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在抗日战争最残酷的年代,我出生在江苏盱眙黄花塘新四军军部医院里。我的父亲朱传保是1929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母亲钱骏1940年参加了新四军。我一出生就随父母在烽火连天的战场,转战南北,和父辈们一起经历战争的残酷。我的童年很特殊,经历过惊心动魄,生死一线的考验。我妈妈常常给我们讲述那段终生难忘的历史,让我刻骨铭心。现在,为祖国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老一代革命者大都已离开了我们,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把历史讲给后代,传承历史,让后代不忘先辈的丰功伟绩,不能忘记革命成功来之不易。
一、险过封锁线
1944年春,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阶段,我大约七、八个月的时候,父母带着我随新四军转战在苏中的水网地区。敌人包围了父母所在的部队,形势非常紧急,部队必须乘雨夜突围,通过敌人的封锁线。
天黑路滑,一条泥泞的小路两边都是河,河岸边就有敌人的碉堡、哨所,戒备森严,一旦被敌人发现,就会全军覆没。部队领导下死命令,要绝对安静,不许暴露目标。而只有几个月大的我,也和部队一起突围。妈妈眼睛高度近视,爸爸担心她看不清路,走不好会掉下水去,就把我背到他的背上,一边还要指挥部队通过封锁线。
我被小包被裹着,用背包带捆在爸爸的背上,爸爸用雨衣把我遮盖得严严实实的。爸爸妈妈非常担心,这个时候如果我发出哭声,部队就会暴露目标,后果不可想象。部队在黑暗中悄悄地行进,用了两个多小时的时间终于通过了封锁线。
一路上我妈妈心里直犯嘀咕:这孩子怎么一声不吭,不会是被捂死了吧?!后来妈妈对我说,她的心都悬到嗓子眼儿了,当时如果孩子真的哭出声音,为了整个部队的安全,肯定要把我死死捂住,那就管不了孩子的性命了,战争太残酷了。令爸爸妈妈欣慰的是,孩子很乖,知道这时候千万不能哭,一哭就要暴露目标了,居然一声没吭。到了安全地带,我妈妈赶紧把爸爸的雨衣掀开,一看吓了个半死,她看到有一根背包带缠在我的脖子上,她首先想到不会是被勒死了吧?她迅速把我从爸爸背上解下来。这时我“哇”地一声大哭了起来,妈妈真是又惊又喜,心疼地马上给我喂奶,我就不哭了。大家也都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夸我是个乖孩子,不愧是新四军的后代。
二、 掉进河里,有惊无险
1946年夏末初秋,天已经有些凉了,那是我三岁左右。一次,部队驻地的老百姓在河对面办庙会,妈妈让阿姨带我去玩。我们走到河边,看到我们的船与河岸之间还有一条老乡的船,两条船紧挨着。阿姨领着我先走上老乡的船,然后她跳上了我们的船,接着我也学着她的模样一跳,谁知这时两船离开了一条缝,我掉进了河里,在水里伸着小手直扑腾,眼看就要沉下去了,求生的本能给了我意想不到的力气,我一下抓住了我们那条船的船帮,水已淹到我的脖子,我拼命地叫喊,阿姨和老乡们把我拖上了岸,算是有惊无险。结果是庙会没看成,我被淹成了落汤鸡。阿姨不敢马上带我回家,就将我带到吴立批叔叔、王珍阿姨家。她把我的衣服脱下、拧干、晾晒到院子里,让我躺进他们家的被窝里。
到了中午,妈妈见我们还不回来,就担心地跑到河边去找我们。她在河边听老乡说,上午有个孩子掉到河里了。她急忙问:“救起来没有?”
老乡说:“不知道。”
我妈又问:“孩子去哪里了?”
回答还是:“不知道。”
妈妈听说后急得直跺脚,心想:上午掉下河,到现在还没找到,那不就完了吗?妈妈吓坏了。爸爸听后也很着急,但还是安慰妈妈:“不会有事的,河边那么平静,说明没事,否则早就有人围观、传开了。”
妈妈听后觉得有道理,说:“赶快派人去各处找找吧!”
