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在2018年好像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遇,最明显的是,各大高级饭店门口不像往年一样竖起高高的圣诞树,妆点起绚丽的彩灯,商场里的圣诞礼物专区也没有太多的顾客,各公众网络群特别是政府机关单位不允许提及圣诞快乐的字眼。有人说,把过节和爱国联系起来,是不是有点矫枉过正了。但深入分析一下,这背后还真不是表面看起来这么回事。对此,我有了这篇关于圣诞节与信仰的思考。

      其实,过不过洋节,是由人们的信仰决定的,答案很简单,信基督教的人要过圣诞节,信马列的人就不必要庆祝圣诞节。但中国人大多喜欢热闹又比较贪吃(因为经历过挨饿贫穷饥荒),对洋节的意义并不像一些人理解得那么庄重而政治化,过洋节只不过是想找个机会找个理由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吃吃喝喝玩玩闹闹相聚一下而已,对于其他的大体不太会考虑。所以,如果非要上纲上线提到信仰问题,提到忠诚问题,而把洋节一个个打死,又未免太狭隘,太偏颇了,反而让人家觉得我们内心的不自信(对我们自己的节日文化不自信)。其实,欧美人也同样喜欢我们中国文化,也有和我们一起庆祝春节的人们,但也并不代表会丢弃他们本土文化。所以,我觉得,若想唤起民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自信,更应该注重内容,而不该在乎其表象。分析清楚为什么我们有很多人热衷于过洋节,讲明白为什么我们不提倡全民一起过洋节。

    为什么很多人热衷于过洋节,一方面有改革开放后宗教传播后西方传统文化的影响,一方面有很多商家借助圣诞节大搞促销的影响,还有就是我们大部分人缺少对本民族文化的深层了解,不热爱我们的文化。洋文化之所以会影响中华民族的信仰,影响人民的审美标准和价值取向,影响我们下一代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根本原因在于国人对本民族文化的不了解和不深入研究。就好比一个空空的袋子,什么来了都能装进去,认识上的肤浅往往更容易吸收一些新的思想理论,而一个本身饱胀的袋子是不会让其他的东西乘虚而入的,他会更理性地分析看待问题,懂得取舍。这些年,我们基础教育也在无意中对西方文化的入侵起到了一定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追求高分,忽视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根植是年轻人出现迷信西方思想崇尚西方文化的问题根源。

    就在圣诞节当天,我看到两个发人深思的现象,一个现象是在民办教学机构英文老师正和学龄前孩子们欢庆圣诞的热闹场景,对英文的热捧和高考出国等考试指挥棒的作用,我们的孩子很小就开始了英语的启蒙教育,而随着这部分教育而来的西方文化自然也开始在孩子们心里生根发芽。换句话说,英语学习的幼儿画更加强了他们思想的过早洋化。而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却很少,只有极少数幼教机构教孩子们背诵三字经、弟子规。另一现象是比我年龄大一些的非高知人群,他们好像更热衷于过圣诞,在群里发庆祝表情,私下里和老友聚会,而大部分有知识有文化的中年人和年轻人反倒没那么热衷过洋节了。这两个年龄段热衷于过洋节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文化的断层。对于一些50、60后,历史原因造成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缺失了信仰,而幼儿早起的英文教育自然要把西方文化带入进来,这两部分人群整体对传统文化的虚弱造成了他们对西方文化的盲目跟从。

    记得在《谁在导演世界》这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们被多少假正义卷裹,让“善”变成做作和模仿。模仿得最像的民族最先毁灭。”意思很深刻,民族文化是我们的基因,不可丢弃,亦不可被其他外来文化所代替,否则,我们就没有了自己的血脉传承,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意是一种背离祖宗的大事。习近平主席反腐强调的“文脉与国脉相连,文韵与国运相牵”讲的也正是文化自信文化传承对我们的重要性。文革的一代因为历史原因缺失了对文化信仰已成客观事实,但今天正在发生着的现象——懵懂的一代因为长期的西方文化输送而缺少被传统文化的熏陶,不学习不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一味模仿西方,却是我们的主观因素造成的。试想,倘若有一天我们国人失去了对自己的文化的信仰忘了民族之根该是多么可怕可悲的事啊。为什么现在大部分家长认为最成功的教育就是把自己送出国,拿绿卡,为什么对本民族的品牌不自信,盲目追求国外大牌;为什么对本民族的教育不自信,花钱想方设法让孩子去国外读书,留在国外;为什么对本民族的养老医疗保障不自信,移居国外成了很多人毕生追求的理想;诸如此类的问题,确实需要引起国人的深思和警醒。

     说到圣诞节与信仰的问题,我想最根本原因不是我们没有信仰的条件,而是我们的教育培养了太多高分低能的人,这些人的头脑里缺少的正是我们今天讲的传统文化。何为文化?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文化具有多样性、地域性、民族性和时代性,一个民族的文化及时本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和传承的复杂体。有知识不代表有文化,比如那些通过高考迈入高等学府的有知识的孩子们可能对中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那些在各大学府孜孜不倦的学子们,文化其实是以文化人的一种习惯和能力。不难发现,但凡对中国传统文化深有研究的人,大都非常爱国,了解得越多越对我们祖国和民族文化生出敬畏和骄傲。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文化信仰的前提一定是认真学习和研究我们的传统文化,从教育入手,搭建好教育的平台和入口,让人从小就对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核深入了解。树立起民众的文化自信,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其次,通过教育和渗透,改造我们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让人民对本民族文化产生自信,从而有一种归属感和荣誉感。只有我们文化之根有力了,才可能扎下更深的信仰之根,才可以做到不盲目地随着外面世界的风吹草动而轻易摇摆,之后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节日才有可能繁荣发展。

      传统节日代表着一种传统文化,反映出一个国民的信仰,洋节究竟该过不该过,应该怎样看待,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


本网站作品著作权归作者本人所有,凡发表在网站的文章,未经作者本人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