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曾说过:“将来真正的画家,我觉得很可能是从民间出来的。”是啊,很多大师,起初并不是科班出身,却由于自己的喜好,并将其转化为动力,工作之余,废寝忘食的专精于某项创作,其作品不拘一格,没有条条框框的约束,最终获得了读者的认可,成为名作。我们周围其实也有这样的人物,今天,我来介绍一位身边的画家——— 方玉毛先生。

   方玉毛先生,笔名东方玉晓。原在蚌埠拖附(现BB滤清器有限公司)任宣传干事。方先生自幼就擅长书写,宣传工作本就是天天与笔墨打交道。慢慢的他也走上了绘画这条道路。1987年,他正式在合肥拜师郑若泉(原黄山画会副会长,其山水、花鸟在国内有很高的知名度)。郑若泉老师后来担任《百花艺苑》书画院院长,那段时间,我市著名画家郭廷龙老师、光相磐老师都在艺苑里面,在合肥市城隍庙举办的那次“百花艺苑书画展”,几位老师和方先生均有作品展出,方先生由此与他们熟识,由于他勤奋好学,渐渐地获得了老师们的认可。1987年底,在郭廷龙老师的推荐下,方先生正式加入蚌埠市美协,专职绘画。
   艺术来源于生活,尤其是绘画,没有真实的感人经历和大量的写生,在家里闭门造车是不会有好作品的,在跟随郑老学习了很多绘画技巧后,方先生已具备了基本的绘画技能。长期的接触,郑老对方先生的天赋与平时的默默苦练都很满意,这时候只在家里练习已经不够了,必须要走出去,与大自然接触,寻找灵感。1988年,郑老就带着方先生去张家界、雁荡山、桂林一带进行写生。途中经过阳朔地段一个叫“葡萄”的小镇,那里景色很美,郑老和方先生都非常喜爱,这时下起了小雨,当时路面有点泥泞,郑老那时已经六十多岁,方先生怕郑老身体吃不消,想早点回去,郑老却被这优美的景色所吸引,不忍离去,继续前行,山行几里后,雨越来越大,二人已经湿透全身,颇有点进退维谷的感觉。这时前方突然出现一片枇杷林,他俩大喜,急忙赶进林内,林内有六户人家,那里的村民非常淳朴,看到他们急忙招呼进屋,更衣洗漱,随后招呼吃饭,特别热情。席间主人得知二位是安徽画家后便豪爽道:“你们可以在这里随意吃住,想住多久住多久,反正是自己家的房子,也不需费用,有时间留两幅作品即可。”郑老师和方先生被村民的诚意所感动,加上确实这边风景独好,在这里待了26天后才恋恋不舍的离去,走前郑老师要付钱,村民坚决不要,却对俩人留下的几幅作品爱不释手,郑老师无奈,只好走前在枕头下悄悄塞了两百块钱。这些天的采风为俩人收集了大量的素材。他们分别创作出了以枇杷林、桂林凤尾竹、阳朔山水为主题的多幅作品,受到大家的关注及好评。
   多年来,方玉毛先生一直勤练不辍,每天不论忙否,都坚持练笔从不放下,其山水花鸟为主的国画作品日渐成熟,受到大众的欢迎。尤其是在2012韩国丽水世博会的书画展上,先生精心创作的国画《桃花浪》当场获得同行一致好评,该件力作在现场被一位华侨高价收藏。可以说,方先生此举为我们蚌埠争了光,知道的朋友都纷纷赞扬。
   前几天,方先生来我庆园做客,相谈甚欢。闲聊间,先生说:“画画如同写文章,若一段时间不写,不涂抹,手便感觉陌生了许多,古人云‘游于艺’,是把艺术创作当游戏去玩颇觉可爱,玩出花样,玩出新意,玩出水平才是‘游于艺’的精神。在长期的绘画学习创作中我深深的领悟到,小画有精神才能情趣万分,大画要气势磅礴,开合自如, 才会令人心动。起伏乃自然万物的常理,一个浪潮起来 了,之后会降落下来,人生 亦是如此,须沉潜一番,积蓄力量,才会有更大的提高。”57338_20c130c04ecbab1.jpg  
   是啊,人生有起伏,看清楚自己的位置才会更好的绽放。先生又言及最近在创作中感到自己的不足,打算这段时间,放下手上所有东西,再去北京进修一次,以获得更好的进步。这话令我肃然起敬,只有真心热爱艺术的人,才会不计代价的追求进步。
   期望方玉毛先生在这求学之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高,其作品再次绚丽绽放,成为我们蚌埠市艺坛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