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婆相继仙逝离我们而去了,我因为各种原因未曾最后见他们一面,从家人带回来的葬礼的碟片上,我看到了葬礼的场面和他们的遗容,不由地内心悲切和愧疚,忍不住泪水涟涟,不能自我,与公婆相处的点点滴滴的往事浮上心头。

  我的公婆都是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人,公公是一名教师,婆婆是农村妇女,不识字,他们共同育有6个子女。听说,那时公公远在离家几百公里以外的临潼铜川教书,所以6个孩子基本都是婆婆一人辛辛苦苦带大,甚至在几个孩子出生时公公不在身边,婆婆生下孩子三天不到,就得下床给自己和家人做饭、洗衣。因为婆婆是十几岁一人从河南逃难到了陕西,再也没回去过河南,只有一个养父,自然也就没有母亲、婆婆在跟前照顾坐月子。旧时的山里农村,条件异常艰苦,数九寒冬自然是用冷水做饭、洗衣服、尿布(陕西很多地方,洗衣做饭这些家务活都是女人的事),所以不知不觉中患上了风湿。

  当我第一次见到她时,她人很瘦小,黑黑小小的脸,满脸皱纹,比一般同龄的妇女看上去要老相很多,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则是她那双手,大大的,骨节粗大变形,和她那细细的、肌肉松弛、皮肤皱褶的胳膊明显不相称,这是长期操劳和风湿留下来的后遗症。可是这双手勤俭持家,灵巧聪慧,会做出很多可口的饭菜和为一家老小缝衣衲鞋,把孩子们一个个拉扯大,培育成人。现在每每想起我们这代人,只养育一个孩子都觉不易,她一人担负起6个孩子和一个老人的生活起居,下地干活,缝衣做饭,真不知她是怎样熬过来的。

  记得每次包饺子时,我和老公一人擀皮一人包,这时他就说,我们是两个人做三个人吃,我妈那时是一人做七、八口人的饭,那得多累啊,现在人都吃不了苦了。尽管我嘴上说:“时代不同了,不能比了。”但心里还是很佩服以前老一辈人的吃苦耐劳、能干和不易。

  婆婆身材瘦小,但是干起活来麻利,丝毫不让五大三粗的农妇。

  我结婚时,婆婆也就六十出头,擀面条、做饭,缝衣、缝被、做小孩衣服样样在行,做啥像啥。农村里办喜事丧事、逢年过节,都要用很大的铁锅蒸馍馍,以供亲朋好友和前来帮忙的人吃。那是好几百人的吃食,一蒸就是好几天,做上百个馍馍,还要不时上笼、下笼,放馍、取馍,在我看来那庞大笨重、热气腾腾的大铁锅是那样让我不可思议,却被她端上端下,运用的娴熟自如,令我这个新过门的小媳妇自叹不如,惊叹她那瘦小的身躯哪里来如此巨大的能量。当我吃着雪白松软香甜的大馒头时,内心的幸福无以言表。

  婆婆非常能干,但自己却吃的很少,每次做好饭,总是第一个先给公公端上第一碗,而自己总是留到最后一个吃,等到大家都吃完饭了,她就掰块馒头,把盛菜的盘子和锅里的一点油用馍馍擦干净,说既不浪费又好洗,而她的孙子们也非常乐意吃这油香的擦锅的馍馍,吃得津津有味。

  渐渐的,我的孩子一天天长高了,而婆婆却一天天老了,每逢阴天下雨,她的风湿病就会令她变形的骨关节疼痛难忍,子女们也曾想了各种办法医治,无奈几十年的老病无法根治,只能用药物缓解。有一次,听人说用中药水泡脚按摩对疼痛有好处,我就打上盆热水给婆婆洗脚,边洗边按摩,却不想年轻的我因不懂医学,用力不当和不懂按摩手法反而把她脚上的皮给搓烂了,想来真是可笑,盲目的方法反而适得其反,婆婆也丝毫没有责怪。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日渐佝偻的婆婆更加衰老了,耳朵也背了,有时胳膊因风湿疼痛抬不起来,穿衣吃饭、生活起居都很困难。我让她坐在板凳上给她擦脸、洗头,梳头,而她也静静地任我给她擦背,梳头,看着她稀疏的白发、苍老的面容、安详的神态,我竟忍不住辛酸落泪起来,仅仅几年的时光,古稀的婆婆、那个曾经利索能干的婆婆老了。

  她这辈子最大的功劳是养育了6个子女,培养了几个大学生,即使是在家里最困难的时期,她都不舍把家里仅有的值钱的几个银元当掉,而是留在最后分给了子女,这是婆婆留给我们的唯一的物质的东西,但我想,她勤劳节俭、任劳任怨的精神才是给予我们最大的精神财富吧。

