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膳房.png


  年终岁末,御膳房的厨子们嗑着瓜子聊闲天,装腔作势也要做一番总结。厨子们不思进取,瓜子皮嗑了一地,后脑勺磨秃了皮,也就想起“清明征文”这一件正经大事。没奈何,正经总结做不来,不如盘点一年各人所烩佳肴,毕竟,做菜我们是认真的。

 

  话说这一年,众大厨纷纷施展手艺,食材当前斟酌再三, 颇费踟蹰。或揪几根葱或剥一头蒜,或滴醋或加糖,清蒸白灼浓油赤酱,煎炒烹炸焖溜熬炖,酸甜苦辣咸……看菜做饭,却绝不看人下菜碟。

 

  掌声献给主角,作为配角的厨子,希望自己的刀工火候、酱料配菜,能恰好配合食材的丰富,不至辱没了新鲜美馔。

 

  其中浓淡分寸、火候掌握、勾芡厚薄,滋味如何?赏味留给诸位食客。虽是众口难调,在厨子心中,却自有评价。而每一盘佳肴后低调又矜持的署名,有我们的内心骄傲。

 

  御膳房大厨路人丁为此作楹联一副——

  上联:盘丝洞里  美则美矣  尽显功夫图圣僧爱意

  下联: 御膳房中  修既修哉  全花本领为才子佳文

  横批:七个妖精

     (注:修,美好。)

336c4f7e-cd55-4bce-a181-c4096631db89.jpg

     

       虽说是七个妖精,但厨子们自有一种天真,为着胸中一些不明所以的火热,也曾殚精竭虑。让我们小心翼翼地维护着,希望它不要过早消散的那团火,叫做热爱。唯愿这份对得起自己署名的骄傲,能至死燃烧。

 

  当然,这份骄傲不仅属于御膳房,也属于银河编辑部每一名成员。

 

  废话太多,言归正传。要说厨子的总结,说一千道一万,好赖绕不过掌勺做过几道好菜,无论是佐粥小菜或是宴客大餐,皆是心血。菜做了不少,全端上桌怕坏了大家胃口,快过年了,每位厨子拿手好菜挑上几道,以飨食客。扫扫瓜子皮,御膳房热锅热灶,厨子们撸起袖子添油加醋,继续开席。



  以下为御膳房编辑部落各厨子精美小菜——编按精选

 

 

  一、梁争

 

  1.《邀你一起飞》 作者:佩君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14010


  【编者按】人生如渡,三亚,当你来此,就会有无尽的绵情留在这里,因为这里无处不在南海风情,会与你的肌肤零距离的相亲相近,使你暂且脱离尘世浮尘,天涯就在此处,在忘我的境地里,瞬间就是永恒。这篇三亚之旅的文字,通篇以抒情的方式展开,三亚就像是个风情万种的情人引作者敞开心扉诗意连连,文字清丽脱俗,又真情满满。这样纯抒情的文字很能打动人,让人浮想联翩。作者用六个小章节描写三亚海风海景及南山寺超凡脱俗的景致,视角独到,叙写轻盈,文字自带美感,如诗般静美。

 

  2.《错爱归来》  作者:凉月满天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5854


  【编者按】爱是没错的,爱错了就得承担痛苦的后果。凉月这篇文字仍旧是篇错乱的爱情。女人最初不知是错爱,知道了也不退出,死打烂磨了一段,直至发现自己被那人当成上升的砝码出卖才最后醒来,醒来后再不肯回头,即便那个人又要重修旧好也表现的决绝,如名著里的巴特勒、斯嘉丽一般。也许真像昆德拉所言,一个女人一生中总会爱上一次王八蛋,因为女人怀春时喜欢浪漫,喜欢不切实际地投入,一旦投入,就很难自拔。还好,女人最终幡然醒悟,错爱归来,没有造成更大的伤害。文章从女性视角诠释错爱的必然后果,心理描写细腻,有警示作用。

 

  3.《正好长在一个春天里》  作者:哭之笑之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12264


  【编者按】当全文看完,最后又瞄一眼题目,眼睛就发干发涩起来,有哭不出来的痛楚。作为“公益者”的作者,到“第一现场”与帮扶对象零距离互动,要把所见所感客观写出来并不是件好做的事。本文重点写了一个被帮扶的男孩在学校的状况,天气已经很凉了,还穿着凉鞋,湿湿的寝室,单薄的被褥,简单的饭菜,没有消毒的饮用水,用凉水洗头,甚至晚上不敢吃好喝好,因为厕所离寝室过远。这只是作者短短时间里发现的问题,还有多少不尽人意的地方还没有被发现,不敢想象。孩子们就是生活学习在这个有序又无序的环境里,看着有些触目惊心,本来他们可以被学校社会关爱得很好,但事实学校和社会都没有照顾好这些孩子,被帮扶的毕竟是少数。“公益”偶尔为之,很多人能为,但持之以恒地去做,就不是一般人可为了。当我们隔着屏幕偶尔“公益”一把时,心灵没有这么被震撼过,可“公益”也有它的局限性,那些普遍存在的贫穷和落后给孩子带来的伤害该怎么被改变是国家社会的大命题,谁不是“正好长在一个春天里”,可这春天并不都是美好灿烂,所以有作者这样的一群人,他们的行为使这个冰冷的世界变得温暖一些,使一些在风雨飘摇中摇曳的花朵免受摧残。微光看似不显眼,但微光多了也足以照亮这个世界。

