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晚秋时节,随旅游团到港澳,在香港的几天,所见尽是林立如积木般耸入云端的高楼,所听尽是些如雷贯耳的大牌明星的轶闻,所做的每天都是被导游牵扯着的购物吃饭,所想的是快一点、再快点到澳门,去看一看澳门这座被誉为莲花,同时也被称为赌城的城市吧。

  一踏上澳门的土地,心情豁然开朗。从淡淡的微咸的海风里,从导游小姐舒展的笑靥中,我感受到了这里的淡定和从容。而当我走上了澳门的大街小巷,看过一座座的庙宇,参观过一家又一家的博物馆,在著名的大三巴牌坊拍过照,在妈阁庙前烧过香,从飘洒着甜香的食品店铺的大妈手中接过澳门特产的时候,我强烈地感受到:澳门到处都是浓浓的中国味,澳门的中国根扎在了每一个百姓的心中,扎在了这里的每一寸土地上。


  一


  将莲花视为象征的澳门,有着莲花般的秀色和柔情,也具备了莲花般的品性和风骨。澳门这座城市,给人的总体印象是娇柔和妩媚。城市的旧建筑群,多被饰以粉红、淡黄、淡绿、奶白等可人的色彩。位于主教山山脚下的澳门特别行政区部,是一座典型的葡萄牙式建筑,墙壁涂以粉红色,窗户则是干净的奶白色,给人以安静、祥和的感觉。还有议事厅前地,四周全是充满南欧风情的葡式古老建筑,或被大面积涂以淡黄,或被整体饰以奶白,明快地表达出建筑的干净之美和文化的优雅韵味。整个广场的地面和两边笔直细长的街道,则是由黑白两色的葡式碎石子铺成的波浪形图案和铁锚、海浪、海帆、虾米、蟹、鱼等。充满着诱人的曲线和调皮的动感。还有漂亮的葡韵公园,园里有五幢精致小巧的葡式小别墅,被涂以诱人的青绿色,与周围阴阴的树林,幽幽的草地,缤纷的花朵相映成趣。徜徉在弯曲的小街小巷,常常会涌起一种感动,或是一棵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老榕树;或是那间院中伸出的盛开的一茎牵牛花;或是端起咖啡厅里一只别致的小杯子。处处都显示出了这座城市在异域风情濡染下的闲适之美。

  然而,这座城市虽然经过了几个世纪的殖民历史,却依然坚挺着中国文化的风骨。走在被称为澳门的象征大三巴牌坊的石阶上,感觉有些像中山陵的那些著名台阶,耳畔响起那首有如天籁之音的童声合唱《七子之歌》: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姓名?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三百多年前,当葡萄牙人踏上澳门的土地时,曾以极大的宗教热情,想从文化上信仰上消散这片土地的中国烙印。于是,他们倾其财力,修建了那座著名的圣保罗教堂。这座教堂曾是远东最大、最古老的石头建筑,单一个前壁,就花费白银3万多两。教堂建成后,这里就成了培养天主教徒的最高学府,这里的学生遍及亚洲各地。当年,范礼安神父初到澳门,便认为:“中国是一个伟大而高贵,秩序井然勤劳而聪慧的民族,决不会将懂得其语言和文化的耶稣会士拒之门外……”因此招来了大批神父,以求完成神圣的传教事业。

  然而,他们太过一厢情愿,即便是借助上帝的力量,也无法撼动中国人心中的传统根系。圣保罗教堂竟得不到上帝的护佑,先后三次,屡遭火灾。1835年1月26日,一场神秘的大火之后,这座神秘的承载了太多梦想和野心的雄伟历史建筑,便永远成为了历史,只留下了一块前壁,孤零零地立在那里,供后人凭吊感慨。于是,百年风雨之后,上帝还是上帝,中国人还是中国人,就是那座圣保罗教堂的遗迹,也被澳门人中国化,称之为“大三巴牌坊”。

  在大三巴牌坊附近,有一座小小的哪吒庙,相传,一百多年前,大三巴一带闹瘟疫,而柿山哪吒庙附近却平安无事,人们就从柿山哪吒庙分灵,在大三巴建庙,送了瘟神。虽然澳门是一个多信仰多元文化的杂交地,但在澳门人心中,便是信仰神灵,也是自家的亲切。他们拜妈祖、拜菩萨、拜关帝、拜哪吒……就是包青天,鲁班师爷,张王爷等等大小神明,都会一一迎进庙堂,认真供奉。护佑澳门的民间神灵,还是以观世音为多。和大多数中国人一样,和澳门人最贴心的神灵还是土地公公和财神爷,澳门的大小店铺,酒店,以及小巷深处的普通人家,门前都立着一个小小的神龛,里面郑重地供奉着各路财神和土地公公。

  澳门人对这些中国乡土级神灵的虔诚,说到底还是源于澳门人骨子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源自内心对自己炎黄子孙根系的执着与强劲。因此,不论时局如何动荡,不论历经多少风雨,澳门人都不改初衷,坚守着自己民族的传统和文化,清明不忘插柳,端午必然包粽,中秋肯定拜月,新年买橘祈福。因为中国之根根深蒂固才有了今天,在澳门这座国际大都市里,不论是官方的活动,还是民间的平常日子,点点滴滴,总有中国乡土的清香在弥漫,总有中国传统的韵味在悠扬。有了中国根的代代相传,才有了妈祖庙观世音庙旺盛的香火,才有了中国龙如痴如醉的舞动,才有了新年大红春联的火红与喜庆。


