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我参加旅游团到内蒙古自治区旅游。在参观游览了满洲里市、中俄边界的国门和广袤无垠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之后,我们到达了阿尔山市。
中国最小的市
阿尔山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西北部,与蒙古国接壤。导游介绍说,阿尔山市于1996年由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市,是中国最小的市,市区人口只有8000人,辖区总面积7408.7平方公里。
(阿尔山市漂亮的建筑)
到达阿尔山市,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美丽。这座小城虽然只有一条宽阔的主街和几条小街,但它的主街两侧一座座三四层、五六层的小楼非常美观大方,色彩鲜艳,楼顶上各式各样圆形、方形、多边形的尖塔,充满浓郁的异国情调,给人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阿尔山市的另一个特点,就是与“林”字脱离不开的关系。阿尔山市是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林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外围是树木茂密的山林,市区就像是绿色森林中点缀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它的商店中出售最多的商品是山珍野味,有各种蘑菇、木耳、黄花菜、灵芝、灵芝草和许多野菜、草药等等,还有些商店出售鹿产品,总之都是森林中大自然的产物。
(阿尔山火车站)
就连阿尔山市唯一的“古迹”——阿尔山火车站,也是与“林”字分不开的。阿尔山火车站是中国最小的火车站。它是白阿铁路(吉林省白城至阿尔山)和伊阿铁路(内蒙古伊敏至阿尔山)的交会站,始建于1935年6月日本关东军驻扎时期,1937年7月建成。车站站房是用砖、木、花岗岩、钢筋混凝土建造而成的一幢东洋风格低檐尖顶二层日式建筑。小楼的一层外壁是用花岗岩堆砌的乱插石墙,楼顶用赭色水泥涂盖,它的一侧还保留着半圆形尖顶的碉堡。如今整个火车站保存完好,从未进行过改造,而且仍在使用。1996年5月28日,阿尔山站作为侵华日军阿尔山要塞遗址的组成部分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实,当年日本人修建这座火车站和铁路,目的就是掠夺大兴安岭森林资源和强化殖民统治。
规模浩大的百万亩人工林
第二天吃过早餐,我们出发前往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游览。
行车途中,经过了一个村庄。导游说,这是中国最大的村,叫伊尔施。司机也风趣地说,这是中国最小的市管辖的全国最大的村。导游介绍说,伊尔施村于1998年8月8日改为镇的建制,总面积3739平方公里,人口4.5万,而阿尔山市辖区总人口才5.6万。这里的林业人口占了2/3。
穿过延绵数公里的伊尔施镇,导游请大家往右侧看。她说,这座山头上竖立着百万亩人工林纪念碑。1992年,阿尔山林业局在内蒙古自治区森工企业中率先实现了人工造林保存面积百万亩的目标。1993年,自治区政府为阿尔山林业局竖起了一座纪念碑——“阿尔山林业局百万亩人工林纪念碑”,这些大字是由时任林业部长高德占题写的。当时的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席布赫为纪念碑题词:“边采伐边造林山青水秀,成林百万亩荫及子孙。”
(百万亩人工林纪念碑 图源:网络)
在公路两侧的山上山下,都布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林。导游说,早在1954年,阿尔山地区就开始了人工造林。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无论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还是“十年动乱”年代,造林工作从来没有停止过。当年人们造林的热情非常高涨,采取工程性造林、战役性造林,大举向荒山荒地进军。参加造林的队伍中,有机关干部、学生、家庭妇女和老人,人们每天都扛着工具,背上几十公斤重的苗木,爬山涉水走几个小时去造林,饿了吃苞米面干粮和咸菜,渴了喝山里的河水。在这种艰苦的条件下,人们没有个人利益的考虑,没有收入高低的计较,自觉地克服了各种困难,有的人带病造林,有的人轻伤不下一线,还有的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当年有中学生造的“学生林”,有家庭妇女造的“母亲林”,有老年人造的“希望林”。