 

  5.《这么多的西红柿》  作者:米奇诺娃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10954


  【编者按】米奇的这篇小说构建并不复杂,都市男女在婚姻生活里久了,难免会生出厌倦来,婚外情往往是让激情不死的保鲜品,很多婚姻里的男女铤而走险,甚至婚姻里的双方都用此抵挡几年之痒,都是暗箱操作,都心照不宣。倒是那些婚姻里单方面出轨者会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毕竟婚姻不至破裂,生活还得原样继续。本篇是通过米诺、大乐和紫云三个人物来展现此主题并推动剧情的,米诺在幽会未遂时不得不终止等待去救紫云出轨后惹出的麻烦,米诺救驾的经验很丰富——那么多的西红柿,若非土特产,没人会买这么多。那么多西红柿鲜红艳丽的色彩就像一枚枚禁果,诱惑你吃也吃不完,正如人的欲望。一贯米氏冷冽幽默独特的语言,人物内心刻画细腻,情节设置紧张,让人不得不一口气读完它。

 

 

  二、志琦

 

  1.《回首29年检察路 遥望八道风景线——一个转业军人的检察生涯》 作者:独上月楼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10353


  【编者按】人生犹如一道道风景线,每一段都有各自的精彩。作者撷取了生命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勇敢的毛遂自荐初试锋芒成长为令犯罪分子闻风丧胆的“四大恶人”优秀公诉人;从检察一枝笔调研成果丰硕到参加“NGO论坛”尽显英姿为国争光;从走上领导岗位主抓队伍建设群星璀璨到参与检察改革,成果显著;从创办法制教育电视栏目《青春防线》被高检评为金鼎奖到书写《女检察官手记》结集出版,再到担任制片人,拍摄检察题材电视剧《守望正义》。作者用八道风景线勾绘出了自己检察生涯29年最绚丽的画卷。无疑,作者的人生是成功的,但作者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11年军旅生涯的磨砺,归功于军队这个大学校的培养。作者感言,是军队给了她永不言败的亮剑精神,是军队赋予她矢志不渝的使命感。“检察官”的称号自豪而光荣,但更令作者永生难忘,一生荣光的称号是“军人”。军人的精神就是不抛弃,不放弃。编者相信,银河悦读中文网有独上月楼这样为理想而战,永不言败的老兵作为领头羊,银河悦读璀璨星空指日可待。时光悠悠,青春已逝,情怀不改。 

 

  2.《国以球贵:一伙叫“奇”的人》 作者:刘齐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10252


  【编者按】北京时间7月15日深夜,随着主裁皮塔纳一声哨响,俄罗斯世界杯落下帷幕,法国队20年后再度高捧起梦寐以求的大力神杯。这界世界杯带给球迷们的精彩毋庸置疑,年轻的法国队最终问鼎也实至名归。但本界世界杯令球迷和伪球迷们津津乐道的却是夺得亚军的克罗地亚队,人们记住了那群身着红白格队服,那群叫奇的热血男儿。作者是个资深球迷,恰巧名“齐”,对20前法国世界杯上克罗地亚队那茬也是这奇那齐的球员记忆犹新,头牌球星苏克也被作者有趣地冠以“苏克维齐”之名。奇齐相惜,自然对格子军团情有独钟,加油鼓劲。克罗地亚是一个年轻的国家,她诞生于巴尔干的战火和鲜血之中,南斯拉夫解体后,克罗地亚经历了四年的战争方获得独立。1998年法国世界杯是刚刚组建的克罗地亚国家队第一次参加世界杯,但因为有悠久的足球文化熏陶和培养,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这伙叫“奇”的人都创造了奇迹。首次参赛夺得季军,“苏克维齐”荣获金靴奖。今年获得亚军,刷新了克罗地亚的最好成绩,战火中走出的格子军团就是一部史诗,骄人成绩的取得缘于他们对足球狂热的喜爱。正如作者惦记的邵姓朋友的儿子,不管是否还踢球,只要热爱足球那颗心还在,梦想就不再遥远!

 

  3.《杂文两则》  作者:刘齐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10610


  【编者按】诗意的栖居是人人向往的生活,但在一个生病的社会,杂文的栖居土壤肥沃,蓬勃发展。官话套话,虚假新闻,鸡汤文章相助,领导们各种限制相帮,短信、论坛、博客等等齐上阵,匕首纷飞,投枪乱掷,更有那段子手针针见血,共同营造出一个繁荣昌盛的杂文之国。但正如作者所言,审丑也是审美,愤怒也是挚爱,鞭挞也是憧憬。诗心和杂文之心,都是滚烫的、诚恳的,二者当两栖一体,殊途同归。相信中国人对政治学习都不陌生,端“铁饭碗”的人感触犹其深刻。大会小会学,领导带领学,分组讨论学,记笔记写心得谈体会,领导上面照本宣科,下面听者各具神态,形式主义下的学习一派滑稽景象,学习内容的虚假浮夸更是把人引向了离心离德的方向。这种专政威慑下填鸭似的学习应该反省反思了!两则针砭时弊的好杂文,推荐阅读。

 

  4.《米奇是如何被诺娃的?》  作者:穿越中的书生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13169


