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扫街田无一塔、地无一块。离县城三公里多的住房,在一座岩山上的山弯处,是一间土坯墙的茅草房。娶了个流浪的乞丐为妻,生有三子一女。他的大名叫啥,很难有人记起。在没有以扫街为业之前,以帮工度日,找点吃点。一家人经常过着吃了上顿无下顿的日子,愁苦不堪。但是,日子苦到这种程度,不管大人娃娃,连人家的瓜园小菜都不会摘一点点。真是穷得新鲜,饿得硬气。不但如此,遇上别人有难处,需要帮忙的,他绝不吝啬力气。如穷苦人家老人去世安葬需要帮忙的,不讲条件,无偿帮忙。

       为了生计,他常到县城找临工做,时间长了,认识他的人多了,他也认识了一些人,也和人家摆过他家庭的大体情况。街坊上很多的人晓得他家生活处境艰难,就有人承头商议,大家凑粮食作为清扫街道的报酬,给他准备清扫工具和拖垃圾的木轮车,请他负责一段街道的清扫、拉运。这一扫就是十几年,扫得了个“陈扫街”的绰号稳稳地巴起。扫到几个子女都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穷磨苦做的,才攒得几亩瘦地,连牛都喂不起。只是养了几只鸡,一条黑狗。一家人的生计还是以帮工为主。

       就在这个时候,有一天傍晚,来了一位身穿长袍、年近花甲的先生,中等个头,身材清瘦,黑黑的山羊胡子五六寸长,两眼如鹞。脚穿布鞋,头蓄长发,肩挂布包,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

      老者敲开门后说,陈扫街激动地说:“老先生,快进来!这家头不成坐处!”

      先生还没开口,陈扫街就叫他姑娘杏花赶紧找帕子抹凳子。并接着说道:“先生呀,你是第一个到我家的人,我这一辈子都没想到会有人客来我家!”

      坐定后,杏花烧水,并用碗倒给先生,羞怯地转身而去。程扫街说:“先生呀,我们穷人家的,没有茶叶,就只能喝这白开水,望你老不要见笑啊”。

      先生坐定后,在松油灯下,看着程扫街说他自己的来由道:“程扫街啊,城头的张大户家请我帮他家看官阴地,我一个人出来走走看看,没想到天黑了,转去要摸索夜路,怕跌倒,就来你家找个歇处”。

      陈扫街有些拘谨,心有不安地说:“我家床不像样,只要你老先生不嫌弃,那就好!”。说着问先生吃饭了没有?先生说还没有吃。陈扫街就叫他大儿子程富贵逮他家唯一的一只大公鸡宰来招待先生。程扫街的妻子早些年因病无钱医治而离去,他一个人又当爹、又当妈的把几个娃娃拉扯长大。先生看到程扫街家境如此凄凉,不忍心吃他家的。

      程扫街像看出了先生的心思,说:“先生,你要多吃点,你是我这一生中来我家的第一个贵客呢!我是无论如何都想不到的呢!”先生心想,这人家虽穷,却如此善良、厚道,莫非天意?

      原来,这位先生姓袁,叫袁成美。有成人之美之意。袁先生为张大户撵一官阴地。到了程扫街家住的这匹山上,见到一个大山弯中有座小山,小山前有个土包,前堂口开阔,山簇水聚。就像把这穴地指给张大户家。可这先生因为走了一天的路,看到受人所托之事有了着落,心就放松了。加上有点累了,太阳底下,就躺在大树荫下的草坡上休息。这一休息,睡过了头,醒来时天已擦黑。不过,在睡梦中,先生梦见一个须发皆白的老道给他说:“你这位先生,我要给你讲,这官地是程扫街家的,张大户家不得这个福气享用。你不要乱指点!到时候会有天报应啊!”老道说完,一转身,飘然而逝。袁成美醒来后,将这梦牢记于心。对于程扫街,在县城里认得的人多,包括这位袁成美先生。连他家住的地方都晓得。袁先生想起梦中白发老头说的话,就特意到程扫街家。程家里虽穷,可对于先生却百般尊重。在程扫街眼里,有知识、有文化的先生是贵人,是最值得尊重的人。所以极尽地主之意!先生感到这一家子人虽穷,但心地善良,为人厚道。所以就问起程家情况。程扫街说,他妻子病死后,给当地大户家要了一官阴地安葬。可是他父亲去世后,一直没找到地方安葬,是拿床草席子包裹起暂时停放在他家住房后几十丈远的一个火麻林中。

