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次回家,父亲说,最近不怎么想抽烟了,烟抽到嘴里发苦呢。

符蓉二姐发短信给我说,老爸不再坐在房里书桌边写字了,他说他没有力气了。

以前每年年前,父亲总是打几次电话嘱咐让带台历给他,今年他居然没有再提------

  2013年9月,请省城专家给父亲做了心脏搭桥手术,手术很成功,一直留意的是术后保养,营养维护,注意的是他的心血管功能,所以,每次回家看望,并没有想及其它。二姐的话,使我联想到,因为父亲抽烟,虽然量不是太多,但一直有慢性气管炎症,且七、八年前体检发现了肺部肿块,因治疗及时,奇迹性地痊愈。所以,过去医生和子女们一直劝他戒烟,但他却说,我懂医,我抽的量不多,每天才半盒左右,危害不大,几十年的习惯了改了也不好,真要等到哪天,我不想抽烟了,那倒是真的不行了呢。书画是父亲一辈子的酷爱和特长,屈指一算,他退休后26年的生活里,从事书画几乎占了大半以上时间,特别是最近几年,耄耋之年的父亲每天最重要的就是坐在书桌边写、画-------想到这些,我才感到问题的严重。

  X光片上的显示清清楚楚,肺部有明显的阴影。我的意见和专家的意见一致,保守疗法,提高生命质量。86岁的体弱多病的老父亲再经不起任何折腾了!在默默为父亲祝福祈祷的同时,一股强烈的冲动迫使我让自己静下心来为父亲写一点文字。

  

                   

        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父亲

 

  父亲原名符耀正,身高只有170cm,年轻时长得英俊。他读过三年私塾,14岁到上海学做生意。1949年9月,18岁的父亲带着14岁的弟弟远赴沈阳寻找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报名参军,当时兄弟俩双双考取了东野的军医,其时父亲改名符志清,后随军南下准备解放台湾,朝鲜战争爆发后,旋又北上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响应号召复原到家乡,本来让他转业到物资部门,他自恃有文化,主动要求到教育战线工作,改名符杰,遂做了40多年的教师。

  当过兵的父亲个性鲜明,脾气耿直。他的生母在地里劳作时被日本鬼子流弹打死,其父娶了个满脸麻子,小气刻薄、生性暴戾的后母,抗争不下的不满14周岁的父亲毅然孤身前往大上海打工。国民党败退上海时,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散落的皮箱、细软,父亲不屑一顾;他打工的百货日杂商店老板躲避战火去了,让他一人看店,几个月战事结束后,他把一分不差,一样不少的店完好交给老板。

  文革期间,村上有个造反起家的村支书,在村上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百姓敢怒不敢言,而他唯独惧怕在外当教师的父亲。每个星期回家一天的父亲敢于为村民打抱不平,敢于去大队部找这个书记理论,敢于向上级反映书记的问题。因为父亲是公办教师,那时属于国家干部的范畴,有文化,辩论的口才好,且刚正不阿,不卑不亢,仗义执言,书记拿他毫无办法。有一次,书记和大队几个干部动歪脑筋,想把村上一棵百年古银杏树锯了卖了,父亲知道后,回来即串联几个老干部老党员旗帜鲜明愤然制止。书记知道父亲是领头的,就带了几个民兵带了绳索气势汹汹来到我家。那时,我们弟妹几个都很小,母亲身体有病,看到如此架势,都急哭了。而父亲大义凛然,一身正气,据理力争。几个民兵终被父亲说服,不听书记指挥,书记最后也只能悻悻离去。