  【编者按】这是一篇书评吗?分明是书生的喃喃呓语,痴魔的书生一会手舞足蹈赏花开花落,哼颂《长生殿》千古爱情绝唱;一会摇头晃脑叹思老子的“道者道,非常道”;一会上少林寺翻阅扫地僧的《藏经阁》,一会化身“山东子”将昏迷进行到底。这不是一篇书评吗?分明米奇诺娃作品贯穿全篇,逐一评析,尽得精髓。从《天下谁人识君》,到《我路过了你的曾经》,再到《米色米声》,再再到米氏文字最新飞机器《恋无解》,书生如挖掘宝藏的阿里巴巴,米氏笔下人物如数家珍,“小一”“小青”“米诺”“玉米”如一个个精灵,在书生跳跃俏皮的语言中流动。书生言,米氏文字,笔笔撒豆成兵,刀枪分明。编者说,书生此评,字字如针,针针扎心。痴迷的书生穿透米氏文字,直视米奇那双纯净的眼睛,看到了米奇在人物身上寄予的梦想,听到了米奇通过文字传达的内心呐喊。毋庸置疑,书生是米氏作品当之无愧的心灵《倾听者》,这样的懂与评,饱含热爱,富含深情,令人动容。看文三遍,编者仍然没能明了“米奇是如何被诺娃的?”宋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参禅的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米奇如何被诺娃?还是交由读者来参悟吧。编者只想和化身“山东子”的书生一起歌唱:我已离不开你呀,米氏文字。“非常书评”,奇文共赏。

 

  5.《说湾——乡村岁月之六》 作者:喻晓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9960


【编者按】家乡,一个永远令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也是文人墨客反复吟诵的对象。在作者诗意的回眸里,春溪湾,一个没有奇特风景,没有著名人物的质朴小山村呈现在读者眼前。春溪喻家的迁徙痕迹,家族繁衍。老屋新屋的兴衰更迭,整湾的一脉相承,相互依托。在作者饱含深情的叙述里,这片养生地,这群作田汉带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带着熟悉的烟火味,带着尘世的烦恼和欢乐真真切切的向读者走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孕育一方文化,喻氏祖先月夜插秧的奋斗精神,传给了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香溪湾厚重的历史,培育了香溪喻家后代勤劳、朴素、坚忍和诚实的高尚品性,人性和道义之美把名不见经传的香溪湾渲染成最美的风景。行云流水的文字,真挚感人的情感。

 


  三、别问

 

  1.《世界的尽头》   作者:米奇诺娃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10952


  【编者按】她和黎,表面上一个安定中庸,一个自由果敢,内里是相通的灵魂,一体的两面,像光与影,投射与被投射。她在都市无所事事,在寻找果粒橙和咖啡之间缅怀零落的往昔,直到一道黑色闪电撕开了她看似平静的人生。黎从西伯利亚归来,和她一起回来的,还有看似遥不可及的过去。从辣椒酱烧烤到喝酒抽烟夜归,一路追寻年少的足迹,那曾经恣肆的挥霍盛极而衰,已经渐行渐远。乘坐通往铁力的列车穿越时空隧道,回到青春的起点,在那儿她们一起体尝过初次的放纵。而这次,她们在这里要和青春作一场告白与告别。她们不仅是朋友,还是彼此时光的见证。再见,青春是最好的风景,我们曾一起在世界尽头看过。保重,爱情始于青春,从未走远。文章一贯的冷冽干净,不落言情俗套。   

 

  2.《精神私奔者的北京》  作者:寞儿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10611


  【编者按】精神禁锢久了,需要一场流浪,私奔未尝不可。北京,是个最适合私奔流浪的秘密家园,也是一个精神追求的朝圣地。在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国家图书馆,感受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博大精深而又血脉相连。在未名湖畔燕园,独立自由之风从这块学术高地扑面而来,和作者擦肩而过。文学痴迷者们依旧坚守在鲁迅文学院这块最后的处女地;工业废墟和前卫艺术媾和出798的建筑美学;国家大剧院里舞者优美的体态尚礼尚雅,另人流连。书香,人文,艺术,音乐,舞蹈,构成生命里无法抗拒的美,也是一种渴望高贵,无法企及的美。这种敬畏像云梯,让我们爬到高处看看俗世之外的世界,这是我们臆想里的空间,也是城市里的精神:简单、低熵、包容、厚德、有情怀。作者行文清丽婉转,洞悉幽微人性,在喧嚣的红尘流火中有种让人安顿下来的力量。 

 

  3.《一叶沧桑在防川》    作者:张林初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12080


  【编者按】防川,本是中国东北角一个风光迤逦的小村庄,却因为地理位置特殊名满天下。一点连三国,俄朝各据一边,我们地处夹缝,弱则备受钳制,强能左右逢源。遗憾的是,两百年中国近代史中,防川没有恪尽边防国防之责,尽管依山川靠江川,与日本海一步之遥却无法正常通航,甚至自身难保,曾经成为孤岛飞地。即便在孱弱的晚清外交下,仍有吴大澂等不畏强权、据理力争的忠臣义士。防川历尽风雨沧桑后,一叶知秋,折射出中华民族一个多世纪的荣辱兴衰的历史。今天我们在作者文章里身临边境,重温历史烟云,防川不仅是风景胜地,更是一本厚重的历史教科书。以史为鉴,激发了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忧患意识、守土之责、强国之志。文章笔力浑厚,发人深省。

 

  4.《大安山的红叶》    作者:秋月如眉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12318

 