(阿尔山人工林)
早期造的人工林已经大量成材,成为阿尔山地区森林的有效后续资源。百万亩人工林留给我们的不仅是宝贵的物质财富,更是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大兴安岭人精神。
人工林中的树木多为兴安落叶松。兴安落叶松是高大的乔木,是我国寒温性落叶针叶林的主要树种,分布在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地区,为我国重要的用材林之一。兴安落叶松的木材材质坚韧,可供建筑、舟车用材;它的树皮可提炼栲胶;树干能取松脂;种子含油18%,可用来制造油漆。
人工林与天然林的主要区别是,人工林的品种单一,种植得有规律,树木大小比较一致,而天然林品种多样,生长没有规律,大小不一。
神奇的阿尔山天池
旅游车向前行驶,树林中的树木变得多样了,除了兴安落叶松外,还出现了白桦树等树种,路边的河岸有了旱柳,原来是到了天然林。
道路变窄了。两辆车相遇,必须有一辆车先找一处稍微宽一些的路边停下来,才能够错车或者超车。森林包围着林中公路,路边开放着鲜艳的野花。经过几个小时的旅程,我们到达了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
阿尔山全称哈伦·阿尔山,蒙古语的意思是“热的圣水”。阿尔山横跨大兴安岭主脉,地处大兴安岭林区腹地,是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科尔沁草原和蒙古草原四大草原交汇处,森林覆盖率超过64%,绿色植被率达95%。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是2000年2月22日经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成立的,总面积103149公顷,其中17公顷是人工林。
在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里,我们首先去观赏阿尔山天池。沿着林间484级台阶,我欣赏着由兴安落叶松、白桦、黑桦、山杨等多种乔木和低矮的灌木构成的多彩森林,呼吸着富含负氧离子的清新空气,心情愉悦地登上了天池岭,看到了位于山顶的阿尔山天池。
(阿尔山森林公园门票,画面为阿尔山天池)
据介绍,阿尔山天池形成于距今20-30万年前的中更新世,东西长450米,南北宽300米,湖面13.5公顷。阿尔山天池海拔1332.3米,海拔高度仅次于吉林长白山天池和新疆天山博格达峰天池,居全国第三位。
导游说,阿尔山天池有4个神奇的特点:第一,长白山天池有出口无入口,天山天池有入口无出口,而阿尔山天池既无入口也无出口。阿尔山天池是由火山喷出物落在喷火口周围形成一道环状围墙,中间形成圆形凹坑,多年积水而成的一种封闭式特殊类型火山口湖。它既没有河流注入,也没有河道泄出。第二,阿尔山天池无论旱季还是雨季,水位始终不变,久雨水位不升,久旱水位不降,虽是不流动的死水,但始终清澈无比。第三,池水深不可测。以前曾经用测量绳探了300多米仍没有探到湖底。第四,人们曾经向湖里撒下鱼苗和幼鱼,但全如石沉大海,活不见鱼,死不见尸。
我站在这座神奇的阿尔山天池边,举目向池水和周围观望。只见天池湖面呈椭圆形,水平如镜,一泓碧水,像一块晶莹的蓝宝石,镶嵌在巍峨瑰丽的峰峦之上。湖水中倒映着青山绿树、蓝天白云,一片优雅幽深寂静祥和的氛围。天池四周覆盖着茂密的森林,绿树葱茏,错落的杜鹃、白桦和参天古松团团簇拥,构成了天池特有的自然景观。身临如此美妙的环境之中,我顿感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深深感激大自然赋予我们这样一处美轮美奂的人间仙境。
生态奇特的偃松和西伯利亚刺柏
