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我在蚌埠市《淮河晨刊》往事版上发表了“当年在蚌埠影响最大的宋门心意六合拳”一文,报纸出来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很多朋友都打电话来了解、询问。也有一部分习练心意六合拳的老师打探到了我的地址,直接登门拜访,对我的文章表示感谢,并就宋门的经历及发展进行了探讨。还有很多朋友对宋门故事非常感兴趣,想多知道些宋门后来的故事,希望我再写篇后续文章。确实,精彩的宋门故事也让我很感兴趣,于是我与好友胡春杰先生相约又拜访了宋门的几位老师,收集了一些资料,希望我们的努力能让蚌埠宋门的故事在百姓面前精彩地展现出来。
  ——— 是为记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是苦难的岁月,很多现在看来是无法的事在当时却习以为常。比如说拉壮丁,国民党招不到士兵,又怕上级责骂,就跑到村子里挨家挨户搜,所谓“三丁抽一”,“五丁抽二”,实际上凡是壮年男子,基本上都跑不掉,有不想去的,轻则叱喝,重则鞭棒,在这个背景下,我们的主人公李文彪拳师就从利辛县来到了蚌埠。
   李文彪拳师身材魁梧,浓眉大耳,双目有神。1918年出生于利辛县一个叫小李庄的村庄里。1936年国民党拉壮丁,那年他18岁,正是拉壮丁的好人选。被逼无奈下,他只好单身跑反,投奔在蚌埠的老乡,后来经老乡担保,在国安街一家黄包车行拉车维持生活,由于他年轻,有一把子力气,而且为人忠厚老实,大家都挺喜欢,时间长了以后,又找老乡疏通,花了些钱到码头上买班上班。
   李文彪为人厚道,在码头上认识了当地的孟宪章一帮朋友,相处不久,大家脾气相投,就有八人在码头上结为拜把兄弟相互照应,李排行老四。后又经孟宪章介绍后认识了宋国宾老师。这个时候宋国宾老师已经在码头上开场授徒了。李遂拜在门下,天天跟老师学艺。宋师武学渊博。李开始时先从入门的十趟谭腿、少林拳等基础练起,虽是基本功夫,李文彪却勤学苦练,从不间断,很快就有了一定的造诣。宋师看了,很是喜欢,又传了六合刀、六合枪等器械给他,李苦练了一段时间后,均能熟练的掌握。且李文彪为人低调从不惹事。宋师又暗中考察了一段时间后,正式将李文彪收为入室弟子,专攻心意六合拳。
   当年宋师有个儿子宋精忠,在娶妻生女后,因故早亡。留下张文华带着寡女宋玉兰在家艰苦地生活。宋师对此事非常苦恼,无计可施。这时李还是单身一人,生活也挺不容易。长辈们都很关心他,于是孟宪章母亲与储衍玉母亲找到宋师,在中间说和,劝宋师认张文华为义女,让李入赘宋家。宋师本来就很喜爱李的忠厚老实,再加上众人说合,略作考虑后就答应了下来。遂约定李文彪入赘宋家,以后生下来的长子姓宋,以传宋家香火。李文彪老师入赘宋家,与张文华结婚后,在1945年生下了长子宋玉贤,随后几年,又陆续生下了二子李玉安、三子李玉贵、四子李玉海、五女李玉珍共五个孩子。在此期间,宋师考察李师很久,觉得李是个正直的人,且也酷爱功夫,可以继承他的衣钵了,就正式的传授宋门的心意六合拳精髓于李师。当年宋师徒弟众多,大部分都是码头工人,难免有良莠不齐的情况。宋师择徒较严,不熟悉的徒弟,都是先从十路谭腿、六合刀等基础功夫练起,算是外门弟子。过了一段时间,觉得徒弟确实喜欢,也愿意下功夫苦练,为人比较老实不爱惹是生非的,才认为内门弟子,正式传授四把锤(旧时有千金难买四把锤一说)、十大形等心意六合拳功夫。等练了几年,基础打好了,师傅感觉确实适合练心意六合拳,再把心意的精髓传授,成为宋门的真传弟子。且心意是内家拳之首,拳法刚烈,有心意不出手,出手必伤人一说,所以习练心意,一般都是在夜里,不给外人观看,以防惹是生非。
   李文彪白天干活,晚上苦练,每天下班到家倒头就睡,睡到夜里,从十二点开练,三四点结束,不论酷暑寒冬,无特殊情况从不间断。十余年后,终于得窥心意的精髓,对两节棍、马腿凳(相传旧时一高手在家吃饭,突有敌人来袭,高手当时没拿武器,灵机一动,就随手拿起所坐的马腿凳应敌,将敌人打退后,将此凳术收集整理,保留了下来)也熟练地掌握,大功告成,成为宋门心意六合拳二代的代表人物。