  【编者按】大安山的红叶果然红得不同凡响,动人心魄,捡拾这枚霜叶,让我们打开秋天的一角。这里是红的世界:黄绿夹杂的红、山花胜火的红、渐次染晕的红、层林浸染的红、明艳若霞的红、沧桑黯色的红、斑斓陆离的红。大自然任性挥洒,渲染出层次分明,极具感染力的画卷。更妙的是,作者带我们在秋色中畅游,红叶有了生命和质感,轻可临风起舞,翩跹飞落;重则凝墨饱满,厚重沧桑。经过青涩的洗礼和漫长的等待,积聚所有力量释放出里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这种燃烧生命的炽热让人惊诧叹服。此情此景,让人只想拥抱这漫天红海,沉醉在这花团锦簇中。 

 

  5.《一千年前的一场雪,两个人》   作者:凉月满天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14015


  【编者按】《王子猷雪夜访戴》为我们演绎了一段洒脱恣意,遵从自己内心,真名士自风流的日常小品。君子之交表面淡泊,内心亲近,心性相吸,因为没有利益纠葛和利害得失,所以才能进退有度,游刃有余。而那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黏在一起,以利相亲而利断义绝。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真的朋友,见与不见,你都在那里,来或不来,我都在等你。良辰非昨夜,风露立中宵,千年之后,在橹桨欸乃声里,那场大雪仍然在荡涤着我们的心灵,照见我们回归本真的路。

 

 

  四、哭之笑之

 

  1.《我曾经为虎作伥》  作者:刘齐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9325


  【编者按】作者在回忆一段荒唐岁月做的愚蠢之事,有点自省的意味。可是谁都知道:谎言重复千遍即成真理。在一个扭曲的时代,大家陷入集体无意识,想要保持头脑清醒很难,在大潮流的裹胁下,只有失去自主思维才安全,所以不要嘲笑黑白颠倒善恶不分吧,换作你也未必更好。因此大众说的唱的做的,只能是在号令之下如木偶如棋子被摆布。这篇小杂文,既有忏悔更有反思,还有庆幸——如果不曾经历过这段“为虎作怅”,在阳光下曝晒了这份愚蠢,恐怕难以经过自省达到日后的清醒。只可惜,为这段岁月唱赞歌的依然大有人在,洗脑彻底催眠不醒,继续在被人忽悠和忽悠别人。作者最后一段象声音符颇为有趣“都迷瘦,拉了馊米,来兜售”,一语双关。一篇发人深思的小杂文,某些时代过去了,但并不代表洗脑和催眠结束,人类还需要保持警惕。

 

  2.《岁月如梭(下)》 作者:曲鸣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9454


  【编者按】那是最美也是最后的懵懂时光:青春期的男孩女孩,内心小鹿乱撞却欲说还休。那一张张干净的脸庞,写满了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为此付出的努力。有骄傲有怀疑,有忐忑更有不服气——一切都是青春该有的样子,令人感叹:年轻真好!看作者娓娓道来这些岁月珍藏,不是浓烈醇厚的滋味,却回味绵长,余韵绕梁。那些细密朦胧的小心思,作者用笔克制却写得很到位。时隔遥远,大人总是健忘,忘记青春是怎样的,忘记自己曾纯纯的蠢蠢的但很可爱的模样。很高兴作者没忘,用他细腻的笔记录下这一切,这是一名写作者可贵的敏感。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三十年后回望,无语泪双行。

 

  3. 《魅惑》 作者:米奇诺娃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7858


  【编者按】猫在人类豢养的动物中是最热爱自由的,无论你给它们任何丰厚的待遇,它们始终保持着对自然的向往以及自身的骄傲。人类不行,被物质奴役着,被欲望裹胁着,继而把自己的生存环境糟蹋得极端恶劣,把本能都渐渐丧失。所以,人类才会锲而不舍地做猫奴,被它对自由的向往魅惑着;锲而不舍地叶公好龙蜻蜓点水般地徜徉于自然之间,流几滴眼泪赞叹一番。可是嘴里喊着“诗和远方”,身体却依然贪恋熟悉的舒适区,尽管它充斥着汽油与粉尘。自然在魅惑人类,人类却在破坏自然,可是谁才是主宰?“用不了亿万年,绝不会那么久,人类一定会消失,或是集体消失,或是集体变异,消失或变异后一切再重来,从三叶虫开始。 ”但总会有蠢蠢欲动的人类厌恶这一切,渴望回归自然,越是被人群边缘异化的越能放下,哪怕变成树变成蟾蜍,更胜却人间无数。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很米奇很难懂,读完不犯晕算你能耐!

 

  4.《啦啦街只是短暂的理想国》  作者:路人丁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12945


