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冬天的记忆

  几年前的一个晚上,在收看有关哈尔滨大冬会的央视新闻时,我又见到了奥运冠军大杨杨,只不过她不是来参加比赛,而是以央视特约记者的身份对在自己家乡举办的[迷你冬奥]进行相关的评论和采访。在二月二十日的[全景大冬会]节目里,我看到她站在哈市的一个室外人造冰场的旁边,一边十分羡慕的观看一群小朋友滑冰,一边感慨200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们这么幸福拥有这么好的冰场。据她讲:20多年前,由于故乡七台河汤原县城里没有人造冰场等相应的设施,她和小伙伴们要想滑冰只能在封冻的河上。这真是弹指一挥间,过了三十年,故国家园沧桑巨变,天翻地覆慨而慷,换了容颜与人间。

  提到杨扬,七年前在盐湖城曾创造过辉煌,在创造辉煌之前也曾搏击过风浪,巧合的是,她那次奥运经历竟然在08年复制到参加京奥射击比赛的我们的齐鲁神枪手杜丽姑娘的身上。唯一的不同的是,杜丽得到了来自对手和裁判以及差不多九成以上国人的理解以及体谅和尊重,可当年大杨扬和她的姐妹们在利勒哈姆尔和长野冬奥会上遇到的对手,却为了保住在短道速滑上的垄断地位,而把中国姑娘视做仇敌一样,用尽了各种卑劣的伎俩,再加上裁判在仲裁时有意无意的帮他们忙,所以在那两届冬奥会上,每当中国队参加的比赛结束,姑娘们都会被对手和裁判气哭,或许她们都感到了英雄末路般的苍凉。在长野冬奥会后,大多数人都以为大杨扬和她的伙伴儿们会选择退役,因为奥运亚军的荣誉已经可以让他们衣锦还乡了。但我们可爱的大杨扬和她的队友们又咬牙坚持到了盐湖城,当时某些人还不理解,可有谁能说清楚,这是一份多么重的担当!在盐湖城,出呼大多数人意料,我们的老对手虽然没有给姑娘们制造什么麻烦,但杨扬在首先进行的1500米决赛中还是输了,当我得到她名列第四的消息时,觉得很惋惜,也感慨世事的无常与人生的苍凉,难道大杨杨的命运和她的同胞与前辈,那个在1994年利勒哈穆尔冬奥会上屡败屡战,不惧艰险,但最终令人遗憾的未能在冬奥长道速滑夺魁的我们的冬奥无冕之王叶乔波一样吗?要知道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体坛武林高手在决赛场上上演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的悲剧,功亏一篑令人扼腕叹息。不知道我们的杨扬是怎么样度过那难熬的三天的,她的感受兴许和在北京奥运会上用五天走出人生与事业沼泽地的杜丽一样。在经历三天的卧薪尝胆之后,她又站在了短道速滑500米比赛的起跑线上,只见在裁判的发令枪响后,杨扬好似离弦之箭一样飞翔在盐湖城冬奥赛场的冰面上,且百步穿杨,她历尽了千辛万苦终于第一次让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飘扬在冬奥会的竞技场,为了这一刻她把自己的青春岁月无怨无悔的交给了冰场,且不管遇到多么大的雨雪风霜。

  孔夫子在答弟子问时提到的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的无双国士或许就和杨扬一样。而无双国士并不一定出身于名商巨贾帝王将相,却往往来自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的布衣人家,比如身不入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面对满清专制统治和家国沦亡拍案而起宁死不屈的鉴湖女侠秋瑾。而不战而降苟且偷生乐不思蜀的刘阿斗就没有什么骨气与担当。今天无论是在冬奥会世界杯或大冬会的短道速滑赛场,杨扬的师妹们业已能够技压群芳,并可以沉着应对来自对手的挑战,微笑面对风云变幻的赛场。时间像条小河一样在静静流淌,在2002年为自己的祖国拿到两个冬奥冠军之后,杨扬和她的姐妹告别了她们眷恋的短道速滑竞技场。得到这个消息,我很感伤,因为这意味着从此以后,再也看不到她和她的姐妹们驰骋在冬奥赛场了。大杨扬退役后,开始边上大学边参加北京奥运的筹备,为她的家国铸就新的梦想。看得出杨扬很珍惜家国赋予她的使命,这一点倒和《水浒传》里被逼上梁山之前的豹子头林冲,与《三国演义》里的常山赵云有点相像,只不过她更有骨气和担当。汶川地震发生后,杨扬和高敏等奥运冠军们主动到灾区慰问,并和那里的孩子们一起做游戏,帮助那些过早经历风雨的人们能尽快忘记忧伤。赈灾义演时她不仅捐了款还流着泪安慰虽素不相识,在地震中失去亲人的同胞。并在京奥闭幕之后负责为灾区的学校筹建新的操场,她说只要能重建操场,灾区的孩子们就有了做游戏的地方,而体育游戏或许能漫漫抚平灾难带给他们的心灵创伤。即使在拍摄哈尔滨大冬会中国央视新闻专题「冰心飞扬」时邂逅与自己无亲无故的但喜欢滑冰的小姑娘马帅,杨扬也耐心解答小马同学提出的问题,并尽其所能来满足她要到大冬会冰场看比赛以体验与感受冰上运动乐趣的愿望。