最后,终于在吴叔叔家找到了我。妈妈抱起我又是哭又是笑,亲了又亲,就像是找回了失而复得的一件无价宝!在父母的眼里,哪个孩子不是无价之宝啊。
爸爸说:“我说不会有事吧,我们千里命大!”
三、北撤山东、返回苏中躲过一劫
1947年初,国民党反动派向解放区大举进攻,上级决定后方人员与机关一起撤往山东。妈妈带着我和弟弟建国随家属队北撤。听妈妈说,当时情况非常紧急,敌人与我们仅相差一天的路程,又是大雪纷飞的冬天,真是困难重重!大人孩子,拖家带口,连走带跑地向北转移。幸亏有运输员老肖叔叔帮忙,他将我和弟弟放在两个箩筐里,一头一个挑着走。我4岁,弟弟才一岁。一路上,不是妇产科医生的妈妈还为三个孕妇接生了孩子。最后,这支特殊的队伍终于到达了极其贫困的沂蒙山区,几经周折才找到了华东办事处,当时的办事处主任是邓子恢。
在沂蒙山区躲避了几个月后,上级派船接北撤的家属回华东。由于当时搞不到船,人多目标大,领导决定,旅首长的家属乘第一条船先走;团首长和直属机关的家属等几天,乘第二条船走。可是出发的那天,不少团首长及直属机关的家属也来到了码头要上船。她们对领导的决定表示不满,在那里吵吵嚷嚷,甚至骂带队的戴团长走上层路线、拍马屁。见此情况,妈妈怕戴团长为难,也为了队伍能顺利回到华东,首先表态,不跟这趟船走了,并让挑夫将已登船的我和弟弟从船上撤下。在她的带动下,一些旅首长的爱人、孩子也跟着下了船,让别人先走。几天后,我们乘坐下一条船,在海上绕了一个很大的圈子,终于避开了敌人军舰的巡查,绕过封锁线回到了华东。然而,令人悲痛的是,回来后妈妈她们才知道,戴团长他们那条船,出海不久就遇到敌人袭击,被打沉了,全船家属、孩子无一生还。戴团长会泅水,但被敌人抓获,后来,他几经周折才找回部队。
回想此事,感叹不已!在残酷的战争中,连孩子的生命也是命悬一线,差一点儿就没有我们姐弟俩的今天了。
四、爱劳动的我惹了祸
残酷的环境,锻炼了我们懂事听话,爱劳动的天性,但也处处充满了危险。我小时候曾经闯过的两次祸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一次,是在我五岁左右,弟弟建国两岁多的时侯。当时我们随父母的部队住在老乡家里,经常与老百姓的孩子一起玩儿,一起到地里帮大人干活,养成了爱劳动的习惯。那天,大人们在地里锄地,干累了正休息,我马上跑过去,拿起锄头想帮大人干活儿。而弟弟总是像跟屁虫一样的跟着我。我正用锄头使劲向后锄地时,没想到,锄把正好碰到了他的眼睛,当时就出血了,弟弟大哭起来,血抹了一脸,把我吓坏了,不知所措。这时大人们赶紧抱起弟弟到妈妈他们卫生队进行救治。当时我吓坏了,知道闯了大祸,我以为弟弟的眼睛一定会瞎了,吓得不知往哪里躲才好,心想肯定要挨一顿揍了。实在找不到躲藏的地方,就只好躲在灶房里一张靠墙的大桌子底下。不知道过了多久,妈妈他们把弟弟的眼睛包扎好了,才顾得上来找我“算账”。只听见妈妈在说:“千里呢!跑到哪里去了?”我吓得直哆嗦,做好了挨揍的准备。可是,妈妈并没有责怪我,她在屋里转了一圈,装着没看见我,就出去“找”了。事后爸爸妈妈教育我,爱劳动是好事,但要注意安全。这次差一点把弟弟的眼睛碰瞎了,多危险呢!
