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国,佛山市公安局三水分局巡警大队教导员,身高1米92,高大挺拔,身怀绝技,果敢神勇,屡立战功。从军人到特警,孙建国用赤诚和勇敢,一路写就他的人生传奇。

  一、康复训练,意志顽强不气馁

  孙建国,出生在内蒙古赤峰市喀喇沁旗的农民家庭。1977年,在全国运动员交流会上,身材高大、身手敏捷的孙建国被八一队的散打教练相中,特招到八一队做散打运动员。

  在八一散打队,孙建国接受了科学而严格的训练。

  “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这是他们训练的口号。来自农村、有着内蒙古汉子吃苦耐劳精神的孙建国,无论训练怎么辛苦,从不喊一声苦,一声累。他言语不多,默默训练,一丝不苟。早晨,他迎着晨光去出操;夜晚,他拖着疲乏的身子进宿舍。训练过程,他经历过无数次的跌倒、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身上伤痕累累。辛勤的汗水没有白费,他终于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赢得教练和队友的赞扬。他先后获得全国散打锦标赛第八名,全国散打冠军赛第七名,全国散打王争霸赛第五名。

  部队严格的训练,高标准的要求,不仅练就了他强健的体魄和过人的本领,还培养了他机智、顽强、勇敢、灵活、果断等意志品质,培养了他“永不言弃”的精神和勇于担当的责任感。

  在一次比赛中,孙建国左手臂又被打骨折,医生诊断左手严重受伤,再也不能从事散打运动。医生的诊断,给他的运动员生涯划上了句号。于是,他不得不告别八一散打队——这个流淌过他青春血汗的集体。

  2003年,他挥泪告别八一散打队,从部队转业到佛山市公安局三水分局当一名特警。

  为了胜任特警工作,孙建国一直不放弃恢复治疗。转业后,他每周至少坚持3次恢复治疗,每次用受伤的左手提着20公斤的哑铃举200次。一只手要把20公斤的哑铃举起,就算是正常人也不容易,何况他的左手严重受伤?一开始他根本做不下来,但在部队生活砥砺出来的顽强意志和“永不言弃”的精神,促使他用气力艰难地一点点往上提。每提升一点,他都面红耳赤,大汗淋漓,最终把哑铃举了起来。

  经过坚持不懈的训练,他那只几乎残废的左手又被救了回来,他感到自己“重获新生”。

  从部队到地方,孙建国没有后悔。虽然,绿色的军装换成了湛蓝的警服,人生的航道改变了,但他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始终没变,勇于担当的品质始终没变。


  二、海地维和,枪林弹雨不退缩

  2005年,广东省公安厅组建海地维和防暴队,从全省公安系统公开选拔一批优秀的人民警察为队员,孙建国第一个报了名,并以佛山市公安局三水分局特警身份,通过了联合国的甄选。当时,他的女友张春宇刚随他调来三水不久。

  张春宇是他的中学同学,两人青梅竹马。2003年,孙建国转业到三水时,张春宇在内蒙古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为了支持孙建国,她离开家乡,千里迢迢来到三水。一天,她正在啤酒厂上班,孙建国骑着摩托车来,说要去海地维和,征求她的意见。

  当时张春宇的脑袋一下子变得空白,突然而来的消息使她有点愕然。她刚从内蒙来到三水不久,人生地不熟,除了他,举目无亲。现在他要去海地,这里就剩下她一个人了,孤孤单单的。虽然,赴海地维和只是短短八个月,在别人看来,也许是十分轻松的事情。但张春宇清楚,孙建国去维和,身负重任,不能有闪失,且海地动荡不安,作为未婚妻,她担心他的安全:此番前往,也许是一次血与火的洗礼。

  她多么希望他能改变主意,留在自己身边,过着常人那种平凡而安宁的生活。

  但看到他热切的眼神,她明白他的心思。沉默了几分钟后,她说:“你既然选择了,自己不后悔就行,不用惦记我。”

  女友的支持,给了他莫大的力量。他为自己找到一个美丽而善解人意的女友而自豪,他握着她的手,激动地说:“谢谢你能理解我!”

  经过集训,2005年4月,孙建国与一百多名战友一起飞赴海地,执行长达8个月的维和任务。

  张春宇是个外刚内柔的女子,她不愿意让孙建国看到他们分别时依依不舍的伤感场景,她没有送孙建国到机场,只是当他目送孙建国走出家门,那高大熟悉的身影逐渐行渐远时,她的心仿佛被掏空了一样,泪水止不住簌簌而下。她在默默祈祷,希望他旅途顺利,平安归来。

  张春宇的担心不无道理。孙建国刚到海地首都太子港,就已经感到气氛的紧张——残垣断壁,烟尘弥漫,街上不时见到荷枪实弹的士兵和零星的尸体。复杂的环境,迫使他绷紧神经,随时进入实战状态。

  2005年5月6日夜晚,一名法国女孩在海地贝莱尔地区被匪徒绑架。接到警讯后,联合国海地稳定特派团决定实施突击行动,解救人质并摧毁非法武装分子的据点。维和部队的装甲车具有清障功能,所以作为开路先锋。孙建国在国内集训时,因射击成绩优异而被选派为中国防暴队的机枪手。

