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说,我会说话是先会叫妈妈,从此不论见了谁都是“妈妈”、“妈妈”地叫,哭的时候也是“妈妈”、“妈妈”地哭。晚上不爱睡觉,总是爸爸、妈妈整夜的轮流抱着,我一直喊着“妈妈”睡着。

    

  我们姊妹四个,几乎都是一样,会讲话都是先喊:“妈妈”。上学后,放学了,先后喊着:“妈妈,我回来了。”“妈妈我饿了。”“妈妈,老师明天让穿白衬衣,蓝裤子,白球鞋。”“妈妈,学校六一儿童节,学校让带汽水,面包。”

    

  后来我下乡当了猪倌,每次回家,老远就喊:“妈妈我回来啦。”

     

  后来我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一进家门就喊:“妈妈,我上大学了。”

     

  后来我报名上西藏,回家的时候,声音小小地说:“妈妈,我报名上西藏了。”

     

  再后来,我们内调了,回家的时候大声地喊:“妈妈,我们内调了,调回沈阳啦。”

     

  一直到今天,每次回家,我还是会更大声地喊:“妈妈,我回来看你了。”因为妈妈89岁了,耳朵很背。

    

  今天是母亲节,可我还是不习惯用“母亲”两个字,还是喊“妈妈”吧,就写写“妈妈的岁月”。


一、最漂亮的妈妈


  我6岁时在幼儿园里,听阿姨们说:“咱们幼儿园的孩子妈妈里,数小泥儿的妈妈最漂亮,你看那穿旗袍的腰身、你看那皮肤白里透着粉,你看那模样长得大眼睛双眼皮,嘴也长得好看,还总是那么文文静静的。哪像是三个孩子的妈妈啊!”

    

  记得妈妈那时只有两件旗袍,一件是粉色软料子的,还有一件是绿色白花布的。都是妈妈自己手工制作的,妈妈身材好,穿什么衣服都好看。

    

  从那以后,只要妈妈带我们出门,我们总会上下打量妈妈说:“妈妈你真好看,妈妈你真漂亮。”妈妈每次都会说:“小孩子别瞎说话。”我记得妈妈穿粉色旗袍时会穿一双交叉皮条的红色凉皮鞋,穿绿色白花旗袍时,就穿一双两条道的白帆布的凉鞋。但是不管怎么搭配,妈妈都显得很美,真不亚于那个年代的电影明星。

    

  冬天里妈妈有一件藏蓝色的长款呢子大衣,是爸爸用他一个月的工资给妈妈买的,我记得妈妈穿那家大衣时,脚上配一双系鞋带,高帮、高跟,鞋口都是裘皮包边的黑色棉皮靴,头上围得是她自己用白细绒线织成的围巾,真是好看。可惜这件大衣,妈妈一生也就穿过两次,一直舍不得。白围巾我上大学时送给了我。爸爸说:“你妈妈的衣服,只要有了,就等于穿了。”66年文革,69年下乡,79年回沈阳,再没见过妈妈穿过漂亮的衣裳。

    

  妈妈不但自己爱漂亮,家里的每个人都要穿戴整齐,爸爸在医院里,总是被大家表扬:“里大夫,你家马会计真能干,不但自己打扮的漂亮,总是把你收拾的这么精神、立正。爸爸回来,高兴的向妈妈学舌,妈妈总是说:“一个医生,不干净点,怎么给病人看病啊!”


二、最能干的妈妈


  妈妈是离休干部,48年参加工作,一辈子都是会计。和爸爸在一家医院里。爸爸说:“我这辈子可怜啊!别说领工资了,连工资条都没见过。”都是因为妈妈是会计,工资就直接领了。妈妈是个外柔内刚的人,她积极要求进步,靠近党的组织,当了一辈子党的积极分子,到最后也没入上党。妈妈把这一生的遗憾都归罪与爸爸,因为是爸爸的历史问题挡住了妈妈进步的脚步。可要强的妈妈不甘心,她拼命地工作,所有的账目分毫不差。妈妈有时骄傲地说:“我历次经济运动都没一点问题,一辈子账目清楚,做人清白。”所以,她每年用自己是先进工作者,来证明自己的努力。爸爸总喜欢把妈妈的奖状挂在墙上,妈妈不喜欢,说:“家里不要花里胡哨,还是干净整洁温馨的好。奖状,每次只挂一天就被拿了下来。

