萝田,是梦里水乡,遍布红砖古厝。我在这里生活了30年,我是布袋港人(如今称:莆田珠宝城),算是外乡人。这里同30年前相比,看起来没有什么区别;也可以说,比民国差远了。在民国,她号称“小上海”。如今,是N线城市。

       不看北上广,就看福厦,现代建筑一片高过一片。

       但,我依然觉得这里适合我。至少,是适合目前的我。我是一个没有背景的小农娃,也没见过什么世面。我需要一个承载文化和感情的建筑,来苦练内功。世界很大,梦想很美,又有谁愿和我说说芝麻开门?人啊,就是这样。在这雇佣的时代,背景是很重要的,资本也是很重要的。这是我们的特殊国情,将会很长一段时间是如此。没有对错,只有发展。这也是为什么我能理解“没有拆掉古建筑,就是最好的保护”。

       让我带你来缭绕下萝田吧。在这样一个周末,也是一种文化之旅。好歹要失去生命,为什么只有网红?突然想起,人民的名义里,吴老师说的:“小姑娘一喳喳的,那比的了啊”。回想,什么是网红比不了的呢?那承载千年文化和感情的建筑,她们肯定比不了。时间是宝贵的,时间是有限的,我明白自己要做什么。尽管,还不完全了解自己,就如同不完全了解宇宙一样。

       萝苜田,又叫萝田,因当地人喜欢种萝卜而得名。上世纪30年代,涵江海运和商贸发达,市场空前繁荣,被誉为“小上海”,造就了一批富商和华侨.他们发家后,在涵江兴建华宅美屋,既继承了莆仙老民居的样式,又吸收了西方建筑的风格。

       萝田,特殊的“小上海”背景,让萝田红砖建筑成为莆田商贸“通史”的活化石,更具历史文化。每座红砖大厝背后的故事,又让这些历史建筑赋上了浓浓的乡愁。 东方二十五坎,清代杨氏民居 ,顺茂隆大宅,黄氏民居等等古建筑,虽千年不言,却一见如故。

       在萝田,东方二十五坎,原本有二十九坎,抗日期间被日军飞机炸掉四坎。她就是一处中西合璧的红砖厝。厚重敦实的红砖外墙,整齐美观的西式拱门,幽长通透的中式长廊,因为有二十五间店面,而被称为“东方廿五坎”。她出生于上世纪20年代,她的父亲是莆田人陈镜泉,陈老在经营豆饼、洋油等生意发家致富后,购地建起的栈房货仓。

       走过二十五坎,不远便是清代杨氏民居。杨氏民居的主人原来姓卢,靠经营苎麻发家,修建了这座五进合院式宅子,后因家境衰败,卖予杨氏人家。如今杨氏后人居住在此.抬头看房梁斗拱,木雕装饰讲究,花卉、人物、瑞兽,一丝不苟;大门两侧“卷书头”上的书画,亦是水平高超,展现富贵人家的考究。

       告别清代杨氏民居,步入顺茂隆大宅。顺茂隆大宅,有两进九间厢,108个房间。房主徐氏是仙游富商,在上海发家后,来涵江买地建屋。1926年开建,投入13万银元,历时15年才建成。别的不说,环埕院的基石墙上贴的花砖就格外特别。据徐氏后人说,瓷砖来自日本,历经70多年风雨,依然色彩光鲜。此前,有日本学者专门前来考察,说这种瓷砖在日本早已断产。

       顺着顺茂隆大宅的码头,划上小船,荡漾在东风威尼斯。时空,地域,在这里早已模糊。上了岸,走进黄氏民居。黄氏民居是莆籍辛亥革命先驱黄纪星的故居,也是莆田仅存的辛亥革命遗址、莆田第一所中学所在地和重要的涉台文物。黄氏民居有前后两座,分别建于明代和清初。前座占地面积约1600平方米,抬梁穿斗结构,中轴线上依次为门厅、前厅、中厅、上厅、福堂,悬山顶。后座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照屋、前厅、上厅、福堂,硬山顶。

       时间飞快,快9点了,我该去工作了。还没接触完萝田,就筑梦踏实去。为了我的“京华梦,海峡情”,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苦练内功。那大厝,那石桥,那流水,都是记忆和乡愁。我在萝田等你,等你和我相遇。萝田,小上海,别有情调。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