众多、装备精良、两面夹击的美军,112 师承受了最大的战场压力,整个战场杀得十分惨烈,战到夺取最后胜利,坚守松骨峰的一营三连官兵仅剩下七名活着的士兵。回国之后,杨大易严以律己,亲和待人,先后任 42 军参谋长、副军长兼参谋长, 47 军副军长,湖南省军区政委、司令员、湖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辽宁省军区司令员等职务。并当选为第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文字脉络清楚,故事感人。推荐阅读。


《上甘岭战役中的通讯员小兵》 作者:霈岳

宋同文.jpeg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083

编辑  宋同文:

这首叙事诗,描写了上甘岭战役中的一个片段,叙述了紧急情况下两位通讯员赴汤蹈火送信的故事。两位通讯员聪明机智,历经千难万险,死里逃生,完成了首长交给的任务,也结下了生死友情。“我们好好的活着,为了牺牲的战友,为了永远不会忘的记忆!”已经是耄耋之年的两个人,倾诉着战友的深厚情谊!整首诗歌语言朗朗上口,富有感情和激情。推荐阅读。编辑:宋同文

《军功章震撼心灵》 作者:艺浪科尔沁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148

《壮哉! “米格走廊”》 作者:陈嘉宁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4618

编辑 宋同文:

写作朝鲜战场上的空战文章相对较少。那时候,中国空军刚刚建立,在友军支援下参加战斗。“窥一斑可见全豹”。“米格走廊”空战不仅是技术较量,更是精神和毅力的较量。该文精彩地展现了当时的作战情景,一次次惊心动魄的战斗!推荐阅读。


《西海岸战役 》作者:福建志愿军之家1564706523(1).png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4090

编辑  佩君:

这是一篇一位老兵回忆自己在抗美援朝西海岸战役中经历的故事。作者从西海岸地理环境位置、气候变化开始讲起,从点慢慢延伸开来,然后把镜头对准了在这次战役中勇敢机智作战的的志愿军。战场上的子弹是不长眼睛的,当看到自己的战友一个个倒下,却要优待俘虏,在铁的纪律下,无法忍受也必须要做到。通过这一点的描述,作者把人的心理深深地描写出来,纷染了战斗气氛。七十年过去,这一段经历永远刻在自己宝贵的记忆中,也让后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一个女战士的战地故事》 作者:《志愿军女兵风采》画传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4824

攀登顶峰.png编辑  攀登顶峰:

文章好似一部记载了抗美援朝战争中一个女战士战地故事的自传体的断代史书。作者介绍了自己的生平经历后,辑录制作了青春年少、风华正荗的女英雄邓祖琪自己亲身经历的战火纷飞的朝鲜战场上浴血奋战“过五关斩六将”的先进事迹。先是叙述描写了赴朝的邓祖琪在首长和老同志的关怀、呵护下,感受到革命大家庭的温暖,经受了出国作战第一关“十八天夜行”的考验,培养了克服困难的坚定信心和顽强意志。后介绍了当最艰苦的战役过后,部队休养生息时,由于伤员多,医生人手不够,邓祖琪自己就当起了义务卫生员,还遇到了打针的难题,看着奄奄一息的战友,她毅然决然的担负起这一重任,并不惜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几天之后终于过了打针技术熟练的关卡, 也把自己锻炼成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了。再后简略一些的介绍在第一次站岗放哨时经过战友罗秀的开导轻松度过对前途悲观失望的这道关,坚定了纯真的信仰、信念。最后闯过的是生死观。为了给部队演出,作为文工队一员冒着生命的危险在遇到敌人空袭调整后依然演出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担当使命,不负韶华的体现。

《老军人徐占春》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416

编辑  天海蓝蓝:

本文讲述老军人徐占春少年入伍当兵走上革命道路后,转战南北、出生入死,记不清打过多少次大大小小的战役,上过多少次惊心动魄的战场,衣襟上满满的奖章是他冲锋陷阵、英勇拼杀的鉴证和写照。朝鲜战争爆发,他所在的部队首批入朝,他和战友们坚守阵地、挖地道,在艰苦卓绝的上甘岭战疫中,徐老的右腿股骨被子弹打断穿透,仍然坚持指挥战斗,直到取得最后胜利。回国后徐老复员转业,在困难时期绝不向国家张口要待遇、求帮助,颠沛流离、家庭多难也隐忍坚韧地靠放牧生活。2000年徐老和唯一的孙子被当地政府接到光荣院,老人心中满是感恩之情。多么淳朴的老英雄!有多少像徐老这样的志愿军老兵,年少参加革命,退伍后归隐山野田园几十年,过着简朴艰苦的日子……让我们向他们表达深深的敬意!


《志愿军老战士刘鸿运的抗美援朝之路 》作者:《志愿军女兵风采》画传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334

后来 (2).png编辑  后来:

一位抗美援朝老兵对那段难忘的战争岁月的回忆 ,让读者看到中国军人的伟大与无私,他们不畏生死,在战场上锤炼自己的灵魂,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更显出人格的可贵。这篇回忆录很详细地讲述了老战士刘鸿运在部队经历,特别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点滴小事,生动再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军队训练及战争场景。一幕幕一段段,身临其境。表现了那个年代的军人身上忠诚爱国、不怕牺牲的精神。在抗美援朝战争70周年之际,我谨代表银河悦读中文网编辑向此文作者刘进步先生,表达对其父亲刘鸿运的崇高敬礼和深深缅怀。推荐阅读。


《抗美援朝前线救死扶伤的女卫生兵》 作者:彩虹升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103

编辑  后来:

两首诗充满对烈士的崇敬和怀念,在诗中读者很真切的感受到诗人创作过程中这种情感的迸射,这两首诗讴歌了两位抗美援朝英雄蔡正国和胡传久,一位牺牲在了战场上,一位默默淡去英雄的光环成为平凡奉献的劳动者。诗人以孩子怀念父亲的口吻来表达情感,更容易引人读者共鸣,也更有利于塑造英雄高大光辉、亲和伟大的男性形象。这一点运用得很巧妙。诗中的声声呼唤,句句排比,既充满激情,又令人泪目。这是逝去亲人的呼唤,更是对英雄精神的呼唤。诗人利用抒情与叙事相结合,夸张比喻与象征的手法运用自如,读来令人充满力量与激情,推荐阅读,并加银星点赞。

《耄耋之年仍奋斗不息 耕耘不止且硕果累累 》 作者:拥军志愿者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4436

abb7a22b2a627e4313cdcdfd2980584d_1511568896749.jpeg编辑  安瑞平:

林源森,曾与彭老元帅一起奔赴抗美援朝战场的小战士,50年后到抗美援朝纪念馆参观;又奔赴松山志愿军烈士陵园,两次心灵震撼激发强烈的精神动力和坚定信念:铭记历史,为最可爱的人树碑立传。书写这段辉煌历史,颂扬志愿军的丰功伟绩,传承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是亲历者、见证者、幸存者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林源森把这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作为充实自己晚年生活的重要精神寄托。2001 年开始,14年时间策划并参与主编反映抗美援朝光辉历史的志愿军朝鲜战场实录系列丛书《震撼世界一千天》、《最可爱的人画传》、《志愿军将士话胜利》等 14 本书,约 600 万字。向全社会和志愿军老战士们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而且抢救了宝贵历史资源,也成了80 岁高龄的耄耋老人的精神支撑。成绩有目共睹,赞誉声声不绝,而他给自己的定位,展现了他情操高雅谦恭淡定的精神境界。功绩留给历史,他用行动谱写了一曲曲生命的不凡的赞歌。文章采用小标题,层次分明,表现内在的逻辑性。既是主人公的心路历程,也是贡献的层层递进性。感谢赐稿,推荐阅读。

《战火夫妻吐芳华 》作者:孙英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347

编辑  安瑞平:

本文用深情的笔触讲述了姨母姨夫两人同时赴朝作战的经历。在朝鲜战场上,姨夫勇敢作战,不畏牺牲,身负重伤仍然坚持到底;姨母在所在部队医院凭借高超的医术,尽力抢救伤病员,但战争是残酷的,姨母腰椎骨折,终身瘫痪。两位老人用自己勇敢的言行,为中朝友谊作出了贡献。本文首尾照应,景物描写渲染了悲壮的气氛,表达对志愿军战士的崇敬与热爱之情。推荐阅读。

《父爱如山 》作者:宫桦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372

1578806353(1).png编辑 梦秋:

作者运用洋洋数万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富有传奇经历的父亲故事。他叫杜万昌,来自蒙古大草原,因为家乡的贫穷和落后与伙伴一起出走,在路上遇到部队当了兵,随后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最后到西南一所军事学校,结识美丽善良的姑娘,并结为伉俪。后来分配到中原一个小县城从事文化教育工作。此后,他们收养了很多亲友和社会上流浪的儿童、老人,得到当地百姓的尊重和爱戴。所以父亲出殡那天,全城各个部门和普通百姓自发参加送行的行列。一篇感天动地的大爱文章!倾情推荐阅读。编辑:梦秋


《91岁志愿军老兵重走青春路 》作者:沙海绿洲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354

编辑  梦秋: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之际,91岁高龄志愿军老战士徐正洪在家人的陪同下,又一次千里迢迢重返70年保卫的丹东鸭绿江大桥,抗美援朝纪念馆、安葬志愿军烈士陵园……追寻着当年的足迹,缅怀牺牲的战友。徐正洪老人出生上海闸北,抗日战争时期他8岁就参加抗日救亡工作,后来被日本宪兵逮捕,地下党组织营救出来后,把他安排到老家江苏省阜宁县板湖镇北荡村,担任儿童团长和乡干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继续从事革命工作,1947年9月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1年6月入伍在华东野战军36团二营六连。1952年12月22日,徐正洪随部队开赴抗美援朝前线,参加了多次对敌空战,所在部队击落多架入侵敌机。1953年6月23日至24日,击溃美空军多批次轰炸鸭绿江大桥的机群,激战中徐正洪被敌机投下的炸弹炸伤,伤愈后随部队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战场,继续担任防空任务,参加十多次较大规模的战斗,1954年9月部队接令回国。后部队开赶浙江舟山,参加了解放“一江山岛”战役,1957年6月复员回乡。文章虽短,却介绍了志愿军老战士徐正洪光荣而伟大的大半生故事。读后令人肃然起敬,让我们向这位志愿军老战士致以崇高的敬礼!

 

《抗美援朝中智勇双全的空中骁将 — 邹炎》 作者:墨白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4581

特邀编辑  张立民:

70年前,发生在朝鲜半岛上空的大空战,是现代战机在视距内的首次对决,是志愿军空军以弱胜强的历史丰碑。双方的飞行员驾驶着第一代喷气式超音速战机,目视搜索,航炮攻击,相当于在空中面对面拼刺刀。刚组建的志愿军空军,在飞行技术、战术、战法、指挥上都是零起点,犹如刚刚展翅蓝天的雏鹰。本篇纪实以邹炎的作战经历为内容,展现了志愿军空军在史无前例、惊心动魄的大空战中,超气象起飞、超技术作战的英雄事迹,打出了军威,吓破了敌胆。美空军把“米格走廊”视为飞行禁区、死亡地带,惊呼中国一夜之间成为空军强国。邹炎无愧于智勇双全的空战英豪,是“在陆军基础上建立空军”、“从实战中锻炼,在战斗中成长”的空军缩影,是“飞将军”的突出代表。文笔生动,事迹典型,精彩呈现,推荐阅读。


《再兴于鸭绿江对岸 》作者:天路过客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369

编辑  弦歌悠扬:

