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炎帝和蚩尤是中华民族公认的人文始祖,分别代表着史前的庙底沟、半坡和龙山文化。几千年来,无论汉族还是少数民族,都自称是炎黄子孙、黎民百姓。然而,这三个原始部落、三种史前文化的交流和融合,是通过一场战争来完成的,就是公元前4600年的涿鹿之战。这一战打出了统一的族群,打出了共同的领袖,打出了最早的国家。

  最早记载这场战争的史书典籍是《山海经·大荒北经》,但充满着神话色彩:“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冀州之野。应龙蓄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有应龙、风伯、雨师和天女等神怪来参战,这显然不是人间的战争。冀州倒是个实有的地名,今河北冀县(冀州市)的别称。

  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历来反对神怪之说,但他认为,这场战争不仅解决了中华民族的身源问题,更在大一统上具有重大意义。为此,他亲自到河北民间做了调查。在此基础上,他在《史记·五帝本纪》中重新作了记述:“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而诸侯咸尊轩辕为天子,代神农氏,是为黄帝。天下有不顺者,黄帝从而征之,平者去之,披山通道,未尝宁居。”

  司马迁不仅剔除了神话情节,还把战争的发生地明确为涿鹿之野,并进一步提供了黄帝在那里活动的踪迹,“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荤粥是匈奴,黄帝不仅在那里打过匈奴,还会过诸侯,合过符契,特别是在涿鹿山脚下的一块平地上建过都城。

  当年的司马迁还不具备考古本领,拿不出有力的物证,只能采信民间传说。在近代考古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发现涿鹿及其附近地区是个人文土层非常深厚的地方。160万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而且一直没有断过。在泥河湾遗址群中,不但找到了旧石器时代的石制工具和动物化石,还找到了古人类进餐的遗址、遗迹。更让人惊喜的是,发现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在那里并存和共生的物证。这就是说,黄帝、炎帝和蚩尤确实到过那里。司马迁得知这一考古结论,一定会拊掌大笑的。

  从涿鹿得名的沿革来看,颇有文化渊源。中国地名的传统是,城名从山名或水名,县名从城名。涿鹿原为一座山的名称,因山上有竹有鹿最早叫竹鹿山。传说那里的原始人发明了一套巧妙的猎鹿方法,先让手持弓箭的人藏起来,然后在远处涿击竹子,把鹿惊吓到弓箭手埋伏的地方,鹿死谁手,谁为英雄。因此,先后有了竹鹿、涿鹿和逐鹿等名称,鹿成为原始人捕猎成果的主要标志。后来,人们把未知胜负结果说成是“未知鹿死谁手”,把争夺中央政权叫作“逐鹿天下”。

  2008年春节前,中央电视台第10频道的《探索·发现》栏目,播出了5集专题片《发现黄帝城》。对涿鹿县矾山镇三堡村西的一处古城遗址,从民间传说、史书记载和专家考证等三个方面,论证它有可能是“黄帝城”。这可是石破惊天的大事情,在海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尽管学界对其证据和结论还有些质疑,但毕竟把神话和传说变成了可信的历史。

  2015年3月12日,我们怀着拜访中华第一战地和都城的敬仰之情,从沈阳兴冲冲地驾车奔向涿鹿之野。近千公里的路程,计划一天到达。没曾想,出师未捷胎先爆,在北京的南六环上左后轮突然爆裂,好大的声响,车后掀起一阵儿烟尘。在高速公路上行驶,爆胎是最可怕的事情。幸亏没有跑偏方向,立即减速滑行到路肩。换上气压不足的备胎,就不能再快跑了。在京张高速上勉强对付到怀来县出口,天就黑了,只好拐下去入住怀来宾馆。一时茶饭不香,忧心下一步的行程安全。

  第二天早晨,把车开到一个修车点。老板五十多岁,身板结实,说话爽快。与他商定同时换两个新胎,放在前轮位置上,然后再给全车做一下体检。他也当过兵,互相立即有了亲近感。他开玩笑地说:“看来你的车认道儿啊!从怀来县城去矾山镇比从涿鹿县城去可近多了,所以它不想往前走了。小事儿一桩,我立马都给你拾掇好,保你一路平安。”俩人越唠越近乎,他非要拉我们在怀来县城里转上一圈。这小城干净、现代、漂亮,如同北京的市区一样,洒水车都是我们没见过的模样。听到我们不住地称赞他家乡的美丽,老郭非要请我们尝尝当地出产的长城牌葡萄酒和泡泡温泉。这实在过意不去,只能婉言谢绝。分手时,他提醒我们:“老辈儿上倒是有这个传说,可现在啥都没了。”

