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大地垂念,共和国没有忘记这位为抢救人民生命财产而献出年轻生命的英雄。在国家烈士纪念日(2016年9月30日)这天,河南西平县嫘祖镇王楼村村民李九周的农家小院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是县领导代表国家向这个救火英雄之家颁发烈士证明书和烈士褒扬抚恤金151.36万元。接过烈士证和褒扬抚恤金的李九周夫妇再次流下激动的泪水。


    一、烈火铸青春
   李到信,1984年12月出生,豫南西平县嫘祖镇烟墩村委王楼村人,退伍军人、农民工,在一场大火中不顾个人安危,把生的希望留给他人。随着一声剧烈的爆炸,两位被救者生还,而他却倒下了。
   李到信最终被救出时已经面目全非,两个月来他昏迷不醒,虽经无数次的生命抢救,他还是因全身器官衰竭而悄无声息地走了。消息不胫而走,家乡为有这样的英雄而骄傲,也为失去这位年轻英灵而痛惜。
   一年前的2015年“5.1”劳动节前一天,深圳市民泣泪送别一位来自中原农村小伙子的英灵,老家豫南西平古城的民众也早早自发汇集在高速路口至县城的道路两旁,迎接一个普通打工者的灵柩回归故里。“英雄一路走好”、“李到信,你是家乡人民的骄傲”等黑纱白字横幅布满道路两旁,灵车所到之处,沿街悲哀、泪雨纷飞。一个普通的在外打工年轻人的不幸,引起南北两地极其悲痛和敬仰。
   2月14日15时28分,深圳市龙岗南湾阳基新天地花园15楼突然发生火灾,119消防还没有赶到之前,听到呼救声的该区域保安班长李到信,第一反应就是拿起灭火器和同事冲向出事的地点,大火已经把这家业主的房门封住,两名业主因大火被困卫生间,情况危急,一场火海生命营救迅速展开。
   李到信先把门口大火扑灭,救出两名困在卫生间里的业主后,把自己的呼吸器让给了伤者。火势凶猛,生与死面前,李到信没有退缩,继续跑向楼道疏散人群和灭火,就在这时,火屋里瞬间一声爆炸,巨大的气浪把继续施救中的他推出老远,李到信倒在大火中,被随后赶到的消防战士救出时,他已经奄奄一息,处于休克状态。英雄的母亲李桂英哭泣着向两个孙子讲述他们爸爸的故事.jpg

   大火无情,严重烧伤的李到信被紧急送往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微弱的脉搏和呼吸预示着生命危在旦夕,直接被安排在重症监护室的他接受着特殊抢救,邀请上海、广州、西安等知名烧伤专家远程会诊,为英雄制定抢救治疗方案。两个月的救治时间看来很漫长,可年轻的李到信每天在重症监护室里都是靠呼吸机和药物维持生命。先后进行五次烧伤植皮修复手术,由于全身器官严重衰竭和重度呼吸道灼伤,伤情反复感染还伴有并发症,从医生一次又一次地下达病危通知看,抢救全过程是在与时间赛跑的过程。2015年4月14日凌晨3时,李到信再度出现重度昏迷,而他这一次没有抗过死神,把英雄影像定格在烈火中,把生命定格在31岁。
   31岁,金子般的年龄,他走了,平静地走了,生命里的坦坦荡荡和洋洋洒洒,让世人不可小视80后,更不可小视年轻的退伍军人。新一代的人生准则与追求体现在这位年轻人身上,舍己救人的时代赞歌再度奏响,生命奉献正在续写新章。