  那次以后,身材并不高大伟岸的父亲在我心里越来越高大了,简直就是一座山。

  他在乡村中学任教时,驻校的学校贫宣队负责人觊觎校内一年轻漂亮的知青女教师,该负责人仗着公社里有人,几次三番调戏,多次图谋不轨。校主要领导及多数教职员工惧于淫威敢怒不敢言。只有担任教务的父亲挺身而出,严正警告不得欺侮下放女知青,并在礼拜天留校住宿,自动充当女教师的保护人。该负责人恼羞成怒,通过在公社做官的靠山,合谋以“反对毛主席最高指示;贫下中农管理学校”的罪名把父亲关进牛棚3个月。父亲的义举感悟了学校部分领导和教师,他们采取教师轮流驻校值班、安排女教师和知青女教师同吃同住等办法斗争,该贫宣队负责人的阴谋终未得成。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乡村教师匮乏,特别是一专多能的公办教师奇缺。父亲语文、数学、体育、音乐、绘画等诸多学科几乎门门拿得起放得下,因此往往被当做万金油,经常被派到东派到西执行培训师资、提高教学质量的重任。父亲总是欣然接受,不辱使命。家母身患多种慢性病,我们姐弟4个都在读书期,生产队穷,靠父亲那39元的月工资怎能养的下全家六口人?!因此我家是多年的“超支户”,而那时,父亲的表哥是本公社唯一的社办厂农具厂厂长,他的本家弟弟是县革委会成员兼县文教局局长,母亲的几个哥哥都是临近大队的主要干部,我的大姐符琪考取高中,不能去上,只能在家务农;二姐从小多病,16岁就去镇江打工;妹妹符娜可以顶替没有顶替上。而父亲从来就不会去找他们安排个社办厂工作、申请个经济补助、调换个工作岗位等等。了解我父亲的人说,符老师真不愧老师的称号,他有困难,万事不求人,人有难处,想方设法去帮人。改革开放以后的八九十年代,父亲的学生好多在本市担任市领导的,也有担任财政、公安、银行等有职有权单位的主要领导的,他没有为自己的私事找过任何人,求过任何当领导的学生。

  父亲看人看问题很是准确深刻。文革刚开始,他就提出质疑,他认为刘少奇搞的“唯生产力论”,包产到户等是发展经济,是为国家和百姓的;而林彪整天歌颂毛主席,“语录不离手,万岁不离口”,“三角眼、倒眉加鹰钩鼻,十足的奸臣相”;他和当时不学无术,造反起家的当权者势不两立,对当下奴才、狗才得势横行,敢怒敢言,颇多批判;对“批林批孔”运动,他提出质疑,怎么能把先贤圣人孔夫子和林彪混为一谈?“批臭”了孔子,不就是颠覆了中华几千年一脉相承的“礼义仁智信”的传统国粹?那样必然会导致人们丧失信仰,道德沦丧,社会秩序混乱的;文革刚结束,他就在学校教师会上断言,刘少奇一定能平反。引得在座的老师们瞠目结舌,面面相觑-----                                                                                                                       

  父亲11岁时他的母亲惨死于日本鬼子的枪弹,中年时,他的父亲饿死于大跃进后的大饥荒。建国后,每次政治运动他不是极力抵触就是消极应对。父亲爱憎分明,嫉恶如仇。他痛恨日本军国主义,极力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崇尚民主法治。他多次呼吁,中国的希望在于彻底消除几千年的封建人治腐朽文化,加快建立民主法治文明的国度。在父亲耳濡目染的熏陶之下,我也继承了父亲的刚正不阿、愤世嫉俗的秉性,抛弃了从小立志当著名书画家的理想,转为做一个有良知和有责任心的作家,写批判现实主义小说,激浊扬清,指点江山,匡扶正义,推进社会文明民主进步了。                                              

  父亲是座无私无欲,坚韧刚强的大山。

 

 

        多才多艺,文化惠民的父亲

 

  “符合情理处世,杰出德才为人”这是家父的座右铭。

  老家的村子后庄是方圆百里闻名的古村。这里人杰地灵,出过敢于拥兵保庄爱民对抗朱元璋的元末军事家符葆,也出过孔学研究泰斗、著名教育家匡亚明(其母姓符,系我长辈)以及多名文人学士,社会贤达。村上大半居民姓符,村西符家祠堂上那四个“符氏宗祠”四个古朴遒劲的大字系父亲83岁时手书。