  辞别老郭,奔向矾山镇。那里是居庸关之外,官厅水库附近,沙土地上到处可见葡萄园,还有不少带温泉字样的地名。北魏的皇室曾在那里建过行宫,尽情地寻欢作乐。穿过三堡村西行不远,当爬上一个黄土台地时,眼前不禁一亮。在从南到北的中轴线上,由高到低排列着一组崭新的仿古建筑。红色的中华三祖堂,白色的三祖桥,青铜色的九龙腾飞柱(合符坛)等,既有规模又有气势,要多漂亮有多漂亮。它们共同构成了新开发的“中华三祖圣地——黄帝城文化旅游区”,只是游人稀少,十分冷清。这时,恰巧有架拉着双烟的飞机从合符坛上空飞过,使我们忽然意识到中华文明的高度和长度。

  中华三祖堂里,有黄帝、炎帝和蚩尤的坐姿雕像,四周墙壁上有大型彩色壁画,形象地展示着“涿鹿之战”、“阪泉之战”、“合符釜山”和“定都涿鹿”等重大历史事件。其中,一张影印在墙壁上的“涿鹿之战示意图”(兽皮图),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兴趣。图上示意蚩尤部落是从东南而来的,向北进攻黄帝和炎帝驻守的地方,其西南有太行山脉,其北是燕山山脉,战场就在怀涿盆地。非常遗憾的是,只讲原图收藏于中国军事博物馆,却没有介绍这张“兽皮图”是谁人所用的。是黄帝还是蚩尤?让人无限猜想。

  中华三祖堂左侧有个不起眼的小院,跨过月亮门,是我们最想看的“黄帝泉”。该泉古称阪泉,民间呼为黑龙泉。泉水平地涌出,潴而成池,再泄至台地下面的轩辕湖,日流量达4000多吨。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冬不结冰,夏不生腐,久旱不竭,浇地庄稼旺,做饭饭菜香,饮马马儿壮,洗脸脸蛋光。在无山可依、无水可源的黄土台地上,竟能千年不断地流出这样优质的矿泉水,太不可思议了!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人类总是择水而居。想当年,黄帝率领华夏部落从陕西而来,长途跋涉,翻山越岭,突然看到这一泓清泉,一定会无比喜悦,喝上一口更觉甘甜。他放眼四周,山上可打猎,山下可耕田,河里可捕鱼,决定不走了,就在那儿住下来。传说黄帝曾在池中濯浴过,因此有“黄帝泉”之称。

  那座古城遗址紧挨着轩辕湖,其东南角坍陷在湖中。夹板夯筑的城墙清晰可见,不低于七米,可在上面行走。有河北省政府所立的重点文物保护石碑,上刻“涿鹿故城(黄帝城)址”8个红色大字。城内是平平展展的农田,时值早春,到处都是庄稼秸秆。城南外生有一棵高大的杨树,被称为“黄帝杨”。该城在700多年里,曾经有过鸡鸣狗吠和人欢马叫。

  经多次考古发掘,这座古城遗址被断代为战国时期的涿鹿故城,至北魏时期才废弃。如此来说,它并非是黄帝城的地望,这不让人太失望了吗!且慢,从遗留在地表和城墙上的彩陶碎片上分析,在它之前还曾经有过一座城池。彩陶是仰韶文化的突出代表,是黄帝和炎帝部落曾经用过的东西。由此推断,那也许是黄帝率领其子民筑过的城池。然而,这只是一种推断,目前尚无直接的证据。

  有资料说,在如今三祖堂的位置上,曾建有与黄帝同时代的黄帝祠。历史上有许多皇帝专程前来祭祀,还有不少文人也来凭吊。文天祥挥笔写下:“我瞻涿鹿郡,古来战蚩尤。黄帝立此极,玉帛朝诸侯。”唐代诗人胡曾在那里看到的是:“涿鹿茫茫白草秋,轩辕曾此破蚩尤。丹霞遥映祠前水,疑是成川血尚流。”而今已无黄帝祠,只余黄帝泉。靠这一泓泉水生存的决不止过去的这一城、如今的这一村,也许只有那默默流淌的泉水,还会记得它究竟哺育过多少生灵。