    

  今天想想真不知道,妈妈那些年是如何坚持下来的。她是四个孩子的妈妈,没有老人帮她带一个孩子,我们姊妹四个都是妈妈自己带着,从上托儿所到上幼儿园。我记得小时候,我和弟弟住长托,一个星期回家一次,两个小妹妹日托。每到星期一,妈妈早早的就把我们几个从被窝里拖出来,这个洗脸,那个穿衣服,然后会一直喊:“小祖宗们,快点、快点,一会迟到了。”吃完饭,拖着大的抱着小的,上幼儿园托儿所。

    

  小的时候,记得妈妈夜里十二点前,就没睡过觉。星期六是她最忙,最累的日子。她喊着:“所有人都要换衣服。都脱下来。有时候爸爸拿着书本问:“我呢?”妈妈说:“你也没什么特殊,都脱下来。”然后一个个给孩子们洗澡,记得弟弟小时候洗澡,不让搓,一搓就咯咯笑,妈妈着急就会照他屁股拍一下,结果总是哭着洗完澡。等孩子们都上床了,妈妈才能抽出时间来洗衣服。

    

  妈妈在房间里拉两条大绳子。家里有两个铁皮制作的大盆,每次妈妈都要洗像小山一样高的衣服,然后晾到绳子上。

    

  当我们睡到半夜醒来,都能看到妈妈闭着眼睛织毛衣,看似睡着了,可手里的活没停,我们家六口人,每个人毛衣、毛裤、毛背心,毛手套,毛袜子,都是出于妈妈的手。毛衣织的好不说,还花样繁多。我们穿出去的毛衣,总被别的阿姨拽来拽去,让人烦得很。好多人都夸妈妈:“马会计,人长得漂亮,手也巧。”

   

  有一年夏天,妈妈给我和妹妹用白线每人织了一条连衣裙,就和现在人穿的镂空的一样。白色的透着花纹,裙摆上还有两道橘红色的波浪,走到大街上招来很多的围观者。

    

  夏天妈妈的活更多,一家六口人的棉衣、棉裤,还有薄的厚的之分,都要妈妈拆洗,翻新,我们从小到大,总是穿得暖暖呼呼,干干净净。

    

  家里有一台缝纫机,也是妈妈最好的帮手,我们四个孩子的衣服都是妈妈自己裁剪自己缝制。妈妈的手特别的巧,做出的衣服,总能出类拔萃,款式新颖。我们夏天穿的布拉吉、连衣裙,衣服、裤子都是妈妈自己做。一次妈妈给我和妹妹每人做件连衣裙。穿出去那天,很多阿姨过来参观,叫我和妹妹躲都躲不赢,赶紧跑掉。

   

  妈妈还是个老传统的人,什么活也不让爸爸干,爸爸干了她也看不上。所以就苦了她自己,在我的记忆中,妈妈有干不完的活。后来我长大一些,就学着帮妈妈给弟弟妹妹织袜子,补袜子,做饭,洗衣,带孩子。


三、最爱干净的妈妈


  妈妈爱干净,是那个年代医院里,居委会出了名的。为了那半尺长,三寸宽,上面印着一面红旗,红旗上写着“红旗之家“的一张纸,我们家常常有人来参观,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水泥地都擦得铮亮,就是烧煤的锅台也都没一点灰尘,酱油瓶,咸盐罐……都是光光亮亮的。每天看到妈妈像陀螺旋转的身影,不停的忙碌,已经是一种习以为常的事情,今天想起来心都隐隐作痛,妈妈简直太能干了,现代人无法相比。

     

  妈妈的事情都是不能更改的,永远是那么认真的做,就是洗筷子,她洗完了,要用抹布一根根擦干净。每年过年都要拆被子,整个家要清理一遍,上下要无一点灰尘。还要每个人做一身新衣服,新袜子,新鞋(鞋也是妈妈自己做)。我从小叫她呼来唤去,心里暗暗想,我长大了绝不做家庭的奴隶,我自己的家,自然从来没收拾得那么干净过,自己也从来不愿意修饰打扮的像妈妈一样漂亮。


