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夏日蝉鸣起
六月的阳光炙烤着大地,高考结束后的周洋,拖着有些慵懒又带着点迷茫的步伐,来到了奶奶的小院。小院里,石榴树郁郁葱葱,满树的石榴正鼓着腮帮,像是在孕育一场丰收的惊喜。
考场外,家长们像迁徙的候鸟,在寻找自家孩子的身影,林大姨那带着乡音的呼喊“周洋,周洋,在这呢”穿透嘈杂的人声,落进周洋耳朵里。夏日的蝉鸣本就恼人,此刻在周洋听来,更是让人心烦意乱,这声音像一根细细的针,一下下戳着他还未从高考紧张里完全抽离的神经。
“哎呀,烦死了!奶奶,这蝉怎么一直叫?”周洋懒洋洋地坐在地上,随手捡起根小树枝,有一下没一下地拨弄着散落的石榴树叶子。高考前的半年,学业像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他太久没来奶奶家,久到都快忘了小院里石榴树的模样。
“咱这石榴吃也吃不完,要不拿去卖了,还能赚点钱。”周洋望着满树的石榴,想到奶奶辛苦照料,却因销路犯难,忍不住开口。奶奶停下手中给石榴树浇水的动作,直起腰,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无奈:“哎,小洋啊,你这学业又繁重,都快半年没来了,现在啊,不行了,你是不知道,我们老百姓啊就光靠这几亩地的麦子啊,玉米啊卖点钱,剩下的都没人收,你说咱这咋卖啊。”
周洋看着奶奶布满皱纹的脸,心里一阵酸涩,他想起城里年轻人热衷的网络购物,眼睛忽地亮起来:“奶奶,现在年轻人都喜欢网络购物,又方便又有保障,想吃什么都能买到,还不受时空限制,咱可以试试在网上卖石榴呀!”奶奶听着,满是疑惑地摇头,在她眼里,网络是个虚无缥缈的东西,哪有实实在在摆摊卖货踏实。可周洋却打定了主意,要帮奶奶把这石榴,把村里滞销的农产品,通过网络卖出去。
第二章 初涉网络途
周洋开始在奶奶的小院里折腾起来。他先用手机给石榴树、满院子的农产品拍了照,又拉着奶奶,让她讲讲种石榴的故事,什么时候播种、怎么施肥、怎么防病虫害,奶奶被他闹得没办法,絮絮叨叨地说,周洋就拿着手机录下来。
可真正操作起网络销售,远没周洋想的简单。注册店铺时,各种实名认证、店铺信息填写,像一道道难题。周洋对着手机屏幕,皱起眉头,反复操作,遇到不懂的,就线上找客服咨询,或者在网上查教程,折腾了好几天,店铺总算有了雏形。
为了吸引顾客,周洋还想搞直播。他跟奶奶说要直播卖石榴,奶奶吓得直摆手:“我一个老太太,上那啥直播,不是让人看笑话嘛!”周洋软磨硬泡,说就当跟人唠唠种庄稼的嗑,奶奶才勉强答应。
第一次直播,周洋紧张得手心冒汗,奶奶坐在镜头前,局促得手脚都不知道咋放。直播间里冷冷清清,半天没几个观众,周洋卖力地介绍石榴多新鲜、多甜,奶奶偶尔插上一两句,声音小得像蚊子叫。可周洋没灰心,他知道万事开头难,下了直播,就去研究别的农产品直播是咋做的,学习怎么互动、怎么营造氛围?
第三章 风雨波折至
日子一天天过去,直播间的观众慢慢多了起来,可麻烦也接踵而至。有一次,周洋刚发出去几单石榴,就收到顾客投诉,说石榴坏了、不新鲜。周洋心里“咯噔”一下,赶紧去查物流,才发现是快递暴力运输的问题。他一边给顾客道歉、退款,一边联系快递协商,可快递那边推诿责任,事情陷入僵局。
奶奶知道后,急得直掉眼泪,埋怨自己不该听周洋的,好好的东西卖出去,反而坏了名声。周洋心里也不好受,但他咬咬牙,安慰奶奶:“奶奶,咱不怕,咱把坏果都赔给顾客,再想办法解决快递问题,咱得把信誉找回来。” 他四处打听靠谱的快递公司,一家家去谈合作,承诺增加包装防护,终于和一家愿意配合的快递公司达成协议,重新让石榴踏上“网络旅途”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村里的其他农户,看周洋折腾出了点动静,有的想跟着一起干,有的却在背后说风凉话,说周洋不务正业,好好的书不念,搞这些没用的。周洋听到这些传言,心里委屈,可看着奶奶期待的眼神,还有那些想改变现状的农户渴望的目光,他又坚定了信念,要带着大家一起把农产品的网络销路打通。
第四章 曙光初显现
周洋带着愿意尝试的农户,一起优化农产品包装,教大家怎么拍好看的产品图、怎么在直播里介绍自家的农产品。村里渐渐有了一股“网络销售热”,奶奶也从最初的抗拒、害怕,变得能熟练地在直播里跟观众打招呼,讲自己种石榴的那些年的故事。
直播间的人气越来越旺,订单像雪花一样飘来。有一次,一个大订单砸过来,要收购村里一批石榴和其他农产品,用来做礼盒销售。周洋又惊又喜,他带着农户们连夜准备货物,确保品质。这次合作很成功,不仅让大家赚了钱,还打出了村里农产品的名气。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知道这个小乡村的农产品,周洋他们的网络销售之路越走越宽。石榴、麦子、玉米,这些曾经滞销的农产品,通过网络走向了全国各地。奶奶的小院里,不再只有夏日的蝉鸣,更多了丰收的欢笑声和网络销售成功的喜悦声。周洋也在这个过程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他不再迷茫于高考后的未来,而是坚定地要当一个“新农人”,带着乡亲们在网络时代的浪潮里,闯出一片属于他们的天地,让乡村的农产品乘着网络的翅膀,飞向更广阔的远方,而那棵见证着这一切的石榴树,在夏日的阳光里,结出的果实愈发饱满、鲜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