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9401542347266_副本.jpg

【引言】

由烟台日报社主办和主管的《烟台晚报》,是烟台市最有影响力的平面媒体。

《乐·玩》是烟台晚报《爱周刊》的一个版面。

《爱周刊》围绕“情感读本,品质生活”这一主题设置情感类和生活类两大板块。

曲彩云,烟台晚报《爱周刊》的“名记”,一个善于捕捉社会热点,喜欢把文字演绎成诗意的远方,却时常把自己的座驾搞得凌乱不堪且笑声朗朗的年轻微胖女子。

据说,杂乱无章也是创意频发的一种外在表现。

当她听说我们银河悦读中文网派出代表在烟台为孩子们的六一征文颁奖的消息,立马点燃了她的“好奇心”,也很快找到了“兴奋点”,在一一采访了桑溪、独上月楼、邵魁老师和紫气东来之后,很快落笔,形成了一篇精彩的报道。

2018年6月16日烟台晚报《乐.玩》整版刊登了《我们都是文学小青年》的采访文章。

一时间,银河悦读中文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文学网站迅速走红烟台。

“我们都是文学小青年”这个来自当年榕树下的一句广告语再次蹿红烟台山。

听桑溪说,一位与她20年都没有联系的朋友突然打来电话,说在晚报上看到了有关她的报道,专门向她表示祝贺,还有许多朋友向桑溪打探我们网站的情况,银河悦读中文网引发了不少人的关注。

这是一份意外的惊喜!

这是善举赢得的礼物!

衷心感谢《烟台晚报》对我网站的厚爱和支持。

感谢曲彩云记者精彩的报道。

更期待,天南海北热爱文学创作的文友快快加盟我们银河悦读中文网,让我们这片文学的沃土百花齐放,让我们这片浩瀚的银河群星璀璨,照亮更多人的精神世界。

下面是烟台晚报整版报道截图——

 


微信图片_20180619172439.jpg




3_副本.jpg


  【电子版】我们都是文学小青年

   YMG记者 曲彩云 摄影报道

   原文链接:http://news.shm.com.cn/2018-06/17/content_4733986.htm


    一个人可抵千军万马,三两日可以海角天涯,这样快意江湖的事情,通过文字才来得出神入化、酣畅淋漓,这也是文字的魅力所在。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就有一群沉浸于文字魅力的“文学小青年”,因一次为孩子们举办的文学征文活动,相聚烟台,为他们的文学之旅再添精彩。

     这一群“文学小青年”相识于当年的榕树下“雀之巢”,他们的工作都和文学风马牛不相及,但却被文学的魅力征服,业余时间痴陷其中,不仅丰满了自己的人生,交了一批意气相投的好友,更收获了深远的社会意义。借用他们的带头大姐,当年榕树下“雀之巢”的“巢主”、如今银河悦读中文网的董事长李玲的话,他们要在精神上抱团养老,一起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活出更精彩的人生。

 

    热爱文字的灵魂结缘榕树下

 

     桑溪,这位工作生活在烟台的“老巢友”从小热爱文字,作文经常被当成范文在班级朗读。但大学却学习了和文字几乎不搭边的企业管理,工作更与文字无缘,成为一名负责工程咨询的工程师。业余时间里,桑溪依然不舍得放下自己的文学梦,自修了中文专业,平时笔耕不辍,但那个时候,桑溪一直在孤军奋战,也从未想过自己写的东西会发表。

     转折点在2003年。那时桑溪从南方旅游归来,被南方的细致婉约打动,专门为江南情怀写了一篇散文。有个朋友读后击掌叫好,“为何不到榕树下去试试呢?”朋友说的榕树下,是一个当年很火的文学网站。有平台能发表作品,自然是大多热爱文字的人所期待的,桑溪很快将稿子投到了榕树下,作品也很快就刊发出来了。看到自己的文字跃然网站,桑溪特别开心。而且,桑溪很快就看到了自己文字下面的留言互动,这让她激情澎湃。

     因为梦一直都在,碰到这样一拨人,骨子里有相同的东西,点燃了自己的文学梦想,桑溪一发不可收拾,又陆续投了几篇,第三篇《那时花开》刊发的时候,榕树下给加上了小绿叶,这是精华文章的标志。看到这个小绿叶,桑溪兴奋莫名,全身上下每个细胞都透着喜气洋洋,加了小绿叶的文章很快就有了一两万的点击量,这更加激发了桑溪的写作热情。

     那段时间,桑溪几乎废寝忘食,每天下班后第一要紧的事情就是写东西,然后上传到榕树下,而榕树下也没有辜负桑溪,隔一天两天她就会有一片绿叶,后来桑溪将自己的作品结集出了书,这就是优美的散文集《宿于桑下》。2003年的冬天,桑溪又参加了《烟台晚报》文学大奖赛,第一次在当地纸媒上发表自己的作品。这篇在榕树下得过小绿叶的文章《中国蓝》在大奖赛中荣获二等奖,由此,桑溪又认识了烟台的一帮文友。

 

    我们精神的DNA是相同的

 

    在榕树下发表的一篇文字———《记忆夏小红》,让桑溪有缘结识了榕树下一个响当当的文友———李玲。这位在榕树下笔名为“独上月楼”的文友,看到《记忆夏小红》中桑溪讲述的小时候红小兵宣传队的故事很有感触,而她的留言也直击桑溪的内心,这让两人惺惺相惜相见恨晚,两个人频繁互动起来。