  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中国的运动员中我最敬佩的就是杨扬和她的姐妹,有情有义有担当,而且我相信她之所以这样做绝不仅仅是因为自身利益的考量,而是要让自己心灵找到可以安放的地方。去年杨扬在她的博客里,发表过一篇题为《火炬进行时》文章,文中除了谈自己参加京奥火炬中国境内传递活动时的感想与心得体会之外,还写了一段话,非常值得我们这些75,80后们细细思量。也许这就是她为何在功成名就之后继续为她的同胞铸就梦想和分担风雨的答案。“我们这一代人是幸运的,吃过窝窝头,也尝过面包,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因此更加懂得珍惜。”在那篇博文里,她这样讲,她的家乡汤原是一个在地图上很难找到的小城,若不是出了个奥运冠军,恐怕很少有人晓得这个地处,北国塞外林海雪原里的偏远小县。记得十几年前杨扬初出茅庐的时候,央视的体育世界曾经播出过一个专题,介绍过她的身世,看过那部专题的人或许都清楚除了在少年时代和美国总统奥巴马有些相似之外她和我们一样普通平凡,之所以滑冰滑成了天下第一,我想与她少年时代经常接触速滑这项运动息息相关,因为人在童年若经常小伙伴们玩儿某种体育游戏天长日久会对此种游戏产生感情,即使你成年以后不当运动员,不进竞技体育圈。参与短道速滑比赛若跌倒都有可能被其他参赛选手的冰刀划伤,甚至还会有生命危险,今年春天在青岛举行的2009年中国全运会的短道速滑个人项目比赛中,新疆队的孔雪就因跌倒后被对手的冰刀划伤脖颈而住进医院,可见参与短道速滑这项运动需要多么大的热情与勇气和胆量,真是没有一身胆,不上威虎山,没有一身胆,莫上短道速滑场啊!根据搜狐体育新闻的报道,受伤后的孔雪在接受手术治疗后仍然表示若伤势对身体运动无大碍,她还想参加第二天进行的三千米接力决赛。当看到此消息的时候我还以为孔雪姑娘是在安慰大家,不用为她的伤势担心而作的姿态,没想到第二天她会带伤坚持参赛,因为像她这样的伤情从医学上讲属于重伤,应该严禁参加体育比赛,若不是对冰场的热爱,我想孔雪是没有作出相关决定的勇气的。当然我并不希望这个故事得到人们的传扬,因为竞技场毕竟不是角斗场,体育比赛也不是你死我活的较量。

  十几年前,央视体育世界的那期介绍杨扬的专题,我若不看,杨杨的故事或许不会进入我的视线,记得在那期节目里她留着齐耳的短发,像极了当年在中国央视热播电视剧《红十字方队》里的班长江南,巧合的是两人的性格也很相似;坚毅而开朗且善良乐天。只不过《红》剧中的江南军医大还未读完就因病去世,含笑离开了这个她十分眷恋的人间。看来有些文艺作品里故事并非虚构,或许像江南那样的好姑娘就在我们身边。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关注杨杨和她的队友,挂念他们在冬奥会和大冬会以及世锦赛上的每一次亮剑,尽管我们谁都不能保证他们次次都能凯旋,其实杨扬他们参与奥林匹克运动会,有时候就像我们的前辈们在明清时为了生存得不再艰难而闯关东和走西口,在每一场比赛结束之前谁都不知道自己命里有没有(短道速滑以及射击射箭和冰壶比赛尤其如此),因此参加这类比赛的运动员要想登上世界之巅必须有坚毅的意志力,有极强有心理素质。