  1949年9月,父亲考取了东北野战军军医学校,入学两个月后,部队首长发现这个来自苏南的英俊小伙子不仅有文化,还有音乐的天赋,书画的爱好。当时部队经常和“老大哥”苏联红军搞联谊活动,能说会唱、擅长书画的艺术人才可是凤毛麟角。父亲服从组织安排,不再学军医,直接转入部队文工团,接受了油画、版画、手风琴演奏等的短期培训之后,一直到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在部队生活的5年多时间,他从事的一直是宣传文化工作。

  家里有很多父亲在部队文艺晚会上演奏手风琴、口琴的旧照;有父亲早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发表在一些报刊上的漫画、版画作品;文革期间,丹阳城乡悬挂的大幅油画《毛主席去安源》、《我爱北京天安门》、《社会主义千里马》等作品都是出自他的手;好多村民至今家中客厅悬挂的楷书中堂“朱子(熹)治家格言”是慕名向父亲索要定制的。

  父亲以一己之长,无偿无私为乡里乡亲服务,数十年如一日。他常常为受到冤屈的村民写状词,为遭到地痞恶官迫害的农民出点子,为村民义务写春联,为做寿的画寿星。小时候,每到春节前夕,还没有等放寒假的父亲回家,村上百姓就把红纸拿来请父亲写春联了。往往这个时候,平时糖都舍不得买一块吃的他总是拿出钱,让我去买十多瓶墨汁来,买不起纸张的他就自己买纸写了送上。他起早摸黑,夜以继日,还让我给他按纸,摆放,晾干做下手,他认认真真裁纸,一丝不苟书写,常常夜以继日。当时两百多户人家的村子,大年初一一早,村上超过三分之一的大门小门贴的全是他的书法杰作。他很聪明。文革期间破四旧,不准百姓在门上贴“福”字,他就创造了把幸福两字垒起来写,还是以原来“福”字的书写张贴形式,有好事者找岔子,他理直气壮辩道,旧社会人民迷信“福”到家(福字倒贴),在新社会里,人民过上了“幸福”生活,家家幸福了。这就是遵照毛主席的指示,破旧立新的。所以,十年文革中,全国唯独后庄村上出现了“福”字的创新版“幸福”。

  退休后的父亲倾心于社会公益事业。由他发起的三件在本村、本镇乃至全市都很出名的大事做的漂漂亮亮。筹建镇书画协会。他积极争取了市镇两级相关部门的支持,成立了全市第一个镇级书画协会,在他担任会长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导墅镇书画协会会员之多,活动之好,成绩之显著,有口皆碑。筹建村老年活动中心。看到农村老龄化现象凸现,他主动担当起村老年活动中心的筹款募捐,平时香烟都不肯抽人家一支的父亲,此时主动到办厂置业有成就的过去自己的学生那里做工作。村支书在后庄村老年活动中心落成典礼仪式上深情地说,年逾70高龄的符杰老师,每天骑个自行车,风里来雨里去,跑遍了本镇大大小小的企业,个人募捐20多万元,占了本村老年活动中心总建设费用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而他拒绝拿一分钱劳务费,使得全市第一家村级老年活动中心如期建成。盛世修志编谱是中华文化传统。10多年前,父亲就创意策划,带领村上6个退休教师,花了一年的时间,重新修缮了《丹阳符氏家谱》,符氏成为全市民间第一个自发修缮家谱的宗族,其影响更是深远,因为符氏乃小姓氏,国内只有100万人,(海外有50万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地区。)《丹阳符氏家谱》出版发行后,山东、湖南、浙江、海南以及东南亚各国的世界符氏宗亲会都派宗亲赶来丹阳导墅后庄续上亲情。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从事实业的符氏宗亲还和本地符姓企业家联谊合作,共谋发展。

  丹阳日报曾用了大半个版面专题报道父亲的事迹,题为《鹤溪河畔军人教师》。

  父亲是座祥云环绕,开满鲜花,遍布森林,流淌清溪,容纳生灵宝藏的生机盎然的山。

 

