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1431824134560.jpeg“二月二,龙抬头,男女老少洗理头。”这是小时候在故乡中卫记忆十分深刻的两句民谣,其传唱之广,影响之大,可用“耳熟能详、妇孺皆知”来形容。内在含义也通俗而又简单明了。

听老人们说,农历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亦称“春龙节”。这一天男女老少都要以“洁头示敬”,男人要记着剃头刮脸,女的也不能忘了洗头美发,否则龙王爷一不高兴,就可能让你的茬儿,叫你一年都不得顺利如意。

离家从戎41个年头,如今结束军营生活解甲归田了,可每年的二月初二这天,依旧会想起那两句民谣,并在心中默默复诵。尤其喜欢回味当年光着小屁股边嬉戏边朗诵民谣的情景,那情景稚嫩顽皮,声音奶声奶气,生动绝妙至极。那日子,是一种正宗的故土味道,味道里面散发着黄河水的泥腥气、腾格里沙漠的蒿草香,十分悠远而亲切。

又到了二月初二,恰逢春分至清明期间,传统的故乡人纷纷开始上坟扫墓,应亲人之约,我也来了。驱车由兰州回中卫,路过沙坡头的鸣沙山,停车小憩。直立黄河滩涂四向环顾,再一次触景生情,因大漠风尘沧桑灼热而感慨万端,因神奇的龙的传说而醉入梦唱。

中卫鸣沙山,坐落在中卫古城西端沙坡头地区的黄河北岸、腾格里沙漠南缘,隔水与香山相望。爬上山顶观赏黄河波涛和一望无际的大漠景色,令人震撼,继而倍感神奇迷离。震撼,是因为万千黄沙构筑成巨大的沙阵,绵延无际蔚为壮观;神奇,则是由于千里沙海与黄河的结合部竟有一片如同世外桃源般幽静的绿洲——童家园子,而这不足两平方公里的小小村寨,恰恰又脚踩黄河、头顶着巍巍鸣沙山。

也许是因为“飞沙走高”的自然原理吧,纵使滔滔黄河冲刷千年,由松散的沙粒构成的鸣沙山却岿然不动。由沙山脚下抬头仰望,但见金色沙丘悬若飞瀑,疑似从天而降。每每烈日当空,极尽情趣的人们坐在沙山顶上,面向黄河顺坡下滑,干燥的沙粒急剧泻下,沙坡内便发出钟声般厚重的嗡鸣,“沙坡鸣钟”的誉称便由此而来。民间也有人送给它另一个比较亲昵的美誉,称它为“会唱歌的沙丘”。1521435020101339.jpg

沙山为什么会发出鸣叫声呢?里面有很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其中的一段,令我记忆尤为深刻。

相传在古老久远的殷商时期,黄沙和黄河在这个叫做沙坡头的地方相遇了,它们都是龙的化身,黄沙是黄龙,黄河是青龙。沙坡头有座古城叫“桂王城”。一次,向来不可一世的黄龙在桂王城附近路遇青龙,提出交战,青龙藐视地说:“你生存在世,与自然界万物为害,天地背向,不战自败。”说完化作一条玉带似地河流,静静地向东流去。黄龙恼羞成怒,张开大口,喷出一股股邪气。霎时间天昏地暗,飞沙走石顷刻聚集成一座高大的沙山,不但截断了河流,而且连桂王城也给吞没了。

青龙并没有被黄龙的气势汹汹所吓倒,它依靠潺潺细流,以矢志不渝的毅力钻透了沙山,连接好自己伤残的躯体,继续滚滚东流,只是颜色由青被浸染成了米黄,这便是现在我们看到的黄河水的颜色。后来,沙山被急流劈去了一半,形成如利刃切割过一样平滑的倾斜面。从此,每当人们踩上它的躯体时,黄龙便认为是在嘲笑它的失败,又怯于掩埋山下的桂王城众多生灵的冤魂纷扰,便发出恐怖而又痛苦绝望的哀鸣……

传说终归是传说。鸣沙山也不仅宁夏中卫独有,甘肃敦煌的月牙泉边也有一座,所不同的是它远离黄河,坐落在古丝绸之路的沙洲一侧,与风烛残年的莫高窟遥遥对望着。

那么,沙山究竟为什么会鸣响呢?除了老人们的“神山显灵,护佑众生”之说外,其实更有许多科学道理之说不绝于耳。

有人推测,这是沙粒滑动时沙丘内外的空气不断流动,因此产生震动而发声。

也有人研究认为,这是由于沙丘下面有一个潮湿的砂土层,表面被阳光暴晒后的沙粒滑动时会产生震动,震波到达潮湿层时受到反弹,引起共鸣,便会发出声响。

有的科学家现场检测发现,沙丘表面的沙子细而干燥,含有大量石英晶体,被太阳暴晒后就会发热,又遇风或人马在它上面走动时,沙粒便产生相互摩擦而发声。

还有人分析认为,由于石英晶体对压力非常敏感,受到挤压后产生出电流,而在电的作用下,他又会伸缩振动,传出声音来……

众说纷纭,各具理性,不一而足。

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并各具一定道理,但对“沙坡鸣钟”的真实原因至今仍无肯定的权威结论。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沙漠生态科学研究水准的不断提升,这个秘密一定会被揭开。

“二月二日新雨晴, 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 十字津头一字行。” 唐白居易老夫子的这首春游诗,真是千古佳句,用在此刻此处不乏绝妙。

1521435174829652.jpg

是啊,二月初二日,大地生机盎然,百草萌生,的确是踏青出游的绝好时节。新雨初霁,大地复苏,不远处,还真是有一位身着青衫的男子,只见他牵着长长的驼队,正徐徐行走在黄河岸边。那“叮当、叮当”的声音,是沙漠地带独有的美妙,是天籁般的交响。

南观千倾河面,一排皮筏荡漾于碧波光影,身着白色马褂的筏夫悠闲自如地划动着双桨,偶有十分熟悉的歌声传来,我知道,那是这片土地上的另一番淳朴的清欢,是本土的筏子客们正唱着传统的民歌小调,它叫“宁夏花儿”。

北望蓝天之下,一群五彩的青年男女在金色沙山顶端欢呼雀跃,正所谓“百米沙山削如立,碛下鸣钟世传奇,游人俯滑相嬉戏,婆娑舞姿弄清漪。”古《中卫县志》中的此番描述,真够得上生动贴切。品赏着那番激越,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人面对神奇自然的时候,也许才能回归本真,快乐到了忘我,才是人性的大美。

一条钢铁巨龙由东向西,从沙山与黄河的空隙穿越而过,只把一声汽笛和轻盈的身影留在了群山秀水之间,那是包兰线上去往呼和浩特的特快列车。大漠、黄河、绿洲、欢愉的人群、现代化的铁路,都在这片空间里和谐共生,一派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

亲爱的朋友,也许我们未必要去机械地再现白翁笔下意境,却可以一起出发去沙坡头体验《中卫县志》所述的精彩,一起于母亲河边观水听涛,扬沙祈福,一起跨上羊皮筏子泛舟河浪,然后坐拥金色的沙山,静静地聆听钟声绝唱,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

美哉!梦幻沙坡鸣钟。妙哉!黄龙与青龙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