志愿军老兵王再兴,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童年生活,让他早早染上了一些“红色”,如抗日小英雄海娃一样。朝鲜战争爆发,他毅然入朝参战,由于机敏勇敢,胆大心细,作战勇敢,入党,任排长,荣立二等功,回国后喜结良缘,奔袭玉树剿匪,战功卓著,却因击毙被俘的匪特头子而转业从警,直到退休。如今已是91岁高龄的耄耋老人,有三句话最富有志愿军特点:“在鸭绿江对岸拼过命、流过血,终于换来了国家60多年的和平发展,值了!”“抗美援朝是国魂之战,立威之战,生命中有了一段志愿军经历,这辈子无悔了!”“那么多战友都死了,而我却侥幸地活到了现在,还有什么不满足呢?”三句话,句句扣人心弦,激人感动到泪崩。值了,无悔了,满足了。这就是我们的志愿军,这就是我们”最可爱的人“他们的抗美援朝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丰碑!作者散文化的语言,让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里拥有了志愿军的智慧和轻松,传奇和浪漫,回味无穷。推荐阅读。


《亲历抗美援朝(上) 》作者:天山魂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355

编辑  弦歌悠扬:

父亲李协普,于1951年第二批入朝参战,成为四十四师侦查员,学会朝鲜语,抓特务,送情报,摸敌情,绘图标,主动指挥战斗小组行动,陷入敌人阵营中,胆大心细,机智果断,乔装打扮,完成了敌后侦察任务,并安全返回,受到师长表扬,荣升班长。作战中,勇敢机智,消灭敌人,保护战友,影响扩大,表现突出。高烧住院好转后,立即返回部队,志愿军战士保家卫国的乐观主义精神在父亲李协普身上充分展现。详细生动的叙述,清晰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特征,给人深刻印象。推荐阅读。


《志愿军女兵战斗生活片断 》作者:神农架人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234

编辑:弦歌悠扬

十六七岁的志愿军女兵,踊跃报名参加志愿军,肩负机要、通讯、宣传、文化、组织、干部、后勤、医疗卫生等职务,她们和男同志一样,经受着雨夜行军、顶风冒雪、忍饥受饿以及通过敌人飞机、炮火封锁线等艰苦、困难和危险的严峻考验。雨夜间吃树叶、野菜冒着敌机轰炸的危险突围,张道华奋勇抢救伤员被炸失去光明。志愿军女兵们,在朝鲜战场,不仅在各自岗位上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朝鲜战场上的苦与累、血与火、生与死的磨练和考验,锻造了她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胜利回国后,绝大部分转业到地方,在各行各业成为骨干和模范,使志愿军精神广泛传承。她们是志愿军的骄傲,是中国妇女的骄傲,更是新中国女兵的骄傲。推荐阅读。

《当年戎马伏鬼魔,而今华彩饰山河 》作者:福建志愿军之家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165


编辑:弦歌悠扬

福建开国少将王直,是电影《英雄儿女》中军政治部主任的原型。他当过红军,参加过苏中、莱芜、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投身抗美援朝战争,参加第二次战役,曾指挥第 89 师相继取得社仓里、剑山岭战斗的胜利,为第二次战役取得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被提拔为26军政治部主任。巴金创作的《英雄儿女》中王文清就是根据王直的名字王汉清而来,因此1955 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后转入福建军区任职。离休后从事绘画,贡献杰出,把自己的荣誉看作是牺牲战友换来的,体现了革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贵品质。王直,正是我们最可爱的人!推荐阅读。


《站在鸭绿江边 》 作者:邵魁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4474

编辑  攀登顶峰:

作者站在鸭绿江边,重温援朝战争的历史背景,明确了援朝战争的历史意义,联想到被魏巍先生在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称之为“最可爱的人”的志愿军战士。赞美了志愿军战士的高尚品质和精神风貌,沉浸并回忆起自己村里的几位直系亲人参加援朝战争的英雄事迹,他们为了现在的幸福和安康,不怕流血和牺牲,是当之无愧的最可爱的人。他们在战争年代是人们交口称赞的英雄,在和平时期是人们引以为骄傲自豪的楷模,英雄们参加援朝战争的先进事迹鼓舞和教育着一代又一代人沿着他们的足迹奋勇向前。结尾的议论抒情,彰显了文章主题。鸭绿滔滔的江水日夜奔流不息,高歌着英雄们在民族独立和革命事业的伟大斗争中敢于奉献和敢于牺牲的历史时代的英雄楷模的精神。缅怀革命先烈,敬仰英雄,崇尚英雄成为一种新时尚。


