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再一次踏上朝阳这片土地,亲切与期盼的感觉同时涌上心头。这个被称为“第一只鸟飞起的地方,第一朵花绽放的地方,是生命的起源地。”的地方,到底有多少神秘的过去,还将有多少有待开拓的未来?带着这样一种心情,走进朝阳,走进红山文化,探寻抗战英雄的初心。
来到朝阳,就不能不看这里的博物馆、慕容古街的北塔南塔、佑顺寺以及代表红山文化的牛河梁遗址,还有著名的抗战英雄赵尚志纪念馆。
在朝阳博物馆和牛河梁遗址公园博物馆、女神庙遗址,那些静静陈列的文物,仿佛在向每一位到访者诉说这里曾经的文明与繁荣——线条流畅的玉猪龙、神秘纹饰的陶罐,充满情趣的陶俑,精心雕琢的饰品,粗犷生动的壁画,处处散发着先人智慧的光芒,体现出五千年前先民对天地的敬畏,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
漫步在朝阳南塔与北塔间的慕容街区,亲手抚摸佑顺寺斑驳壁雕和残缺石碑,不难想象这里作为三燕故都丝路枢纽时的昔日繁华,也更加坚信这里从不是蛮荒之地,而是我们血脉里流淌的文化基因所在。
从这里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中,真切地感受到民族根脉的深厚和民族精神的伟大,油然而生对家乡这片沃土的热爱之情和对抗战英雄的崇高敬意。这里汇集了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共同创造了这片土地的繁荣兴盛的同时,他们的优秀精神也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这精神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铸就出一代代保家卫国的热血英雄,谱写出一段段可歌可泣的英雄传奇。
朝阳是著名抗日英雄赵尚志的家乡,为纪念这位抗日英雄,2008年,朝阳市人民政府为其修建了纪念公园和纪念馆。在纪念馆门前,身着戎装的赵尚志将军骑马伫立。仿佛依然驰骋在东北大地的林海雪原。在民族危亡之际,赵尚志将军率领抗日联军将士,爬冰卧雪,驰骋在小兴安岭山路、松花江畔广大地区,与日寇浴血奋战百余次,创造了孤军作战红旗不倒的民族奇迹。他的名字曾让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谈之色变。在那些泛黄的照片上,看到冒着烽火硝烟英勇杀敌的抗联战士们,年轻瘦弱的身躯,穿着单薄的棉衣,握着简陋的武器,眼神却如寒星般坚定,我不禁潸然泪下。为了守护红山文化滋养的这片热土,不让侵略者的铁蹄碾碎世代相传的家园,他们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林海雪原里,用草根树皮充饥,在枪林弹雨中冲锋……多少战士尸骨无存,多少父母眼泪哭干,盼儿回家成了他们后半生唯一的奢望。
那一刻,曾经课本里的历史突然变得很具象。日本侵略者对东北三省的觊觎,从来不是简单的领土扩张,而是对这片土地上文明与资源的贪婪掠夺。他们想夺走的,不仅是黑土地里的粮食、山林中的矿藏,更是我们从红山文化延续至今的文化根脉与民族尊严。难怪抗联战士们会高唱着战歌冲向敌阵,难怪赵尚志会拖着伤残的腿重返战场。忽然明白,爱家乡爱祖国从来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它是站在红山玉器前的骄傲,是听着抗联故事时的热泪,是深知这片土地的每一寸都浸透着文明的智慧与英雄的鲜血后,油然而生的为守护文明火种与精神家园献出一切的愿望。
坐在返程的飞机上,看到金色的阳光洒在赤峰的草原上,与红山文化遗址的轮廓遥遥相对,遥想这片热土曾孕育过文明曙光,也曾见证过抗争的悲壮,内心感慨万千。当新时代的冲锋号角再次吹响,我们又该如何去谱写一曲新的文明根脉与爱国情怀交织的壮歌,将这份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望,化作对文明的敬畏、对英雄的缅怀,对守护未来的信念?