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盟山”并非是座自然之山,不过是个由人工堆起来的土台子。然而,三千多年来,它在炎黄子孙的眼中,一直是座高耸入云的山峰。

  公元前1046年1月27日清晨,周武王姬发率领周军在商郊牧野——今河南省获嘉县城东北3公里处,竖起了反商大旗。各路诸侯闻风而至,联兵结盟,举誓伐商。周武王先让数万名将士用双手捧土堆起一个起誓坛,然后与姜太公一起登坛率师宣誓。他历数殷纣王帝辛的种种暴行,发出了战斗动员令。将士们举起戈,树起矛,发出阵阵愤怒的呼喊。

  后世,把这个起誓坛称为“同盟山”。它虽然没有自然的高度,却有政治的高度。它是一座结盟举誓的团结之山,讨伐邪恶的正义之山,也是牧野之战的唯一地表遗存。

  我们从河南的安阳市奔向获嘉县城,寻找牧野之战的战场。一路都是商朝晚期的建筑遗址和文化遗存,有著名的殷墟、羑里、朝歌和比干庙等。沿途逐个游览,一步步地走进了晚商的时代。正如一位历史学家指出的:“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商朝是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曾经拥有无比辉煌的青铜文明,前后存在了500多年。特别是殷商时期,自盘庚迁殷(安阳),武丁中兴,各行各业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青铜器的冶炼和制造技术更是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度。

  殷墟在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附近,由王陵、宫殿、宗庙和商城等遗址构成,以发掘出的甲骨文名扬天下。走进气势恢宏的殷墟,首先看到的是那个著名的司母戊大鼎,高133厘米,长110厘米,宽78厘米,重达875公斤,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青铜器,是青铜文明的巅峰之作。观看妇好(武丁配偶)墓中的各种陪葬物品,件件精美绝伦,价值连城,更有无价的生命——16个殉葬的人体,反映着奴隶制的极端残忍。从甲骨窖穴里出土的一片片甲骨上,都刻有方形字——甲骨文,是非常成熟的书写文字,记录着王朝的重要活动。而铸在一个个青铜器上的圆形字(钟鼎文),使汉字更形象、更美观。然而,这一切最先进最美好最辉煌的东西,后来都被那个纣王给玩没了。

  纣王本来是个“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之人,也曾积极开疆拓土和传播文化。可他后来“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纣王自以为了不起,听不得不同意见,贪图享受,腐化堕落。他“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弄辟,有炮烙之法。”谁要反对他或者提不同意见,就让你走在涂满油膏的铜柱上,滑倒后落入火坑中烧死。他宠爱的妃子妲己每当看到用刑时有人掉进火坑里惨叫,就拍手大笑。纣王为博妲己一笑,不惜对无辜之人滥用炮烙之刑。这些记载都来自于司马迁的《殷本纪》,绝非污蔑之词。亲叔叔比干实在看不下去,予以规劝,竟被纣王剜去心脏。

  西伯姬昌(周武王的父亲)乐行仁政,深得人心,纣王怕他造反,将其羁押于羑里。在汤阴县城北4公里处,遗存着第一个国家监狱羑里城的旧址。“文王拘而演周易”,他把伏羲八卦进一步推演为六十四卦,著成《周易》一书。周武王正是捧着父亲的灵位,凭着《周易》的智慧去推翻“大邑商”的。后人为纪念姬昌的仁德和贡献,在羑里城旧址建起了文王庙。三千多年后,当站在文王庙中的八卦图前,仍然没有几个人能够看得懂和走得出,更不要说运用了。

