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生颠沛流离,诗多艰苦,用语沉雄顿郁,意境阔大深远,故号诗史。

  出身官宦世家的杜甫少时也曾鲜衣怒马,快意人生,与李白高适相约寻仙访道,餐霞饮露,仗剑江湖。然命运多舛,遭逢安史之乱,遍尝人间冷暧,家破人亡,孤苦一生。

  杜甫到达四川之后,生活相对安定,写下了著名的组诗《江畔独步寻花》,其六云:黄四娘家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首诗曾入选中学课本,诗中那一刹那的和谐宁静、满足幸福是杜甫毕生的追求,之前没有,之后也无。

  苏轼在注此诗写道:此诗虽不佳,可以见子美清狂野逸之态,故仆喜书之,昔齐鲁有大臣,史不书其名,黄四娘独何人哉,而讬此诗不朽,可以使览者一笑。

  诗之优劣见仁见智,苏轼云子美有清狂野逸之态,可谓站着说话不腰疼,有何不食糜之嫌。

  宋为历代富庶之首,苏轼一门三杰更兼天下钟毓灵秀,其嫁兄女,曾出七百万嫁妆,哀叹嫁女返贫,可见其财力雄厚。

  苏轼屡遭贬谪,但神宗、哲宗对苏轼照顾有加,特别是高太后更是屡次向皇帝建议要求善待苏轼。苏辙官至尚书右丞,相当于副宰相,一生倾力搭救苏轼,观苏轼一生,虽多变故,多属自找。故而无论环境多恶劣,他都能坦然面对,因为后面有人。

  杜甫不同。其祖父杜审言官职不过从六品,其父杜闲官职不过从五品,家世背景与苏轼相比,可谓云泥之判。以苏轼的才情,看不起杜甫,情有可原。

  但苏轼提出“黄四娘何人哉,而以诗名”这件事就特别有意思。历史上的达官贵人、富豪名流车载斗量,为人知者凤毛麟角。

  二十四史4700万字,有名有姓的人物大约3万,其中女性877人。黄四娘不过打理了一个小花园而为十四亿中国人所识,可谓幸之幸者。

  汪伦请李白吃饭喝酒,送8匹马、10匹官锦、2坛酒,折合人民币约150万,出手可谓大方。李白回赠28字,千载而下,被认为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一次投资。

  中国人讲究立德立功立言,其实不过想青史留名。为此文天祥掉了脑袋,沈万三丢了家产,方孝儒输掉十族。

  黄四娘何幸?只不过无意中于午后为一个在江边独行的老头提供了一点情绪价值,便胜过无数帝王将相,齐鲁名臣。

  至于她是谁,种了什么花,谁又在乎呢?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