  还有一个部落也看中了这个地方,那就是蚩尤的九黎部落。这个部落人数众多,武器先进,战力强悍。在那个部落人口不断增多的时代,自然要去寻找猎物最多、土地最肥的地方的生存。蚩尤带着他的81个兄弟部落从山东来到河南,打败炎帝部落后,又跟踪追击到涿鹿之野。炎帝与黄帝是同父异母兄弟,只好带着残部来找黄帝求援。黄帝部落以为他们来抢夺地盘,自然要兵戎相见,因而有了阪泉之战。实力大减的炎帝部落,只能向黄帝部落举手投降。随后,两个当时最强大的原始部落集团,在涿鹿山下的盆地里相遇了,一场大战在所难免。

  黄帝可不是一般人,他的思维和能力已经进入到文明人的行列。司马迁对他有专门的介绍:“姓公孙,名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自从神农氏世衰以后,黄帝就看透了天下大事,各个部落都在为自身利益拼死争斗,尤其那个蚩尤,最为暴烈,非得用武力把他制服不可。于是,他“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又“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黄帝从方方面面作好了战争准备,就等着蚩尤前来进犯。这正是黄帝的过人之处,也是他成为领袖的根本所在。

  蚩尤部落在距黄帝城不远的龙王塘村落脚,那里也有一眼泉水,被称为“蚩尤泉”。他们临时建起寨子,准备给予黄帝部落致命一击。蚩尤寨下面是条季节河,无雨时是个干涸的沟,有雨时是条暴怒的龙。蚩尤根本不把黄帝放在眼里,我用的是青铜兵器,你用的是木石兵器,哪里是我的对手。

  蚩尤开始进攻黄帝城,前后打了3年,交锋72次,未见胜负。让蚩尤没有想到的是,那个地方的天气很怪,时而大雾弥空,时而大雨滂沱,时而干旱无水,极不利于作战。黄帝对这一特殊气象早已了然在胸,并充分加以利用。他让应龙在那条干河床的上游筑坝蓄水,而后在洪水到来时放水去淹蚩尤寨。一场大水把蚩尤寨冲个精光,活捉了蚩尤。蚩尤是有名的战神,当然不服气。黄帝只好把他杀了,并身首分离地加以埋葬。对于他的部下,那时不讲全歼,也不杀俘,只要归顺就好。黄帝把蚩尤的形象画在旗帜上,招安四方。从此,“兵祸息,万国和”。

  我们驾车在三堡村与龙王塘村之间转了一圈,看了那个被称为蚩尤寨的地方。从那里的整个地形来说,沟壑纵横,台地林立,易守难攻。蚩尤恃勇而来,不了解那里的特殊地形和气象情况,打败仗是必然的。然而,由于年代太久远,在战场上并无真正的历史遗存。所谓的“蚩尤寨”,被围在高墙之中,大门紧闭,里面好像在搞什么新的建筑。至于景区工作人员向我们极力推荐的炎帝营、蚩尤坟、定车台、桥山等处遗址,恐怕就不必去看了。

  我们相信,那里确实发生过涿鹿之战。战后,黄帝干了三件大事:一是推举共主,中华民族第一次有了公认的领袖黄帝;二是合符釜山,规定了各部落共同崇拜的图腾为龙;三是定都涿鹿,建筑了“黄帝城”。中国龙的形象之所以成为各种动物特征的结合体,就在于它是融合的象征,是团结的标志。

  在那个族群融合、国家草创和文明初曙的时刻,黄帝鼎力为之,功莫大焉。后世人为歌颂黄帝的丰功伟绩,有意把这场战争加以神化,以证明黄帝的不凡和伟大,这是可以理解的。实际上,熊、罴、貔、貅、貙、虎是各部落所崇拜的图腾,所谓应龙、女魃、风伯、雨师等神怪助战,不过是在作战中对特殊天气的巧妙利用。三祖共聚涿鹿,两战达到统一,合符釜山,各原始部落从此融合成中华民族。

  有国家就会有战争发生,国家初创时是这样,而今仍然如此。黄帝的经验告诉我们,再强大的敌人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做好准备。“修德振兵”乃是治国理政的要义所在。

  一步三回头地离开涿鹿之野,足去神留,遗情想像。总的感到,仅靠民间传说还不足为凭,单靠旅游开发也难维持长久,必须有考古的科学证明。为此,我们非常期待今后的考古发掘不断有新的发现,进一步把涿鹿战场坐实和搞细。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