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上的一场微雨,落魄着一个旅人的黄昏,飘散在中原大地的烟云深处。

  此次为南太行的旖旎风光而来,到林州怎么能不让我想到安阳。安阳有司母戊鼎,有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这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国之瑰宝,是华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见证。我无意于考究历史,只是来到安阳我不想错过,期待着的相逢,那是内心深处的渴望,透过缝隙一窥里面的璀璨。

  结束红旗渠的游览,太阳开始落下了太行。背起沉沉的行囊踏上远方,到林州正有最后一班晚车前往安阳。坐在临窗角落,庄重而雄浑的司母戊鼎站在华夏古老文明的烟云深处向我凝望。夜幕沉沉的中原大地让我思绪纷飞,千百年来的刀光剑影与金戈铁马在眼前不停挥舞厮杀。锣鼓的声响,号角的悲鸣,卷起尘土飞扬。

  晚上入住安阳,一场微雨落在我深深浅浅的梦中。梦中殷墟文明的大门正向我缓缓打开,里面有辉煌也有没落,有仁慈也有残忍。有祭祀的盛况,有巫师的祈祷,有被祭者的哀鸣。

  到殷墟是清晨八点,一道厚重的大门已经打开,一条长长甬道伸向远方,高大的铜鼎静立。天空细雨微飘,错落有致地挥洒。站在殷墟的土地上,微雨淋湿了我的思绪。

  来到围栏拦起的“凹形宫殿遗址”。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此,历经八代十二王,255个春秋,开创了辉煌的殷墟文明。作为盛极一时的都邑,留下的遗迹众多。现在的遗址有宫殿、宗庙、祭坛、防御壕沟,还有作坊、甲骨窖穴、祭祀坑和贵族墓。在这里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青铜器、玉器。繁华早已远去,曾经的宫楼巍峨化为眼前的一片废墟,荒草萋萋见证着千载春秋的荣枯。

  宫殿遗址,一条通道指向“殷墟博物馆”。馆内珍藏着殷墟出土的大量文物,陶器、玉器、青铜器、甲骨文,这些都与当时的祭祀有关。

  揭开历史神秘的面纱,在馆内我看到了庄重雄浑的司母戊鼎。鼎体以雷纹为底,饰以夔龙纹。鼎耳有猛虎攀援,两侧饰鱼纹和小夔龙纹,鼎足铸有兽面纹。整个大鼎重达875千克,是迄今发现的最大商代青铜器。据考证是商代晚期国王武丁之子为祭祀他的母亲“戊”所作。默立大鼎前,历史的沧桑与厚重扑面而来。

  甲骨文展区,一片片甲骨向我无声述说着湮灭在历史烟云深处的往事。今天我们见到的可以阅读的最古老的汉字,就是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这些文字刻于龟甲、兽骨上,是殷人的占卜记录或是记事,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天文、气象等各方面。

  甲骨文是殷墟最伟大的发现,一片甲骨惊天下。在世界上最古老的三大文字体系中,甲骨文有其一,而且只有甲骨文经过发展一直沿用至今。正如世界上最古老的四大文明,只有华夏古文明的发展未曾断裂。

  车马坑展厅,参观了华夏考古中发现最早的畜力车实物标本。巨大马车早已坍塌,上面是累累白骨,触目惊心,历史以这样的残忍保存下从野蛮走向文明的记录。那一具儿童尸骨,瘦小的骨架蜷曲,我恍惚听到幽咽的哭泣。

  接下来参观的祭祀坑中也发现许多这样的尸骨,祭祀往往伴随着血腥,成批青少年被杀死后集中埋葬,形成了眼前令人震惊的场景。随着商王朝的覆灭,这种以人祭、人殉为代表的殉葬习俗渐渐被遗弃,在秦汉时期演变为制作陶俑或木俑等殉葬方式。这是社会的进步,历史的文明向前迈进一大步。

  甲骨窖穴展厅,一批小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前来参观。在甲骨窖穴底,一具蜷曲侧压在甲骨上的人骨架可能是当时管理甲骨的人员。他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图书管理员,也是人类历史上最悲催的图书管理员。在甲骨上还发现有墨书的字迹,这也被称为人类最早的“毛笔字”。听着老师的讲解,我看到了一张张稚嫩小脸上的疑惑与探寻。希望他们能牢牢记住,中华五千年的璀璨历史与文明。希望通过一代代人的传承,让古老的华夏文明得到发扬光大,绽放异彩。

  殷墟王陵遗址的参观是第二天清晨,遗址位于洹河北岸的武官村北地。陵园辽阔,空旷寂寥。这里是殷墟王朝的陵地与祭祀场所,被誉为世界“第二个古埃及”,是我国目前已知最早、最完整的王陵墓葬群,举世闻名的司母戊鼎就是在这里的大墓中出土。

  公元前1046年,西周王朝的历史车轮碾过殷墟大地,商王朝成为过去,都邑成为废墟。拂去岁月的风尘,历史已成过往。殷墟上的一场微雨,让我在烟云深处沉思。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