  匪徒绑架人质的地点在山上的贫民区内。装甲车在坑坑洼洼的路上缓缓行进着,站在装甲车上的孙建国把头伸出外面,察看敌情。不一会,他发现了目标——匪徒躲藏在贫民区的一座结构简易的房子里。“砰砰砰!” “砰!”“砰!”“砰砰!”,他和匪徒交上火了。匪徒的子弹像流星般打在装甲车上,火星四溅,“当当”作响。作为机枪手,孙建国处于最危险的位置,稍不留神就会被子弹打中。但他顾不上个人安危,在枪林弹雨中,他和战友们积极还击。他们瞅准匪徒放松之际,冲入敌阵,最终成功解救出被绑架的人质,并抓获涉案分子8人。事后,海地太子港地区警局局长托玛斯先生竖起大拇指,对着孙建国“Verygood!”夸个不停。

  在维和过程中,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多,包括贝莱尔地区的大规模联合清缴、抓捕任务,贝莱尔等高危地区定点驻守、搜捕和解救人质,机动巡逻,重点场所守护等多类勤务。

  由于他机智勇敢,表现出色,维和结束时,他获得联合国颁发的维和勋章,归国后荣获公安部颁发中国维和警察奖章,并荣立个人一等功。

  看到孙建国平安归来,女友张春宇一直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孙建国在海地维和时,他的膝关节却严重受损,大部分功能无法恢复。对此,张春宇心疼不已。而孙建国没有后悔,因为在异国他乡,他用一片赤诚和青春热血完成了祖国的重托,为维护世界和平奉献了一分力量。

  

    三、抓捕行动,机智勇敢擒疑犯

  2007年5月1日晚,佛山市三水区西南城区某街道,灯火通明,热闹非凡,人们沉浸在“五一劳动节”假期的欢乐中。

  “捉贼啊,有人抢劫啊!”突然街上传来一名女子的叫喊声。只见一个男人在前面夺路狂奔,一个女子在后面紧追着。

  接到警报的民警赶来了,他们跟着后面追着,眼看就要追上了疑犯了。疑犯突然逃进一间摩托车维修店内,见警察要来捉他,他情绪躁动,一手拿着疾病证明书,一手用刀片划伤自己,手舞足蹈,大声狂叫着:“我是艾滋病患者,谁上来我就传染给他!”他气焰嚣张,要挟警察放他走。围观的群众听他说是艾滋病患者,并划伤了身体,吓得连连后退。警察一时也不知所措。

  在这危急关头,特警孙建国带领队友及时赶到了现场。他见疑犯不听劝导,而围观的群众却越来越多。他想,如果控制不住场面,稍有不慎,疑犯就会划伤警员或群众。绝对不能让疑犯伤害群众,更不能让疑犯逃脱!现在关键是要控制疑犯的情绪,然后再伺机擒拿他。该如何走近他呢?

  孙建国见到疑犯划伤的身体,急中生智,计上心头。他找来了白大褂、药箱和听筒,扮成医生,以包扎为名靠近疑犯。疑犯见他没带武器,只有药箱和听筒,以为他是医生,放松了警惕。说时迟那时快,孙建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疑犯按到在地,埋伏在旁的队友一拥而上,将疑犯制服。孙建国和特警队敏捷的身手、机智勇敢的行为,博得了群众的阵阵掌声。

  在抓捕过程中,疑犯激烈反抗,用带血的刀片划伤了孙建国。后经医院检验,幸好他没被感染。

  在处置突发性事件中,特警中队作为攻坚队伍,经常面对危险,甚至是生死考验,但每次面临危险,孙建国总是冲锋在前。有人曾他:“为什么每次危险关头你总是第一个上?”他说:“越是危险,做领导的越不能退缩,我冲在前头,自己心里踏实;如果让其他队员冲在前面,万一出了意外,我怎么向组织、向家属交代?”

  “难道你不怕死?再遇到这样的情况,你还会第一个站出来吗?”

  “说不怕死那是假的,但干着这份工作,由不得我选择,这是我的责任。如果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还会第一个站出来,因为,我曾经是一名军人,现在是一名警察。”孙建国回答说。

  熟悉孙建国的人都知道,他就是这样一个人,“勇”字当头,把平安留给别人,把危险留给自己。正如他的座右铭那样“把勇敢贴在前胸,把忠诚写在后背,把良心放在中间。”因而,每次危险关头,队友们总能看到他高大的身影。

  从警十四年来,孙建国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原则,危难当头,奋不顾身,勇往直前,为保卫人民的利益和安全,为保护地方的安宁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共参与抓获各类要犯423名,带队成功处置突发性事件260余次;协破各类案件650余宗。因成绩突出,曾荣立个人一、二、三等功各1次,先后荣获三水区“十佳青年”、“佛山市公安机关第一届十佳卫士”、 广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广东省“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军转干部”、“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 等诸多殊荣,2015年被评为全国第五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 候选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从孙建国身上,我们感受到他的对人民的忠诚,对工作的负责,对同事的关心,他用赤诚和勇敢,写就了一个铁血硬汉的传奇,构筑了他的人生高度——一如他的身材,高大挺拔,值得景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