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是公认的古代第一战将,身高八尺,力能扛鼎,作战勇猛,身先士卒,威震沙场,无人能敌。曾几何时,“政由羽出”,号令天下。他自称“西楚霸王”,并非浪得虚名。

  假如项羽不挥剑自刎,渡过乌江,东山再起,刘邦能不能得天下还真不好说。但,项羽却有着一些致命弱点。他刚愎自用,嗜杀成性,吃软不吃硬,喜听赞美颂扬之词,追求衣锦还乡之荣,但心眼较小,奖赏部属时舍不得东西。手下的将领和谋士与他同床异梦,跟着混水摸鱼的多,真正忠诚于他的少。本章不研究项羽的特殊人格,留给垓下之战去讨论,这里着重他军事上的成就。

  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率军渡过漳河后,立即下令凿沉渡船,砸烂锅灶,烧掉营舍,只携带三天口粮,以必死的决心向秦军发起冲击。有虎狼之称的秦军在他面前,不得不低下高昂着的头颅,举手投降。诸侯们晋见他时,无不膝行而入,不敢仰视。项羽的破釜沉舟之战,既体现了大无畏的战斗精神,也创造了一个激励士气的新战法——破釜沉舟,置于死地而后生。在后来的彭城之战中,他率领3万人马长途奔袭,迂回接敌,隐蔽突击,席卷了刘邦的56万联军,是一次非常成功的骑兵奔袭战,也是空前绝后的以少胜多。在这一战中,项羽既有勇又有谋,堪称经典战例。

  彭城是中国最古老的城市,因彭祖的封地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期为西楚之地,后改名徐州(今江苏省徐州市),为华夏九州之一。地处江苏、山东、安徽和河南四省交界处,是南来北往、东去西行的交通要道,历来的军争之地、多事之乡。那里民风剽悍,盛产强兵,龙吟虎啸,迭出帝王。历史上唯有项羽敢把彭城作为都城,也只有他才能震得住。

  原以为徐州一定是山险水恶,城高壁坚,实地寻访却不是另一回事。我们驱车从东郊来到市内,一路都是平地,周围的山并不高,也不相连,现无城墙存在。苏北之人看上去憨厚老实,平淡无奇,毫无勇武之气。来到著名的九里山,就更让人失望了。那是由9个低矮的山峰所构成的一列山丘,既不险峻也不雄奇。唯有当代名将张爱萍所题写的“九里山古战场遗址”8个红色大字,提醒那里曾经是个著名的古战场。

  就是这个不起眼的九里山,从先秦到近代,先后发生大的战事400多起。决定中国命运的战争,几乎都在那里进行。《水浒传》第四回里有首山歌唱道:“九里山前古战场,牧童拾得旧刀枪。顺风吹动乌江水,好似虞姬别霸王。”这唱的就是彭城之战,小说虽然不足为凭,所采用的山歌来却采自民间。可眼前的九里山并无常见的战场模样,更不用说拾个旧刀枪了。山前山后都是平地,随便一支部队一个冲锋就能打进来。就像眼前的那辆运煤卡车,一眨眼功夫就烟尘滚滚地从山口那边飞驰而过。

  失望之余,来到九里山中的龟山汉墓。那是刘邦第六世孙楚襄王刘治夫妻的合葬墓,动用上万人工用了20年才开凿完毕。在该墓中明明陪葬了许多金银财宝,可墓道塞石的刻铭却说,我虽是王侯却很穷,墓里没有任何值钱的金银玉器,只有棺木和尸骨,你们可能为我感到悲伤,那就不要盗我的墓了。愚蠢的刘治竟玩起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游戏,谁信那!刘邦过世不过百年,遗留的不肖子孙不在少数。项羽地下有知,不知会作何感想。

  叹息过后,忽然想到,在徐州市内原有东西向的黄河故道(废黄河)。试想,一列九里长的山丘,与一条地上的悬河并行,中间夹着徐州,这险劲儿就可想而知了。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两千年前的地形地貌到底是个什么样,已无从具体描述。但,不拿下九里山,就休想占领彭城,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楚汉相争长达4年,大的战役有彭城、成皋、井陉和垓下之战,皆兵法运用之杰作。然而,当年刘邦拿下彭城却没废吹灰之力。