    也是2003年,当时在北京某区检察院工作的李玲,到上海出差的时候,直接找到了榕树下的编辑部。“为什么那么多好文章不能加精,被埋没于一堆堆的文字中?”快人快语、有责任有担当的李玲是代广大文友去兴师问罪的。榕树下的主编李寻欢把全部编辑都叫到了李玲面前。“那是一群只有二十几岁却没有青春神采的孩子啊,一个个疲惫倦怠,脸色都是灰色的,让人心疼。”李玲理解了:一天两三千篇的投稿,只有这么几个编辑,不遗漏任何一篇优秀的作品真的很难。然而,每一个ID后面跳跃的都是一颗热爱文学的心,也要善待每一个作者,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李玲建议榕树下加一个中间层次———社团,按照类别,成立一个又一个文学社团,由社团骨干来做兼职编辑,进行第一轮的筛选,榕树下的编辑则进行二轮精选,这样,稿多编辑少的矛盾迎刃而解。

    就这样,李玲和相投的文友们建起了自己的“雀之巢”社团,这也是榕树下成立的第一个社团。和李玲“一读钟情”的桑溪,自然也成为了“雀之巢”的一员。

    在榕树下,桑溪还遇到了一位同样来自烟台的老乡——海蓝蓝,并将她也带到了“雀之巢”。这些网上能走进彼此灵魂深处的朋友,慢慢也落了地,成了生活中的朋友。恰如李玲所说, “中年人有平民式的责任感,灵魂里有相通的东西,他们能通过文字所表达的东西找到我们的队伍,因为我们精神的DNA是相同的。”

    这次“老巢友”再聚烟台,就是由银河悦读中文网发起,如今在银河悦读中文网担任“老巢友”部落长的蓝蓝,和如今担任烟台市作协副主席、烟台市芝罘散文学会主席的桑溪,一起策划组织了在烟台落地的“放飞童年”征文、摄影、绘画大赛,并得到芝罘区文联的大力支持。六一当天,活动颁奖典礼在芝罘区潇翔小学举办,平时工作生活在不同城市的“老巢友”们聚首烟台,为成长中的文学幼苗施肥浇水。

 

    因为对文字的爱,他们把更多的责任挑到肩上

 

    2017年,李玲筹划建立了国内首家面向中老年人的网站“银河悦读中文网”,老巢友们自然倾巢出动,转战“银河悦读中文网”。“是榕树下把我文学梦的星火点燃,是‘雀之巢’让我认识了那么多的同道好友,是‘银河悦读中文网’让我们这些巢友们又担当起了社会责任,以前榕树下让我们收获自己的成长,而如今,银河悦读中文网让我们收获更多。”

    2018年5月,李玲提议,蓝蓝、桑溪一起策划,由银河悦读中文网“老巢友”部落发起,烟台市芝罘区文艺学术界联合会和芝罘散文学会共同主办了2018年“放飞童年”征文、摄影、绘画大赛。大赛共收到550多份投稿,其中作品类有效稿件220篇,获奖66篇;收到摄影类投稿130幅(组),获奖18幅;收到绘画类投稿近200幅(组),获奖30幅。孩子们用自己的文字、镜头和画笔记录、展示童年生活的丰富多彩,描绘眼中独一无二的世界。很多成年文友都被他们的精彩描述所折服。

    今年57岁的军人“紫气东来”(网名)不是老巢友,也一起赶来烟台为孩子们颁奖。“紫气东来”和李玲是四十几年前的战友,但中间有40年几乎没有什么往来,后来李玲邀请他到网站做评论员,起初他是排斥的。因为军人的严谨,“紫气东来”一向对网站抱有排斥的心理,而且身体的缘故,也不允许他太过操劳,尤其是眼睛。但这时他看到一篇推荐文章———《纪念刘英俊》,“刘英俊是当年舍身拦惊马救下儿童的沈阳军区的战士,但很多人已经不记得他了。”这篇文章让“紫气东来”感到震惊,于是他认真地留了一个长评,表达对英雄的怀念和敬佩,“我是含着眼泪写的,刘英俊牺牲的时候才20多岁,多么年轻的生命啊。”于是,“紫气东来”一头扎进银河悦读,看了很多作品以后,被深深地吸引了。白天有自己的工作,晚上九、十点以后静下来看作品,“紫气东来”常常跟评到凌晨时分,“这里有太多的正能量吸引着我,我喜欢那种抑恶扬善的民族精神,喜欢网友们的国家使命感,喜欢他们作品展现出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大爱。”这些激发着“紫气东来”的热情和灵感,后来他也成为作者,投身其中,“这里俨然成为一个新的阵地。”“紫气东来”还带来了很多战友,成立了“老兵情”部落任部落长。

    银河悦读中文网评论部部长邵魁今年71岁,每天凌晨四点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网站,编发点评网友文章。他在网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婚纱照》,描述了自己和老伴的爱情,吸引了众多文友的关注。他认为,网络创造了一个奇迹———成就了那么多文学爱好者的文学梦。在潇翔小学的颁奖仪式上,又听到孩子们演唱《少年队队歌》的邵魁老师说,他依然“时刻准备着”,为成就孩子们的文学梦,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因为对文字的爱,他们走到一起,彼此成就;也因为对文字的爱,他们又把更多的责任挑到肩上。一个人可抵千军万马,三两日便可海角天涯,在文学的海洋里,没有什么不可以成就,在文学的海洋里,梦想永远能够照亮前方!


微信图片_20180619155015_副本.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