还有一次,我和几个孩子看到马夫叔叔很辛苦,就想一起帮他铡马草,可是马夫叔叔嫌我们小,总不让我们干,还嘱咐我们,千万别动铡刀。一天,乘马夫叔叔不在的时候,我们偷偷地去马厩,学着马夫叔叔的样子,有模有样地干了起来。小一点的孩子负责往铡刀下送草,大一点的孩子负责用铡刀铡草,他们力气大些才能铡得动。开始我们配合得挺好的,我是负责送草的,大家干得很起劲儿,一会儿就铡了一大堆草。
“呀!谁流血了?”我们干的正高兴呢,突然,小朋友们发现草上有血迹,吓得叫了起来。
这时,我才感到我的食指尖又麻又疼,原来是我的手指尖被铡掉了一块肉,差一点就铡到骨头了,我全神贯注的铡草,居然没有觉出来。这时我才觉得手疼得钻心,十指连心啊。可是我又害怕妈妈责怪,吓得不敢回家,于是跑到马夫叔叔屋里,把手指头上的血抹在他的蚊帐上,因为蚊帐是军绿色的,抹上去看不出来。后来,小朋友们把我妈妈找来,妈妈顾不上训我,马上为我清洗伤口、消毒、包扎,我记得她把一小瓶红药水都倒在我手指上了。当时,伤口疼得直钻心,但我觉得自己又惹了祸,硬是挺着一声没哭。妈妈非常心疼,看我已知错,而且还很坚强,就没再训我,只是告诉我以后干什么事都要小心一点儿。
这两件事让我记了一辈子,从此养成了做事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五、痛失妹妹
战争环境中,爸爸妈妈不仅要与敌人战斗,还要肩负养育子女的责任。1948年,妈妈生下第三个孩子,是个很漂亮的女孩,取名“为民”,寓意长大后要“为人民服务”。当时部队战斗频繁、经常转移,爸爸妈妈为了减轻负担、更好地工作,就忍痛割爱,将幼小的妹妹送到老乡家代为抚养。不幸的是,妹妹因为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患上了痢疾。这时部队已经转移,由于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妹妹硬是拉肚子拉得脱水了。爸爸知道后,急忙派人将妹妹接回来,但她已是奄奄一息了。妈妈虽是医生也无力回天,伤心得哭干了眼泪,我和弟弟也吓得直哭。我清楚地记得那一幕,妹妹死后,爸爸非常伤心,还将她搂在怀里,搂了整整一夜,第二天才找地方埋葬了心爱的孩子。每每回想此事我都会忍不住流泪,爸爸妈妈在战争环境中把我们姐弟俩养大是多么不容易啊!
六、田间小歌手
我小时候活泼伶俐,很爱唱歌。妈妈他们卫生队经常会和文工团的叔叔阿姨们一起行军、打仗、抢救伤员。战斗间隙,文工团就为部队官兵及老百姓演出。我还深深的记得当时看过的剧目有“兄妹开荒”、“白毛女”、“红鼻子与张大嘴”等,我们这帮随军的孩子一有机会就跟叔叔阿姨们学唱歌,扭秧歌。
(左图为1947年从山东返回华中时的全家福,爸爸妈妈、4岁的我和一岁多的弟弟)
当时部队经常帮助驻地老乡干农活,我们也跟着下地一起干。每当大人们休息时,就是我们表演的好机会。我们就和文工团的叔叔阿姨一起表演节目。我们唱“小放牛”,《白毛女》里“北风吹”等等。我还有两个拿手的歌,那是爸爸妈妈教给我的,这两首歌我直到现在还记忆犹新。
爸爸教我唱的是红军的歌,歌词是这样的:
当兵就要当红军
处处工农来欢迎
官长士兵都一样
没有人来压迫人……
妈妈教我唱新四军的歌。“红鼻子与张大嘴”是新四军征兵宣传剧,歌词我还记得:
小呀小红,
两眼笑盈盈,
长大了跟爸爸去当新四军
要把那反动派消灭干净
这中间还有两句歌词我记不清了,最后一句是:
长大是个小英雄呀
咿呀咿得喂
我们的节目特别受新四军叔叔阿姨和老乡们的欢迎,每次我们唱完歌,老乡们会高兴地奖励我们一个胡萝卜,或一根甜芦蘇(北方叫甜杆),我们可开心了,大家吃得美滋滋的。
以上讲述的是我战火中的童年经历。也是许多革命老前辈的子女们曾经经历过的生活。我们的经历,是特殊历史时期的一个侧面,从这个侧面,反映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祝愿天下的孩子远离战争,永远和平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