  试玉要烧三日满,辩才须待七年期。杨扬和她的兄弟姐妹,我关注了十四年。记不清那是95年还是96年,在某一个晚上我不经意间看央视体育频道的体育世界栏目邂逅「知道或者说认识」并了解了当时初出茅庐名不见经传的杨扬,那个专题里说自幼在冰天雪地里疯玩的她性格乐观而坚毅,且进入国家队之前的经历和奥巴马差不多一样,当时,我就感觉,这位在东北黑土地林海雪原里土生土长的姑娘或许会在艰险异常的短道速滑赛场干出点名堂,因此在此后的岁月里每当在媒体上发现与杨扬有关的消息总会吸引我的目光,直到她护卫五环旗走进华夏故国的竞技场。


  【二】冬天的随想

  在写与杨杨有关的博文时,我还以为不会引起网友的关注和反响,因为在灯红酒绿的和平年代她那样的人很少被人崇尚,至少在汶川地震发生之前是这样。说实话以前我也不理解(这并不代表是否敬佩),走下竞技场的杨扬,为何干起事来还像在中国短道速滑队一样兢兢业业认认真真,促使她这样做的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去年底一个偶然的机会,在网上读到她的那篇博文里的哪句话,才理解了她退役后对生活的态度和对工作与学业的那一份担当,并认同她在那篇博客文章里提出的观点与主张。其实不管是我在前几篇博文里提及的在异国他乡不畏艰险力敌豺狼的吴越剑客金晶,以及在故乡家国历尽风雨仍百步穿杨的齐鲁神枪手杜丽,还是在本文中提及的在冬奥赛场搏击风雪且愈挫愈强并极具读书人气质的龙江冰雪猎鹰大杨杨,虽然她们从事的比赛项目不同,人生阅历也不太一样,但或许她们性格中有许多相似的地方,那就是敢爱敢恨乐观开朗,所以得到了大多数国人的敬佩。

  读杨扬的博客日志我还了解到,她在夺得奥运冠军后的2003年曾随一个探险队穿越罗布泊。我曾看过几部介绍大西北人文和地理的电视纪录片,多多少少了解一点塞外的大戈壁和戈壁滩中罗布泊的情况,那是一个‘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千里无人烟,风吹石头跑’的荒凉之地,在那里只有被埋在沙漠中且被风化以后时隐时现的累累白骨,一座座被废弃在沙海里若隐若现的西域古城废墟,以及要用三千年才能完成一次生死轮回的胡杨树,诉说着汉唐魏晋时的车水马龙与商贾云集。据说古今中外的读书人每当提及戈壁大漠时,都会感慨天地的壮阔和人生的短暂与世事的无常,不知道当年杨扬在穿越罗布泊走近大戈壁面对胡杨树时想到了什么,是不是也感叹自己的生命时间和事业成就都珍贵无比?那次沙漠之行的感悟,她虽然没写成博文,但从在杨扬的博客上发表的几幅与此相关的照片和配发于其下方的文字说明的字里行间,我想我或许已经感受到了,因为可以看到她在那篇博客日志里刊发的照片上的胡杨树以及黄沙岗和库尔勒,新疆烤馕饼还有迷人的戈壁风景。

  不可否认,有的人在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与名望以后,往往会忘乎所以迷失自我,去过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因为人性在各种诱惑面前常常会显得很脆弱,这样的人和事在古往今来的史书上和社会生活中有很多很多,而杨扬能在功成名就之后能摆脱各种纷纷扰扰,以一种阳光的心态面对人世间的那些苍凉,这本身就是难能可贵的。

  如果你去读大杨扬近几年来的博客,就会发现她的博文内容很杂信息量很大,而且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见解独特。比如她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就我们这些奥运迷们不同,我们认为体育比赛是没有硝烟的战争(尽管我不这么认为),而杨杨却认为体育比赛是有规则的游戏,人们可以通过进行有胜负输赢的游戏增进彼此的了解并逐渐学会对对手的尊重,而这种游戏特别适合在家长或老师与孩子之间或孩子与孩子之间进行,因为这种游戏能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的环境中,学会团队协作和担当以及在遇到风浪时,挺直了腰杆不趴下。其实四肢的运动可以促进大脑和小脑的发育使其更聪明,还能帮助家长或老师与孩子沟通,并能培养感情,她还把体育一词解释为人们通过参与体育游戏即锻炼身体又得到教育。怪不得近几年每当她参加有关的公益活动时都会满面春风。她在这个问题上的某些观点正如毛润之先生对体育的看法有些相同;因为体育在毛先生看来就是人们进行的一种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运动。对她的这种观点,我认为比较科学与理性所以很认同。