  二


  澳门人是幸福的。行人走在大街或是小巷,一不小心,就踩住了“世界遗产“的脚跟,2005年7月15日,由澳门24处名胜组成的历史城区,被2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审定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啊,在历史学家和澳门人的记忆里,有几个日子不能忘记,1554年——葡萄牙人借口上岸晾晒贡品,在澳门住了下来;1844年——澳门志士沈志亮怒杀澳督阿玛留;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母亲的怀抱。

  澳门人是骄傲的。翻一翻历史书籍,一个个的著名人物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他们是浇灌澳门中国根系的春风秋雨。澳门有中央图书馆,有20多个独具特色的博物馆,走在澳门的土地上,我惊讶于这个弹丸之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浓厚的文化氛围。文明都是来自于内心深处的东西。站在国父纪念馆的孙中山雕像旁,我仿佛听到了从遥远年代里传来国父孙中山雄浑的呐喊:救亡是使命,我们要承担起救中国的大使命!

  最早以敏锐的眼光正视祖国危急的近代思想家郑观应被誉为“澳门之子”。他的著作《盛世危言》,曾再版20次。影响了中国近代史上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毛泽东等一大批领袖人物,这部煌煌巨著,是1891年郑观应在澳门老屋写下的。郑观应发出的呐喊震荡着大清王朝,光绪皇帝认真读后,下旨重印二千册,发给满朝文武看。这本书,拉开了光绪皇帝在康有为和梁启超帮助下的,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这一切,对于病入膏肓的晚清政府来说太晚了。当年,比郑观应小24岁的孙中山正在香港拔翠学院求学,每逢假期,他便来到澳门郑观应居住的郑家大屋,一老一少促膝谈心,共同探求富国良策。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主席曾对采访他的记者艾德加·斯诺说,永远难忘第一次借阅《盛世危言》时的心情,他长久手不离卷地翻阅,以至于将书皮都损毁了。正是这本书,使他违背父命,走向外面的世界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一本书,一个人,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如此深远的影响,这是澳门的荣耀,作为一座多元化文化共存的历史名城,澳门曾开创了许多“中国第一”:中国第一所西式大学,中国第一所西式医院,中国第一所西式印刷厂,中国第一份外文报纸等。汹涌澎湃的西方文明并没有使澳门失去对中国文化的坚守,无论是从澳门走出去的中国第一代留学生容闳,还是几次革命失败后流亡澳门的国父孙中山,还是从澳门走出去重新担任新四军军长的叶挺,他们的身上都保持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精粹。


  三


  随着导游的指引,我们旅游团的一行人走进了一家赌场。一路上,一脸和蔼的导游,反复说,小赌怡情,你们进去看看就是,千万别下大注啊。

  澳门的赌名有世界声誉,被称为“东方的拉斯维加斯”。从某种意义上讲,澳门娱乐化的博彩业,只是澳门城市安身立命的手段。虽说博彩业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可真正合法化产业化,还是近四十多年的事情。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澳门第119届总督马济,考虑到澳门的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认为发展工业前景不容乐观,也难成为远东重要的贸易港口,他认为,澳门的发展定位应是具有博彩特色的旅游城市。在他的建议下,博彩作为一种特殊的娱乐,逐渐成为澳门的支柱性产业。如今的澳门,以娱乐的名义,包容着十三家赌场,八百多张赌台和一万多从业人员。博彩税已占了澳门经济的八成以上。葡京大酒店赌场墙壁上有一首打油诗:赌博无必胜,轻注好怡情。闲钱来玩耍,保持娱乐性。然而,到这里玩耍的,有几人能保有平常心、这华丽的大堂里,每日要上演多少人间悲喜剧?

  赌博是让人诅咒的一种丑恶,但澳门这座城市并无罪过,是善是恶,关键还在于自身如何把握,生活在这里的人们,自然懂得这个道理。大多数的澳门人都视赌场为雷区,教育自家的子弟要读书上进。除了春节头三天象征性地赌一把试试运气,其它时间都对赌场敬而远之。澳门的学校也是从小教育学生,赌博不是一项有益的娱乐。从事这一行的工作人员,也羞于提及“赌”字,他们更愿意称其为“博彩”,强调那是一份谋生的职业,以求得良心的安然。

  这正是澳门人的可爱之处,恰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纵然身陷“风尘、欲望”的泥潭中,也丝毫不能影响他们世俗社会的洁身自好,以及精神世界的自我约束力。“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士大夫精神,澳门人自己用行动来实践。澳门选莲花作为永恒的象征,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最根本的传承。

  只有博彩的澳门是不完整的澳门。好在澳门还有高雅的教堂音乐会,培养出了冼星海这样奇峰般的顶级音乐家,好在澳门的24处城区景点享有“世界文化遗产”美誉,好在澳门还有赛车会,烟花节,等等高雅活动来点燃激情,澳门啊,你的性格是大气是从容。

  悄悄地爱上澳门,爱上澳门这朵金色的莲花。这朵莲花,是从中国的观音座下请来的?是从周敦颐的《爱莲说》中摘来的?还是从苏轼“最是西湖六月中,无穷荷叶接天碧”诗意中化用的?

  澳门啊,金色的澳门,因为你的根在中国,你才能富贵得那么堂皇,因为你的根在中国,你这座莲花般美丽的城市,才能在音乐的盛宴中,在博彩的灯影下,摇曳生姿,恰似金莲花广场那朵怒放的金莲花,俏丽端庄,从容优雅。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