四、最爱吵吵的妈妈


  从小到大,我们是在妈妈的吵吵声长大,早上还在岁梦中,就听妈妈在厨房,一边做饭一边喊:“起床了,起床了。”然后是:“快点洗,快点洗,吃饭了。”在饭桌上妈妈总要说:“你吃饭别吧唧嘴。”“你吃菜不能满盘子翻,在自己跟前吃。”“你拿筷子,不能将食指伸出来,指着别人不好。”“不能狼吞虎咽对身体不好。”“掉桌子上的饭粒都捡起吃掉再下桌。”“大人没上桌,客人没上桌,小孩子要规矩等待。”这些餐桌上养成的习惯让我们受用了一辈子。

     

  上学要走时,妈妈每天都要叮嘱:“好好听讲,听老师的话,放学早点回家,走路注意车辆。”我们早已跑远了,耳边还能听到她的叮咛。那时候是听非听,有时候还烦烦的。今天有了自己的孩子,才知道妈妈当年的良苦用心。

    

  放学了,总是不愿意回家,吃饭时,总能听到妈妈:“回家吃饭啦。”的呼唤声。

    

  晚上,妈妈不停的干活时,还要检查我们的作业,如果有问题一定又要接受她的“吵吵”。我觉得妈妈是家里说话最多的人,最能吵吵的人。

   

  我最害怕是星期日,妈妈让我带弟弟妹妹一定是说:“要玩,带妹妹去。”有时我生气嫌妹妹是个累赘,总要背着,就顶撞妈妈:“一到星期天就带孩子,带孩子的,烦死了。”妈妈就会说:“不带哪也别去,长这么大了,都不能帮妈妈干点什么?你要累死我啊?”没办法,走到哪都要带着两个妹妹。

    

  背上妹妹走了,后边还有妈妈的嘱咐:“在外边不能和不认识的男人讲话、不能随便跟不认识的男人走,不能随便吃别人给的东西啊。”这些都是对我们三个女孩铁的纪律。

    

  今天回想起妈妈的吵吵,感到那么亲切,没有妈妈当年的那些教育,我们三个女孩子,不知道会不会成长成今天的样子。今天妈妈89岁了,我们都长大了,有时坐在她身边,大声的和她说话,妈妈会说:“女孩子讲话要细声细语,吵吵什么?”我们就会回敬她:“妈妈你不记得,我们小时候,你从早吵吵到晚啊。”妈妈说:“那时候上班,还有你们四个,我一天就像冲锋打仗似的,能不急吗?在医院里我都是和风细雨的。”我们听了抱着妈妈哈哈大笑:“妈妈你给我们来个和风细雨吧!听听是个啥味道?”


五、最坚强的妈妈


  69年,林彪一号命令,我的爸爸妈妈成了辽宁105医疗队的成员。说是备战医疗队,大多是历史有问题的人,妈妈是“借”爸爸的光,因为爸爸一直背着特嫌的历史问题。

    

  我们家随医疗队下到农村,那个地方是本溪县兰河峪公社台山大队碾子沟小队,不用想,听这名字就知道是深山老林,能过一道碾子的沟岔里。

    

  家搬到老乡的对面屋,满炕的跳蚤,满北墙的大冰流。妈妈从上车就开始流泪,她不是因为农村苦,而是不愿意从此四个儿女都成了山沟里的农民。

   

  一直住在城市的妈妈,面对烧火做饭,砍柴挑水,除此,还要每天走16里的山路,到台山队部上班。那时真是难为她 。

    

  有意思的是,爸爸来农村第六天就接到沈阳的通知,借调回沈阳,参加辽宁省肿瘤医院的筹建工作,先期组建老干部门诊。妈妈听了后哭了,她说:“老里,本来是陪你来改造,没想到,你先跑,剩下我们孤儿寡母替你改造。”爸爸说:“要么我不去了吧,你一个人真的够呛!”妈妈擦干眼泪说:“你去吧,也许还会为孩子回沈阳趟出条路呢?”

