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在处理内部事务中,注意体现“有功则赏,有过则罚”的治理原则。在处理与匈奴的关系上,灵活运用“柔术”与“强硬”。《资治通鉴》卷二十一记载了这方面的一些事件,我们可以学到一些道理。原文如下:
天子以两将围城乖异,兵久不决,使济南太守公孙遂往正之,有便宜得以从事。遂至,左将军曰:“朝鲜当下,久之不下者,楼船数期不会。”具以素所意告,曰:“今如此不取,恐为大害。”遂亦以为然,乃以节召楼船将军入左将军营计事,即命左将军麾下执楼船将军,并其军。以报天子,天子诛遂。
左将军已并两军,即急击朝鲜。朝鲜相路人、相韩阴、尼谿相参、将军王唊相与谋曰:“始欲降楼船,楼船今执,独左将军并将,战益急,恐不能与战;王又不肯降。”阴、唊、路人皆亡降汉,路人道死。夏,尼谿参使人杀朝鲜王右渠来降。王险城未下,故右渠之大臣成己又反,复攻吏。左将军使右渠子长、降相路人之子最告谕其民。诛成己。以故遂定朝鲜,为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封参为澅清侯,阴为萩苴侯,唊为平州侯,长为几侯,最以父死颇有功,为涅阳侯。左将军征至,坐争功相嫉乖计,弃市。楼船将军亦坐兵至列口,当待左将军,擅先纵,失亡多,当诛,赎为庶人。
班固曰:玄菟、乐浪,本箕子所封。昔箕子居朝鲜,教其民以礼义,田蚕织作,为民设禁八条,相杀,以当时偿杀;相伤,以谷偿;相盗者,男没入为其家奴,女为婢;欲自赎者人五十万,虽免为民,俗犹羞之,嫁娶无所售。是以其民终不相盗,无门户之闭,妇人贞信不淫辟。其田野饮食以笾豆,都邑颇放效吏,往往以杯器食。郡初取殒于辽东,吏见民无闭臧,及贾人往者,夜则为盗,俗稍益薄,今于犯禁浸多,至六十馀条。可贵哉,仁贤之化也!然东夷天性柔顺,异于三方之外。故孔子悼道不行,设浮桴于海,欲居九夷,有以也夫!
秋,七月,胶西于王端薨。
武都氐反,分徙酒泉。
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元封四年
冬,十月,上行幸雍,祠五畤。通回中道,遂北出萧关。历独鹿、鸣泽,自代而还,幸河东。春,三月,祠后土,赦汾阴、夏阳、中都死罪以下。
夏,大旱。
匈奴自卫、霍度幕以来,希复为寇,远徙北方,休养士马,习射猎,数使使于汉,好辞甘言求请和亲。汉使北地人王乌等窥匈奴,乌从其俗,去节入穹庐,单于爱之,佯许甘言,为遣其太子入汉为质。汉使杨信于匈奴,信不肯从其俗,单于曰:“故约汉尝遣翁主,给缯絮食物有品,以和亲,而匈奴亦不扰边。今乃欲反古,令吾太子为质,无几矣。”信既归,汉又使王乌往,而单于复谄以甘言,欲多得汉财物,绐谓王乌曰:“吾欲入汉见天子,面相约为兄弟。”王乌归报汉,汉为单于筑邸于长安。匈奴曰:“非得汉贵人使,吾不与诚语。”匈奴使其贵人至汉,病,汉予药,欲愈之,不幸而死。汉使路充国佩二千石印绶往使,因送其丧,厚葬直数千金,曰:“此汉贵人也。”单于以为汉杀吾贵使者,乃留路充国不归。诸所言者,单于特空绐王乌,殊无意入汉及遣太子。于是匈奴数使奇兵侵犯汉边。乃拜郭昌为拔胡将军,及浞野侯屯朔方以东,备胡。
这段话记载了汉武帝时期攻打朝鲜的过程,其白话文意思是,天子因两位将军围攻朝鲜时意见不合、久战不决,派济南太守公孙遂前往调解,授权他可随机行事。公孙遂到后,左将军荀彘说:“朝鲜本可攻克,迟迟未下是因楼船将军杨仆多次失约不来会师。”又把自己的顾虑全盘托出,说:“如今不果断处置,恐怕会成大患。”公孙遂认同,便用符节召楼船将军到左将军营中议事,趁机让左将军部下逮捕楼船将军,兼并其军队。公孙遂将此事上报,天子下令处死他。
