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清明时,天空是蒙蒙的灰暗,远山在沉沉的雾霾中沉寂。清晨踏上南下旅途,前往雨花台。祭拜先烈,涤荡心灵,寄托哀思。

       雨花台,一个太过凄美的名字,一个让人落泪的地方。落花如雨方为石,万千巨石才有台。据说南梁初年,高僧云光法师曾在此设坛说法,因内容十分精彩,感动佛祖,顷刻间天上落花如雨,因此得名“雨花台”。如果仅是传说中的美丽多好,遗憾的是这里充斥太多哀者的泪,无数逝去的魂灵在飘荡,空气中密布着重重的忧郁与伤悲。

       走进大门,陵园隐于群山环抱之中。园内阔大而苍凉,青松滴翠,庄严肃穆。虬劲古树之上,闻寒鸦声声,一声声悲鸣直刺于心。如一缕不屈的幽魂,在苍凉的天空经久不息的飘荡。

       自1927~1949年以来,约有10万革命志士殉难于此。邓中夏、罗登贤等烈士都在这里英勇就义,在我看到的烈士中,最小的仅有16岁。

       过忠魂亭,进入雨花台烈士纪念馆。纪念馆如一面旗帜,遥立高台之上,巍巍之中,挺着不屈的脊梁。纪念馆是一组“U”型两层的白色古典型建筑,长94米,宽49米,主堡高26米,建筑面积达5900平方米。层面为乳白色琉璃瓦,外墙是花岗岩贴面,正门上有邓小平亲笔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馆”。横额的上方用花岗岩雕凿出日月同辉的图案,象征烈士精神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辉。馆内陈列有620件烈士遗物、450幅珍贵图片和恽代英、邓中夏等128位烈士的事迹和文献资料,让我缅怀、追思与瞻仰。

       馆内分不同历史时期进行布展,分别介绍着从国内革命战争到解放战争中牺牲的烈士生平与事迹、场景与遗物。腥风血雨的悲壮一一在眼前显现,把我又带回到那个苦难深重的岁月。

       在一幅阔大的油画面前久久伫立,血流成河的惨烈我无法面对与承受,更无法用语言去描述心头的痛楚与伤悲。在这个洒满烈士鲜血的土地上,一路行来,一路是悲哀、伤感与凄凉。每一步,抬起的是沉重,落下的是忧伤。悲哉,苦难深重的祖国,悲哉,千千万万逝去的魂灵。正气乾坤,永照后世,希望后来的人们能牢记,“勿忘国耻,才能圆梦中华。”

       站在陈子涛烈士遗物前,烈士的话语总是在耳边不断回响:“生活太舒服了,这要影响思想意识的。”震聋发聩的话语时时在心中激荡。想着现在的人们何尝不是如此或是更甚,我们真的应该好好深思与反省。希望我们都能铭记,铭记历史,铭记岁月,铭记苦难,铭记沧桑。

       走出纪念馆,遥望高高的纪念碑,心中落满悲戚。想千千万万的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平和与安宁,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珍惜。沉重的心情,沉重的脚步,我们在无数个烈士的身边缓缓走过。脚步轻些,再轻些吧。不要打扰了他们的安息,不要打扰了他们宁静的梦。

       来到纪念碑脚下,抬头仰望。纪念碑高42.3米,寓意为1949年4月23日南京城获得解放。整个纪念碑由碑额、碑身、碑座三个部分组成。碑额形如红旗和火炬,碑身正面为邓小平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几个大字,北面为当代书法家武中奇先生书写的碑文。纪念碑前方为纪念广场,建有倒影池、纪念桥。倒影池两端用花岗岩砌造了二面形似红旗的壁面,壁面上分别以汉、          蒙、回、藏、维吾尔5种文字镌刻着《国际歌》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拾级而上,默立长明灯前,看着不灭的灯火,“薪火相传,代代不息。”这是逝者的心声,也是每一个有良知中国人的心声。前路漫漫,我会带着悲壮与信仰远行。那一盏不熄的长明灯,永远照亮在我的心上。

       绕碑一周,对着英雄纪念碑,对着千千万万逝去的先烈,深切哀悼。为革命而生的人们,英名永存;为革命而死的人们,浩气长存。有名的与无人知晓的先烈们,永垂不朽!

       苍天落泪,长河悲戚。遥望远方,天地惨淡。涛涛江水,奔腾不息。带不走历史,带不走悲壮,带不走落在心头的忧伤。哀者,先烈。哀者,中华。哀者,不屈的脊梁。

       带着沉重挥手别过,流泪的雨花台,我们一同悲戚。这里我还会再来,希望我们和我们的子孙常来,更需深深铭记。在心中,树起一块不朽的丰碑!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