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民主党派机关每位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是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对于的处级干部来说更是当务之急。如何科学地把握素质和能力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对于我们全面提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健康素质和实干能力,都具有关键性作用。

  素质一般是指一个人经过长期锻炼、学习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和素养。不同的人在处理事情上,有时会出现很大的异样,除了客观因素之外,主要就是就是我们所讲的“素质”。素质是多方面的内容和要求的组合,可以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健康素质等。
  能力主要是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即顺利地完成一定活动所具备的稳定的个性心理特征。能力的含义可从以下几方面去把握。第一,能力是一种心身能量。能力是运用智力、知识、技能的过程中,经过反复训练而获得的。第二,能力的具备应主要包括三部分。即具备“专业知识”、“执行能力”和“学习能力”。一个人能力的提高,必须首先是专业知识的不断提升,而且在知识面上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有了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不同事物间的轻重缓急,懂得如何把一群人组织起来,分工合作将一件事物“做出来”、“做成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本职工作的熟练程度、判断能力、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只有这些都兼具,才可以称得上是“有能力”。同时能力是人完成一定的活动实践而加以体现的,离开了具体的实践活动,既不能表现出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
  素质和能力有着天然的内在的联系。素质高——是具备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能力强——是素质高的充分体现。素质和能力,二者相互区别,又相互统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因此,为培养、教育干部适应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必须把二者有机统一起来。把单纯提高素质,转变到提高素质与培养能力相结合、以能力培养为着力点的新观念上来。
  一般我们提到要提高素质和能力时都喜欢用:“勤学习、多实践、敢创新”这三条来概括,的确实现这三条确实是提高素质和能力的一条重要方面,但也不尽然。
  提高政治理论素质,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这是我们提高政治理论素质的根本。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理论指导和理论创新,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充分表明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既是一脉相承又是与时俱进的。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使其充分认识在当代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真正在思想上做到“四个坚定不移”,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这是我们学习的目标。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要紧密联系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实际,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把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才是我们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出发点和落脚点。
  对于民主党派的干部,特别是中层领导来说,一般的政治学习和实践是否就可以满足了呢?我认为应当说是有所欠缺。尤其是中层领导干部是开展各项工作的领头羊、带头雁,应当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搞好干部队伍的建设,提高干部的素质,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新形势和新任务,对干部队伍的理论素养、知识水平、业务本领和领导能力的提高寄予厚望。“勤学习、多实践、敢创新。”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对于我们一般机关的干部或中层领导也许基本可以了,但对于民主党派机关的干部或许还有所欠缺。因为我们工作对象是高素质的群体。在学习政治思想理论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吸取。因为一个人具备的传统文化素质,也是人整体素质的一部分。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在社会里所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她可包罗读书、写字、修养、文学、艺术、文博、图书、考古学、民俗、礼仪、民族、宗教等等,“中国的传统文化”虽然包罗万象,但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的含义,即:观念形态、精神产品、生活方式。它涵盖人们的世界观、方法论、思维方式、宗教信仰、心理特征、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认知能力,以及从形式上看是物质的东西,但透过物质形式能反映人们观念上的差异和变化的一切精神的物化产品。此外,“文化”也还融入了我们的一切方面,像衣食住行、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如果我们不注意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在我们的谈吐中、笔墨水平中、爱好情趣中,表现出你的文化修养不高,党员就可能觉得你没“文化”不喜欢和你交往,就可能与成员产生隔阂,增加了我们工作的难度。特别在一些看似小节的方面,也常常会影响与人的交流。
  例如一次联欢会后一位成员在与我电话中交谈时说,台下乱乱哄哄的,节目结束后鼓掌的稀稀落落,哪里像是有文化的人。鼓掌是对演出者劳动的尊重,是懂礼貌人的基本素质…… 试想如果我们在与成员的接触中,忽略了自身的素质,造成成员的反感,势必影响我们工作的力度。
  我们在谈吐中、笔墨间、爱好情趣上,也常常会表现出个人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党员觉得你有“文化”就看重你,就喜欢和你交流。也许有人会说,现在的干部都具有相当学历和专业知识的,具有学士、硕士、博士的学位,文化水平应当说是比较高的,怎么就“没文化”了。其实“知识”和“文化”也还是有一定的区别的,“知识”和“文化”有许多的相同点,但是知识和文化也还是有一定差异的。我们在社会上也常常听到对某人做“有知识,没文化”的评价。这种“知识,文化”的评价正确与否,我们暂不评判,但从中我们可以“知识”和“文化”并不等同。
  其次,我还想谈谈“能力”的培养。“能力”绝非与生俱来,而是需要锻炼和实践的,而民主党派机关的干部,是非常缺乏这种培养机会的,中层领导也是如此。我在前面已经讲过:能力是以人完成一定的活动实践而加以体现的,离开了具体的实践活动,既不能表现出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目前我们的机关干部基本没有到社会锻炼的机会,内部的轮岗制度并不能真正起到多岗位实践和锻炼的作用。因此与社会上其他同级干部相比,虽然,我们的统战水平可能要比他们高一些,但我们总体的实践能力就相对显得比较薄弱。党派干部“请进来走出去”的问题是我们统战系统长期以来的梗阻,至今还没有找出一个可以流动起来的办法。我们统战系统的同志,或者是大学生,或者是其他单位调入的,但一般到了党派机关就很少能调到系统外单位。我想这也许和我们统战口圈子的过分封闭有关,一方面是我们过于自娱自乐,孤芳自赏,另一方面也是社会对我们缺乏了解。我想我们应当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同时也希望统战部采取一些措施,利用一切机会加强与统战系统外的接触。
  在党派机关内部要鼓励、并提供一切机会使党派中层领导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特别是到一线基层,使他们在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从广大群众生动活泼的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寻求解决难题的思路、办法和对策,在应对急难险重中经受考验,在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中锻炼成长,使党派机关中层领导干部真正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


    (此文为本人在北京市社院处级干部班的发言)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