  【编者按】鲁迅说:“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虽不必将米娃的《深度昏迷》与《红楼梦》等量齐观,但不同的读者从中读到了不同的侧面,对写作者而言,是另一种收获。丁丁老师读到的理想国,是米娃构建的一个短暂的梦幻,惟其短暂方能永恒。他在书写对小说的理解,实则诠释对人生的解读。他这样表达对婚姻的理解:“一方的“冷暴力”足以冰冻一个屋檐下生存的活人。那种沉着应对,那种不动声色的报复,足以?干另一半甜蜜生活的汁液”;“相守百年,白头偕老,是很多人的梦寐以求,但这需要双方多大的忍耐、包容、克制、妥协,甚至是忍气吞声”。他捎带脚不露声色地暗讽了官场“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被冠以“抑郁症”名称的病,当下正流行于官场之中”。但对挣扎在底层被人鄙视的张氏姐妹,却给予了相当的同情。他甚至不忍对任何一个角色进行苛责,他对文中的人物抱有充分的理解:理解忍耐、理解逃离、理解重生、甚至理解背叛,因这一切就是生活本身。他对死亡和误伤的理解,更是超出一般读者的认知,他说这“铸造了永恒”。这一解读令怅然于玉米猝死的读者得到了稍许宽慰。张婕、山东子和玉米,心中各自有不同的理想国,它们悄然树立又轰然坍塌。但存者并未放弃,依然在追寻的路上,有追寻就意味着希望,意味着理想虽远,依然有实现的可能。未知丁丁老师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是何模样?希望它不要昙花一现。米娃塑造了山东子,丁丁写下这篇文字,是他们对现实抱存的希望,也是慈悲。

 

  5.《庐山乱记》  作者:别问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7286

 

  【编者按】《庐山乱记》好一个乱字。既有不着笔墨单用西林寺的静修对比突显出的东林寺乱象、又有旅途饭店的无序嘈杂混乱、更有庐山管理者调度失灵导致的游客方寸大乱,并加上了作者亦真亦幻似梦似真的东坡来“扰乱视听”,令读者迷惑。作者语言诙谐幽默,四两拨千斤地将令人恼怒的景点乱象、以及旅途烦恼一一轻松道来,众景点描写虽着墨不多,但都清丽耐读可圈可点。纵使有令人不快的经历,也都用俏皮的语气良好的心态轻嘲之。庐山名声在外,游客众多,游记水平参差不齐,这篇不拘一格,值得玩味。作者文末留一玄虚给读者猜疑,究竟此行是真是梦?其实,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读者何必被作者带沟里。

 

 

  五、路人丁

 

  1.《 1945年的鞋》 作者: 垦荒者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6889


  【编者按】提起草鞋,人们自然想到红军八路军的艰苦岁月。读罢此文,在获得更多知识的同时,不免叹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苦难者遍布这满目疮痍的国度。作者以纪实图集《国家记忆》为依托,截取了1945年这个时间段,以“鞋子”为突破点,介绍了几幅不同角度的照片,折射出当年人们生活的困苦,尤其是浴血奋战在抗战前线的士兵们的艰苦卓绝。作者行文,满腔愤恨,由每一帧照片分析背景,提出责问,直斥国民党政府官僚的腐败,语言酣畅淋漓。文章卒章显志,振聋发聩,让人不免想起杜牧的话:秦人无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2.《佳肴》   作者:哭之笑之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7828


  【编者按】清明返家,本为祭祖,作者却笔走偏锋,让我们认识了一位“知识农人”。文章欣赏过后,迸发三字感想——敬,静,净。敬者,崇敬。一位退休教师,退而不休,躬身劳作,以田间收获为乐趣,以不累儿女为安心。自己用“巧言”力行节俭,却在先人和孩子面前极尽慷慨——祭祖必备五碗;孩子返程一定手提肩扛。自己总说“消化不了”,却非要孩子“肚皮溜圆”。一位可敬可爱的老母亲跃然纸上。静者,恬静。老人虽有工资,却能觅得一处田园,自得其乐。每天勤于劳作,却未感身心劳累,其原因在于有一种豁达,有一份爱恋。逢年过节,儿孙绕膝,共享天伦,其乐融融,这九十岁高龄即为明证。这也给如今的养老敬老捎带一个话题:尊从老人的意愿,常回家看看,理解、宽慰、沟通、称赞,才能和谐,才会健康。净者,纯净。文笔如一泓清泉,毫无阻塞,不事渲染,清新明快。文字淙淙流淌中,老人家个性毕现,家人之间的浓浓亲情像这清明时节的四月天,抒发得自自然然。一篇美文,就像老人园子里的蔬菜,没有烹炸,没有油盐,观之翠绿,味道香甜。 

 

  3. 《打铁谁能比嵇康》  作者:史遇春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8145

 

  【编者按】魏晋名士,历来为知识分子所崇尚;“嵇琴阮啸”,尤为文人所向往。原因之一,可能是实践者甚少吧。强权之下,知识分子的处境最为艰难。有人愿意高歌而与时俱进,有人愿意独笔呐喊,也有人冷眼旁观。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现,天下无道则隐。但真正能“隐以正寝”者有几人?例证岂止嵇康一个。千百年来,人们一提嵇康之死,总是把钟会推到前面,事实上,他哪有那么大的能量。“嵇康之后,谁还能打铁?”这是作者的无语之言。千年之后,我们还学他么? 