 

        节俭寡欲、开朗坚强的父亲

 

  我的母亲也是有文化的。母亲在世时,她经常说,我读了四年私塾,你爸只读了三年。但讲到父亲年轻时,她会脸上露出自信和骄傲的神态,他会说,你爸虽然是当兵的脾气,个子不算高,但模样还是很“聪相”的(丹阳话,意为英俊),皮肤又白,讲道理,天不怕,地不怕。事实上,年轻时,他们两人都是才貌双全。两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不弃不离,相知相守了半个多世界。

  现在病床上被病魔折磨得骨瘦如柴的父亲,还订了新年的《山海经》杂志,还在强颜欢笑,还说,等天气暖和了,要把小花园里的十几株月季修剪一下,把金边吊兰分盆-----

  过去,因家中贫困,身为公办教师的父亲,唯一的嗜好就是抽烟,总是一天一毛四分一包的勇士牌香烟;长期的营养不良,导致患了多年的胃下垂和肝肿大。现在,条件好了,他的退休工资每月也有四千元,儿女们孝敬他,给他好烟,他却私下拿到烟店里去换差烟,还说,一包可以换几包呢。每年总是要存下几万元来给子女。那一年,他给我送花过来,已经七十多高龄的父亲下了公交车,手里拎了两盆兰花,步行了两公里,到了我家楼梯口终于筋疲力尽,倒下了,嘴磕在了花盆上,口鼻出血。母亲埋怨他,三块钱的三轮车就是舍不得坐。父亲却说,不该花的钱就不该花,能省的为什么不省?家里的老房子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盖的平房,我要给翻小楼,他坚决不让;给他们装了空调,他舍不得开,家里的房子矮小,光线不好,我前脚开灯,他后脚就关了-----而就是这样对自己近乎抠门的人,在村里修路、修家谱等公共事业上,总是带头几千几千地捐献;遇子女家有事总是几万几万地送上。

  父亲对自己近乎苛刻,而对人处世又是大度开明的。1949年9月参加东北野战军并考取军医,而填表是在当年11月。按照有关规定,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应按照离休待遇。他的战友和村上的老干部愿意为他证明。父亲一笑了之,常说虽然享受离休待遇要比退休好许多,但我比那些早就牺牲、失踪的战友幸福多了,当年参加革命根本就不是为了老来享受待遇。所以,他从来就没有向组织提出过要纠正更改自己军龄、工龄的要求。

  母亲是条河,父亲是座山。我的母亲象众多的母亲一样是慈爱温柔、无私奉献的,而父亲却是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父亲开朗豁达,兴趣爱好广泛。晚年生活里,主要菜单是公益事业、集邮、书画、垂钓、养花种草。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是,活一天算两个半天,活一天就要开心一天,对得起一天。父亲很坚强,有着超出常人的毅力。78岁那年,例行体检中查出左肺部一块近6公分大小的肿瘤,经两次介入疗法治疗后,肿瘤竟然神奇的消失了。给他治疗的东南大学附属医院的顾教授总结说,如此大的肿瘤,在如此高龄的患者身上,治疗后发生如此奇迹,临床上极其罕见。除了有效的治疗措施外,不能不说这与符杰老先生良好的心态,坚强的毅力,旺盛的生命力有关。85岁那年,父亲患了心肌梗塞,当时体弱多病的他满打满算只有40公斤,要做心脏搭桥手术,放一根支架,两根导管,医生告诫我们做好万一下不了手术台的思想准备-----两个多小时后,父亲平安下了手术台。

  现在,父亲他们三兄弟是村上长寿的一道风景,伯父91岁,父亲86岁,叔叔84岁。

  父亲是座黑云遮不住,天塌压不跨的山呵!

