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同学的心

    天暖暖的,于是到一个美丽的地方拜会我的亲戚。他,习惯在那里散步,我早就知道。
    相见。在游园里边走边聊。谈王老凿轶事、述280兴废、评悬崖古柏、唠古道村镇,从我写的“诗词”聊到我的散文。我写的虽不很好,可他仍然给我鼓励。当年我发表的一些民间故事有的就是从他那里获得的素材。
    言谈间,我的一位老同学走了过来。握手问好,仿佛抓住了许多以往。把沉甸甸的半个世纪握在手里,重重的,虚无的。觉得像雾霾里的太阳。执手相看,虽未流泪,手的颤抖,传递着逝去的曲折。
    阔别数十年,话当前,忆以往。谈在校时做过的、毕业后见过的、一直没见过的、以后再也无法见到的。玩味人情世态,体会同学情感,唏嘘着留恋怀念。似是而非的,有;不可苟同的,有;难以想象的,有。人生五味,五味杂陈,激动感奋。我的亲戚我们仨都曾经在一校同学过。我们读书在培养励志的年代,尽管空着皮囊,却深怀马革裹尸的昂扬。刻苦学习,胸怀大志。可是,现在聚在一起的我们,皤然白发,回首走过的艰难、坚实,窃喜的是都收获了平静无畏的欣慰。
    告别。我这老同学顺路送我。边走边说:“咱们这一辈子,艰难过来了。念书时咱喝那粥,稀稀的,里面有虫子。死虫子,腿朝上背朝下;活虫子,背儿朝上。”往下,老同学不说了。可我-- 体会了同学的心。现在,生活好了,总算盼来了好日子,我们要珍惜!
    那时,饿!有的同学,把虫子挑出来接着喝;有的同学,饿得虫子也没看到。白白的胖胖的虫子也进肚儿了。当然包括我。
   “有话送给知人,有饭送给饥人”。这句古语我深有体会。我虽不算“知人”,可他的话却给我极大的感触。读大学的时候,虽是动乱时代结束了,可我还没能摆脱经济困境,我的一位同学资助过我,我,一直铭记在心。一位五尺男儿,糊口都不足,这是怎样的难堪;同学也不富足,竟然帮助我,这是怎样的品质。
    经过,才能真正懂得。回忆令人作呕的虫子,回忆以往的困窘和奋发,我,更体会了同学的心。

    我们仨都是当教师的,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虽然常听到桃李满天下、德高望重之类的赞美,但,我们只是平庸的一员。走在路上,我想到了一句话:“把你的名字刻在人心上,而不是大理石上。”一查,是科学家爱迪生说的。于是又想起故乡的一座碑。我记得螭头上镌刻着“義勇無雙”四个大字,是纪念为保卫邻村献身的19岁的乡绅朱桓林的。这碑不知毁于何年。据乡民说有一段残碑淤在嘛呢山下的小凌河里。我记得那碑立于“中华民国十六年”,算来已是历时90年的文物了。立碑,本想万古流芳,谁知竟然匿迹了。《五灯会元》上说:“劝君不用镌顽石,路上行人口似碑”。说得更了当啊!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