 

  4.《锁》 作者:曲鸣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13700


  【编者按】读到这篇小说,很多人头脑中会浮现六年前西安街头那个惨烈的画面:一个九零后“爱国青年”,挥起U型锁,将一个开日本车的同胞砸在血泊之中。这个“悲催的九零后”,以令人咋舌的暴戾方式,亲手砸穿一个同胞的头骨,彻底毁灭了他人的幸福生活,也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走向。而他(们)的出手动机竟然是“爱国”。小说取材于那个真实的案例。经过精工细磨,把一个复杂事件浓缩在千余字的作品里,功力非凡。“爱国”,本是一个高尚的行为,但当它被别有用心者利用,亦或成为某些人为了发泄个人怨气的标签的时候,它就会成为乌合之众展现愚昧的“催化剂”。这点在我们的民族史上并不鲜见。当个人是一个孤立的个体时,他有着自己鲜明的个性化特征,而当这个人融入了群体后,他的所有个性都会被这个群体所淹没,他的思想立刻就会被群体的思想所取代,而当一个群体存在时,他就有着情绪化、无异议、低智商等特征。作品中的“贾胜利”就具有以上特征。他的“胜利”那样丑陋愚昧。题目为“锁”,寓意多重,相信读者诸君自有领会。

 

  5.《 最忆少时大门里》 作者:滨湖散人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7478

 

  【编者按】传统中国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愿景:求家族之长存。于是有了家族制度。几千年来,这种家族制度一直交织在田园风味的生活理想中。这种生活理想,田园情怀,返璞归真的态度,以趋福避祸的方式,诠释着中国人清淡的幸福。文中令作者魂牵梦萦的“大门里”就是家族制度的外化形式。文章以“大门里”的创建、兴旺、衰落、消亡为主线,介绍了它的规模和格制,重点回忆了自己在那里的生活片段。“听大鼓书”展示着家族老少的和谐快乐;过年“开关大门”展示着古老的习俗和百姓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小伙伴们“藏猫猫”展示着儿童的无忧无虑,暗示着家族的人丁兴旺;而“批斗大队长”的闹剧是否在暗示着这种古老制度式微的原因呢?那烂掉的朽木,破碎的屋瓦毁灭的不仅是游子的根脉——大门里,也是我们民族那优秀的传承。作者运用语言的功力非凡:叙述条分缕析,不疾不徐;描写细致生动,画面感强。读罢,感觉这首舒缓、略带忧伤的老歌还在耳边回荡。 

 

 

  六、穿越中的书生

 

  1.《深度昏迷》 作者:米奇诺娃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11260


  【编者按】昨晚有梦,梦见板儿眼睛鼓得像二筒,说,书生,你成蝴蝶了。早上醒来,我觉得我不是我,还是蝴蝶。义山有诗:庄生晓梦迷蝴蝶。老外不懂唐诗,称义山这玩意,为蝴蝶效应。读完米氏之奇作《深度昏迷》,竟让我这纯爷们,夜不成睡。这让我忆及了我读金庸,古龙的岁月,在手电筒之下,他们打开了我内心的另一扇门,原来,侠义的江湖中,有刀,更有情。为什么你要扯一些无关的话题,因为,米氏并没有按常理出牌,当然,我的所谓的按,也要剑走偏锋。似米者死,得米者,痛不欲生。整篇作品,是一个圆。也就是说文章的结尾,其实就是文章的开始。整个作品,充满了悬疑的布局。小米的昏迷,是小米臆想出来的。她从精神病院中逃离出来,她想烧死败坏了她家庭与幸福的张旋。结果,却点燃了整栋大楼,祸及了其它无辜的生命。小米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她想逃避,她想一切归零,她想得到心灵的第二次重生,她退化成了玉米,不过,张婕,其实就是张旋(城里是张旋,乡村是张婕,好一个城乡一体化),却意外地杀死了已经归依的玉米。说是意外,其实不然,这是逻辑性的必然,现实就是现实,米娃子,冷静得很。山东子,其实就是小米的丈夫陈博非,他因豆腐渣工程,殃及众多生灵后,抑郁而精神错乱。在跳河不果之后,也走上了一条自我的救赎之路。最后,张婕与山东子同时踏上了西行的列车,这是一条生命滚滚向西的列车,人类自我净化的西天之路,这才刚刚开始,另一个小米,或者另一个山东子,还在步其后尘地滚滚走来。还得说蝴蝶。我看到了梁祝,看到了爱情,更看到迷幻和毁灭。阿之说,这些偶们都懂,说点其它鲜货吧,有木有?好,说米氏的荤招素式。其一,场景越真实,其实,越悬疑。米奇是机警的,她想通过精神病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当然,反说,更有风味。如果这个世界本身就是神经质的,那么,小米的眼睛,岂不是在正眼看世界吗?国有国道,省有省道,啦啦村有精神病院,有神道。其二,现实中无性的夫妻,也就是小米与陈博非,却在精神病的感官世界里,找到了真爱,是冷笑话,还是热幽默?其三,官方的新闻链接,与精神病患者的实际行为,谁真谁假?在令人啼笑的同时,其实并不皆非,现实,往往正在进行时。其四,到底谁在深度昏迷,是小米还是社会?是山东子还是政客?其五,是精神病院把张宏逼成了精神病,还是无病治成了精神病?此处省略五百字,可无限地扩大化,引伸开去。其六,山东子与张婕一路西去,是现实很悬疑,还是悬疑很现实,聪明的你,且会心一笑吧。读到最后,我不禁悲从中来,想到了俞平伯的《旧时的月光》,一地的无悔,一生的苍凉。借米奇在《梅花痦》中的一句话,改而用之,作为最后的结语吧:字若有情字亦老,一生痴情谁人知?米奇的背后,有一双纯净的眼睛,刺世的背后,更有冰一般的热情,故,细细一读吧,读米奇的菩萨心。

 