      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先生就给程扫街讲:“你去找堆干柴、干草,把你父亲的骨殖捡拢来,找块岩板,一根一根烧化后,再去买个陶罐,买三尺六红布来。把骨灰全部整装好后,就拿去埋在西边大山弯中那个小山坡前的土包里。但不要挖深,够放罐罐就行。也不要埋进去,不要挖泥巴盖,更不要一块包坟石。过几年后,那地方自然会成一颗土坟。要不了三年,你家就会发家!”

      听了这话,程扫街感激不尽的说:“先生真是贵人,得先生指点,到时候真的发家了,我不会忘记先生的大恩大德!”因为一切都是悄悄的、隐秘的进行的,没惊动山家,也没惊动任何人,所以也没人在意。直到程扫街发迹后把那匹山、那片地买了下来。这是后话。

      第三年清明,程扫街的大儿子程富贵做了六个苞谷面窝窝头去上坟。这时候,原来的土包包前又有了一个新的土包包。这土包包是一年比一年大一点的,比人工堆的还圆范。他把窝窝头摆在坟前后,就找地方去大便。虽四野无人,但不可能屙挨这坟,因在程富贵心里,这是对他爷爷最大的不敬。当他结束大便后,他想找柴来烧窝窝头吃。可当他找得抱柴来时,不见了窝窝头。抬头到处看,就见一只大白狗来把六个窝窝头全含在嘴中,跑得十几丈远。奇怪的是,跑着、跑着,这大白狗又站了下来,并且把窝窝头放在地上,眼睛远远地盯着程富贵。于是,程富贵就想去夺回窝窝头。可当程富贵走近时,这大白狗又含起窝窝头往前跑。就在这样反反复复之中,大白狗跑进了一个山洞。程富贵想,要是把这大白狗打死来整吃,够一家子人吃上好几顿。最重要的是这一家子,长年累月都是清汤寡水的。能吃上狗肉,那肯定香得美死!这样想来,程富贵就搬石块把不算大的山洞口堵上。程富贵心想,堵上洞口后,回家喊两个兄弟一起来把这大白狗收拾回去,好好吃顿狗肉,解解馋。回家后,程扫街听程富贵讲了大白狗的事,觉得奇怪。不过,还是相信儿子说的是真的。并准备起绳子索口袋子,柴刀、锄头,全家出动。到了地点,给姑娘一根粗棒,交待说大白狗一旦从洞中往往逃,露出头就往死里打!

      可是,几个人在洞里找来找去,就是没见大白狗的身影。不过,在洞察中一侧,有一个只容一人钻进去的耳洞里,却发现一大堆东西。因光线太暗,看不清楚,就拿了件出洞来看。这一看不得了,竟然是五十两一锭的票银!再拿,再看,还有金砖、金条,蜂窝银、大小洋等等。程扫街见到有这么多的金银,就吩咐几个儿女,每人砍一捆柴,然后把衣服包上金银,放在柴捆中扛回家。接连几天,程扫街家几个人,每天傍晚要做的事就是往家践搬金银,埋金银。

      虽然有了很多金银,但程扫街还是过着清苦的日子。先买点地,叫儿子们学烤酒,并挑到县城卖。同时养起猪来,先是两三头,后来到十几头。反正不识字,不会算有人做生意也有他们的道道——用粮兑换。酒用竹筒量,粮用升子应。做了一年多的酒生意后,才开始置田买地,购耕牛。几爷崽开始过起自耕农生活。

      有一天,城里的张大户家因官司需要准备卖一处四合院的房子,要价八十两白银。程扫等听到后就去对张老爷说他想买。看着程扫街那一身土里土气的穿着,张老爷心想他这一副穷样,还想买这四合院,简直是异想天开!因此不以为然地对程扫街说:“要是你程扫街买得起这座四合院,我少要二十两银。不过要现钱!”