  比干庙在新乡市之北,为庙墓合一建筑。看后极为震憾,久久难忘。传说比干被纣王剜去心脏后,经人指点去新乡之地再装一颗。路过一个菜地时,问种菜的妇人,没心的菜能活不?妇人答,没心的菜活不了,没心的人更得死。比干一听,扑通倒地没气了。比干被誉为“谏臣极则”、“亘古忠臣”,从孔子到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前去题字刻碑。孔子挥剑刻了“殷比干莫”4个字,都以为孔子把墓字刻丢了下面的土,其实是他认为比干堪称大地的儿子。周武王把比干封为国神,并派人到太行山上找回比干的儿子,赐林姓,封为林穆公,比干成为天下林姓之祖。比干庙古朴典雅,氛围凝重。比干墓形制平淡,植物奇特,专门生有一种开心柏和没心菜。植物都有惋惜之心、怜悯之意,怎能不叫人千古敬重。

  周武王早就把纣王看透了,知道他的黑暗统治不会长久了。在牧野大战之前,他搞过一次“孟津观兵”,召各路诸侯前来阅兵。诸侯们不仅应召而来,还都说纣王可伐。可他以“未知天命”为由,宣布撤兵。这实际上是一次伐纣的预演,武王从中看到了人心向背,但时机还不成熟。这次,纣王派主力部队去讨伐东夷(山东地区),国内兵力空虚,正是进攻的最佳时机。

  在新乡市内住了一宿后,第二天早晨便驾车前往获嘉。向西驶过卫河大桥,转入新获公路后,很快就到了。先是看到路旁有周武王的高大塑像,在其身后有一条带石牌坊的小街,穿过小街就到了周武王庙——同盟山景区。景区右侧是周武王庙,左侧是牧誓园。过了景区的门禁,自然要先看牧誓园。那是个园林式的小院,院门的两根圆柱上有醒目的对联:“牧野大战,武王率军举誓地;宁邑聚兵,诸侯联兵结盟台。”宁邑是获嘉古时的称呼。院墙上有近代著名历史学家顾炎武的题词:“武王伐纣,盟于获嘉。”

  牧誓园虽然不大,景点却不少。有归心堂、饮马池、小西湖、太公巷等,还有不少帝王和名人的石刻题记。归心堂里有周武王和姜子牙的白色大理石雕像,以及牧野大战壁画。雕像下有文字说明:“史书记载,牧野大战前夕,诸侯兵捧土筑坛(即今同盟山),作战前誓师时,周武王右手执白旄,左手持黄钺,与姜太公一起登坛率师宣誓(《尚书》所载《牧誓》即此)。此像根据史书所载当时实况而雕。”三千多年来,起誓坛之所以一直被称为一座山,就在于它是由正义力量汇聚而成的神圣之山。

  周武王在宣誓中还专门提出了战术要求和战场纪律:“今日之事,不过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夫子勉哉!不过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乃止齐焉,勉哉夫子!尚桓桓,如虎如罴,如豺如离,于商郊,不禦克奔,以役西土,勉哉夫子!尔所不勉,其于尔身有戮。”周武王要求整个队伍攻击前进六步七步时,就要停下来对齐,不能一窝蜂地乱上瞎打,也不要以为击刺四下五下六下七下就能胜利,必须努力作战。将士们,努力吧!要像猛兽那样威猛,但不要杀俘虏,留着给我们做苦役,谁要是不努力就会受到杀身惩罚。

  那时的战争以车战为主,两军面对面列好阵形,然后再开战。排在最前面的驰车,是由4匹战马所拉的轻型战车。每车配备3名甲士,左侧的持弓,中间的主御,右侧的执戈或矛,都披戴着防护铠甲。驰车后面跟随着步兵,类似今天步兵与坦克的协同战术。作战时,采取线式攻击战术,协调行动,平推前进。

  纣王已经得知联军在获嘉集结的消息,原打算立即派兵去剿灭。当派去侦察的胶鬲回来报告时,又打消了这个念头。原来姜太公为防止商军偷袭,连夜叠石筑起一曲折的窄巷,半夜时分将胶鬲放逃巷中,尾后使人呐喊追赶。胶鬲在仓惶逃命中被石壁碰得头破血流,鼻青脸肿。为此,他告诉纣王联军驻地险要,使纣王未敢轻举妄动。诸侯兵因此得时修整。人称此巷为“太公巷”,现复制在牧誓园中。