  2.《梅花痦》 作者:米奇诺娃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10955


  【编者按】让米氏的文字,再飞一会。因为,这些文字自身有飞行器,可以浮在个人的天空中,成为文字可以点燃性灵的催化剂。这个世界,总是由你我她他组成,饮食男女,慨莫如此。也许,米氏就是一个方便面的文字提供者,这,当然不是快餐,这里面,充斥着个人的演义与感悟。有打通女子身体的个人情怀,也有中年的断指之痛,有入道,也有入寺,出世入世,法门寺,并不是终点,灵魂的故乡,要去的地方,是西藏,那里,会是最后的爱的净土吗?山若有情山亦老,一生苦恋言西早。从文字的体表看,这并不是一篇爱得死去活来的情感小说。但,当我回味时,却五味杂陈,冷静的文字,爆发出了一种比冰更纯的热情。谜一样的人生,人生西去,还早。存在即是被感知,谭叔叔的过往,与我的交集,真实与流言,现实与想象,在此融合,人生的答案,见山不是山,言西真太早。从以往的经验看,米氏的文字,印象,心理等手法,频频采用,且有机锋,喜一针见血。此作,有一脉相传的手法,然,热现象做冷处理,更见其功底,炉火纯青,真当得。吾读如斯文字,不得不一呼之:痛快。因此,不惮大推,且真情提示,细品,多读米娃子的文字,本色有滋味焉。

 

  3.《在伦敦的废墟上》 作者:米奇诺娃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11679

 

  【编者按】伦敦的上空,没有鹰,一大片体毛落下,落下的是一塌糊涂的爱情与婚姻,和一地的鸡毛蒜皮。就像转动的摩天轮,一轮一轮的剧情转过,唯一没变的,是不可调和的生活。剥开后现代自嘲的夜行衣,脱掉幽默的黑外套,我知道,米奇的这一枪,并未突突掉别人,受伤的,注定还是她自已。西子,戏子,在这一季或那一季的人生如戏里,谁又不是戏子?但,玩笑的是,戏并不如人生,人生很现实。轰烈的爱情,不断被骗的恋情,特别是与张生的那一场生死恋,所有的爱情出路,都被一一堵死,西子,成了爱情的弃子。我恨,“良辰美景奈何天”,这明明是一出《西厢记》,为何西子不戏子?难道一生无解的爱情化学,竟是一句禅语:云在青天水在瓶?在伦敦的废墟上,我看到了光,看到了翻云覆雨后,爱还在那里,开与未开,都在那里。这,或许就是米氏在《恋无解》一集中,最后最好的结语。好了,这话题太丰满,得加点八卦,瘦身一下。我天真地认为,西子,是《非常主播》中花小青的深入,是更生活化的女主。小照的身上,有小一的影子。三年之期,七年之痒,五菱不再神光,那一季的故事,已走出主播间,走向了更为广大的俗世。出国潮,网恋,第三者,同人,无处不在的网络,特务迷城。迈克虽白种,爱情很狗熊,中国造不MADE IN,爱情的“正果”,啼笑皆非,由一老外来最后完成。米氏的幽默,这一时侯,一刀见血。我承认,我走不出米氏的文字“废墟”,也许,你是另一个飞者,能从这千千尘网中,从容来去。但,如果不细读此篇“缩骨大法”的话,我看,玄。偶不敢怀壁自私,奇文共赏析。

 

  4.《乡关漫记》  作者:冯西海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13229

 

  【编者按】先让西海先生的诗,在我的心中,发酵一下,成为“葡萄美酒夜光杯”。我想说说其它。我喜欢把诗,支解后,再融合起来,用我自已的语言,来进行一番咀嚼后的书生“乱批”。毕竟,自家的馍,掰一掰更香。我本想说贾先生的“天狗”,说忠实先生的“白鹿原”,说陕西诸文学英雄,一直都有的“黄土高坡”,高古的风范。这种文学的大写意,才是推动这个时代文字前行的永动机。所以,还得说诗,是诗是此诗,来自西海先生的诗。在西海先生的诗性的人生旷野中,两寺渡,是诗句可以存活的试验田。比如说,《马凉坡》,有对故土深情的咏叹,有对逝者的缅怀,更有对历史颠倒黑白,翻手作云覆手为雨的悲叹。是的,这块心灵的两寺渡,也产《麦子》,也产《玉米》,更产葬我先辈的泥土。脱胎换骨无仙丹,面朝黄土背朝天。只有跪向那片深情的泥土,文学的神,或者是人性的光,才会破壳而出。野渡无人舟自横,春天的雨,夹着花落下,一个人的《原坡树》,其实,那个白鹿原的守护人,两寺渡的护佑者,并末远走。盖上了原,盖不上先生看世界的眼睛,世说有冯语。也许,所有开拓的爱情与美梦,都潜伏《在山里》。这是一片两寺渡的文学桃花源,不知秦汉,也无魏晋。只是,对于穿行于大道的梦想者而言,这真是世外的童话吗?山中方一日,世上几千年。我甚至在想,山中的闭关,真能太上忘情吗?很显然,俗世的温柔,都那么近地猫着,《温柔的峡谷》,世人都解温柔意,那知峡谷有凶情?因为,自从有了那一种温柔的液体后,他的嗓子,将不能再狂野地歌唱,那无法无天的野歌子。难道将无《路》可走。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纵有景阳打虎之勇,难,难,难,险,险,险。身登青云梯,空中离天鸡。云山雾绕,《云》的心事,芸芸岂可知?拨云见雾,云在哪里?在地里。好了,我承认,诗是不可解的,则如我般细考,真笨且迂也。《乡关漫记》组诗,我猜,是西海先生开拓两寺渡这块文学自留地的心灵产物,自我的诗,故,我读之,有西北汉子的柔情与磨刀声也。因此,不惮大推。

