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慈母
清明陌上雨花开,
朵朵情思溅满怀。
夜半风吹帘影动,
疑为慈母下班来。*
* 作者母亲生前是播音员,每天晚间播音结束后才能下班。
吊先烈
清明向晚到陵园,
烈士英名入眼帘。
残照殷殷松掩径,
凉风瑟瑟鸟鸣天。
流云百载轻还重,
剩酒一杯苦又甜。
岭上桃花红朵朵,
原为战场血涟涟。
参加杏花村清明诗会
清明之际杏花红,
丝雨纷纷晓梦中。
绿水弯弯谁踏浪?
樵夫隐隐我寻踪。
农家酒肆酬新客,
诗社儿郎演古风。
小杜若逢今日事,
毫端墨色更醺浓。
作者: 卜白 点击:1291 评论:2发表时间:2018-04-07 20:21:39字数:232闪星数:2
念慈母
清明陌上雨花开,
朵朵情思溅满怀。
夜半风吹帘影动,
疑为慈母下班来。*
* 作者母亲生前是播音员,每天晚间播音结束后才能下班。
吊先烈
清明向晚到陵园,
烈士英名入眼帘。
残照殷殷松掩径,
凉风瑟瑟鸟鸣天。
流云百载轻还重,
剩酒一杯苦又甜。
岭上桃花红朵朵,
原为战场血涟涟。
参加杏花村清明诗会
清明之际杏花红,
丝雨纷纷晓梦中。
绿水弯弯谁踏浪?
樵夫隐隐我寻踪。
农家酒肆酬新客,
诗社儿郎演古风。
小杜若逢今日事,
毫端墨色更醺浓。
【编者按】三首诗,既有对母亲的思念,又有对先烈的缅怀,还有对参加清明诗会情景与心情的描述。前两首诗作者极尽遣词造句之能事,把春日自然景物与追思母亲、悼念革命先烈的悲痛心情巧妙和谐地统一了起来,既寄托哀思,又调动读者的情绪,诗短情长,感人至深,足见其驾驭文字的功力。最后一首作者抓住清明时节和杏花村淳朴优美的独特景色,用轻松自如、洒脱飘逸的笔调将诗会情景勾勒了出来,画面感极强,极富感染力。忽而,对“隐者自怡悦”那种安闲自得的生活充满了向往,更对“暮春曲水喜流觞”,只为诗痴狂的诗社儿郎那种风流潇洒充满了艳羡之情! 是编辑也是一次很好的体会学习。《清明三题》无论抒情还是写景,一笔不苟,浑然天成。推荐阅读。编辑:坝上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