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舅的土馒头,就埋在那个山坳里
他没有破风俗,经过火的洗礼
他的肉,一块块化成泥土
尘归尘,土还土
在回煞的那个夜晚,他笑得很农民
他说,天堂全是油马路
红灯绿灯,左让右避
闪得他的泥脚子,精痛
他说,他想回一亩三分地的过去
是啊,过去,霏霏雨不是酸雨
牧童,不是宰客的导游
杏花村,还没卖旅游品与啤酒
真正的春酒啊,粮食烤的精
三天三夜神不走
那就回来吧,大舅在那边切切地念
一河的距离,免费的忘川渡
渡不了雀聚的人群,穿流不息
喇叭声,叫骂声,小贩的吆喝声
声声在骨子里形容
清明的路呵,好不清明
清明的路呵,那时,田坎分明
白天和黑夜,分得清男女
一匹蛙,闹得醒黑甜的梦境
在梦中,母亲们都叫伊
伊们踩着金莲,采春天的莲
鱼戏莲叶东,莲叶何田田
母亲,我不是鱼,是快乐的摆摆
沿着硬化的鸡耕道,前行
百度地图的终点,是祖辈的坟茔
冢上的青幡,长不过狗尾巴草
爷的自留地,青篙比人高
奶的秧水田,草比禾苗长
鱼戏的荷塘呵,母亲
伊人下锅,是比基尼的秀场
助跑三天三夜,跨不过的清明呵
大舅,我不是无孔不入的WIFI
隔着阴阳的防火墙,人鬼情末了
我留守的故乡,已炊烟袅袅
注:回煞,民间说法,亡魂在七日回故居。摆摆,即鱼的代称。青幡,古时劝耕之旗,代农事。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编者按】这是一首写于清明节怀念亲人、追忆传统文化的优秀诗文。作者先用叙事形式追述“大舅”的埋葬方式:土葬,继而借怀念亲人,把自己的思绪扩展到传统文化的渐渐消失上,不仅抒发了细雨纷纷的清明时节悼念亲人的哀思,而且表达了对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的遗憾。诗歌开篇独特,一句“我大舅的土馒头,就埋在那个山坳里”,把大舅魂归故土的事实,展示在诗中,大舅喜欢这种“尘归尘,土归土”方式,这才有了回煞时“笑得很农民”的欣慰。这样的开头既揭示出乡土中国百姓入土为安的习俗,揭示出文中主角儿以及所有民众,把回归土地作为最后归宿的意愿,也为后文对中国文化的追忆做了铺垫。诗中,不同的意象传达出完全不同的诗歌内涵,使一首短短的诗歌包蕴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土馒头”“山坳”传达出浓厚的乡土气息,“牧童”“杏花村”渲染出浓郁的古典文化意蕴,“莲叶”“田田”彰显着江南景色,而“回煞”“摆摆”“青幡”意象的使用,又使诗作有了一定的地域文化特点。毕竟这是一首悼念之作,因此,作者不忘那些亲人,“爷的自留地”“奶的秧水田”,又让诗文有了一定的生活气息。行文到最后,作者深情的发出“我不是无孔不入的WIFI”,不能穿越时空,只能守在故乡,只能在故乡遥祭先祖。“WIFI”与“防火墙”意象的出现,又让诗作具备了现代色彩。好诗。倾情推荐。编辑:青梅煮酒
加入收藏
闪颗星(点赞)
打赏作者
举报违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