  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三月,刘邦率兵北上,剑指彭城。途经洛阳时,有董公拦路向他报告义帝的死讯。刘邦立即“袒而大哭”,就是敞胸露怀地痛哭起来,就像死了亲爹老子一样。随后,他命令三军发丧,戴孝三天。他还派出使者遍告各地的诸侯:“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不道。寡人亲为发丧,诸侯皆缟素。悉发关内兵,收三河之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义帝是就是楚怀王熊槐的嫡孙熊心,曾被项羽的叔父项梁拥立为王,进而成为天下各路反秦义军的共同盟主和精神领袖。项羽对熊心一直不以为然,认为他毫无反秦片功,何以为主。他虽口称他为义帝,却不用其命。进入关中灭秦后,他把熊心撇到一边,由他自己来主持分封18路诸侯王。回到彭城之后,他立即把义帝迁往湖南,半路又加以追杀。

  刘邦发出的檄文,有三点精妙之处,值得说一说:一是师出有名,义帝本来是大家共同拥立的,你项羽竟敢将其杀害,属于大逆无道,因此是有道伐无道;二是已经有很多义士响应,遍及汉中、关中、河东、河内、河南,还有长江和汉江的广大地区,对项羽群起而攻之;三是不说自己带头,不是我与项羽有个人恩怨,而是诸侯们都有这个意愿,因此我是跟随他们去讨伐项羽。刘邦是玩政治的,在争取人心上明显高过项羽一头。

  刘邦与项羽本是并肩作战的反秦战友,但对项羽的霸蛮一直看不惯,认为天下并非是靠武力来统治的。他虽然也有志于天下,但一直深藏不露。本来他先进军到关中,按照楚怀王事先的约定“先入关者王之”,可他并不称王。他封存秦宫之物,与民约法三章,然后还军霸上,等待项羽前来。因为那时项羽拥兵40万,他才10万,实力不足以与之争强。

  这次他兵出汉中,还定三秦,连得关中和河内之地,非比从前了。他一路“除秦社稷,立汉社稷”,已经在为登基称帝作准备。社稷是土神和谷神的合称,是帝王祭祀和祈求国事平安,五谷丰登的地方,后来用以代称国家。刘邦把秦皇祭祀的社稷换成他汉王的,明显志在夺取天下。他到洛阳后,立马受到诸侯们的热烈追捧,所集结的部队加到一起竟有56万之多。诸侯们都不满项羽的蛮横无理和残暴行为,自然要墙倒众人推。

  此时,项羽正在山东城阳(莒县)镇压反对他的齐王田横,但被粘在那里了。这因为他又犯了残暴的老毛病,所到之处坑杀降卒,点燃宫殿,夷平城郭,火烧民舍,抢夺财宝和妇女。齐国人一看没有活路了,只能与他们拼死斗争到底。

  刘邦指挥联军分三路直扑彭城,他居中协调。各路联军未经大的战斗,乘虚占领了楚都彭城。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司马迁说他们骄傲了,在《史记·项羽本纪》中作了这样的记载:“四月,汉皆已入彭城,收其货宝美人,日置酒高会。”联军进城后忙着抢收财宝和美女,天天摆酒席,相互请客,庆祝胜利。

  项羽得知这一情况后,暴跳如雷,后悔不迭。你刘邦原来不过是个农村的小乡长,游手好闲,竹皮为冠,好酒及色,毫不自爱,后来沾起义的光封你为汉王,已经很够意思了。可如今,你却带头来反对我,是可忍孰不可忍。他真后悔没听范增之言,在鸿门宴上一刀宰了他。56万人算得了什么,我就带3万骑兵去反击你。这胆子可真够大的,这举动也只有项羽能干得出来。

  有人说,由于联军盲目乐观,疏于防备,才被项羽反击成功的。其实并不全对,刘邦是有准备的。刘邦很了解项羽的性格特点,吃软不吃硬,绝不会嚥下这口气的。他向山东方向派出了斥候侦察,得到的情报是项羽的大部队依然在围攻齐军。即便如此,他仍派部队到九里山去加强防守,还在徐州的外围特别是北面的几个防守要点上,都派驻了联军的部队。他的算计是,从山东莒县到彭城有近千里的路程,项羽没有二、三十天根本赶不回来。因此,何不先让弟兄们乐呵乐呵。

  项羽留下大部队不动,就是为了故意迷惑刘邦,以达到出其不意的作战效果。他所带的这3万人马可不一般,是他的基干队伍、骑兵精锐。当时虽然已有骑兵,但在作战中并未作为主力来使用,多放在部队后方,用于侦察、骚扰、偷袭、断后和追击等。项羽则不然,他是独立运用骑兵歼灭步兵的首创者。他在战争实践中看到骑兵的机动力和冲击力都极强,比战车灵活,比步兵迅捷,因此他组建了骑兵集团。这是刘邦没有预料到的,那马腿可比人腿快多了。