 

 

  我的2015年的春节是在焦虑、忧郁、担心中度过的。因为,新年一月份开始父亲的身体健康状况就每况愈下。进入二月,我开始动笔为父亲写这篇《父亲是座山》,甚至为父亲选好墓地,写了挽联,以备急需。由于工作等原因这篇文章断断续续的一直写到2月28号上午,才基本收尾。而当天下午五点半,二姐的电话告诉我不祥的消息,我带上妻子旋即开车往老家赶。

  世界上最残酷的事是把美好的事物摧毁给人看。而我遇到的是,平生第一次守着一个人,看着一个人在自己面前慢慢死去,而这个人还是自己的亲生父亲!从赶到家到父亲离去,有近一个小时吧,父亲脑子似乎清醒,而讲话发音已模糊,但他坚持要上卫生间解大小便,并一再努力地咳嗽,让我们把他扶起来,试图把一口淤积的痰吐出来-----我们只能满足他的要求,扶他去了卫生间,几次三番把他扶起来,轻轻拍着他的背-----他终于吐出了痰,而这口痰,也耗尽了父亲的最后的全部力量。

  2015年2月28日19点41分,农历正月初十。父亲驾鹤仙逝了。父亲就那样平静地闭上了眼睛,他没有眼泪,没有痛苦,更没有挣扎-----此时的父亲安详地躺着,他就像要出远门,怕在家的孩子担惊受怕,尽力装出的不会走远,很快回家神态的父亲;就像明明知道了体检不好结果报告的内容,还要在子女面前强颜欢笑,满不在乎的父亲;又像在告慰床前的子女,生死平常,不要悲伤,看我没有痛苦,没有牵挂,你们要好好生活着啊-----

  我的性格也似父亲般的刚强,平素极少流泪。可我在整理父亲的遗物时我不能自己,我长时间地潸然泪下。父亲平生获得的各种奖励证书、荣誉证书有100多本,父亲的藏书有满满两大柜;父亲晚年几十年里,用手工编撰了40多本,每本厚达数百页的线装书,有《春笋集》系列、《文萃集》系列、《书画集》系列、《中国佛经集》、《历史资料集》系列、《养生指南》系列等十几大类,洋洋数百万言,各种字体,图文并茂,涉及国学、人文、养生、天文地理、宗教历史、军事等多个领域的知识,都是他博览群书所获,或者自己创作,一篇一篇收集,一笔一笔写下来,一本一本精心编就的。这是留给我们的一座知识的宝山,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啊!

  姐妹们在念叨,父亲临死也没有忘记不要给子女和亲朋好友添烦,他硬是撑着挺过了春节和下雨天;

  村上长辈们说,耀正(家父原名)这辈子委实不容易,14岁离家,退休后回村,在外工作大半辈子,回乡报答父老乡亲25年那。他还培养了作家、书画家的儿子和博士后的外甥,为后庄村为符姓光宗耀祖;

  他的学生说,我们不仅从符老师那里学到了知识还学到了光明磊落、不卑不亢的好多做人的道理;

  他的同事在导墅中学为父亲举行的追悼会上评价,符杰同志一生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工作中从来不拈轻怕重,计较个人得失,因为他既能教语文、数学,还能教音乐、绘画、体育,也擅长学校管理,是个多才多艺,全能型的教育工作多面手,因此,成了是救火员和火炬手,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家师资力量严重匮乏的情况下,顾全大局,服从组织,哪里需要他就出现在哪里,不仅桃李满天,还为乡村学校培养了很多教师人才;

  当地镇村党委给予的评价是,符老先生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在编写地方志,弘扬国学,老龄事业,文化惠民等多方面都是有口皆碑的;

  我为我的慈父、严父撰写了挽联——

  人生八十六年,不卑不亢,嫉恶如仇,敬也!刚直。

  军人真相符;

  工作大半辈子,多才多艺,桃李满天,佩哉!无我。

  须眉中豪杰。

 

  父亲是本书,这是本博大精深、惠及子孙万代的好书;父亲这座山没有倒塌,永远那么高高大大、苍翠雄伟地屹立在我的心中。

  父亲安息!

  父亲天国快乐!

 

 

                       2015年2月10日动笔 

                       2015年3月6日 完成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