    

  从此这个碾子沟里,总能看到一个娇小的女人,摇摇晃晃地挑水,从山下背粮回来,拿着大锛子劈柴。妈妈不会烧柴灶,每天生火都是一脸的小灰、几道泪沟。因为锅台不到一尺高,为了吹火,妈妈总是跪在地上,趴在灶口,流着眼泪,被烟呛得直咳嗽。

    

  经过一段时间锻炼摸索,妈妈又能得心应手地做饭了。贴饼子,煮饺子,焖米饭,烙油饼,样样做的好吃,妈妈脸上开始有了笑容。有一天妈妈说:“我明白了,和农民打成一片,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就是像他们一样活着。”从此妈妈不再爱打扮,身体也越来越胖,远远看去就是一个农村的胖大嫂。

    

  后来医疗队在本溪碱厂定点成立105医院,我们的家在妈妈的手里,成了一个乡村小别墅,房间里又是干净整洁,小院里算是鸟语花香,几只大白鹅,十几只老母鸡,下的鸡蛋都吃不完,只要一回沈阳就成筐的给三姨家拿。

    

  妈妈照样是会计,可照样像在城里一样的忙。每天起早贪黑的多了一个活,就是养猪种菜,我家的猪是医疗队最肥的,小菜园是医疗队中的最好的。豆角茄子黄瓜西红柿结的滴了嘟噜,吃不完的吃。爸爸说:“你们妈妈真是改造得不错。”

    

  爸爸也不简单,十年后,我家是第一个回沈阳的,回城那天,两个大汽车拉着家里的东西,大多都是农村用的,如豆角架干,木头绊子。爸爸说:“妈妈说拉,就拉。”看着妈妈高兴的逢人便说:“走了,回沈阳了。”那种骄傲、满足、兴奋挂满脸上。在我的记忆中,那一天,是妈妈这十年中,最高兴的一天!


六、最善良的妈妈


  从小妈妈就让我们做个心地善良的人,不允许我们对残疾人、乞讨的人、贫困的人,瞧不起、谩骂、欺辱。她是对一分钱都仔细的人,三分钱的冰棍在妈妈那里都是吃不到的,所以孩子们不喜欢和她上街,可是每当看到年纪大的乞丐,妈妈总是会掏钱给他们,我们家住在一楼,总会有乞讨的人敲门,妈妈都不会让他们空碗离开的,从没有对他们有任何的无理或不尊重。记得妈妈说:“天下的人是平等的,只是投胎的家庭不一样,所以每个人都要得到尊重。”

    

  我结婚了,公公婆婆都是农村人,公公走了后,婆婆一直跟着我,我们婆媳就像母女一样,从没有红过脸。妈妈叫婆婆大姐,两人相处如同亲姐妹,妈妈出差总要给婆婆带礼物,家里做好吃的,总要给婆婆带回来。过年过节,婆婆总是跟着我们到我们家过年节,爸爸妈妈拿她都是座上宾。婆婆说:“这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我们姐妹三个,都和婆婆相处得非常好,这不能不和妈妈的教育和榜样有关。

 

  后来,我们都大了,我去了西藏,弟弟妹妹上了大学,都有了自己的工作,都结婚有了自己的家。

    

  后来,爸爸心梗在年三十离开了我们。从此妈妈变了,变得静悄悄的。

    

  再后来,妈妈突然说:“我的眼睛越来越看不清楚、耳朵也背了,怎么连饺子都包不好了。”妈妈一天天老了,腿也不好使了,坐上了轮椅。有时到我这小住几天,总是怕我累,看不得我辛苦,闹着回家。

    

  89岁的妈妈,越来越像个小孩子,有时买点小东西,好看的、好玩的送给她,都会高兴得爱不释手。

     

  妈妈就是有一个毛病,还是舍不得穿好的,新衣服,新袜子总是包得整整齐齐。老是说:“等着出门料户时再穿,在家里都穿脏了。”唉,怎么劝也想不开。她离休金几大千块,说要把所有的孙子外孙子的结婚的钱都留好。给自己买点啥,依旧舍不得。

    

  妈妈,这一辈子,心里都是别人,她是个会计,很会算账,舍不得花钱,可这一辈子,对她自己的父母姊妹和亲戚从不小气。她爱这个家,爱她的丈夫爱她每一个孩子。就是对自己总是这么吝啬。

    

  唉,要写妈妈的岁月几天几夜也写不完。

    

  我爱妈妈,可是由于王子偏瘫,我无法好好的孝敬妈妈,每次去看她,来回都是急急忙忙,说上半个小时的话,就往回跑。心里总是纠结。今天母亲节到了。“妈妈我要回家去看你,祝你节日快乐。”我在心里念叨着。

    

  有妈就有家,妈妈就是家里的太阳,温暖着全家人。妈妈,你的长寿就是儿女的幸福,愿妈妈百岁不是梦!

   

  “妈妈,你要好好活着,为我们大家健康的活着!”我大声喊,我想妈妈会听得见。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