   解放前的那段时间,社会动荡,风雨飘摇,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码头工作比较辛苦,那微薄的收入也仅够糊口。李文彪极好朋友,但凡亲友上门,均热心接待从不懈怠,慢慢的,师兄弟们都知道了李文彪讲义气,有时候吃不上饭了,经常到李那打打秋风,混口饭吃。码头上有些人有了困难也经常向李求助,他均慨然相助。李文彪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了码头工人和师兄弟们的领头人。但码头上的那些收入哪够这样的消耗。时间长了,李文彪也是捉襟见肘,拆东墙补西墙。无奈之下,他只好重操旧业,在码头下班之余,重新拉起了黄包车,赚点外快。
   好在那时李文彪在蚌埠也已小有名气,人们都知道李文彪会拳,等闲三五人近不了身。当时有位警察张署长,一次偶然坐李文彪拉的车时,看李师面相端正,身材高大,就随意聊了几句,聊得比较投机,又谈到李文彪会武,也感觉到李是个实在人,就约定李每天下班后做署长的兼职车夫带保镖。上午接,晚上送,李每天晚上就跟着署长走东串西赶场子。署长喝酒看戏,李就负责结束送他回家。慢慢的,警察署上下都认识了李文彪。
   一次,有个地下党员王某(化名)在接头时不幸暴露,在与敌人斗争后负伤跑到一个码头工人的家里,当时全城戒严,挨家搜索抓这位地下党,情况非常紧急。该码头工人无奈之下,找到李文彪。李文彪见此情形,非常同情,当时的人们是非常支持共产党的,他虽然没有入党,但也接触过一些共产党员,对他们有一定的了解,也很佩服。就安排兄弟把那位王某藏在码头上一个废弃的仓库里。警署的人检查到这里的时候,看是给署长拉车的李文彪也在,都是熟人,就放松了警惕,随便寒暄几句,扒开几个仓库随便看看就混了过去。待警察走后,李文彪又急忙找来门内会医术的师兄,悄悄的为其换药,治疗。等过了几天,慢慢的风声小了,敌人懈怠的时候。李文彪又将王某化装,打算送出城。
   到了门岗,哨兵对出城的车马挨个的搜查,而且哨兵非常严厉,对每个人的车都打开仔细的检查。哨兵查到李文彪的时候,只见他面不改色,笑言署长有事让他二人出城办事,哨兵对李文彪还算熟悉,知道他是署长的车夫,算是自己人,就没细看,摆手放行了。出城后,李文彪按王某的要求将其送到曹老集一个秘密的根据地。就这样李文彪安全顺利的保护了王某。当时知道的师兄弟们都很佩服李文彪能在关键时刻为朋友仗义出手,码头上,师兄弟中,他的名声更大了。
   1949年1月蚌埠解放,大军南下参加渡江战役,当时蚌埠水陆交通便捷,是重要的物资流通集散地。很多南下物资都露天堆积在码头上,每天都有不同的车辆,轮船拉来运走。军队安排人看护值班。李文彪和师弟张荣德负责夜班。那是最乱的时候,虽然国民党反动派被打跑了,但还有很多残余的特务和没跑掉的士兵、地痞流氓等留在蚌埠兴风作浪。他们看到众多物资在码头上堆积,而值班的仅有两个人,就暗中聚集,企图哄抢,破坏军用物资。
   有天深夜三点钟,不知道是谁集结了二十余人携带刀棍,悄悄的跑到码头上,打算放火破坏。当时张荣德在外面巡逻,看到此景大呼:“你们干啥的!”敌人也不搭话,分出了几人,上来拿棍就打,张虽习武多年,毕竟没有防备,闪过了第一下,却被后面一棍抡到脑门上,顿时眼冒金花,半天反应不过来。这时李文彪还在屋里,听到动静,他急忙出门,看情况不好,疾步赶上,一记崩拳将一人打飞出去,反手一掌,又拍倒另一人。顿时现场一震,他将张荣德护在身后。大声呵斥:“哪来的无赖,找死的吗!”几人被李这两手打的回不过神来,顿时气焰大消。但后面的人看这边不顺,又陆续跟了上来,李文彪护着张荣德后退几步,由于没有防备,也没有武器,敌人陆陆续续的将二人围了起来,这时李看到门口水缸边堆放了平时码头工人干活用的披肩布,灵机一动,急忙拉着张将披肩布浸于水中,待潮透后拿了出来,拧紧绞成棍,与众人搏斗开来,这披肩布浸过水后,威力大增。加上李文彪多年习武,力大招沉。