  其时,纣王手中的兵力并不多,只有京师的宿卫军。情急之下,只好把奴隶和战俘武装起来。一清点人数还真不少,竟有70多万。纣王想到,一人一脚就能把联军踩扁了,撒泼尿也能把他们冲到东海去。可惜的是,他只算到了兵力的多少,却没有想到人心的向背。

  《诗经·大雅·大明》对当时两军列阵开战的情形作过精彩描述:“殷商之旅,其会如林。矢于牧野,维予侯兴。上帝临女,无贰尔心。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期清明。”在牧野战场上,商军的旗帜好像一片森林。我们已经宣誓了,一定会打胜仗的。上帝在监视着我们,谁都不能有贰心。你看我们的檀木战车闪闪发亮,4匹驾辕的红马多么强壮,领队的尚父(姜子牙)更像雄鹰一样飞扬,他辅佐周武王来打仗,明天早晨就宣告天下解放。

  我们向一位景区工作人员询问牧野战场到底在哪里?他说,从淇县县城到这里,都属于商郊牧野地区。牧野并不是一个地名,而是一片原野。古代称邑(城市)外为郊,郊外为牧,牧外为野。商都朝歌(淇县)距离新乡市46公里,距离获嘉63公里。如果两军同时出发,大约日中时分便可相遇。实际上,周武王的联军誓师后就出发了,渡过卫河,走到新乡市区以北不远的地方,就与商军相遇了。新乡市内有牧野区和牧野公园,市郊有卫河可为旁证。这与许多书上讲的不一样,都说牧野战场在淇县以南、卫辉市以北。

  那时两军开战,远则相互对射,近则直接肉搏。周武王命令姜尚率领先锋部队向商军发起挑战,姜尚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商军本应及时用弓箭来加以阻击,可是奴隶们没上过战场,战俘们不想为纣王卖命,大家都盼着联军早日打过来。于是,纷纷倒戈而退,甚至反戈一击。联军立即出动“大卒”(主力部队)冲击,商军如雪崩般败走。宿卫军制止不住,也被裹挟而去。

  纣王一看大势已去,赶紧逃命到朝歌的城里,后又躲进深山的鹿台。联军紧追不放,将其团团围住。纣王长叹一声,穿上最华丽的衣服,佩上最名贵的宝玉,纵火自焚。周武王亲手用青铜大斧斩掉纣王之头,悬于大白之旗。历史在这里定格:国土面积方圆不过百里的“小邦周”,经牧野一战扳倒了富有天下的“大邑商”。

  同盟山上还建有周武王庙,是后人缅怀故往和寄托情思所为。周武王伐纣胜利后,率军又回到同盟山。他做出两件感恩之举:一个是对活着的将士论功封侯,一个是对战死的将士进行封神。人死了无法授官任职,不能与活人同享荣华富贵,那就把他们当作神来祭祀和供养,让他们永远活在人们心中。同盟山,又成为一座感恩之山。西周之兴,正是从周文王开始积德累善得天下的结果。许仲琳有感于此,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封神演义》,让仙道、神道和人道的人物一起讨伐纣王,体现了正义战胜邪恶的历史必然。

  三王时期的夏、商、周,都曾有过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然而,也都有一个迷恋女色、玩物丧志的末代帝王:夏桀、殷纣和周幽。正义总要战胜邪恶,战争推动改朝换代,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兵圣孙武对这场战争认真进行过总结研究,得出了“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诡也”的经典结论。这就是说,政治要让民众与君主的意愿一致,因此可以叫他们为君主而死,为君主而生,而不存二心。周武王正是这样做的,用正义之举凝聚军民,用仁政之施感化天下,因而开启了礼制的新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