      程扫街听了,晓得张老爷是瞧不起他,量他拿不出真金白银来。不过陈扫街还是不卑不亢地说:“张老爷,我既然想买,就有我的打算!就算是借高利贷,我也要兑付现钱!这两年,几个娃娃做起了点小生意,我要想借钱的话,只要开口,还是有人拿借我的!”

      张老爷心想,就算有人借给你,人家又能借你多少呢?毕竟程扫街是穷得出了名的。所以,张老爷对程扫街说:“那好,马上请个秀才来帮写纸,写好了纸就卖给你,付清钱我就搬出去!”程扫街叫和他一同去的大儿子程富贵去找钱,说是要一百两银子。听了这话,张老爷还有点不信他程富贵真的能拿出钱来,哪晓得程扫街对儿子程富贵说的话,一点格邆都不打,说得那样自信。于是,态度有所改变,并问道:“你要准备这么多银子搞哪样?我只要六十两,你准备一百两?”

      程扫街说:“我不能占你便宜。你先前讲的八十两就八十两,一分一廛不少的给足你!另外,请人写纸我开十两银子!请凭中人喝酒吃饭我出十两银子!”听了这话,张老爷睁大眼睛,上下打量着程扫街!张老爷说:“真是半路篷底下看不出人来啊!我也真是门缝缝头看人,把你给看扁了”。程扫街说:“没得啥子,几个娃娃大来了,再苦再累,拉钱背债也要帮他们成个家。本来想选个地点砌房子,哪晓得听到你家要卖这四合院,我用得着就来问。砌房麻烦,买就简单多了”。张老爷说,没想到程扫街会这样有志气。

      程扫街买了四合院并搬进去住后,整座院子装修一新不说,还重建了花园,到处搜集些奇花坚苦草来栽。不但如此,街上的卫生,他花钱成立了个清扫队,负责县城所有街道的打扫,不攀连任何一家人。水城人没有一个不说他程扫街的好。当然,因为程扫街成了富户,人们不再喊他程扫街,而称他为程大太爷,称他儿子为大少爷、二少爷、三少爷,称他姑娘为大小姐。

      城郊有一户人家要卖40亩水花田,要价五十两白银。程扫街听到后马上带上银子和一位先生去买。几个儿子相继娶了大户人家小姐为妻。姑娘也嫁得一户好人家。这个富起来的程扫街,虽然他的几个娃娃都各有家业了,但他居然请起私塾先生来教他几个娃娃读书。他还给几个娃娃讲,以前几个娃娃想学都没有条件,现在有了条件,就该补起来。读书这件事,只要有条件,不应该分年龄。所以,程扫街的几个成年了的孩子在他的鼓励下从头学起,读起书来。程扫街在扫街的那些年,如果遇上有字的纸,他都要捡起找个干净的地方烧掉。对于文化,他虽然识不了扁担大的一字,但却很敬重。

      有一天,街上来了个老者打听程扫街家住哪点?人们纷纷告诉老者说不能叫程扫街了,现在要叫程大太爷才行。老者说他就是要叫程扫街!问到门边后,老者就大声武气的喊程扫街的姓名,喊了好几声。程扫街一听就笑了起来,并在阁楼上打开窗朝外看,知道自己没猜测错。于是边答应边下楼迎接。原来是为他家指点阴地的袁成美先生。程扫街盛情招待不说,还送了袁先生一大笔钱,用四匹马驮到袁先生家,并派十几个家丁专程保护。

      可惜有钱后,程家把匹块葬有祖坟的山全买了下来。过了几代人后,子孙把那颗祖坟包成三碑四柱的磨坟,程家因此家业渐衰。不过,子孙读书从未间断,到后来又家道中兴。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