    二、铮铮英雄退伍兵
   2002年应征入伍的李到信,成为26集团军摩托化步兵旅的一员,三年的部队生活,让这个独生子变得更成熟更有担当,服役期间多次受嘉奖并被评为优秀士兵。2005年初退伍回乡后,作为家庭的独生子,为了减轻多病父母身上的担子,从此挑起家庭大梁独挡一面。
   父亲李九周胃溃疡并患有腰椎间盘凸出,干不了重活,他和新婚妻子双双外出打工贴补家用。外出闯荡不忘节俭,每月3000元的工资收入他总会寄2500元给家里,自己只留一小部分生活费。按照乡邻的话说,同龄孩子中这么懂事这么孝顺的儿子不多见。四年前先是母亲因阑尾炎手术住进医院,后是父亲因胃穿孔手术住院,为了尽到一个儿子的责任,两次都是不顾父母劝阻,依然坚持请假从千里迢迢的打工地赶回来照顾,父母出院后,住院所欠的债务他埋藏心底不让父母知道,自己继续默默地打工挣钱还债。
   新春佳节,外出打工的同乡纷纷回家过团圆年,李到信却没有,他主动要求值年岗。因为他是班长,把方便让给急需回家的同事,也为了能在节日多挣点加班钱。
   万家团圆的年三十夜,到信从南方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对奶奶、爸爸、妈妈一一问候之后,和妻子于克敏拉起了家常。他牵挂小儿子,因为儿子未满月他就出外打工了,孩子快一岁了,还不知道变得什么模样。并且还告诉妻子,等过完年人员不缺时再回家,回家给爷爷的坟上立碑,回家为奶奶办80岁寿宴。年过完了,妻子于克敏没有盼来丈夫李到信回家,等来的却是丈夫的噩耗。
李到信军旅存照_副本.jpg   三年的部队经历,李到信磨练出坚强的意志和做人风格,在外打工和当保安期间,依旧保持军人雷厉风行和乐于助人的作风。“诚信老实,关心同志,爱护集体,干活跑在前面,工作尽职尽责,他是一名优秀的退伍兵,也是一名非常优秀的保安。”这是李到信所在的物业公司安全主管吴建新对他的评价。
   听到李到信烧伤住院的消息后,父亲李九周和妻子于克敏及时赶到深圳。病房里,亲人们盼着儿子、丈夫快点醒来,可到信始终处于昏迷中。
   数天后,妻子于克敏抱着刚刚一岁的小儿子,站在昏迷不醒的丈夫床前喃喃自语:“到信,一年了!快看看咱们的小儿子现在长什么样,你要快点好起来,以后你无论去哪里打工,我都要带着孩子跟着你。我们是一家人,咱们再苦再难也永远别分开……”
   一度清醒的丈夫似乎听见了妻子的话,他用微弱的而断断续续声音说:“照顾好……奶奶,照顾好……父母亲,把两个孩子……养大成人……”尽管这声音十分微弱,可妻子于克敏能听得见,听得懂。这是英雄自烧伤后,第一次发出的声音。
   万万没想到,到信一度清醒时能发出声音,最后交待妻子的这几句话竟成了他临终遗言,从4月4日病情再次恶化以来,他再也没有醒过来,十天后,他呼吸停止,永远地离了他眷恋的这个家,也离开了他眷恋的这个多彩世界。
   站在独苗儿子的遗体前,父亲李九周泣不成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事实让他极度悲痛:“儿子能活着,那怕是残疾,这个家也永远不会散……”如天塌,如失魂,一家人陷入极度的悲痛之中。
   同年入伍的同乡战友宋红俊知道李到信遭不幸的消息后,痛惜战友的同时,也给李到信的为人处事下了定语:“部队当兵期间,他就是个为人忠厚、甘愿吃亏、不斤斤计较的人,今天他能在危险关头舍己救人,这与他平时一贯保持的为人标准是分不开的!”
   面对不幸事实,李到信的舅舅李占军发出由衷的叹惜,“外甥正是有当兵的经历,才拿生命去救别人,有了舍己救人的壮举,才有今天全社会这么多人对他认可和褒扬……”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到信的英勇牺牲,应了宋代词作家李清照这一名句,也验证了他一生的做人之道。他在父母面前是个好儿子,在妻子面前是个好丈夫,在儿子面前是好父亲,工作单位是个好保安,离开部队后更是一个优秀退伍军人。


