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5517623357120.jpeg

朝阳跃着光芒,照亮了沉睡的群峰,唤醒了寂静的山村,描绘出一个多彩的金秋。


登山者攀爬着,宣泄着,陶醉着。一股激情在心中涌动,不断的升腾,向着群山峡谷尽情地呼喊,把喧嚣纷乱的烦恼彻底的释放。使得胸怀霍然开朗,精神顿觉轻松,身心倍感舒畅。


估摸着拍日出的已经收获颇丰,应该在等我们收工了。就顺着原路,在草丛中快步下山。见一群摄影人还聚在一家小院,镜头对着挂满玉米的老房子,兴趣正浓。他们的阵势恰巧被我逮了个正着,便把这种敬业的场面记录到了小相机里。


看着挂在墙上的玉米,虽多却并不饱满,个头瘪小,还多是些歪瓜裂枣。透不出丰收景象,却是无农药和化肥残留的绿色粮食。问院中老者,这满墙的玉米是多少地的收成?答曰:“一亩来地吧!”山民们靠这些粮食,加上卖场不太好的柿子、核桃和山楂等山货的收入,生活还过得去,但谈不上小康。


这个小山村很小,只有十几户人家。凌晨的时候,一位妇人在灶间里点起柴火,为住在家里的游人做饭。登山的小路是她告诉我们的,说路走着走着会没有了,你在草棵里再找找,就又有了。还说这条路通到大山背后的山西省,她每年都走一次或两次,那里是她的娘家。
1495500760428381.jpg 打从“郭亮洞”的出名,来这里旅游、采风、写生的人,一年比一年多,这些人的吃和住,给小山村带来了一些财气。

 

村民们纷纷把自家的老房子腾出来,收拾干净,添置几张床,办起了农家乐。那些胆大的,有点头脑的和有点门路的,已经发展成带卫生间的小二层楼了。这里的几家还是纯朴的农家乐,每人每天30元左右,含三餐家常便饭,避暑时节市里人来,两口人住一个月,也就是一千元多点。只是离热闹的景区稍稍远了一点,也正好每日饭后走走山路,有诸多益处。


离开这个小山村,我们到了郭亮村影视基地。所谓影视基地,其实就是村里的老石头房子,作为实地场景,在这里拍过几部电影。其中观众熟悉的,有《清凉寺的钟声》《走出地平线》《倒霉大叔的婚事》《举起手来》等。


老石头房子参差错落在山坡上,各依地势,层叠无序,大一点的房子很少,村民们都在想办法,对这些不太适宜游人居住的老房子进行改建。但它们在那些摄影人的眼中,却是启发灵感捕捉沧桑的好去处。


 一路的左拐右转,不停的远近变换,快门声声,兴奋的表情,把山里人搞得懵懵懂懂。已有人试探着在自家门里放一块纸板,用粉笔写上“照相者自觉缴费2元”。一扭转头就会用方言土语唧哝一句“这破屋子有啥好照的?都是半疯子!”1495503348862658.jpg 迎面过来一对看上去是“奔六”的夫妇,看穿着不像是山里人。俩人主动热情的把我们领到一处小院,说:“这是我们家!著名的大导演谢晋来拍电影,就住在这屋!”摄影人习惯猎奇,听罢便四处搜寻起来。“我们现在住辉县县城,想把老房子改造一下。可县里发话,既不叫拆,也不叫盖,叫保持老样。你们给说说,哪有这种道理?”


这院和房子在村子里是比较气派的,也想象的出曾经有过的炫耀话题。如今荒破的早无人烟,二层小楼已没有了门和窗户,旁边的灶间也摇摇欲坠,房门前一个石桌依偎着一棵树。院主人说,“谢晋当年就是在这儿,坐镇指挥着拍电影的,那阵势.……哎!现在,谢晋没了,这房子也不叫改造,俺咋也想不通!”


 摄影人都忙得顾不过来,只有我陪着院主人,站在院子的一角,听着他的诉说。


 院主人对谢晋的感情颇深。是啊!是谢晋发现了这个太行绝壁顶上的山村,是谢晋带着摄制组住在村子里拍电影,是谢晋拍电影把这个山村传了出去,是游人一传十、十传百,让全地球人都知道这里有条挂壁公路,也是山外游人给这个小山村带来了发展和改变。


 此时的阳光照在身上,让人感到了暖意。我们离开谢晋曾住过的院子,告别了院主人,从村子里窄窄的街巷中转出来,就到了通往景点的大路上。


路的一边是山谷,下雨时山洪顺谷而下。路的另一边盖起了一栋栋二层楼的客店,用于接待进山来游玩的人们。这些客店的条件比农家乐好了很多,可住在里边,却有一种说不上来的感觉,或许是少了点大山里的——纯朴和实在。

 

5dfb56a4tb10cc3fe7eea&690.jpg

               这座房子是著名的大导演谢晋在这里拍电影时的住处。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