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子对于我就是年节时待客的糖果,看电视时偶尔想起的零食,而且印象里榛子就是更北的北方,比如大兴安岭山里和松杉相伴的原始林木,仅此而已。

    但榛一直不是我的想象,榛自古就是北方重要的果树和用材树,甚至在新石器时代,我们远古的先民就开始采集榛子。陕西半坡村古人类遗址就挖掘出大量的榛子果壳,至今怎么也有五、六千年的历史。

    到了周朝,榛子不仅仅是做为食物,而是上了等级,做为祭祀的上供了。《周礼 笾人》:“馈食之笾,其实榛。”

    《诗经》时代榛早已广泛种植,《诗经》里提到榛的地方有五处,《邶风 简兮》:“山有榛,隰有苓。”《鄘风 定之方中》:“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曹风 鸤鸠》:“鸤鸠在桑,其子在榛。”《小雅 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榛。”《大雅 旱麓》:“瞻彼旱麓,榛楛济济。”

    我更喜欢《鄘风 定之方中》,用现在的话,充满正能量: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瑟。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焉允臧。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

    说的是卫文公复国重建家园的事。此卫文公就是“乱及五世”的卫宣姜的儿子,卫国在好鹤的卫懿公恣意妄为下终于被狄人所灭,卫国一片瓦砾,片土不存,在老亲家齐国的帮助下即位,所拥有的三十乘车,五百民还是齐侯宋侯赠送的,他的妹妹许穆夫人也声援了他,有《载驰》为证。

    “ 文公初立,轻赋平罪,身自劳,与百姓同苦,以收卫民。”《史记》如是记载卫文公,“定之方中”描述了文公在废墟上重建宫室,种上可食用可用材的榛树,还种上“椅桐梓漆”都是可用之材,将来要做“琴瑟”,当然不仅仅是琴瑟,能做琴瑟时,说明家国“琴瑟和鸣”了。吃上榛子了,说明百姓安居乐业了。有国才有家,有了家园,就能有榛了。

    榛真是个好材料,总是带给人美好的希望,愿望,《邶风 简兮》:“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高山上又榛树,洼泽里有甘草。若问我心中想着谁?是那西方的美男子。那位美男子,他是来自西国的人啊。

    吃着榛子的时候,从没想过它和美男子有什么瓜葛,看了《邶风 简兮》立刻觉得自己俗不可耐,毫无意趣,眼里只看到吃。

    《庄子 齐物论》: “狙公赋芧,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名实未亏而喜怒为用,亦因是也。” “朝三暮四”中的“芧”就是榛子(也有说橡子的,但我的判断是榛子)

    关于榛子就到这里吧。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