  再比如在对待过程与结果那个更应被人们看重的问题上,她在一篇题为《乱写》的博文中就认为人(指成年人)在社会上做事时,不应该把结果太看重,因为太看重所做事情的结果,人就会不择手段恣意妄为而且不计后果的去干自己看重的任何事情。而使她得出上述观点的理由却非常耐人寻味,‘人的一生只有死亡一种结果,其余的都是过程。’这是央视的一位节目主持人在几年前的艺术人生栏目里,和几位同事探讨人们做事情应该看重结果还是应该看重过程,其哲理性很强的问题时,她提出如上的观点。杨扬在与此相关日志里表示尽管这个理由乍一看有点较真,但她经细想以后认为有一定的道理,所以比较认同。的确,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某些人去干一些损害公众利益的事情,有时候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惜出卖灵魂,不就是要追求一种仅仅使自己能够金银满箱锦衣玉食的结果么!这些人所追求的目的若达不到,就会一整日一整日的闷闷不乐郁郁寡欢,杨扬对待这一问题的观点或许值得这些过分看重结果的人细细思量。

  在哈尔滨大冬会开幕之前,杨扬刚随一支科考队到南极洲走访了企鹅的故乡。临行前她在一篇题为《最远的旅行》的博文中提到了人生的长度和宽厚度这一常常被当代人忽略的问题。她说每个人生命的长度差不多都一样,最长不过百年而已,但若论宽厚度[人生质量]却是千差万别,而旅行则是增加人生宽厚度的方式之一,因为它可以让人眼界得到拓宽从而使得思路不再狭隘而是更加宽广。所以她选择在万家团圆的日子去南极洲感受茫茫雪原空气的纯净与南极大陆的苍茫。以上观点我相信大多数人读了都会引起共鸣,因为生活中某些人由于心胸狭隘导致在某个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上强求别人意见和自己一致,从而引发不必要的争争吵吵纷纷扰扰,着情景累见不鲜。也许有些人会觉得持上述观点的人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和杨扬一样有条件去做远足旅行。这种看法到是没有什么不对,如果是在农耕时代没准还会引发革命,但请大家不要忘记现在是信息时代,如果你没条件远足,那在网上欣赏电视人文地理记录片或者读点文史民俗类的闲书也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意义依我看或许是到旅游目的地感受一次心灵的洗礼,把当地的湖光山色和独特民风民俗都记在自己的心里,通过品读各地的人文与自然风景获得乐趣,因此不管是选择亲自外出旅行,还是足不出户在网上看记录片或读闲书,心灵若能不被束缚就足矣。或许就像杨杨在结束南极之旅以后的一篇博文说的那样:束缚我们的不是双脚,而是我们的心,只要我们的心能触及的地方,我们的双脚就一定能到达。

  由于有关大杨扬的这两篇博文是我在哈尔滨大冬会期间收看并阅读了她主持的电视新闻专题「冰心飞扬」和她的博客冬天的故事里的部分博文之后写成的,而且都是有感而发的所思所想,内容可能有点杂,每一段的主题或许也有点前后不搭,网友们在阅读时可能有点费劲,但我已决定不再对此文进行整理,因为没有感觉了,哈哈

……

  与杨杨有关的博文是我在哈尔滨大冬会期间写的,属于原创,之所以在各位江湖大侠面前班门弄斧,是因为如果不写我会觉得有些对不起在冬奥赛场历尽风霜雨雪杨杨和中国短道速滑队的那群小伙子与姑娘。或许当年看过杨杨和她的队友比赛的网友的感觉都和我差不多一样,因为我们都觉得当年我们在关注杨扬他们征战冬奥竞技场这一过程的同时,心智与心志得到了历练,人格也在渐渐向独立的方向成长。

  大杨扬在盐湖城冬奥执了牛耳以后,我曾以为功成名就的她会像奥运会体操冠军刘璇一样进军娱乐圈告别竞技场,没想到她会留在五环旗下为自己的师弟师妹们呐喊和鼓掌。也许在杨杨的潜意识里并没有将冬奥赛场简单的看做较量胜负输赢的竞技场,而是把它当成使人生得到历练的地方,因为她在退役时写的一篇题为[缘分]的博文里谈到自己二十几年运动员生涯的人生感悟时曾写到参与竞争激烈的的短道速滑比赛除了胜利可以带给自己荣誉,失败也可以使自己迅速的成长,所以依我看真正体悟奥林匹克精神的人是不会把奥运竞技场当成角斗场的。鲍鹏山先生曾经说天伤人是在爱人,杨杨的故事或许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

  我写的那几篇《杨》文中的内容就是我看了媒体的关于杨杨的相关报道之后的所感所悟所思所想,由于本人孤陋寡闻才疏学浅,文中难免有谬误的地方,望江湖上各门派的诸位掌门和前辈以及侠士们见谅。

  【注:此文写于二零零九至二零一零年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