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容一种深沉的爱
最近,我看了张幼仪传,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什么是爱?是花前月下的卿卿我我,还是默默的相守相伴;是随心所欲追求自由自在的浪漫,还是掷地有声心心念的誓言;是只为对方付出不求回报的行为,还是走过风风雨雨不离不弃的扶持。我没有答案,也不会真正找到答案。
张幼仪的人生一波三折,虽然出生在富庶的官宦人家,但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因为是女孩,并没有得到大家的重视。
张幼仪虽然生性倔强,颇有男子阳刚之气,但她终究是在不被重视女性的中国传统社会长大,她从小接受的就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教育。他虽然读过三年女子师范,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封建礼教还像身体的毒瘤一样,侵袭着她的思想,她不敢,也不想突兀。
张幼仪15岁嫁给浪漫诗人徐志摩,从来没有得到过徐志摩的爱,而所得到的是一而再再而三的伤害。
她15岁结婚,22岁惨遭丈夫抛弃,成为民国第一被离婚的女人。
她在徐志摩独自跑去英国,一个人在家看养儿子,照顾公婆时;
她在徐志摩为了追求他的浪漫爱情,要她打胎离婚时;
她在不同意离婚,徐志摩就将她一个人撇在异国他乡时;
她在一个人艰难生下孩子,徐志摩却不理不睬时……
这种种的苦痛和悲伤之后,她坚强的挺了过来,在悲凉的人生底色上完成了一次华丽的逆袭。
后来她凭借自己的坚韧、智慧、胆量闯出了一片天地,她用自已的一口流利德语,成了东吴大学的德语老师,又出任了上海女子商业银行的副总裁,她还创办了会商服装公司,从一个弃妇成了上海的时尚先锋。
张幼仪不仅善良、坚强、她的大度、包容、仁义也让人敬佩。她和徐志摩离婚后,并没有恶语相向,她一如既往的服侍徐志摩的双亲,精心抚育她和徐志摩的儿子。在徐志摩飞机遇难后,她不仅料理了徐志摩的后事,她甚至在徐志摩去世后,还给于徐志摩的遗孀经济上的帮助。张幼仪几乎做了她能做的一切,她用自己的善良包容与那些伤害和解。
有人问她,你如此这样的照顾前夫的家人,是不是因为爱?她平静的说:“我没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也很迷惑,我为徐做了那么多的事,我想一定是爱他的”。张幼仪没跟徐志摩说过“我爱你”,但她对徐家所做的一切,又岂止是用“我爱你”一句话所能概括的!
这就是张幼仪,她聪明、独立、自强、善良、体面、仁慈;做为儿媳她天愧于天,做为妻子她无愧于心,做为母亲她无愧于子,做为一名女性,她无愧来人间一趟。从中国第一位被离婚的女人,到中国近代最有钱的女富豪,她用倔强和坚韧生动的演绎了一个道理,人生从来只能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