  最终婆婆因脑出血而不省人事,再也没有苏醒过来,听大姑姐讲,她不能讲话、不能动、不能吃,每顿饭用小勺喂几口流食,别人把她放成啥样就啥样,见了人就只会流出几滴泪。

  生命在历尽半年后终于耗尽,去世时体重仅剩不足30斤,没了脂肪的皮肤被骨头骼烂,令人不忍看下去。至此,我已心痛难忍,泪湿满巾,无法再写下去……

  我的公公很健壮,性格温和,慈眉善目,是一位很有修养的老人。公公一辈子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毫无怨言。那个年代教师工资低,而家里七、八口人就靠那点微薄的收入养家糊口,家庭困难可想而知。因此,老公每说起他上大学几年,不论春夏秋冬,只穿过2套衣服,而大学之前,也从没穿过秋衣秋裤,都是光身子穿棉衣,那种心酸和难过总不能释怀,也以此教导自己的孩子,莫忘勤俭,勤奋好学。

  有一次,学校开运动会,个高腿长的他向同学借秋裤穿(以前都是秋裤当运动裤穿),自然是不合适短半截而影响了成绩,看到同学们异样的眼神和表情,那种窘迫和难堪,每每令他自卑。现在我们都把方便面当垃圾食品,但在那时,却是从没吃过的美味,五角钱的方便面自然是买不起的,吃上一口同学的三鲜面,喝上一口汤,感觉那真是世上最好吃的东西,至今记忆犹新。

  大概是以前亏欠的太多的缘故吧,所以我印象中的公公饭量出奇的好,一人顶我和婆婆几个人的饭量,以至于公公很胖,肚子很大,与婆婆的瘦小形成鲜明的对比。每看到他承包了饭桌上所有的剩菜剩饭,看到他把一片又一片的大肥肉毫不含糊的送进嘴里,吃完饭就平躺在床上,肚子跟扣个锅底一样,不知他是舒服还是难受。终于,晚年的公公终是患上了糖尿病,自然是这不能吃那不能吃,更不让吃饱。不让吃?这不比死还难受。所以在饮食的选择和控制上我们没少和他做斗争。

  公公是个有文化的人,道理自然他是懂的,可就是抵不住食物的诱惑。在洗衣服时经常能从他的口袋里掏出香肠、饼干之类的,甚至月饼、西瓜、生日蛋糕这些高糖分的食物他也偷吃几口,儿女们为此没少批评,认为他不把自己的生命当回事。可往往人就是这样,越是不让吃的东西就越是想吃,毕竟人生在世,吃是排在第一位的,人类永远无法克制对美食的诱惑。

  12年7月,我假期回去探亲,看到公公的精神状态还可以,饭量比以前是小了一些,但还可以吃掉一大碗面条。在我切西瓜时,内心充满了矛盾,我们吃着他看着,对于一位古稀的老人真于心不忍,也会拿上一牙瓜给他吃。想起婆婆在世时,对公公无微不至的照顾,而如今,这个厨房、院落是如此的冷清,可以想象,将近两百多天的日子,公公眼看着相濡以沫一辈子的老伴一日日走向了死神,他的内心是承受了多么巨大的悲痛。

  相聚的日子是短暂的,临行前,我拿起指甲刀为他剪去厚厚的钙化的手指甲和脚趾甲,他好像很是感动,但终没有说啥,我知道这是北方陕西人的含蓄,感动是藏于心底的。他亲昵的抚摸着孙子的头和手,问了一些学习等方面的事,要孙子好好学习,健康做人。当我们走出大门好远,回过头来看时,公公那偏瘫的拄着拐杖的身影还坐在门口的台子上,像一尊雕塑,显得那样的孤寂和落寞,我又不禁鼻子一酸,万千思绪涌上心头。

  就在我回来仅仅几个月后,噩耗传来,他糖尿病并发症复发,腿脚开始疼痛,一直到膝盖,像烧黑碳化了的木棍,疼的日夜坐卧不宁,靠打杜冷丁缓解疼痛,在活活受了几个月难以想象的病痛折磨后的公公终于撒手人寰。听到家里打来的电话时,我的眼泪又不自主的流了下来。我可怜的公公,生前那么健壮的身体、硕大的肚子在去世时竟被折磨的平平如也,可以想象在他生命最后的日子,他的心灵和肉体是经历了怎样的生不如死的痛苦的煎熬。

  人死如灯灭。公公婆婆相隔半年先后在病痛的折磨中离开人世,我们只能从照片中感受他们往昔的音容笑貌。泪光中,我想起我和公婆之间的很多往事,有欢笑也有矛盾。在我们生命交叉相伴的十多年,因为两代人之间的代沟,因为对事情的理解和看法的差异,因为缺乏有效的理解和沟通,也和他们红过脸,让老人家生气,而我自己当时也觉得很委屈,现在想来,那时年轻的我咋就不知道站在老人的角度多想想,咋就不能多说上一些让他们开心愉快的话语,咋就不知道多做一些顺心的事让他们欣慰。

  如今,我也步入中年,对生活和生命有了更多的感悟,人和人有幸相识相知是缘,茫茫人海中有幸成为一家人更是缘,所以在有限的生命中真的要好好生活、乐善好施、照顾好自己、爱护亲人。

  爸妈,又一个清明节到了,儿媳在这给您二老跪拜谢恩了,如果您们在天有灵的话,请接受我迟到的歉意和祝福吧!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