  项羽返回的路线更出乎刘邦的意料之外,不走直线,而是绕圈子。他从莒县出来后,不向南就近走临沂,而是先向西奔曲阜,再向南经胡陵(鱼台)至江苏沛县,一直插到徐州西南的安徽萧县,然后隐蔽下来。萧县在徐州的背后,相距只有22里。都以为项羽肯定会按惯例从九里山方向进攻徐州,可项羽偏偏绕到了徐州的背后。那里是平原之地,正好适合骑兵发起冲击。都说项羽有勇无谋并不准确,从他长途奔袭彭城的行军路线来看,他是既有勇也有谋。

  项羽在选择进攻时机上,也动了脑筋。他选在天刚亮时,汉军有的在睡觉,有的刚进城,都疏于防备,正好充分发挥骑兵的冲击威力。试想,当万马奔腾的楚军从背后突然出现在彭城之时,联军的步兵如何加以抵挡,必定乱作一团,四处逃命。

  司马迁描述了当时的战斗场面:“日中,大破汉军。汉军皆走,相随入谷、泗水,杀汉卒十余万。汉卒皆南走山,楚又追击至灵壁东睢水上。汉军却,为楚军所挤,多杀,汉卒十余万人,皆入睢水,睢水为之不流。”楚军在彭城把联军斩杀了10万,接着又赶入水中10万,被吓破胆而逃散的更是不计其数。

  刘邦带着残部向南一直逃到安徽的灵壁县,被楚军包围了起来,眼看就要活捉他了。忽然西北方向有大风刮来,飞沙走石,把树木连根拔起,一时天昏地暗。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窃冥昼晦,逢迎楚军,楚军大乱,坏散。”刘邦趁机与数十骑得以逃走。有人说,这是天意,故意起风沙掩护刘邦逃走。其实,老天才不管地上所发生的战争,更不知道战争的双方是谁,只不过是恰巧起风而已。

  在徐州外围和九里山上担任警戒的部队,死守阵地已经毫无价值,又接不到刘邦的反击命令,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楚军骑兵把联军步卒撵得哭爹喊娘,自相践踏。此时的刘邦就剩下一个念头,赶紧去沛县老家带上家小逃命。楚军却先他一步,捉走了他的父亲刘太公和妻子吕雉。幸好在半路上碰见了儿子和女儿,赶忙拽上车。楚骑又追来,刘邦嫌车上人多影响车速,几次把儿子和女儿推下车。幸有忠心的滕公夏侯婴下车捡了回来,不然就没有后来的汉惠帝和鲁元公主了。在飞驰的马车上把小孩子推下去,非死即伤,何况还几次三番,这不太可能是真的。

  司马迁老先生在《史记》中专门为项羽写了一篇《项羽本纪》,并放在《高祖本纪》之前。“本纪”是用来为帝王作传的,项羽只自立为西楚霸王,并未成帝业。但,司马迁认为,项羽在反秦斗争中不仅有大功,还是中心人物,虽未称帝却位列诸侯之首。而刘邦曾经听命于项羽,受封为汉王,排在十八诸侯之末。因此,从实际出发,他要把项羽列入帝王之列,为他专门作传,楚汉相争,刘项对比,更能从中汲取历史教训。

  彭城之败后,“诸侯见楚强,汉败还,皆去汉复为楚。塞王欣亡入楚。”还有魏王豹、赵王歇、河南王申阳、南皮侯陈余等,都背汉向楚。至于关中的雍王章邯、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就更不用说了。他们原本就是秦将,项羽封他们为王,就是为了以三秦来钳制汉中,把刘邦封在秦岭之南出不来,这回全都反水了。

  有人可能会说,刘邦手下不是有足智多谋的张良和韩信吗?怎么不提醒他一下。我们也这么想过,但司马迁没有提过此事。哪怕有一员将领率部坚决地抵抗一下,其他的就会一拥而上,项羽的3万人还不够56万人包一顿饺子馅的。然而,当时张良是手下无兵的文臣,韩信还没独立带兵打仗。在下一战中,他们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彭城之战由于是楚胜汉败,历来贬多赞少。其实,从军事上来讲,值得研究的东西还是很多的。其特点有四个:一是长途奔袭,出其不意;二是骑兵突击,锐不可挡;三是直取刘邦住处,打乱指挥;四是穷追不舍,杀伤巨大。其中,使用骑兵集团进行反击是项羽的独创。此后,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有青年将领霍去病将其发扬光大,杀得匈奴退避三舍,远遁大漠。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