《抗美援朝战斗英雄宋良友的故事——这是一位张富清式的老英雄》  作者:宋同文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367

编辑  天海蓝蓝:

征文讲述了92岁的志愿军老兵宋良友深藏功名65年,居功不言功,只做一个平凡人的真英雄故事。他屡立战功,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授予“战斗英雄”称号;在朝鲜战场上的五大战役中,他参加了两次,在著名的长津湖战役中英勇作战腰部负伤;康复后重返战场,在第五次战役中冲锋陷阵、死里逃生。回国后的宋良友务农、做工、采矿,做一名普通人,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发挥着冲锋在前的“火车头”作用。退休后的老人从善积德,关爱弱势照顾邻里,每每想念战友落泪却从不提自己多次立功的事。我们的身边,何止一个英雄隐于市的宋良友,无数参加过朝鲜战争的老兵都像宋良友一样,带着在战场拼杀留下的身体和心理双重伤痛归隐田间工厂,成为一名普通百姓。所幸的是今天国家没有忘记他们,历史更不会忘记他们,和平时代的中国人民更应该感谢他们,敬仰他们。


《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攻打马踏里东南山之战 》作者:老兵老歌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342

编辑  柴英:

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经历了大小无数次战斗,其中有如人们耳熟能详的《上甘岭》《英雄儿女》《奇袭》等英雄传奇故事,也有更多的鲜为人知的其他战斗故事。本文讲述的“三打马踏里”进攻作战,就是这样一场激烈战斗。这场战斗的规模并不大,但是在抗美援朝的战争史却具有特殊的意义。其特殊的意义,就在于这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最后一仗。本文作者通过对当年参战指战员的釆访,实录了这次鲜为人知的作战始未。推荐阅读。


《彭德怀在朝鲜前线的最后时刻》作者:老兵老歌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189

编辑  柴英:

本文作者是军事科学院原军事历史研究部研究员,《军事历史》杂志总编,研究生导师。本文通过对彭德怀对志愿军最前沿阵地马踏里视察的一组历史图片,详细的考证解读了彭德怀在朝鲜前线的最后时刻这段重要历史往事。据作者介绍,撰写该文前曾先后采访了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6军军长萧全夫、第136师参谋长曹海炳、作战科长孙向明、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荣立者马玉臣等参战的指战员,文章中所有细节的描述和对话,均有采访者回忆追述提供。彭德怀的光辉一生留下的照片不多,像这样一组连贯镜头的历史图片更为少见,作者通过对参战人员的多次的采访,认真考证解读,还原了这组历史图片背后的故事,不仅是一篇独家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对抗美援朝战争史研究上的一个重要补遗。推荐阅读。


《司号员郑起》作者:拥军志愿军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25133

编辑:梦秋

本文通过三个片段记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十九军第一一六师第三四七团第七连司号员郑起的感人事迹。一九五一年一月三日,第三次战役釜谷里战斗中,在连队干部都负伤或牺牲后,他挺身而出,代理连长指挥战斗,他组织全连轻重武器,粉碎敌人冲击,毙伤敌60余人。全连最后剩下7名战士时,他指挥战士们把仅有的1根爆破筒和几枚手榴弹投向敌人,然后机智地吹起冲锋号,迫使敌人仓皇溃逃。立特等功,获二级英雄称号。釜谷里的战斗结束一年以后,郑起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还受到过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的宴请。让我们向这位最可爱的人郑起再次致以最崇高的敬礼!感谢投稿。



收集:柴英

美工:独上月楼

银河悦读编辑部

2020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