欣赏过阿尔山天池,我们又到石塘林参观。石塘林长20公里、宽10公里,是由火山喷发后岩浆流淌凝结而成的。经过千年风化和流水的冲刷,形成了石塘林的独特景色。裸露的黑色火山岩成为大面积的“石海”,一堆堆假山般的熔岩丘突出在石海之上。熔岩丘又称熔岩冢,由于熔岩流中局部气体聚集或当熔岩流流经潮湿地面(如沼泽)时,岩流底部局部形成气囊,在这种气体作用下,使熔岩流表面弯起,但气体未完全喷出熔岩流表面而形成一种熔岩构造,是目前全国唯一能在阿尔山见到的一种玄武岩地貌形态。熔岩丘像一个个巨大的黑石馒头,直径有5-7米,高2-4米,顶部和侧面常有裂缝,形成裂隙式的孔洞。
(阿尔山的熔岩丘)
我曾在黑龙江省五大连池观看过火山熔岩石海。那里的“石海”真是名副其实,都是一眼望不到边的黑色火山岩,上面很少有植物生长。然而阿尔山石塘林的石海却是截然不同的景象。真是难以相信,在基本无土的黑黝黝的火山岩上,却生长着绿色的植被。高大茂密的兴安落叶松挺拔俊秀,枝繁叶茂,粗壮的盘根紧紧抱住火山岩,深深扎根于熔岩缝隙之中,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此外还有杜鹃、白桦等多种树木花草杂生其间。
(熔岩丘上的植被:西伯利亚刺柏、偃松和兴安落叶松)
在这些植物中,我看到一种奇特的树木,它们不像其他树木那样向上生长,而是匍匐生长在火山熔岩上,这样的树我还真的是第一次见到。我向导游请教。她说,这是偃松。偃松又叫矮松、爬地松,是松科松属灌木状常绿针叶小乔木,枝干偃伏丛生,主干伏在地面生长,末端斜向上长,有很多分枝,雄花是黄色的,雌花是紫色的,球果呈紫褐色。偃松是观赏价值很高的名贵树种,可以用做盆景。偃松耐寒抗风,对保持山地水土,防岩石裸露有良好的生态作用。它的松子营养丰富,可以直接食用,也能用来榨油,经过深加工还可以制成饮料果粉等保健食品。听了导游的介绍,真让我大长见识,也深感大自然的奇妙。
(茂密的西伯利亚刺柏)
在石塘林,我还看到另一种匍匐生长的树,它们像是刚刚冒出芽的小柏树,绿油油的一大片覆盖在地面上。在旁边竖立的一块说明牌上,我看到了这样的文字:“西伯利亚刺柏(Juniperus sibirica),别名:西伯利亚圆柏、高山桧。柏科常绿匍匐灌木,高1米左右。阳性树种,耐干旱而贫瘠的土壤,为大兴安岭山区亚高山矮曲林树种之一。成熟果实入药,根、干及枝叶含有芳香油。水土保持树种,盆景观赏。”我伸手抓住几个枝叶向上一提,果然,它们并不是直接长在地上,而是长在一根树枝上的,不仔细看,还真看不见爬在地面上生长的树枝呢!
参观了石塘林之后,我们又去观看了火山堰塞湖杜鹃湖、阿尔山的“母亲河”哈拉哈河上的三潭峡等景点。所到之处,全都在森林的环抱之中。
(杜鹃湖码头)
杜鹃湖为火山喷发的熔岩流在流动过程中堵塞哈拉哈河形成的湖泊。原名八十一号泡子,因每年春天湖的四周盛开杜鹃花而得名,距兴安林场2公里,海拔1224米,面积128公顷,平均水深2.5m,最深5米以上。
兴安盟三潭峡位于阿尔山市东北78公里处的哈拉哈河上游,与天池岭遥相呼应,是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景点之一。河水在石塘林地下潜流10多公里后流出地面,形成了长约3公里的峡谷。这里的河床坡度大,峡谷左岸是陡峭的山峰,右岸为玄武岩熔岩台地,两岸分布着针阔混交林和杜鹃花丛,奇花异草满山遍野,火山熔岩布满河谷。湍急的哈拉哈河从峡谷穿过,由上而下依次分布着卧牛潭、虎石潭和悦心潭三处深潭,故称三潭峡。卧牛潭河水平稳,潭前大大小小的卧牛石横摆河内,如庞大的牛群静憩河中;虎石潭平静的潭水上方,河流中密布着形态各异的巨大岩石,宛如虎群在河中玩耍嬉戏;悦心潭位于峡谷尽头,水质清澈透明。
(阿尔山三潭峡风光)
我们沿着景区内修建的跨溪天桥和木质栈道,近距离观赏了峡谷中的湍流、峭壁及原始森林。
数十年前,我就曾多次吟唱“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这句脍炙人口的歌词。如今,亲身来到大兴安岭的腹地,处在大森林的怀抱之中,我感受到它的山、它的树、它的水、它的草、它的花是那样美丽,是那样和谐。我为之欣喜,为之感动,为之陶醉,乐而忘忧,流连忘返。兴安岭大森林用它博大的胸怀和多种多样的特产,养育着当地的各族人民,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舒适安逸的栖息之地,保持了大自然生态的平衡,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默默地做着自己卓越的贡献,也为我们这些各地游人提供了休闲养性的好去处,让游人扩大视野,增长见识,给游人带来欢乐和愉悦的心情。同时,我也对为保护和建设这块祖国宝地而辛勤工作甚至献出宝贵生命的人们感到由衷的尊敬和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