左将军合并两军后,加紧攻打朝鲜。朝鲜国相路人、韩阴,尼谿相参,将军王唊商议:“原本想投降楼船将军,如今他被逮捕,只剩左将军独掌兵权,攻势更猛,恐怕难以抵抗;国王又不肯投降。”于是韩阴、王唊、路人都逃降汉朝,路人途中去世。夏天,尼谿相参派人杀死朝鲜王右渠后投降。但王险城仍未攻克,右渠的大臣成己又反叛,攻打汉军官吏。左将军派右渠的儿子长、归降的路人之子最安抚百姓,诛杀成己。最终平定朝鲜,设乐浪、临屯、玄菟、真番四郡。朝廷封参为澅(huà)清侯,韩阴为萩苴侯,王唊为平州侯,长为几侯,最因父亲有功且去世,封为涅阳侯。左将军被召回后,因争功嫉妒、计谋失当被判死刑(弃市);楼船将军因率军到列口后未等左将军,擅自进攻导致伤亡惨重,本应处死,赎为平民。
班固对这一事件评论说,玄菟、乐浪二郡本是箕子封地。昔日箕子在朝鲜,教百姓礼义、农耕纺织,制定八条禁令:杀人者以命抵命;伤人者用谷物赔偿;盗窃者,男子罚为家奴,女子为婢,若想赎身需五十万钱,即便免为平民,也会被世俗羞耻,难以婚嫁。因此当地百姓从不盗窃,夜不闭户,妇女忠贞不淫乱。他们在田野用笾豆(礼器)饮食,城镇模仿官吏,常用杯器进食。汉朝设郡初期,管理事务归属辽东,官吏见百姓不闭门窗,商人夜间盗窃,风俗逐渐败坏,禁令增至六十多条。可见仁贤教化的可贵!东夷天性柔顺,与其他三方外族不同。孔子感叹道行不通时,想乘筏去九夷居住,是有道理的。
这里还记载了其他事件:
秋七月,胶西于王刘端去世。
武都氐人反叛,被迁徙到酒泉。
在元封四年(前107年)
冬十月,武帝到雍地祭祀五畤,开通回中道,北出萧关,经独鹿、鸣泽,从代地返回,又到河东。春三月,祭祀后土,赦免汾阴、夏阳、中都死罪以下的囚犯。
夏天大旱。
匈奴自卫青、霍去病越沙漠打击后,很少再侵犯汉朝,远迁北方休养兵马,多次派使者来汉,用甜言蜜语请求和亲。汉朝派北地人王乌等窥探匈奴,王乌遵从匈奴习俗,卸去符节进入单于帐篷,单于喜爱他,假意许诺派太子入汉为质。汉朝又派杨信出使,杨信不肯遵从匈奴习俗,单于说:“旧约是汉朝嫁公主、送财物和亲,匈奴不扰边;如今要改变旧例让我太子为质,不合情理。”杨信返回后,王乌再出使,单于又用好话谄媚,想多获财物,骗王乌说:“我想入汉见天子,结为兄弟。”王乌回报后,汉朝在长安为单于建府邸。匈奴却称:“若不是汉朝贵人出使,不会说真话。”匈奴派贵人来汉,生病后汉朝送药,却不幸去世。汉朝派路充国(持二千石印绶)送丧,厚葬费达数千金,称“这是汉朝贵人”。单于认为汉朝杀了他的贵人,扣留路充国不放。此前单于的承诺都是欺骗王乌,根本无意入汉或派太子为质。此后匈奴多次派奇兵侵犯汉边,汉朝任命郭昌为拔胡将军,与浞野侯屯兵朔方以东防备匈奴。
我们阅读这段话,可以明白这一些道理。汉武帝对公孙遂越权、两将军争功的处置,体现“有功则赏,有过则罚”的治理原则,同时警示权力需受约束,擅自专权必遭惩处。这里体现了教化的重要性,班固通过箕子治朝鲜的案例,强调仁贤教化能塑造良好风俗,而制度缺失或外来不良影响会导致风气败坏,凸显文化教化对社会治理的深远作用。
在外交中的虚实博弈,汉与匈奴的和亲谈判中,双方因习俗、利益冲突互相试探欺骗,反映外交中实力与诚信的复杂关系,以及“柔术”与“强硬”需灵活运用。还有就是军事与政治的联动,平定朝鲜的过程中,军事行动与招降、安抚百姓相结合,说明武力征服需配合政治手段才能稳固统治。
二〇二五年八月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