只看李寸步上前,瞬间发威,啪啪几声以后,对方直接被披肩布甩倒了三个人。敌人看李武艺高超,众人难敌。远方隐约又有脚步传来,只好罢战,悻悻然扔下几句场面话,扶起被打倒的众人,逃之夭夭。第二天部队后勤领导赶到,对二人大加赞赏,并加强了防卫。事后查明这些人是敌特蓄意破坏,幸亏李张二人英勇出手。此战后,二人在码头上名声大震。码头工人们对李文彪的功夫大为佩服,很多本来不喜爱功夫的兄弟们见此情形也改变了想法,开始习武,宋门在蚌埠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逐步发展成了最大门派。
   1960年宋师老去后,李文彪为宋师办理丧事,安葬在燕山(2008年宋门众弟子为其续谱和迁坟,现已改葬到涂山公墓)。随后,李文彪在师兄弟们的推举下,众望所归,成为宋门心意六合拳第二代掌门人。那时还有很多师兄弟拜在宋师门下,李便代师传艺,很多入门晚的以及宋师去世后慕名而来拜在宋师门下的师兄弟,大部分都是李文彪教授的心意精髓。之后多年,李文彪广收门徒,他牢记宋师的教诲,虽收徒众多,但每个都严加考察,只有真正用心去学,为人正直,孝敬父母,不爱惹是生非的才传授绝艺。
   旧时江湖复杂,门派众多,有些拳师重武不重德,待到后来教会了徒弟,打跑了师傅的故事也时有发生,慢慢的师傅传艺都有所保留,连鲁迅先生都曾在《南腔北调集》里提过:“我们常常听到:拳师教徒弟是留一手的,怕他学会了要打死自己,好让他称雄。”李却不这么看,他曾经在私下与弟子闲谈道:“我们习武之人,首要重德,有武无德者,如脱缰野马,极易惹出大祸。但像有些师傅怕有后患,教徒留一手,这也是不可取的,如果都像这样,你留一手,他漏一招,长此以往,空有虚名,一代不如一代。只要认可一个人,就应该全身心的教授,一点也不要保留。在我看来,徒弟强过师傅那是好事,我会更高兴,只有不断的进步,才能将门派发扬光大。”大家听了,深以为然。
   师兄弟们有些问题找到李文彪,他毫不保留,均用心相授。对弟子们也是如此,只要是认可的,均倾囊相授。在他的严格教导下,很多弟子都进展显著,不少人都在全国比赛中获得良好的成绩。李文彪的四个儿子都习练心意六合拳,并且在当地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当时在蚌埠不仅仅是宋门一个门派,还有房门、胡门、回门等几个门派,在当地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在码头上,有争执是常事,有时候涉及到了门派,可能小事也会变成大事。李文彪掌门后,均严于律己,有时候发生争执,但凡有宋门弟子参与的,不论对错均先退让一步,有弟子不服气,觉得咱又没错,干嘛退让?李均严厉制止,别人看李师低调,也有面子,事情大都圆满解决。待到事情处理完后,李再单独的做弟子们的思想工作,言习武之人,不但要有武,更要注重德,退一步海阔天空,只有心胸宽阔的人才能做一番事业,如果被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所束缚,那是绝对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在李文彪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下,弟子们慢慢的都理解了他的一番苦心,懂得了包容,谦让的意义。宋门的人越来越团结低调,很少与人发生争执。社会上对宋门李文彪也越来越认可了,有时候别的门派发生了争执,他们也经常请李文彪过来评理,李则秉承公平包容的原则尽力的协助处理,处理的都很顺利。人们都说,李文彪不但习武,而且还有武德。德武双馨在李文彪身上真是名副其实。
   如今,蚌埠宋门心意六合拳弟子们逐步走出蚌埠面向全国,欣欣向荣的局面丰富和发展了淮河文化。 

DSC_0298.JPG

本文作者钮欣(右)胡春杰(左)与李文彪之子李玉安合影。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