    三、火海凝浩气,江河泣英灵
   舍生忘死趟烈火,泣血故事感天地。悲哀、惋惜、感动,一时间,人们无不为青年英雄李到信的壮举而呐喊,许多深圳市民纷纷自发前来送别英雄、有好心网民还在天堂网开通纪念馆,人民网、河南日报、大河网、深圳晚报等媒体纷纷著文讴歌弘扬这位时代英雄。
照片 244.jpg   英雄的事迹随主流媒体和网络传遍千家万户,人们奔走相告,对英雄壮举大加颂扬。
   “2·14日火灾”发生后,李到信所在的深圳市阳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和龙岗区南湾街道办事处的领导及员工纷纷到医院慰问,为了抢救生命,并先期垫付130多万元医疗费用。
   李到信突然离世后,所在的公司专门成立了善后工作小组,并向员工发出向李到信学习的号召,倡议员工及全社会为李到信的家人捐助献爱心。
   李到信生前服务的小区业主关天芹听到李到信不幸的消息后十分痛惜,并大加赞扬“一个河南人来深圳打工,为了救火把生命都献出来了,他的思想和精神值得敬佩,河南小伙儿的举动真感人!”
   小区住户由远志流着眼泪叙述了他心目中的李到信:我俩同岁,又同年参军,他来小区后我们成了熟人;我的女儿和他的小儿子同月生,他每次见我家搬东西都会来帮忙,还经常带我女儿在楼下玩;听到他不幸离世的消息,我妈和我爱人,我们一家人都哭了。
   该公司旁边一个商店店主段老板说:“2·14火灾发生时,我回老家了,回来听说后心里很难过,正准备到医院去看望他,谁知他说走就走了!”
   一起参与救火的保安陈俊良说:“我和李到信同住一室,平日我们俩亲如兄弟,他负伤比我严重,我很着急,怕他醒不过来,希望他能早点儿好起来。从到信离世至今,我不愿意再进我俩同住的那间宿舍,不想看到好同事好战友的床位是空空的。”
   早期来深圳打拼者胡雷锋从网上看到李到信的事迹后说:“李到信作为小区的保安,能在他人遇险时奋不顾身,不仅体现了敬业、友善的高尚素养,更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乐善好施,见义勇为,永远值得称颂;对当今那些老人摔倒无人扶,小悦悦连遭汽车碾轧,路人却无动于衷的‘道德寒冬’现象无疑敲响了警钟……让我们铭记英雄的名字,传颂英雄的故事,让英雄的精神薪火传承,告慰英雄在天之灵。”
   无数天里,深圳和他家乡河南驻马店,南北两地在深深怀念这位扑火救人英雄的同时,也纷纷伸出爱心之手,救助这个多难的家庭。正如一个爱心人士所言,“英雄流血,不能再让英雄的家属流泪。”
   家乡驻马店、西平县和嫘祖镇的主要领导分别前去深圳看望英雄的家属,协助处理善后事宜,并送去了慰问金。
   深圳市见义勇为基金会授予李到信“见义勇为奖”,并向家属颁发奖金。深圳龙岗区文明办追授李到信为第四届“梦想与力量——感动龙岗人物”,并获得特别荣誉奖。驻马店文明委追授李到信为“驻马店道德模范”。驻马店市委、西平县委分别召开学习李到信英雄事迹座谈会,西平团县委还向全县团员青年发出号召“向见义勇为青年英雄李到信学习的倡议书”。市总工会和团市委为李到信亲属送去了慰问金,分别追授李到信为市“五一劳动奖章”和“驻马店市见义勇为好青年”称号。2016年9月26日,李到信又被国家民政部批准评为烈士。
   这些荣誉似乎来得骤然,但就李到信的人生历程和高尚品行来说,所有的称号和荣誉都受之无愧,也是必然所得。


    四、亡灵远去,精神传承
   李到信离开我们一年多了,笔者再次走进李到信的家,家乡嫘祖镇王楼村的几个邻居老人提起他的不幸,无不伤心落泪。
   年届7旬的张国宇流着泪说:“到信从小爱帮助别人,这样的孩子走得真可惜!”
   说到李到信的为人,邻居吴梅菊提及五年前的一段往事:我骑着电三轮车外出办事,当时毛毛(李到信的乳名)坐在我身后的车斗内,由于我的疏忽,途中三轮车翻进沟里,车斗正好砸在毛毛的腰部造成骨折,他静躺四个月不能下床。每次我去看他,他都反劝我不要为他操心,还说是他自己不小心才被砸伤的,说啥不让我垫付医疗费,甚至连之后的膏药钱也不让我掏。想起这事我心里都有愧,好人哪,他们一家都是大好人!
   提起他,王楼村家家户户没有不夸奖的,小到帮人推车,大到帮人收种庄稼、扛粮食,他都乐意帮忙,心底善良,为人热情,干活泼辣,一点也没有独生子娇生惯养的影子。
   陪同前往的村支书张文礼说:“他是个好退伍军人,更是一个好村民,他的不幸离世对家庭和村里都是重大损失!”
   乡民政所所长邵卫云还告诉我们:“李到信的奶奶年高,父母多病,两个孩子年幼,外债高筑,小两口支撑这个家可以说是困难不小,可他从来不把自己的困难向村委说,也从没有向政府伸手要救济要补助。”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李到信撇下未完成的家庭夙愿壮行而去,家中留下80岁奶奶和体弱多病的父母,留下9岁和刚满周岁的两个儿子走了。在家乡邻居和亲人的心目中,到信没有死,音容笑貌依旧,高尚精神永存。
   母亲李桂英哭泣着告诉世人:“我的儿子是好样的,我为有这样的好儿子而骄傲!”
   妻子于克敏面对记者的镜头,向关心支持她的好心人承诺:“到信走了,我要按照他的遗愿替他尽到责任,把三个老人照顾好,把两个孩子培养成人。现在孩子还小,等他们长大了,我要告诉他们:爸爸是英雄,要向爸爸学习,一定要把爸爸这种英雄精神一代代传递下去。”
   远古嫘祖文化普照华夏大地,母仪天下千百世,文明壮举精神薪火相传,新时代年轻英雄赞歌正在嫘祖的故乡广为传唱。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