 

 

  七、穆凌风

 

  1.《我愿有一所房子》 作者:古鸟儿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13097


  【编者按】回忆与思念有许多的载体,数十年岁月流逝之后的回忆或许只是某个生活里片刻的画面,亦或是寻常角落里某个不起眼的物件摆设,作者把思绪集中定格在一座老房子上,这许是很多人都难以割舍的情怀吧,诚然,叫人思念的并非只是房子本身,还有老屋里温暖的土炕,屋外的菜园,院子里喂养的鸡鸭,当然还有亲密无间的家人,更多的还是在这些事物上能够抚摸到的流逝的时光。我们都知道时间不会倒流,生活自然也就不可能重来,所以许多美好的回忆只能寄托于具象化的实物,最终化成一个个符号,凝聚成人们对过往的怀念,作者的怀念里又有希望,希望在老房子里重新找到曾经的快乐。 

 

  2.《抒情丽江——丽江的白天和夜晚》 作者:童地轴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11655


  【编者按】沿青石小路走进一座小院,整颗心便能安静下来,仿佛全世界的喧嚣烦扰都不存在了,丽江,到底是个好地方。学生时代有一种比喻,国人常常将美国文化比之为万花筒,盖因其八方杂糅乱象出新,比之中国,毕竟还是人家海纳了百川,我们做得就差些,你说今天的丽江渐而被浓郁的商业气息吞没,慢慢消逝了她曾经的宁静柔美,试想经济大潮下的整个中华大地哪里能逃得脱这般命运,五六十岁的济南人回忆起曾经的济南古城,也是一般的泉水过道青苔满街,现在比丽江惨得多,这是经济的硕果,也是人文的哀伤,丽江,好歹还没有死透,我们还得以跟随作者的笔端,一睹古城之风韵。 

 

  3.《丁酉五题》 作者:东方安澜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8503

 

  【编者按】开头第一篇就是浓浓的烟火气,丝瓜的吃法,可粗放可精致,可老土可小资,丝瓜摊蛋,让我舌尖一紧;丝瓜的长相,所谓“瓜”不可貌相,笔挺条直的反而不受用,倒是弯的丝瓜肉质结实,至于长短胖瘦,丝瓜确有许多品种,老家现在种的丝瓜就有两个明显的品种差异,一种是细长,一种短胖,跟个绿色的玉米差不多,搭架爬满后绿意盈盈也是好看,又说起拿丝瓜瓤刷碗,这样朴素的生活场景,教人心有同感;远房亲戚跟做车床朋友两篇,断事处世的不同做法,关于一个人的智商与情商便也高下立见,很是佩服张家兄弟父亲那种平凡生活里的大智慧,遇事果决;最后一篇颇有一点嬉笑调侃的意思,一张床,却把一个风骚的女人侧面烘托得形象立体,仿佛那人就在身边就在眼前,但我更倾向于人家生活的幸福美满。安澜老师这五段小文极为精炼,按我自己的说法却是透着浓浓的烟火味,接地气又有智慧,个人偏爱这种读来会心一笑又能联想到自己身边的人与事有所感触的文章,读完像是跟一个老友面对面聊了会天,颇解生活之烦愁。 

 

 

  4.《在时光里一转身(外二篇)》作者:别小默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7996

 

  【编者按】情感这个东西,就像压在天平上的一根头发,多一丝便觉矫情,少一丝便觉苍白,小默的散文从来都拿捏得精准,恰到好处。《在时光里一转身》只是抓住了母亲在面对亲人离去时的一个表情一个动作,这世上最能打动人心的亲情便展漏无疑,作者渴望在时光里有一个转身,自己可以摇身一变成了自己的外公,去给无助悲伤的母亲一丝丝慰藉,这不切实际的渴望,却又彰显了人类在时间长河里颇多的无奈;《墙角枯萎的花》和《小屋里的干草和酒》这两篇,在我看来有一些相似之处,前者是说人生选择的问题,作为一株植物,开不开花是她自己的选择,无所谓对错,同样的作为一个人,一生是否自持,也不过是个人选择的问题,旁人无权干涉亦无从评价,重要的是,内心要有所坚持,所谓的初心,一生总要有个念想,有个希望吧;说到选择与坚持,最后一文里,“活着其实是件很简单的事,各自取自己所要的而已”,那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呢?他想要的,原来只是“世间一点纯真和善良”。 

 

  5.《掌心上的原石》作者:雪  http://www.yinheyuedu.com/article/detail/5318


  【编者按】原石,是没有经过加工雕琢的玉石,是玉石尚未展现在人前的原始面貌,最切实最本真的样子,对原石的追寻,似乎就是心灵一次返璞归真的旅程,如果以雪自居,那么原石与雪的结合便是一次灵魂的蜕变,而现在,就是去追寻蜕变之前的原石。诗歌是展现灵魂最好的方式之一,诗人的长句,浅吟低唱里是最朴素最纯真的爱意,都有原石的影子,天然去雕饰。这是我的理解,必然是有偏差了,再说一点,这样任思绪飘飞的写法似乎有一点小说创作里意识流的意思。这篇文章里语言的美感和思想的深度兼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